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1)
2023(8311)
2022(7325)
2021(6738)
2020(5957)
2019(13994)
2018(13844)
2017(26401)
2016(14814)
2015(17049)
2014(17187)
2013(17507)
2012(16687)
2011(15492)
2010(15589)
2009(14605)
2008(14790)
2007(13441)
2006(11805)
2005(10559)
作者
(49111)
(41232)
(41087)
(39244)
(26073)
(20169)
(18745)
(16388)
(15576)
(14645)
(14110)
(14026)
(13303)
(13294)
(13235)
(12933)
(12916)
(12300)
(12094)
(11955)
(10616)
(10322)
(10280)
(9456)
(9420)
(9257)
(9212)
(9193)
(8493)
(8449)
学科
(63449)
经济(63386)
管理(38559)
(36207)
方法(29928)
(27788)
企业(27788)
数学(26693)
数学方法(26407)
(18079)
(17807)
中国(15950)
(14976)
地方(14791)
农业(12139)
业经(11582)
(11314)
贸易(11311)
(11283)
(11043)
(10901)
环境(9922)
(8751)
资源(8750)
财务(8723)
(8697)
财务管理(8695)
(8683)
金融(8680)
理论(8668)
机构
大学(225949)
学院(222554)
(87258)
研究(85331)
经济(85278)
管理(79151)
理学(67708)
理学院(66758)
管理学(65210)
管理学院(64818)
中国(63783)
科学(58751)
(50446)
(49779)
(47512)
研究所(43831)
农业(39896)
业大(39507)
(38850)
中心(38680)
(35027)
北京(32123)
(30880)
财经(30824)
(30592)
师范(30452)
(27915)
(27799)
(27719)
科学院(27291)
基金
项目(151452)
科学(115900)
基金(108526)
研究(101594)
(99599)
国家(98833)
科学基金(80509)
社会(61072)
(58319)
社会科(57665)
社会科学(57642)
基金项目(57634)
自然(55955)
自然科(54436)
自然科学(54410)
自然科学基金(53434)
(51465)
教育(46177)
资助(45761)
编号(40771)
重点(35914)
成果(33681)
(33645)
(33148)
计划(31577)
科研(30225)
(29807)
课题(28604)
科技(28556)
创新(28108)
期刊
(95165)
经济(95165)
研究(61855)
学报(46644)
中国(45133)
(43539)
科学(40286)
大学(32405)
学学(30474)
(29919)
农业(29188)
管理(26470)
教育(20461)
(17575)
金融(17575)
技术(17565)
(16854)
经济研究(15078)
财经(15069)
资源(14688)
业经(14537)
图书(13532)
问题(13074)
(12983)
(12471)
业大(11800)
技术经济(10911)
统计(10755)
科技(10490)
(10204)
共检索到333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梁宏  刘晶淼  李世奎  
利用2001年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地基GPS观测资料、M O DIS卫星遥感资料和N 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气水汽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大气总水汽量的年变化在0.3~3.0cm之间,高原其它地区大气总水汽量的年变化在0.2~2.0cm之间;青藏高原东南部河谷的导流作用非常显著,是暖湿气流进入青藏高原内部地区的重要途径;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决定了青藏高原地区南湿北干的大气水汽分布特征,而大气环流变化则是造成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气水汽分布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明军  李兰晖  张镱锂  刘林山  王兆锋  
海拔敏感性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探讨该区域气候变暖与海拔的关系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1971-2012年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123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数据,采用Mann-Kendall(M-K)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971-2012年研究区年、四季、最热月和最冷月均温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增温幅度空间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中、东部和东北部高,东南部低的态势;②除春季外,研究区增温幅度总体呈现随海拔上升而增加的趋势,且该趋势在青藏高原主体范围内尤为明显,但在不同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彬宇  范广洲  周定文  
利用NCEP/NCAR逐日及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高斯滤波、EOF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50年来青藏高原夏季水汽输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夏季各层的水汽输送具有其独特性。高原中东部是华北及我国中东部地区高空水汽的重要来源,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高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地区。高原的平均流输送与总水汽输送具有基本相同的分布特征,瞬变波输送的经向性非常强,平均流输送比瞬变波输送大一个量级。平均流输送对我国西南和中东部地区高空的水汽含量起重要作用,瞬变波输送主要影响高原北部及我国华北地区高空的水汽含量。EOF分析反映了高原水汽输送的不同方式,EOF1反映了夏季高原地区的西北风水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艳欣  桑燕芳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其水文气候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区域水资源演化。然而,目前对该区域水文气候过程的时空演变规律仍认识不足。本文以青藏高原气象站点降水观测数据为基准,结合水汽通量资料,对13种不同源降水数据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并选用质量较好的IGSNRR数据集识别了青藏高原降水季节分配特征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西南以及西北边缘地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较小,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不足50%;随着逐渐向高原腹地推进,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逐渐增大,雨季逐渐缩短且推迟,雨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逐渐增大。降水季节分配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水汽运移方向保持一致,即主要是由西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所致。基于此,识别出西风的影响区域主要位于高原35°N以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区域主要位于高原约30°N以南,而高原中部(30°N~35°N)降水受到西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认识青藏高原水文气候过程空间差异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燕  王婷  孙成权  马晓敏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地球上一个特殊的自然环境地区,其地表变化、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及其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地学、资源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关键领域。本文以国际著名的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搜集ISI数据库在2003-2008年间所报道的国际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研究文献及其引用情况,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研究现状与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国家、年代分布、研究机构、著者、发表期刊、合作国家、合作机构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几年国际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研究特点。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芊妤  曾奕丰  李文洁  申洁  王硕华  王树林  阿的鲁骥  李岚  侯扶江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草地类型之一,对维持国家生态屏障和当地人民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玛曲高寒草甸4个季节性牦牛牧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季节性放牧对牧草生物量空间分布的作用。结果表明,不放牧样地和全年连续放牧样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异系数高于其他季节牧场,分别为29.06%和29.02%。不放牧样地的根冠比和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34.46%和35.73%,春季牧场最低为9.16%和13.12%。夏季牧场和全年连续放牧样地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牧场,分别为194.52和167.94 g·m-2,根冠比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放牧具有降低夏季牧场、冬季牧场及全年连续放牧区的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的趋势,但影响不显著。豆科地上生物量对群落地下生物量的贡献最小,其他科、莎草科和菊科可分别解释群落地下生物量40%、31%和30%的变化;毛茛科和禾本科地上生物量可分别解释根冠比42%和41%的变化。因此,菊科和其他科地上生物量能较好地预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禾本科和毛茛科地上生物量可预测该地区植物群落根冠比。本研究结果能够为高寒草甸利用及放牧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一民  章新平  
利用青藏高原87个地面气象台站41年(1960~2000年)的月降水资料,并在Arcgis 9.0中通过Kriging插值方法对少数站点的缺测值进行了插补,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高原四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及区域上的差异。为了保证本研究的完整性,对高原年降水也做了相应分析。结果表明:(1)高原冬春两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冬季雅鲁藏布江下游、春季高原东北部为降水减少区,高原其他区域均表现为增加;夏秋两季降水量基本保持不变,但夏季高原中部和川西降水减少,高原南部和北部降水表现为增加;秋季高原中部、南部降水增加,川西降水减少。(2)高原年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在区域上高原南部大致以东经102度为界,该线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宗香  苏珍  姚檀栋  王文悌  邵文章  
:在全部完成中国冰川编目的基础上 ,精确统计了青藏高原发育有现代冰川 3 6793条 ,冰川面积4 9873 4 4km2 ,冰川冰储量 4 561 3 857km3,分别占我国冰川总数的 79 4 %、84 0 %和 81 6% ,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青藏高原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 ,其数量和规模占冰川总数的一半以上。由于气候和地形要素的不同组合 ,除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外 ,山脉北坡冰川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大于南坡。青藏高原冰川形态类型齐全 ,悬冰川数量最多 ,占总数的3 9 3 % ;而大型的山谷冰川仅占高原总数的 4 6% ,但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林丽  史军  
地表植被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基于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法,研究了1998年-2011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四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气温对NDVI的影响大于降水,NDVI与气温在夏季和秋季相关性较高,与降水在秋季和春季相关性较高,冬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性都最低。NDVI对气温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和秋季较短,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期在冬季较短,夏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都较长。在冬季、春季和秋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最大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在研究区的南北部差异不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解承莹  李敏姣  张雪芹  
综合考虑高原大地形以及南亚季风、中纬西风带的影响,利用1979—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高原整体空中水资源分布以及区域可降水量与水汽收支变化等方面剖析了青藏高原夏季(6—8月)空中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机制。分析表明:除高原西北部外,其它4个分区多年平均水汽净收支为汇。1979—2010年,高原中南、东南与西北部可降水量与水汽净收支均呈递减趋势,东北部相反,中北部水汽净输入减弱但可降水量增加。高原空中水资源变化与中纬西风带和南亚季风水汽输送关联密切,区域西风、南亚季风活动减弱分别反映了高原中东部纬向水汽、30°N以南经向水汽输送的减少;而高原特有的地形分布加剧了各分区水汽净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启玉  巩远发  杨蓉  连帆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启玉  巩远发  杨蓉  连帆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董晓霞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王红林  
本文通过对北京周边地区的调查,分析了城市农产品零售渠道的变迁对农户果蔬生产和销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同,北京地区超市经营果蔬的发展并没有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生产和销售;小商贩仍然是与农户进行直接交易的主体;离城市较远的和贫困的农户也没有被排除在市场之外,相反,他们在整个地区果蔬种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丁丁  欧阳华  周才平  陈传友  
基于青藏高原河流年楚河1961年-2000年天然径流量资料,选用Mann-Kendal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年楚河径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楚河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相对平稳,年内分配极不均衡,丰水季节与枯水季节径流量相差悬殊,6月-9月径流量占全年65%,最大月径流量占全年24.56%;在1961年-2000年中,年楚河径流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在1985年左右径流量发生突变性增加;日喀则和江孜两站5~8年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最显著,其次10~15年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也较为显著,两站径流量变化的主周期分别为5年和7年,次周期分别为13年和12年。年楚河流域气温升高引起冰川融水增加可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庆芳  卢文清  戴特奇  宋金平  刘宇藩  李洁  
可达性是交通地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准确评价可达性对于交通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考虑季节性变化和山区地形影响的可达性评价仍相对较少。青藏高原地区不仅雨季、雪季分明,且具备高海拔和地形复杂等特征,因此,需要在可达性评价中充分考虑季节影响和地形影响。结合多源数据,论文采用成本—距离法评价青藏高原地区公路可达性。结果表明:(1)雨季青藏高原地区到基础服务设施的最短时间较于未考虑降水影响的情况变化不大,在雨季全域总可达性平均值增加0.011 h,多出0.021%的地区受降水影响无法在8 h范围内到达最近服务设施。(2)受积雪影响,青藏高原全域可达性存在变差的情况,全域雪季最短可达性时间平均增加2.04 h。多出5.41%的地区受降雪影响无法在2 h内到达最近服务设施,多出5.54%的地区无法在[2, 4) h范围内到达最近服务设施。(3)从雨雪季节受降水和积雪影响的可达性季节波动情况来看,雪季可达性波动幅度更大。其中,可达性受降水影响最大的地区主要聚集在珠穆朗玛峰附近以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地区;可达性受积雪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主要聚集在西藏自治区的东部、青海省的南部、四川省的西部,多分布在横断山区、唐古拉山脉、巴颜喀拉山脉等地形区内。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地区提高交通路网的稳定性与优化交通路网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