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3)
- 2023(5124)
- 2022(4624)
- 2021(4278)
- 2020(3961)
- 2019(9343)
- 2018(9399)
- 2017(18193)
- 2016(10444)
- 2015(11986)
- 2014(12296)
- 2013(12449)
- 2012(11864)
- 2011(10848)
- 2010(10970)
- 2009(10377)
- 2008(10509)
- 2007(9757)
- 2006(8356)
- 2005(7403)
- 学科
- 济(44648)
- 经济(44608)
- 业(26106)
- 管理(25974)
- 方法(23424)
- 数学(21147)
- 数学方法(20922)
- 企(19954)
- 企业(19954)
- 农(13039)
- 学(12099)
- 财(11219)
- 中国(10189)
- 地方(9655)
- 贸(8607)
- 贸易(8607)
- 农业(8551)
- 易(8337)
- 业经(7882)
- 制(7744)
- 和(7365)
- 务(6695)
- 财务(6680)
- 财务管理(6659)
- 企业财务(6242)
- 银(6242)
- 银行(6208)
- 融(5998)
- 金融(5996)
- 环境(5980)
- 机构
- 大学(157208)
- 学院(155820)
- 济(61390)
- 经济(60007)
- 管理(56511)
- 研究(55026)
- 理学(48405)
- 理学院(47808)
- 管理学(46770)
- 管理学院(46487)
- 中国(40981)
- 科学(37509)
- 农(35199)
- 京(33495)
- 所(30538)
- 业大(28299)
- 农业(28077)
- 研究所(28064)
- 财(27828)
- 中心(25276)
- 江(24314)
- 财经(21950)
- 北京(21193)
- 范(20528)
- 师范(20301)
- 经(19747)
- 院(19064)
- 经济学(19062)
- 省(18913)
- 州(18901)
- 基金
- 项目(103096)
- 科学(78671)
- 基金(73208)
- 研究(70587)
- 家(65613)
- 国家(65086)
- 科学基金(53484)
- 社会(42040)
- 省(41292)
- 社会科(39658)
- 社会科学(39641)
- 基金项目(39269)
- 自然(36502)
- 自然科(35584)
- 自然科学(35569)
- 划(35190)
- 自然科学基金(34911)
- 教育(32532)
- 资助(30709)
- 编号(28809)
- 重点(24112)
- 成果(23833)
- 部(22589)
- 发(22585)
- 计划(21343)
- 科研(20676)
- 创(20609)
- 课题(20140)
- 科技(19456)
- 创新(19404)
共检索到227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Ken'ichiUENO
通过对位于唐古拉山北坡的D1 0 5点不同深度土壤温度时间序列的分析 ,表明各层日平均土壤温度的时间变化具有很好的年周期 ,其变化曲线为一正弦曲线。浅层土壤温度的波动比其较深层土壤温度的波动大 ,但对同一层而言 ,其波动程度尽管在夏半年略大于冬半年 ,但差别不大。地表、0 0 5m和0 2m深处 ,土壤日最高温的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最低温的变化幅度 ;同时 ,日最高温与日最低温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积雪可能对土壤日最高温、日最低温和日温差有较大影响。地表 1a中的最大日温差可达 6 0 4℃ ( 1 998年 3月 2 7日 ) ,1a中极端日最高温可达 39 7℃ ,最低温达 -1 6...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柯灵红 王正兴 宋春桥 卢振权
通过遥感获取地表温度(地温,LST)可以弥补气象站地温数据局地性的不足。但受某些因素影响,遥感MODIS LST标准产品中的影像存在"云污染"等噪音像元以及空缺值,影响了LST数据应用。本文在利用LST产品的质量标记信息(QA)和直方图极值去除法过滤低质量、不可靠LST像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EM-LST回归关系的滑动窗口空间重建算法,对2008年青藏高原东北部TERRA/AQUA上共4个温度通道的MODIS LST进行了重建,得到空间完整的LST时间序列。将重建后的LST与研究区11个气象站地表温度数据(T)的比较表必明上然,更在的没8 d联有ay系显合,著但成差是序异(仍列平然上均存LS绝在T-的对T误低一差水致分平性噪别很音为好1.表,5平5明℃均若和相需0.关要60系更℃数)高。达精L0.S度9T6的,与L平STT均存数绝在据对的需误差要差异更为与细2.0两致2者的℃的去;L时S云T空处与定理T义。在的月不、一年致的性尺度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金星 董林水 张旭东 左力
通过以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垂直于铁路两侧系统设置植被调查样带、样地、样方,重点调查铁路沿线原生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株丛数等,着重分析了不同样带植被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物种共有度沿纬度方向的空间变化特征,为铁路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植被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①1 m×1 m样方平均物种数多在9~12种之间,丰富度相对较低;20 m×20 m样地平均物种17~26种。各样带总的物种丰富度在47~59种之间;植被物种丰富度纬度方向距离差异不明显;样方、样地、样带小尺度的变化对物种丰富度会产生很大影响。②青藏铁路南段总体植被覆盖度高,植被覆盖率80%以上的占1/...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侯光良 鄂崇毅 肖景义
青藏高原全新世降水变化对于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在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大尺度区域降水序列重建缺乏可行、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青藏高原作为研究区,构建了分区古降水空间模拟-多区面积加权的集成方法,重建全新世青藏高原降水序列。本研究以孢粉为环境证据,选取有空间代表性的10条由孢粉重建的高原样点降水序列,获得716条具有年代的定量降水记录,建立全新世古降水记录数据集。借助GIS分析,基于现代高原降水空间分布的地理因子模拟,并与古降水记录相集成,定量重建了高原全新世200年分辨率的降水序列。结果显示:早全新世高原降水迅速增多,并在9.0 kaBP达到极大值500 mm,较现代高170 mm;9.0~5.6 kaBP是旺盛的湿润期,降水总体比现代高出80 mm,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5.6 kaBP以来降水减少,降水与现代相当,但波动幅度较小;集成序列与其他高低分辨率环境记录有很好的可比性,说明集成序列有很好的代表性和一定的准确性。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全新世 降水 集成重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顺林 刘毅 李世清
【目的】研究温度升高对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方法】采取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主要农田耕层(0~20 cm)土壤,采用Stanford和Smith提出的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分别在15,25,35和45℃条件下恒温培养210 d,测定培养期间的有机氮矿化量。【结果】青藏高原土壤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为0.16~1.48mg/(kg.d),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为0.12~1.02 mg/(kg.d);在15~35℃的温度条件下,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壤铵态氮净矿化累积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相对较弱,而在45℃时,青藏高原土壤铵态氮净矿化累积量显著增加,并显著高于黄土高原土壤;在15,2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云霞 兰芙蓉 常朝阳 郭泽坤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学关系,为该属植物的研究提供分子系统学方面的资料。【方法】以青藏高原16种棘豆属植物27个地理种群标本为试材,提取其总DNA后,分别对ITS序列和trnL-F序列进行PCR扩增、纯化及测序,并对所测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用Kimura 2-parameter距离模型计算各序列间的进化距离,以乌拉特黄耆(Astragalus hoantchy)和多枝黄耆(A.polycladus)为外类群,利用MEGA软件构建基于ITS序列和trnL-F序列的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ITS序列对位后长度为710bp,有58个简约信息位点,G+C平均含量为54...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雅婧 李辉鹏 张其斌 白璐 张伟 陈宝林 桑建辉 李渊 沈禹颖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是影响全球碳氮循环和草地生态系统演替的关键过程。本研究通过不同温度(5、15和25℃)和有机氮添加梯度(0、15、45和75 kg·hm~(-2))的室内培养试验,测定土壤氮矿化速率、矿化势以及矿化反应速率常数对处理的响应,旨在探究温度和有机肥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速效氮供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素矿化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5℃下明显高于15和5℃;有机氮添加(15~45 kg·hm~(-2))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的矿化量,继续增加至75 kg·hm~(-2)时,氮素矿化能力降低;土壤氮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添加有机氮可以增加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在氮素添加量为45 kg·hm~(-2)时达到峰值;温度决定了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势,对矿化速率常数k没有明显影响。综上所述,添加15~45 kg·hm~(-2)有机氮及较高的温度条件有利于提高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速效氮的矿化能力,这为高寒草原地区的草地管理和有机肥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威 李亚鹏 柴乐 唐倩玉 葛润泽 麻浩男
念青唐古拉山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重要山古冰川分布区,受季风影响,各区域冰川变化特征差异明显。论文通过Landsat TM/ETM+/OLI资料、ASRTMGDEM与气象数据,采用比值—阈值法、目视解译和VOLTA模型,结合实地考察,对1990—2020年间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边坝地区现代冰川进退状况、面积变化、冰储量变化以及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1990—2020年5条冰川(玉贡拉冰川、玛拉波冰川、祥格拉冰川、孔嘎冰川、贡日—庚东冰川)末端高程逐渐升高,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减少30.38 km2和4.64 km~3,总体缩减并呈现加速趋势。(2)冰川冰储量减少0.14~1.92 km~3,总体变化率为0.40%·a~(-1)。2020年上述5条冰川储量占1990年冰川储量的比例分别为0.70、0.99、0.98、0.91和0.82,显示出冰川规模越大,在短时间尺度的变化量越小。(3)气象数据分析显示,1990—2020年研究区冰川变化受气温升高主导,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51℃。水热组合呈现温度升高—降水减少,且在最后10 a日益显著,预测未来冰川变化仍受气温控制并呈加速退缩趋势。(4)区域对比研究表明,念青唐古拉山冰川面积变化总体呈退缩状态,但各区域冰川变化特征差异明显。同时,不同研究方法对同一冰川区冰储量模拟结果相差较大,相对误差范围为34.45%~115.49%,精确的冰储量可对比研究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笑雨 白金珂
为明确青藏高原南部土壤质量的基本特征,本研究采集了该地区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草地、耕地、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相关基本理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小数据集指标,并应用土壤质量指数法(SQI)定量评价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影响,饱和导水率属于极敏感指标,电导率、全氮、有机质、砂粒属于高度敏感指标,pH、容重、粉粒、黏粒属于中度敏感指标。青藏高原南部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全氮、粉粒、黏粒、电导率构成,最小数据集能够较为准确地体现青藏高原南部土壤质量信息(P<0.01)。根据最小数据集计算的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乔木林地(0.675)>草地(0.523)>耕地(0.508)>灌木林地(0.494),且乔木林地土壤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P<0.05)。评价结果能够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允芬 欧阳华 曹广民 罗辑 张宪洲 赵新全 杨清伟
在青藏高原探讨不同生态系统碳平衡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并揭示其对全球含碳温室气体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分别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站、贡嘎山森林生态站和拉萨农业生态站用静态箱法进行了土壤CO2 排放的试验研究。土壤CO2 排放速率日平均值为草甸215.87~329.68mgCO2m -2h -1 ,森林713.72~2102.56mgCO2m -2h -1 ,农田913.05~1135.83mgCO2m -2h-1。土壤碳排放速率日变化 ,在农田和高寒草甸区表现为单峰型 ,均以地方时8∶00~16∶00最高 ,0∶00~8∶00最低。草甸、农田土壤碳排放随着牧草、作物生长发育的加...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系统 土壤CO2排放速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林 熊忠平 徐正会 刘霞 钱昱含 祁彪 钱怡顺 陈超 郭宁妍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东北坡不同海拔和植被类型下蚂蚁多样性,为该区生态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获取研究数据和蚂蚁标本,利用R语言4.1.1绘制物种累曲线并计算α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并用SPSS 24.0分析蚂蚁多样性指数与生境因子间相关性。【结果】共观察蚂蚁23 800头,鉴定为30种,隶属于2亚科13属。其中,优势种为草地铺道蚁[Tetramorium caespitum (Linnaeus)]和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在5个垂直带中,柳梢沟垂直带物种数最多(24种),物种多样性指数 (2.435 9)和均匀度指数(0.766 5)最大,而优势度指数最小(0.123 7);巴颜喀拉山垂直带物种数最少(2种),物种多样性指数(0.009 9)和均匀度指数(0.014 3)最小,优势度指数最大(0.997 4)。各垂直带蚂蚁类群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000 0~0.500 0,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相似水平。相关性分析发现,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坡度和灌木盖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青藏高原东北坡蚂蚁多样性主要与海拔、坡度和灌木盖度等生境因素有关。高海拔地区气候严寒,植被单一,不适合多数物种栖息;海拔高差大的垂直带环境温度范围较大,植被类型较丰富,能适应更多的蚂蚁物种生存。各垂直带蚂蚁类群间的分化较显著,不同地段的类群能反映不同生境状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威 李媛媛 冯骥 毕伟力 刘鸽
湖泊、黄土与古土壤、深海沉积物等连续沉积体的磁化率变化作为环境变化的替代性指标被广泛应用,然而对于非连续、能够反映特定时段气候变化的沉积体,如冰川沉积物的磁化率却较少涉及。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8个典型冰川发育山地冰碛物磁化率进行研究,并与黄土、湖泊、深海沉积物以及不同区域的表土磁化率进行对比,采用质量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探讨冰碛物的磁化率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山地的冰碛物质量磁化率呈宽幅波动,介于(3.01~1808.80)×10-8m3.kg-1,平均值147.84×10-8m3.kg-1;频率磁化率值较低、且波动幅度小,介于0~6.89%,平均值为1.37%。不同时空条件下冰碛物的磁化率特点不同,即不同地点同一冰期磁化率的差异显著;同一地点不同冰期冰碛物的磁化率变化不明显。影响冰碛物磁化率的主导因素是母岩的岩性条件,气候因素起次要作用。
关键词:
冰碛物 磁化率 气候 青藏高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思 孙立媛
主题演化分析在捕捉最新的学术热点和发现重要的科研成果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借鉴信息检索领域中的时间检索方法,提出一种主题演化中关键时间点计算的方法。基于情报学期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找出某一研究分支中相关主题演化的重要时间段,为从时间角度研究学科演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伟华 芦永兴 吕粉桃 史长青 周心澄
文章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土壤黑钙土冰卷泥的形成过程、形态变化及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晚全新世以来,黑钙土冰卷泥层位逐渐下移,且存在加速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2)黑钙土发生分化,存在向栗钙土演化趋势,CaCO3层由粉末沉积转变为粒状沉积,且层位提升,CaCO3二次沉积普遍,溶质表聚现象加剧,与冰卷泥层位下移可互为佐证。
关键词:
黑钙土 冰卷泥 CaCO_3沉积 演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启玉 巩远发 杨蓉 连帆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