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5)
2023(10569)
2022(9393)
2021(8805)
2020(7415)
2019(17215)
2018(16965)
2017(33563)
2016(18124)
2015(20534)
2014(20308)
2013(20274)
2012(18577)
2011(16692)
2010(16338)
2009(14816)
2008(14147)
2007(11992)
2006(10368)
2005(8756)
作者
(52450)
(43493)
(43111)
(41164)
(27657)
(20860)
(19438)
(17264)
(16608)
(15440)
(15024)
(14560)
(13576)
(13505)
(13468)
(13227)
(13063)
(12812)
(12316)
(12214)
(10861)
(10511)
(10422)
(9764)
(9713)
(9563)
(9531)
(9503)
(8671)
(8586)
学科
(74496)
经济(74413)
管理(51932)
(49705)
(41028)
企业(41028)
方法(38917)
数学(34575)
数学方法(34253)
(19318)
(18459)
中国(17469)
地方(16420)
(16317)
业经(15528)
农业(13195)
(12692)
贸易(12688)
(12242)
(11977)
(11939)
财务(11920)
环境(11905)
财务管理(11898)
技术(11563)
理论(11458)
企业财务(11347)
(11269)
(9969)
(9701)
机构
大学(257094)
学院(254739)
管理(105489)
(99254)
经济(97163)
理学(92797)
理学院(91804)
管理学(90235)
管理学院(89804)
研究(82044)
中国(59218)
(53792)
科学(52832)
(44762)
(40589)
(40425)
业大(39768)
研究所(37455)
中心(37135)
财经(36824)
(34615)
北京(33757)
(33640)
(33571)
师范(33269)
农业(31814)
(30026)
经济学(29677)
(28886)
财经大学(27553)
基金
项目(184319)
科学(144966)
基金(134542)
研究(133332)
(117223)
国家(116281)
科学基金(100469)
社会(83081)
社会科(78773)
社会科学(78750)
基金项目(72670)
(71959)
自然(67045)
自然科(65453)
自然科学(65440)
自然科学基金(64267)
教育(60767)
(60408)
资助(55800)
编号(54138)
成果(42809)
重点(41026)
(40645)
(38552)
(38096)
课题(36510)
科研(35575)
创新(35473)
教育部(34863)
大学(34539)
期刊
(101149)
经济(101149)
研究(71973)
中国(42235)
学报(42049)
科学(37868)
管理(36206)
(35429)
(32060)
大学(31514)
学学(29659)
教育(26147)
农业(25205)
技术(20907)
(19174)
金融(19174)
财经(17449)
业经(16587)
经济研究(16123)
图书(14998)
(14598)
理论(13484)
问题(13170)
科技(12939)
(12710)
资源(12676)
实践(12569)
(12569)
技术经济(12135)
(11351)
共检索到353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娜  查小春  黄春长  张玉柱  周亚利  庞奖励  戎晓庆  尚瑞清  柴佳楠  
对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内外实地考察,在玛曲瓶颈段黄河二级阶地前沿陡坎,发现了含有古深湖相和古河床河漫滩相地层序列的典型沉积剖面。通过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和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测年,研究结果表明:(1)剖面下部淡蓝灰色古深湖相沉积层为深水厌氧环境下形成的湖相沉积物,而覆盖其上的杂色卵石层夹淡黄橙色透镜状沙层则是古河床河漫滩相沉积物,指示了强动力流水作用过程。这2组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是黄河切开若尔盖湖盆导致古湖水外泄的直接证据。(2)剖面古深湖相沉积层顶部和古滨浅湖相沉积层底部的OSL测年结果表明,古黄河在37 ka BP切开若尔盖湖盆,导致湖水外泄,35 ka BP湖水变浅消失,黄河沟通了若尔盖盆地水系。(3)晚更新世东昆仑大断裂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和37 ka温暖湿润气候的综合影响使得尚处于玛曲断陷谷地草原的古黄河源溯源侵蚀加剧,由西向东在玛曲城南瓶颈段切开了若尔盖古湖盆,导致古湖水外泄,从而沟通了若尔盖湖盆的水系,使之成为黄河源。该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东北部河湖水系演变及黄河水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君波,朱立平  
从空间尺度、不同时间尺度、重大气候环境变化事件、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以及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研究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十余年来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主要成果。目前在高原上开展的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主要分布在三个较为集中的地区:高原东北边缘区、高原西部西昆仑山湖泊群和高原中南部湖泊群。已有的湖泊沉积记录主要是以中长时间尺度的研究为主.而短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的研究稍显不足。与其他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结果的对比表明.湖泊沉积所反映的高原气候环境变化既具有全球性.又具有区域性的特征。湖泊沉积重建的环境序列的定量化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湖泊沉积的环境代用指标存在着相对多解性.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多学科交叉、多指标分析的方法是必需的。当前和今后需要深入开展环境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沉积物定年的精确性,发现新的更为敏感的环境代用指标.不断完善多学科多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并注重填补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的研究空白.加强高原上下同区域之间的对比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江,高志强  
植被覆盖的变化常是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分析植被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关系有助于认识人类活动在地表植被变化中的作用程度。本文旨在结合1982-200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NOAA卫星的AVHRR植破指数(8km),对气象站点分布相对密集的青藏高原中东部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空间变化同水热条件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水热有关指标的趋势面模拟、植被类型比较和样带分析,表明:在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水热条件组合较好(如常绿针叶林)或较差(如荒漠半荒漠)的区域,多年平均的NDVI旬值同水热条件的相关性不强;而范围广阔的水热条件组合中等区域(如高山草甸/草原)同水热条件相关性很高;青藏高原周边区域植被对水热条件相对不敏感.而高原主体部分植被覆盖同水热的相关性则很高(0.75以上);此外,海拔对热量条件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覆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威  李媛媛  冯骥  毕伟力  刘鸽  
湖泊、黄土与古土壤、深海沉积物等连续沉积体的磁化率变化作为环境变化的替代性指标被广泛应用,然而对于非连续、能够反映特定时段气候变化的沉积体,如冰川沉积物的磁化率却较少涉及。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8个典型冰川发育山地冰碛物磁化率进行研究,并与黄土、湖泊、深海沉积物以及不同区域的表土磁化率进行对比,采用质量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探讨冰碛物的磁化率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山地的冰碛物质量磁化率呈宽幅波动,介于(3.01~1808.80)×10-8m3.kg-1,平均值147.84×10-8m3.kg-1;频率磁化率值较低、且波动幅度小,介于0~6.89%,平均值为1.37%。不同时空条件下冰碛物的磁化率特点不同,即不同地点同一冰期磁化率的差异显著;同一地点不同冰期冰碛物的磁化率变化不明显。影响冰碛物磁化率的主导因素是母岩的岩性条件,气候因素起次要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晓龙  范天来  张复  范育新  
构造运动和和气候变化是河流阶地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学术界对于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中哪个因素是河流阶地形成的控制因素尚未形成一致观点。本文选择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周缘的河流阶地,综述了前人在兰州段、中卫段和晋陕峡谷段3个河段的黄河阶地上的研究成果,结合2万年以来的古洪水记录与古地震活动等证据,对比了河流阶地形成、气候变化以及青藏高原的幕式隆升的时间。对比结果显示,鄂尔多斯高原周缘多级河流阶地的形成时间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时间比较一致,而与气候冰期—间冰期变化之间没有明显规律,这一结果支持构造运动是鄂尔多斯高原周缘的河流阶地形成的控制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致蕾  刘峰贵  张镱锂  陈琼  周强  杨登兴  
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农牧交错区,清代以来耕地的扩张导致林草地覆盖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在现代植被图的基础上,选取土壤、地形因素,并依据历史文献数据,重建河湟谷地潜在林地草地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清代耕地变化的重建结果,推算出清代河湟谷地林草地覆盖的变化状况。结果显示:(1)清代耕地扩张之前,其林、草地分布与现今各类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林地分布范围比现代略大,灌木林地在空间上连续性更强,草地分布区域更广;(2)估算出河湟谷地潜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面积分别约为0.28×104、0.93×104、2.1618×104km2,由于耕地开垦,至清代末期,河湟谷地草地、灌木林地、林地面积分别累计减少5180.41、1330.35、441.31km2,其中草地被垦殖占用的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湟水谷地中游的乐都盆地、西宁盆地以及黄河谷地的尖扎盆地、化隆盆地等;(3)清代河湟谷地中人类垦殖原始覆盖类型的差异性不仅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同样受到社会政策因素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姚治君  段瑞  董晓辉  余成群  
冰湖是由于冰川活动或者退缩产生的融水在冰川前部或者侧部汇集而成的,可分为冰川终碛湖(冰碛阻塞湖)、冰川阻塞湖、冰斗湖和冰蚀槽谷湖。其中分布数量较多、规模较大,且灾害风险较高的是冰川终碛湖。因此,冰川终碛湖是研究冰湖的主要对象。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湖溃决产生的洪水、泥石流等重大冰川灾害的发生频率有所升高,灾害的影响程度以及范围也有所加大,引起了冰川山地国家的广泛关注。青藏高原内部发育着36793条现代冰川,冰川面积49873.44km2,分别占中国冰川总条数、总面积和冰储量的79.5%、84%和81.6%。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多数冰川呈加速消融及退缩的态势,导致了冰湖溃决洪水和冰川泥石流等重大冰川灾害发生频率的加剧和影响程度的加大。本文围绕冰湖溃决条件、冰湖稳定性评价、冰湖溃决洪水模拟等几个研究方面,对青藏高原冰湖研究的现状及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庆  
简要介绍了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地区农牧生态脆弱带的生态环境概况;将该区生态脆弱带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林草交错带、农牧交错带、农林交错带和小流域农林牧交错带;总结了川西农牧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对川西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业生产力恢复与重建对策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飞达  朱灿  陈文业  刘琳  陈晓霞  高娟婷  
[目的]草原旅游属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植物生产层,是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绿色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青藏高原草原面积巨大,具有地域特色鲜明、动植物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等特点,为了满足草原旅游活动和草原生态保护的双重目的,促进高寒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以川西北若尔盖草原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为例,对其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进行分析。[结果]若尔盖草原旅游产业具有品牌、资源、区位和知名度四大优势,并存季节性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和体验性较差三大劣势,具有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划、公众追求自然回归原始需求的两大机遇,同时面临草地资源保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白军红,欧阳华,徐惠风,周才平,高俊琴  
青藏高原具有全球重要性,是地球表面上很少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之一,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被作为先兆区或预警区。青藏高原湿地多为高寒沼泽、高寒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湖泊,具有生态蓄水、水源补给、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止全球水危机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青藏高原湿地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湿地的类型和分布、湿地土壤、湿地植被、泥炭的形成与演化、湿地动物、古植被古气候、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湿地退化几个方面对青藏高原湿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志龙  张镱锂  刘林山  刘峰贵  张海峰  
全球湿地资源约有80%正在退化或丧失,湿地生态系统已成为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青藏高原作为全球变化敏感区和亚洲生态安全屏障,其湿地面积约为13.19×104km2,是中国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本文基于1992-2013年间青藏高原湿地遥感研究文献,分析了青藏高原湿地遥感研究的监测方法、研究主题及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30年来,青藏高原湿地基于遥感技术开展全高原湿地面积、景观格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动态变化监测,并注重以生态系统视角构建模型分析高原湿地三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2高原湿地遥感研究的主要进展为:1990-2006年间,青藏高原湿地面积总体上以-0.13%/a的速率减少,景观多样性以-0.17%/a的速率下降;但湖泊湿地变化趋势则相反,湖泊深度在2003-2009年间以0.20 m/a的速率加深,水量在1970-2011年间以2.2 km3/a的速率增加,内流区域湖泊面积在1976-2009年间以0.83%/a的速率扩张。1965-2002年间,高原湿地变化态势总体上受气候变化控制,人类活动区域周边湿地退化及近期变化是人类活动强度增大所致;3高原湿地遥感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计算机解译精度和去云处理技术精度有待提高,缺乏综合视角研究青藏高原湿地系统等;4高原湿地遥感研究近期重点应围绕青藏高原湿地综合研究、资料匮乏区湿地遥感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等方面展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沈斌  丁晓强  
青藏高原研究涉及许多地球科学的前沿问题 ,目前开展的“青藏高原资源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具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特点。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化浪潮 ,研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建立适应信息化要求的、可持续的信息环境 ,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和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政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允芬  欧阳华  曹广民  罗辑  张宪洲  赵新全  杨清伟  
在青藏高原探讨不同生态系统碳平衡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并揭示其对全球含碳温室气体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分别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站、贡嘎山森林生态站和拉萨农业生态站用静态箱法进行了土壤CO2 排放的试验研究。土壤CO2 排放速率日平均值为草甸215.87~329.68mgCO2m -2h -1 ,森林713.72~2102.56mgCO2m -2h -1 ,农田913.05~1135.83mgCO2m -2h-1。土壤碳排放速率日变化 ,在农田和高寒草甸区表现为单峰型 ,均以地方时8∶00~16∶00最高 ,0∶00~8∶00最低。草甸、农田土壤碳排放随着牧草、作物生长发育的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忠方  田立德  姚檀栋  巩同梁  
稳定同位素方法经常被用来估算湖水水量平衡,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水样的采集和同位素分析,并结合研究区域相关的气候和水文信息对湖水进行研究。基于对1999—2001年期间获得的18个湖水样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错那湖水δD和1δ8O的平均值分别为-83.3‰和-9.6‰,显著高于流域内同期降水中δD和1δ8O的加权平均值-124.5‰和-16.6‰;流域内湖水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幅度远小于降水,但展示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值较低而冬春季值较高,这种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降水量效应,表明降水是湖水主要补给来源之一。结合所获得的流域内降水和河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利用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方法对非结冰期间错那湖水的蒸发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杰  龚健  李靖业  
河湟谷地位于高原过渡地带,是青海省的经济文化中心,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剧烈的人类活动存在冲突,因此评估其景观格局变化作用下的生境质量具有典型意义。本文通过改良的Flow转移矩阵表征了不同景观类型间的转化过程;运用InVEST模型评估了1995—2015年河湟谷地的生境质量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与冷热分布特征;借助灰色关联度分析3个时期的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要素异质性。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河湟谷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景观面积持续增加,景观类型呈现破碎化、复杂化、异质化特征;②"贵德—乐都"连线是河湟谷地生境质量的分界线,总体呈"南优北劣""南热北冷"的分布态势;③生境质量与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性指数、景观分离指数、蔓延度、最大斑块指数等景观指数以及草地、林地景观规模关联度较高,与建设用地面积关联度较低,表明在生态保护政策作用下,建设用地以侵占林地、草地等高生境类型以外的景观为主。研究结果可揭示城市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与景观联动关系,指导青藏高原东部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