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0)
- 2023(9135)
- 2022(7754)
- 2021(6981)
- 2020(5978)
- 2019(13359)
- 2018(13107)
- 2017(24848)
- 2016(13961)
- 2015(15488)
- 2014(15561)
- 2013(15109)
- 2012(13715)
- 2011(12475)
- 2010(12664)
- 2009(11759)
- 2008(11573)
- 2007(10256)
- 2006(9047)
- 2005(8285)
- 学科
- 济(61416)
- 经济(61337)
- 管理(43338)
- 业(36894)
- 企(31113)
- 企业(31113)
- 方法(27722)
- 数学(25294)
- 数学方法(24895)
- 财(15200)
- 地方(14578)
- 制(14254)
- 农(14165)
- 中国(13554)
- 业经(12373)
- 学(11861)
- 环境(10297)
- 体(9893)
- 农业(9303)
- 务(9064)
- 财务(9032)
- 财务管理(9010)
- 融(8889)
- 金融(8885)
- 银(8835)
- 划(8809)
- 银行(8795)
- 地方经济(8650)
- 企业财务(8581)
- 理论(8455)
- 机构
- 学院(199841)
- 大学(199662)
- 济(80395)
- 经济(78746)
- 管理(75147)
- 研究(68272)
- 理学(65381)
- 理学院(64587)
- 管理学(63099)
- 管理学院(62735)
- 中国(50581)
- 科学(43842)
- 京(41398)
- 财(38330)
- 农(36239)
- 所(35209)
- 业大(32189)
- 研究所(32137)
- 中心(30877)
- 江(30171)
- 财经(29886)
- 农业(28424)
- 经(26967)
- 范(25621)
- 北京(25473)
- 师范(25323)
- 经济学(25012)
- 院(24519)
- 州(23987)
- 省(22573)
- 基金
- 项目(140732)
- 科学(111808)
- 基金(103020)
- 研究(98939)
- 家(91320)
- 国家(90622)
- 科学基金(77740)
- 社会(64187)
- 社会科(61005)
- 社会科学(60990)
- 省(56805)
- 基金项目(54494)
- 自然(51120)
- 自然科(49950)
- 自然科学(49938)
- 自然科学基金(49024)
- 划(47632)
- 教育(46171)
- 资助(42001)
- 编号(38648)
- 重点(32811)
- 成果(31213)
- 部(30954)
- 发(30474)
- 创(29459)
- 制(29278)
- 创新(27709)
- 课题(27641)
- 国家社会(27060)
- 科研(27030)
共检索到292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敏慧 陈毅 吴保生
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活跃、高原气候独特,导致河网水系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与发育程度多样的特点.该文以洮河、雅砻江和拉萨河3个典型流域为代表,对青藏高原的河网水系特性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基于90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利用DEMRiver程序提取了青藏高原3个子流域的河网与干流纵剖面.计算得到雅砻江、洮河和拉萨河流域分支比分别为4.46、5.00和4.37,河长比分别为2.35、2.71和2.30;洮河和拉萨河的纵剖面凹度值分别为-0.129和-0.082,呈下凹形态,雅砻江的纵剖面凹度值为0.009,呈上凸形态.对比原始定义和斜率法得到的Horton比,结合流域气候条件和构造活动,分析了不同级别河流特性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气候作用在青藏高原河网低级别河流的平面结构及纵剖面形态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而雅砻江流域构造运动强烈,区域河网被破坏,河网试图通过河流袭夺以恢复平衡状态,构造运动控制着该区域高级别河网的平面结构及纵剖面的演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轩 陈喜 高满 李光轩
根据丰、枯水期采集的拉萨河河水、地下水、降水以及冰川水样品,提取采样点子流域面积、地形、岩性以及冰川面积占比等流域特征因子。采用Piper图、Gibbs图分析河流水化学受岩石风化的控制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河流水化学主成分及其与子流域特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拉萨河河水为HCO_3-Ca型水,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控制,蒸发盐岩溶解影响次之,丰水期河水水化学还受降水、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河水水化学特征总体呈现为,随着子流域面积增加、海拔降低,水岩作用增强,碳酸盐岩风化作用增强,蒸发盐岩溶解作用减弱。而枯水期的冰川影响区,由于采样点控制面积大且枯水期地下水补给较强,蒸发盐岩影响作用随碳酸盐岩溶解增强而加强。研究结果为揭示高寒山区河水水化学特征的控制因素及区域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昌丽 张继飞 赵宇鸾 刘春艳
山地生态系统受地形因素影响在垂向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厘清山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以青藏高原东缘典型流域岷江上游为研究区,将2000、2005、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及DEM数据作为数据源,运用地形位指数、相对变化率和敏感性系数,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60%和30%;2000~2010年,1~4级地形位上除未利用地外的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指数变化较为明显,林地和耕地不断降低,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不断升高。(2)研究期内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和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随地形位的升高均呈倒V形变化;2000~2010年,研究区1~12级地形位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13~20级地形位上呈减小趋势。(3)2000~2010年,各地形位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与研究区一致;除1级地形位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略高于研究区外,2~20级地形位上的变化幅度与研究区基本一致。(4)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系数均小于1,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2000~2010年各地形位上水域、草地和荒漠敏感性系数不断上升,林地和耕地敏感性系数不断下降。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形梯度效应进行定量测度,明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地形梯度变化所呈现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变化特征,为保护区域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亮 魏彦强 周强 刘峰贵 陈琼 杨登兴 赵佩 侯志瑞
全球变化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农户是农村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单位,通过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评价及其限制因子的诊断研究,可以提高农户适应行为的有效性,增强适应能力。本研究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和适应能力评估框架,以青藏高原典型农业区,湟水中下游14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入户问卷调查数据,构建该区域的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适应能力指数模型,进行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定量评价,并通过障碍度模型,诊断分析主要限制性因子。结果表明:1)湟水中下游地区农户对气候变化感知较为准确;2)农户适应能力的高低用适应能力指数(ACI)表示,研究区农户适应能力处于较高状态,以适应能力0.280≤ACI <0.320的农户为主体。研究区自东向西随着海拔的升高,样本村农户适应能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3)维度层表明,自然能力和经济能力对农户适应能力的影响较大。指标层表明,耕地质量、经济收入多元性、获得现金帮助的途径、家庭年收入、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农作物需水量紧缺度为主要限制性因子;4)湟水中下游地区农户适应能力高低的核心因子为农户家庭年收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赖炽敏 薛娴 赖日文 李成阳 尤全刚 张文娟 刘斐耀 彭飞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大面积退化对土壤呼吸及碳循环造成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探明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对北麓河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土壤呼吸与生物量、地下净初级生产力以及土壤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呼吸在生长季均表现出相似的动态特征,随退化程度加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中度退化程度达到最大值,且在生长季中期变化显著(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成阳 赖炽敏 彭飞 薛娴 尤全刚 张文娟 刘斐耀
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部分地区退化严重,对生态环境及牧民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草地不同退化阶段中存在着关键阶段,超过了这个阶段,极难恢复。因此,确定草地退化的关键阶段是草地可持续恢复的基础。研究样地设在青藏高原北麓河流域多年冻土区,根据植被和土壤特征选取了未退化到极度退化的5个退化梯度,探讨不同退化程度对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群落中各功能群相对盖度的影响,为揭示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植被退化关键阶段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退化程度加剧,禾本科和杂草类植物相对盖度显著增加(P 0.05),中度退化阶段开始显著降低(P 0.05),与20–30 cm和30–50 cm土壤深度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所占比例均显著负相关(P <0.05),而杂草相对盖度和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在各土壤深度所占比例则表现出与莎草科植物相反的趋势。中度退化是草地退化的关键阶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林嘉欣 金彦香 徐勇 金鑫 刘铖霖 李渊
湖泊作为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收支有着重要作用。理解湖泊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F(CO_2))及影响因素是探讨湖泊碳收支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探究青藏高原湖泊水—气界面碳收支及其影响因素,课题组于2021年7月23日、8月8日、8月28日、9月25日、9月26日8:00~17:00采用静态箱法对更尕海湖泊水深10、20、30、80和150 cm水—气界面F(CO_2)开展连续、定点监测,初步探讨了该湖泊水—气界面CO_2交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更尕海水—气界面F(CO_2)变化介于-19.44~22.29 mg·m~(-2)·h~(-1)之间,平均值为-2.89mg·m~(-2)·h~(-1),因此,更尕海为大气CO_2的汇。特别是在12:00~14:00之间,湖泊“汇”的功能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可能主要与强烈的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带来的水体p H值较高有关。此外,湖泊内水—气界面F(CO_2)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水深30 cm处水—气界面F(CO_2)平均值为正值,呈现出CO_2释放状态;其余4个监测点水—气界面F(CO_2)平均值均为负值,呈现出CO_2吸收状态。这主要与水深30 cm监测点周围生长有大量黄苔,可能抑制了其他浮游植物、水生植物的繁殖有关。青藏高原湖泊水—气界面F(CO_2)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未来评估其碳源汇潜力时应综合考虑湖泊内部和不同时间湖泊碳收支通量,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婷 徐佩 逯亚峰 李政旸
为协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亟须系统明确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强度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强度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强度时空特征,并使用地理探测器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强度随时间持续增强,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强、中西弱”的空间格局。(2)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强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聚集效应,旅游活动强度强区对周围地区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3)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资源本底和交通设施为主导因素,经济环境持续发挥作用,服务条件的影响愈加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对平衡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高原地区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婷 徐佩 逯亚峰 李政旸
为协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亟须系统明确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强度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强度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强度时空特征,并使用地理探测器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强度随时间持续增强,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强、中西弱”的空间格局。(2)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强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聚集效应,旅游活动强度强区对周围地区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3)青藏高原旅游活动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资源本底和交通设施为主导因素,经济环境持续发挥作用,服务条件的影响愈加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对平衡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高原地区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摆万奇 张镱锂
目前 ,对于土地利用变化中的文化因素尚缺乏深入的研究。青藏高原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 ,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该文重点探讨了藏文化的自然观、价值观和饮食习惯、居住方式、能源消费及丧葬等传统文化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在青藏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是一种使土地利用方式保持稳定的力量 ,它与其它驱动力一起 ,共同决定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青藏高原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在外来文化和技术进步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发生变迁的结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喻朝庆 周允华 林忠辉 刘允芬
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原因的传统解释认为: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温差大、光温配合好,小麦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消耗小,有利于更多地积累同化产物。而研究表明:在高产条件下,高原小麦日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略低于平原地区。传统观点不能对此作出很好解释。事实上,青藏高原CO2密度低会严重制约小麦的光合作用;但高原太阳辐射强、群体结构有利,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CO2的不足,使得其日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仅略低于平原地区。高原年均温低导致小麦的生育期远长于平原地区,因此,单季小麦能够更长时间地利用各种生态条件。略低的干物质累积速率和长得多的生长期决定了青藏高原的干物质单产高于平原地区;收获指数高的小麦在高原获得了创记录的...
关键词:
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原因,干物质累积速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保海 张亚玲
从青藏高原各小区成分及差异性,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的关系,不同海拔特有种所占比例,体型、翅的退化与海拔的关系等方面对青藏高原昆虫区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动物地理区,即青藏区,与其他六个动物地理区并列。
关键词:
昆虫区系 独特 青藏高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根伟 李勇
三江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严重威胁着中下游地区的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随着西部开发和生态建设的推进,尤其是本地区"香格里拉"旅游热潮的兴起,三江流域已经成为西部开发的重要地区。通过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功能区的界定和划分,科学制定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并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监测和退化过程的预警报,从而在宏观上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管理;通过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模式的研究,特别是功能区的建设示范,把目前的生态恢复工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三江流域 生态区划 功能建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邱治军 牛强 周光益 朱宁华
通过对广州市流溪河常绿阔叶林和竹林地表枯落物的储量和持水性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常绿阔叶林地表枯落物的储量为7.73 t·hm~(-2),是竹林的1.7倍;(2)常绿阔叶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相当于截持1.23mm的降雨,高于竹林的0.87 mm;各枯落物层的吸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可用对数方程很好地拟合;(3)常绿阔叶林未分解层和树枝在浸泡4 h左右基本达到饱和,而半分解层在浸泡6 h~8 h时达到饱和;竹林枯落物层在浸泡8 h~10 h时基本达到饱和;(4)各枯落物层的吸水速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用幂函数方程进行拟合最好。(5)流溪河地区常绿阔叶林地表枯落物的...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竹林 地表枯落物 持水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超杰 贺斌 段伟利 李冰 陈雯 杨桂山
基于太湖流域典型丘陵水源地平桥河流域12个采样点的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平桥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聚类分析显示,按照水质相似性将平桥河流域水质分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3个季节时段和中上游丘陵河谷区、下游紧邻平桥镇的平原区、下游暗沟出口区3个典型空间区域。主成分分析显示:(1)枯水期水质以氮污染为主导因素,磷和有机污染次之,受流量减小、流速缓慢导致的营养盐富集的影响加大;平水期水质以氮污染为主导因素,磷污染次之,受茶园等大量施肥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丰水期水质以氮和磷污染为主导因素,受到水稻种植等农业活动和大量降雨径流的影响。(2)中上游丘陵河谷区水质以氮和磷污染为主导因素,有机污染次之,受到茶园种植等农业活动导致的面源污染的影响;下游紧邻平桥镇的平原区水质以氮和磷的污染为主导因素,有机污染次之,受到居民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下游暗沟出口区水质以氮污染为主导因素,有机污染和磷污染次之,受到生活污水、农业生产和畜禽养殖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太湖流域丘陵区水源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