- 年份
- 2024(6909)
- 2023(10105)
- 2022(8450)
- 2021(7959)
- 2020(6076)
- 2019(13987)
- 2018(13991)
- 2017(23952)
- 2016(14323)
- 2015(15963)
- 2014(16450)
- 2013(15522)
- 2012(14766)
- 2011(13756)
- 2010(14332)
- 2009(12787)
- 2008(12688)
- 2007(11787)
- 2006(10923)
- 2005(10220)
- 学科
- 济(54531)
- 经济(54479)
- 管理(32379)
- 业(28620)
- 中国(23578)
- 地方(21601)
- 教育(20816)
- 企(20068)
- 企业(20068)
- 农(18280)
- 学(14687)
- 业经(14283)
- 方法(13601)
- 发(13279)
- 理论(13278)
- 农业(13101)
- 环境(13026)
- 地方经济(11772)
- 发展(10170)
- 展(10042)
- 财(9907)
- 数学(9827)
- 融(9751)
- 金融(9748)
- 银(9660)
- 数学方法(9658)
- 银行(9635)
- 技术(9516)
- 行(9440)
- 和(9392)
- 机构
- 学院(196807)
- 大学(194076)
- 研究(76511)
- 济(67234)
- 经济(65237)
- 管理(62485)
- 中国(53336)
- 理学(51482)
- 理学院(50541)
- 管理学(49329)
- 管理学院(48926)
- 科学(48704)
- 京(45707)
- 范(40956)
- 师范(40642)
- 所(40094)
- 研究所(35997)
- 江(34616)
- 教育(33986)
- 中心(33484)
- 师范大学(32940)
- 农(32866)
- 财(32245)
- 北京(30802)
- 州(28716)
- 院(27846)
- 技术(26931)
- 业大(26393)
- 省(24886)
- 农业(24794)
- 基金
- 项目(119783)
- 研究(96446)
- 科学(93704)
- 基金(78716)
- 家(68313)
- 国家(67489)
- 社会(56547)
- 科学基金(55827)
- 社会科(53056)
- 社会科学(53047)
- 省(51229)
- 教育(50199)
- 划(43890)
- 编号(42669)
- 基金项目(41639)
- 成果(37049)
- 课题(34249)
- 发(33751)
- 自然(33251)
- 自然科(32272)
- 自然科学(32265)
- 自然科学基金(31639)
- 资助(31462)
- 重点(29144)
- 年(28824)
- 发展(27396)
- 展(26852)
- 规划(25839)
- 部(25664)
- 创(24948)
- 期刊
- 济(92632)
- 经济(92632)
- 研究(70170)
- 教育(57742)
- 中国(56115)
- 农(31578)
- 学报(28727)
- 科学(27682)
- 财(23784)
- 管理(23620)
- 大学(22262)
- 农业(21870)
- 技术(20724)
- 学学(19012)
- 融(18492)
- 金融(18492)
- 业经(17729)
- 职业(15132)
- 经济研究(12909)
- 图书(12219)
- 业(11757)
- 坛(11557)
- 论坛(11557)
- 发(11413)
- 问题(11270)
- 资源(11154)
- 财经(10949)
- 技术教育(10045)
- 职业技术(10045)
- 职业技术教育(10045)
共检索到331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恽思语
生态旅游是一种将旅游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旅游形式,然而生态旅游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文章利用现有文献和数据,综合第三极世界的环境特征、安全风险、经济发展等状况,从亲子教育、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大众教育三个方面阐明了开展生态旅游的方法与意义。结果显示,开展生态旅游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
生态旅游 保护环境教育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飞达 朱灿 陈文业 刘琳 陈晓霞 高娟婷
[目的]草原旅游属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植物生产层,是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绿色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青藏高原草原面积巨大,具有地域特色鲜明、动植物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等特点,为了满足草原旅游活动和草原生态保护的双重目的,促进高寒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以川西北若尔盖草原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为例,对其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进行分析。[结果]若尔盖草原旅游产业具有品牌、资源、区位和知名度四大优势,并存季节性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和体验性较差三大劣势,具有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划、公众追求自然回归原始需求的两大机遇,同时面临草地资源保护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宏燕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并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新的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创新理念,并且强调了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青藏高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体现了可持续的发展观。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庞洪伟 杨鑫 姚守峰 巩艳红
生态产业化是遵循产业化规律推动生态建设的生态环境高水平发展模式。理论上生态产业化的完善进步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价值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论文以2006—2021年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TOPSIS法计算生态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数,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下分析生态产业化对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作用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生态产业化能够显著促进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化与技术创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技术创新在生态产业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应加大对“双碳”等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着力发挥好生态产业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向效应,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生态脆弱地区民生改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庞洪伟 杨鑫 姚守峰 巩艳红
生态产业化是遵循产业化规律推动生态建设的生态环境高水平发展模式。理论上生态产业化的完善进步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价值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论文以2006—2021年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TOPSIS法计算生态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数,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下分析生态产业化对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作用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生态产业化能够显著促进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化与技术创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技术创新在生态产业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应加大对“双碳”等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着力发挥好生态产业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向效应,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生态脆弱地区民生改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爱儒
文章通过对青藏高原发展生态旅游现实依据的分析,结合青藏高原发展生态旅游的特色优势,对青藏高原发展生态旅游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旅游 现实依据 可行性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继前
黄土高原地区介于太行山和祁连山东端、秦岭和阴山之间,包括晋、宁两省区和陕、甘、青、豫及内蒙古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全区土地总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人口8400多万。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古文化的发祥地,地上地下遣存着多如繁星、价值连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雷淑芸 张发起 Khan Gulzar 王久利 刘海瑞 陈世龙
利用Illumina Hi SeqTM2000平台对采自青海玉树的青杨进行高通量测序,SSR分析共获得7 067条SSR序列,复合型SSR共525条,发生频率0.149,平均跨度4 531.87 bp。SSR重复类型中,单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多(33.96%);三核苷酸重复类型次之(31.00%);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位居第三(27.69%);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六核苷酸重复类型SSR含量很少(<8%)。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中,AG重复类型所占比例最高,GA次之,CT、TC则紧随其后;三核苷酸重复类型中,AAG重复类型所占比例最高,GAA次之,TTC、AGA、GAG、CAG、TCT、TGG等重复类型数量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虹 李文军
论文基于四川省若尔盖牧区两个村落的田野调查,通过草地资源使用的效率和公平性指标,比较草场使用权全村共有和牧户私有这两种产权制度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牧区,草场使用权全村共有较牧户私有在资源使用的效率与公平性两个方面均能获得更好的表现。这是因为全村共有的使用权制度更契合当地的自然与社会实情,这包括草地资源时空差异大的自然条件、藏传佛教浸润下的文化氛围以及较强的社区自组织管理能力的社会背景。因此,建议我国在制定与推行草场使用权制度时,应考虑制度实施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背景因素,不能简单地在所有牧区强行推进一种产权制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媛媛 李锋 陈春
青藏高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地,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化及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维护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探究了1980—2015年青藏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青藏高原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上呈扩张趋势,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来源于对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占用;2)研究期内,农村居民点斑块形状逐渐趋于不规则,斑块破碎度降低,连续性增强;3)农村居民点集聚特征明显,分别在青海省东部和南部以及西藏南部形成了高值集聚的中心;4)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主要受高程和坡度的约束,同时受到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交通和城镇的发展是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青藏高原乡村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严格把控生态红线,同时依托政策支持,不断优化乡村职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青藏高原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惦 柴林荣 常生华 程云湘 侯扶江
基于牦牛所处地理环境,即青藏高原的特殊性,以及牦牛放牧这一生产方式在该地区第一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从牦牛放牧系统的管理出发,对该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响应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当放牧制度不同时,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表现特征。从不同放牧制度中草地和家畜的特征表现,再到人为管理对这两种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者通过对比和试验进行了系统优化方法的探索。笔者通过对现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概括在不同的放牧管理方式下草地放牧系统中的牦牛在生产力水平方面的差异,以及草地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探究
关键词:
牦牛 草地放牧系统 管理 生产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庆芳 卢文清 戴特奇 宋金平 刘宇藩 李洁
可达性是交通地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准确评价可达性对于交通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考虑季节性变化和山区地形影响的可达性评价仍相对较少。青藏高原地区不仅雨季、雪季分明,且具备高海拔和地形复杂等特征,因此,需要在可达性评价中充分考虑季节影响和地形影响。结合多源数据,论文采用成本—距离法评价青藏高原地区公路可达性。结果表明:(1)雨季青藏高原地区到基础服务设施的最短时间较于未考虑降水影响的情况变化不大,在雨季全域总可达性平均值增加0.011 h,多出0.021%的地区受降水影响无法在8 h范围内到达最近服务设施。(2)受积雪影响,青藏高原全域可达性存在变差的情况,全域雪季最短可达性时间平均增加2.04 h。多出5.41%的地区受降雪影响无法在2 h内到达最近服务设施,多出5.54%的地区无法在[2, 4) h范围内到达最近服务设施。(3)从雨雪季节受降水和积雪影响的可达性季节波动情况来看,雪季可达性波动幅度更大。其中,可达性受降水影响最大的地区主要聚集在珠穆朗玛峰附近以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地区;可达性受积雪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主要聚集在西藏自治区的东部、青海省的南部、四川省的西部,多分布在横断山区、唐古拉山脉、巴颜喀拉山脉等地形区内。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地区提高交通路网的稳定性与优化交通路网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兰英
4·14地震以后,将玉树建设成为全新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具备一定的内部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动力,自身特殊丰富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国家对地区发展的大力支持等有利条件都利于玉树向一座全新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转变。但是玉树区位条件差、气候恶劣、城市核心竞争力差、旅游产业整体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也制约着玉树快速成为一个成功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步伐。所以,在玉树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先行的原则,协调城市发展与地区生态保护;挖掘生态文化内涵,树立鲜明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新形象;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旅游综合服务水平;重视对外宣传,加强生态旅游城市区域合作。
关键词:
高原生态旅游城市 玉树 青藏高原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卓玛措
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具有优势,但在旅游产业的培育中缺乏有效的金融资金支持。文章针对青藏高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金融视角提出畅通银企合作渠道,构建银行与旅游业行之有效的联通机制,组建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旅游担保公司,鼓励资本市场支持青藏高原旅游业发展,建立金融与旅游业协作机制,创新金融旅游产品,落实民族优惠政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旅游业 金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学林 郭沛 董晓波
本文将我国高原农业区分为"六省三区",通过农民生活综合水平、种植业水平、畜牧业水平三层指标,分析评价我国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结合高原地区农业发展呈现出的五大共性问题与取向,研究探讨我国高原地区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内涵、新理念、新机遇、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
关键词:
六省三区 高原农业 转型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