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8)
- 2023(9861)
- 2022(8905)
- 2021(8434)
- 2020(7070)
- 2019(16527)
- 2018(16628)
- 2017(32250)
- 2016(17567)
- 2015(19750)
- 2014(19711)
- 2013(19512)
- 2012(17779)
- 2011(15863)
- 2010(15646)
- 2009(14165)
- 2008(13710)
- 2007(11645)
- 2006(10146)
- 2005(8639)
- 学科
- 济(67759)
- 经济(67680)
- 管理(52248)
- 业(47448)
- 企(40272)
- 企业(40272)
- 方法(33869)
- 数学(29238)
- 数学方法(28910)
- 中国(17686)
- 农(17202)
- 学(17029)
- 财(16399)
- 环境(15203)
- 业经(14591)
- 地方(14425)
- 和(12494)
- 理论(11850)
- 划(11765)
- 贸(11752)
- 贸易(11747)
- 农业(11601)
- 易(11331)
- 技术(10921)
- 务(10831)
- 财务(10773)
- 财务管理(10757)
- 制(10615)
- 企业财务(10225)
- 教育(9348)
- 机构
- 大学(249145)
- 学院(245915)
- 管理(101302)
- 济(92624)
- 经济(90496)
- 理学(89133)
- 理学院(88112)
- 管理学(86447)
- 管理学院(86030)
- 研究(81229)
- 中国(57651)
- 京(53320)
- 科学(53041)
- 所(41116)
- 财(40683)
- 农(38534)
- 业大(38221)
- 研究所(37969)
- 中心(35937)
- 财经(33808)
- 北京(33700)
- 江(33625)
- 范(33590)
- 师范(33320)
- 经(30745)
- 农业(30129)
- 院(29643)
- 州(28231)
- 师范大学(27168)
- 经济学(26617)
- 基金
- 项目(177290)
- 科学(139105)
- 基金(128753)
- 研究(127981)
- 家(112515)
- 国家(111582)
- 科学基金(95961)
- 社会(79371)
- 社会科(75028)
- 社会科学(75007)
- 基金项目(69633)
- 省(68710)
- 自然(64291)
- 自然科(62734)
- 自然科学(62720)
- 自然科学基金(61582)
- 划(58263)
- 教育(57976)
- 资助(52905)
- 编号(52235)
- 成果(41618)
- 重点(39195)
- 部(38623)
- 发(36952)
- 创(36473)
- 课题(35179)
- 科研(34236)
- 创新(33911)
- 大学(32793)
- 教育部(32791)
共检索到342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顺宝 孙九林
本文利用GIS工具定量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土地利用、道路网、河流水系等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人口密度与居民点密度之间的关系 ,这些客观存在的关系是进行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青藏高原人口分布与其它地区人口分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人口 环境 定量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成升魁 沈镭
青藏高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特殊地理区域 ,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是否相互协调 ,关系到我国、西部及整个高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论文简要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意义 ,认为可持续发展模式是青藏高原现实与未来的必然选择。从高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互动关系的定量分析着手 ,提出人口增长较快、素质不高是高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基础性障碍 ;资源较为富裕 ,但人口对资源压力逐步增大 ,是制约高原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 ;人口与资源、经济匹配不当 ,承载力相对不足 ,构成高原持续发展的巨大负担 ;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严重威胁着脆弱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是高原持续发展的潜伏危机 ;最后指出适度控制...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可持续发展 互动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傅小锋 郑度
青藏高原历史时期人口波动较大 ,自 50年代以来 ,人口总量增长速率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地区。其原因主要是高出生率导致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以及 50~ 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造成。青藏高原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将表现为 :以年轻型人口为特征的快速增长趋势将持续较长时间 ,未来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不断增大 ,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农业资源不可能供养一个迅速增长的人口 ;人口文化素质的普遍低下成为制约高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宗教文化对社会经济现代化具负面影响。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控制人口快速增长、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以及对传统文化改造的基础上。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人口增长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孙梅 侯光良 许长军 文德卓玛 高靖易
青藏高原极端的自然环境对生命体构成严峻威胁,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对于综合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选用海拔、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温湿指数、风寒指数、人体舒适度及绝对含氧量自然因子指标,采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两种模型,构建以1 km×1 km栅格为研究单元的青藏高原极端环境指数分区,并判断极端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协调性关系。结果表明:(1)自然因子指标中地被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海拔、绝对含氧量对乡村居民点分布贡献率较大,且高原全年体感最佳期出现在8月,1月的寒冷条件极大限制着人类活动。(2)两种模型构建的高原极端环境指数(EEI)均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根据EEI数值高低将高原环境划分为低极端区、较低极端区、中极端区、较高极端区和高极端区。低极端区仅局限于藏南谷地,较低极端区以高原边缘河谷和横断山区为主体,中极端区包括柴达木盆地、川西高原、青海南部及藏东南谷地等地区,较高极端区面积占比最大且广布高山,高极端区分布在羌塘高原和西部少量高大山脉。(3)低-较低极端区环境与人类活动协调性高,中-高极端区突显出的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矛盾则与放牧活动、开展基建工程和城镇化建设有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沈斌 丁晓强
青藏高原研究涉及许多地球科学的前沿问题 ,目前开展的“青藏高原资源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具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特点。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化浪潮 ,研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建立适应信息化要求的、可持续的信息环境 ,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和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政策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信息环境 基础设施 资源 政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超 熊忠平 徐正会 刘霞 钱昱含 祁彪 钱怡顺 郭宁妍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蚂蚁群落结构和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坡蚂蚁物种分布格局。[结果]在该地区记录蚂蚁2亚科13属30种。气温、海拔、植被类型对蚂蚁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起主要作用,低海拔地带气温较高,食物资源丰富,栖息着更多的蚂蚁物种。草丛栖息的蚂蚁物种最丰富,在土壤内筑巢和地表觅食的物种最多。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是青藏高原东北坡分布最广泛、适应性最强的物种,可作为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结论]大部分蚂蚁物种因受环境制约而分布范围较窄,生态适应能力弱,很容易因人为干扰而变得脆弱。虽然物种多样性偏低,但是在该地区栖息的蚂蚁物种和其他地方相比有明显差异,脆弱的生态系统中栖息着耐寒、耐干旱的物种,对高海拔缺氧环境表现出良好适应性,对高原生态系统土壤改良和植物种子扩散等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蚁科 物种 分布格局 垂直带 青藏高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宗香 苏珍 姚檀栋 王文悌 邵文章
:在全部完成中国冰川编目的基础上 ,精确统计了青藏高原发育有现代冰川 3 6793条 ,冰川面积4 9873 4 4km2 ,冰川冰储量 4 561 3 857km3,分别占我国冰川总数的 79 4 %、84 0 %和 81 6% ,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青藏高原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 ,其数量和规模占冰川总数的一半以上。由于气候和地形要素的不同组合 ,除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外 ,山脉北坡冰川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大于南坡。青藏高原冰川形态类型齐全 ,悬冰川数量最多 ,占总数的3 9 3 % ;而大型的山谷冰川仅占高原总数的 4 6% ,但其...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冰川资源 形态类型 冰川融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魏慧 吕昌河 刘亚群 杨凯杰
设施农业的快速增长是近10年来青藏高原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揭示设施农业用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设施农业的发展态势,为其规划布局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基于2018年Google Earth高分影像数据,采用目视解译和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青藏高原设施农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选择西宁和拉萨为典型区,对比2008年和2018年设施农业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18年青藏高原共有设施农业面积7821.74 hm~2,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的城市周边,与河流走向大致吻合,其中青海和西藏设施农业面积分别占青藏高原设施农业总面积的58.10%和36.49%;②受海拔、地貌类型和城市分布的影响,设施农业分布海拔在1400~4600 m之间,但在2200~2600 m和3600~3900 m高程区间分布最为集中;③2008—2018年西宁和拉萨设施农业增长迅速,分别从293.73 hm~2和429.01 hm~2增至2111.45 hm~2和1422.30 hm~2。同时,因城市发展,两个城市超过60%的设施农业用地被建设占用,造成空间格局的显著变化;④设施农业在青藏高原发展前景良好,但也存在温室类型单一、变动频繁和"过程性浪费"等问题,应加强保护和规划管理,促进设施农业的良性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莫申国,张百平,程维明,谭娅,肖飞,武红智
作为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就青藏高原的环境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抬升,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促成了独特的高原季风系统,造就了中国现代季风格局,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亚洲植被格局的分布,导致了亚洲干旱地带的北移和植被地带的不对称分布,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带性植被格局。对中国东部、西北干旱区、亚洲的气候和植被格局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明森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 ,地势高亢 ,生态环境独特而又脆弱。严酷的生存环境使其人口稀少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弱 ,故高原原始自然面貌基本完好。但是最近数十年间 ,局部地区的水、土、生物与矿产等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 ,不仅使部分资源质量下降 ,也导致局部地区环境趋于恶化 ,诸如草场退化、森林减少、荒漠化土地增大以及一些主要城乡的三废污染日益严重等。所以 ,适当控制人口、适度开发与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整治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乃是协调人地关系 ,保护高原资源与环境 ,促使高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环境 资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远长 王美娟 吴正方
采用三维数学模型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南部自然带垂直分布规律,影响垂直带分布的主要因子是热量条件。常绿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暗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上限的温暖指数、寒冷指数分别为65℃·月、43℃·月、16℃·月和10℃·月及-10℃·月、-24℃·月、-55℃·月和-75℃·月;其可能蒸散值分别为620mm、500mm、410mm和300mm。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亚菲
论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和面临的严重问题,从人口、资源和环境角度阐述造成高原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和社会根源。分析解决高原生态环境问题所面临的巨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障碍,给出重新认识和评价高原资源优势的新视点,并提出适合于高原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先产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优势产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君波,朱立平
从空间尺度、不同时间尺度、重大气候环境变化事件、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以及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研究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十余年来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主要成果。目前在高原上开展的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主要分布在三个较为集中的地区:高原东北边缘区、高原西部西昆仑山湖泊群和高原中南部湖泊群。已有的湖泊沉积记录主要是以中长时间尺度的研究为主.而短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的研究稍显不足。与其他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结果的对比表明.湖泊沉积所反映的高原气候环境变化既具有全球性.又具有区域性的特征。湖泊沉积重建的环境序列的定量化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湖泊沉积的环境代用指标存在着相对多解性.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多学科交叉、多指标分析的方法是必需的。当前和今后需要深入开展环境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沉积物定年的精确性,发现新的更为敏感的环境代用指标.不断完善多学科多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并注重填补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的研究空白.加强高原上下同区域之间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湖泊沉积 环境演变 研究进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云超 王三反
为给青藏高原生态大棚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青藏高原生态大棚内的空间温度场进行数值仿真,并研究了棚内影响污水处理和蔬菜生长的区域内的温度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冬季有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条件下,由于高原的强辐射和大棚特殊的保温效果,晴天该区域内的温度仍能维持在13~22℃,阴天温度可维持在10~18℃,生态大棚内的温度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污水处理和蔬菜种植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大棚 空间温度场 数值仿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志刚 刘晓东
基于未来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下气候模式给出的气候预测结果的高分辨率降尺度分析结果,运用两种方法(年均温法和高程模型法)模拟了1980—1999,2030—2049和2080—2099年3个时段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结果表明,以年均地温-1℃作为多年冻土划分依据的年均温法模拟的目前(1980—1999年)高原多年冻土面积为127.99万km2,与世界数据中心给出的青藏高原现代多年冻土面积为129.12万km2的估算接近(误差率仅为0.86%);到本世纪中期(2030—2049年),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减少为87.26万km2,退化率达到31.82%;而到本世纪末(2080—2099年),高原多年冻土...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冻土 预估 青藏高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