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9)
2023(11172)
2022(9953)
2021(9402)
2020(7992)
2019(18563)
2018(18333)
2017(35024)
2016(19589)
2015(22098)
2014(22099)
2013(22038)
2012(20310)
2011(18346)
2010(18037)
2009(16345)
2008(15867)
2007(13761)
2006(11907)
2005(10453)
作者
(60509)
(50100)
(49698)
(47218)
(32051)
(24313)
(22613)
(19793)
(19254)
(17992)
(17240)
(17025)
(16151)
(16004)
(15707)
(15468)
(15384)
(15120)
(14324)
(14223)
(12798)
(12385)
(12264)
(11434)
(11252)
(11246)
(11245)
(10973)
(10256)
(10117)
学科
(72070)
经济(71980)
管理(52677)
(50622)
(42536)
企业(42536)
方法(35320)
数学(30226)
数学方法(29793)
(21148)
(19081)
中国(18004)
(17719)
业经(16051)
地方(14727)
理论(13388)
(13362)
农业(12908)
(12879)
贸易(12873)
(12477)
技术(12246)
(12086)
环境(11470)
(11179)
财务(11113)
财务管理(11091)
教育(10539)
企业财务(10508)
(10212)
机构
大学(279347)
学院(275628)
管理(106921)
(99823)
研究(97499)
经济(97442)
理学(93172)
理学院(92058)
管理学(90062)
管理学院(89622)
中国(69111)
科学(67348)
(61363)
(55285)
(51886)
业大(49585)
研究所(48078)
(44256)
农业(43888)
中心(42839)
(39957)
北京(39019)
(36548)
师范(36057)
财经(35880)
(35825)
(32647)
(32601)
技术(31943)
(30319)
基金
项目(198814)
科学(152777)
基金(141782)
研究(137530)
(127825)
国家(126799)
科学基金(105955)
社会(81685)
(78540)
社会科(77061)
社会科学(77038)
基金项目(75847)
自然(73731)
自然科(71942)
自然科学(71918)
自然科学基金(70612)
(67423)
教育(62592)
资助(59647)
编号(55257)
重点(45331)
成果(44674)
(42330)
(42018)
(41049)
计划(39864)
科研(39197)
课题(38809)
创新(38330)
科技(36114)
期刊
(105989)
经济(105989)
研究(76931)
学报(56457)
中国(51079)
(49345)
科学(48450)
大学(40891)
学学(38641)
管理(38459)
农业(34599)
(31835)
教育(31267)
技术(22951)
(19353)
金融(19353)
(18354)
业经(17070)
图书(16623)
财经(16550)
经济研究(16494)
业大(16007)
科技(15636)
林业(15017)
(14497)
(13975)
问题(13661)
理论(13587)
实践(12700)
(12700)
共检索到394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包维楷  王春明  吴宁  
青藏高原东部针叶林下8种藓类植物5个生境的自然含水率以及2种室内环境下持水变化的实验表明,供试藓类植物在原始林下的自然含水率最高,5种生境中金发藓自然含水率最低,提灯藓自然含水率最高;藓类持水能力与保水能力呈负相关关系;持水能力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失水过程和失水速率变化趋势相似,但种间差异明显,与藓类本身对水分的适应能力、环境条件变化,以及藓类失水过程中生理生态适应与环境变化的协同进化机制相关;经过失水—饱和—再失水过程的藓类持水能力均明显降低,可能与第一次失水过程中植物细胞受到伤害后未能恢复有关。塔藓、山羽藓和金发藓的持水与保水特征暗示,它们可能是森林采伐破坏后迹地地表微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江,高志强  
植被覆盖的变化常是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分析植被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关系有助于认识人类活动在地表植被变化中的作用程度。本文旨在结合1982-200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NOAA卫星的AVHRR植破指数(8km),对气象站点分布相对密集的青藏高原中东部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空间变化同水热条件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水热有关指标的趋势面模拟、植被类型比较和样带分析,表明:在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水热条件组合较好(如常绿针叶林)或较差(如荒漠半荒漠)的区域,多年平均的NDVI旬值同水热条件的相关性不强;而范围广阔的水热条件组合中等区域(如高山草甸/草原)同水热条件相关性很高;青藏高原周边区域植被对水热条件相对不敏感.而高原主体部分植被覆盖同水热的相关性则很高(0.75以上);此外,海拔对热量条件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覆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云霞  兰芙蓉  常朝阳  郭泽坤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学关系,为该属植物的研究提供分子系统学方面的资料。【方法】以青藏高原16种棘豆属植物27个地理种群标本为试材,提取其总DNA后,分别对ITS序列和trnL-F序列进行PCR扩增、纯化及测序,并对所测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用Kimura 2-parameter距离模型计算各序列间的进化距离,以乌拉特黄耆(Astragalus hoantchy)和多枝黄耆(A.polycladus)为外类群,利用MEGA软件构建基于ITS序列和trnL-F序列的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ITS序列对位后长度为710bp,有58个简约信息位点,G+C平均含量为5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绍伟  王雄宾  余新晓  鲁少波  李金海  武军  
该文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较强封育、较弱封育和非封育等3种封育强度的人工油松林和人工华北落叶松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度等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强度下人工针叶林林下草本植被差距较大,较强封育区油松林和落叶松林比非封育区的物种数分别多33种和21种,高度大2.49倍和3.28倍,盖度值大52.21%和54.87%;而木本植物的密度、盖度差距等不明显。各封育强度下植被反映物种多样性的Simpson指数值差异并不显著,部分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著。随着封育强度的变弱,相同树种各标准地间的林下物种组成差异增大。油松林和落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贡保草   王相泰   尹冰   罗帅伟   杜国祯  
气孔作为叶片和大气间的重要通道,其性状反映了植物交换水分和气体的能力;而比叶质量(Leaf Mass per Area, LMA)作为核心的叶经济性状反映了植物利用资源的效率。因此研究两类性状的协同关系及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对于理解植物适应环境及群落的构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58种常见双子叶植物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气孔性状的变异性、分析了气孔性状和LMA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对环境梯度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常见双子叶植物的上表皮气孔性状变异大于下表皮,其中上表皮气孔密度(Density)和气孔面积占比(SPI)的变异最大;(2)LMA 和气孔性状(Density和SPI)存在很强的协同关系(P < 0.05);(3)LMA和气孔性状相关性会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上升、随着土壤pH的增加而上升,即LMA 和气孔性状间的协同关系会随着环境梯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本研究结果为环境变化下的植物叶片性状及其适应性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强  阮晓  李兆慧  潘存德  
自毒作用是同种植物个体之间的一种化学作用,是植物经过长期适应环境和进化选择而获得的一种避免种内竞争的机制。针叶树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在对其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现:天然针叶林经常会出现生产力下降和天然更新障碍等问题。除轮伐期、采伐利用方式不当等原因外,针叶树凋落物和根分泌物长期向环境中释放大量次生代谢物质,而自然生态系统的排毒解毒机制受到人为干扰的影响,导致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过量积累,进而产生了自毒作用,这也是许多作物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就自毒物质的种类、释放途径、作用特点、作用机理、检测方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针叶林自毒作用的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综述。认为对自毒作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为解决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安雅静   王佳   杨筱倩   冀盼盼   赵雯萱   王向涛   张志新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研究这一区域温度和水分条件对野生牧草草种萌发活动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筛选适宜作为生态恢复的草种是稳定和恢复生态屏障功能的基础条件。通过PEG-6000调节渗透势模拟土壤干旱情况同时用10和20℃分别模拟青藏高原春季和夏季温度,研究14种青藏高原乡土草本植物在不同温度和水势下的萌发行为。结果表明:供试植物萌发策略具有多样化,大部分植物在不同温度和水势下萌发策略表现在发芽率增减的同时伴随萌发时间和萌发速率指数的变化且变化程度不一。有50%的植物(7种)在萌发时间上变化显著(P<0.05),在发芽率和萌发速率指数上呈弱响应,28.6%的植物(4种)三者的变幅都较大。个别植物表现不同,木根香青(Anaphalis xylorhiza)显著表现在发芽率和萌发时间上,劲直黄耆(Astragalus strictus)三者都呈弱响应,藏西蝇子草(Silene moorcroftiana)表现为发芽率和萌发时间较敏感。整体上植物种子在20℃时发芽率和萌发速率明显升高,随水势的增高而有所提高,较水势而言温度对萌发率的作用更显著,12种植物种子20℃萌发时间显著缩短8~10 d。不同科植物对水热变化响应不同,供试植物中菊科、石竹科植物萌发表现较好。多数植物可在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水分条件较好时作为建植草种进行生态恢复工作,藏沙嵩(Artemisia wellbyi)也可在夏季建植,藏西蝇子草、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木根香青可在春季作为建植草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婷  王健铭  李景文  冯益民  吴波  卢琦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用38个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的群落样方调查数据和环境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CCA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共记录植物12科29属36种,以藜科、柽柳科、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红砂分布频率最大,该地区植物生活型主要为灌木和草本;2)该区域不同优势群落外貌特征不同,在植株密度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植被盖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无明显差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新来  李文龙  Xulin Guo  余翠  赵玉婷  许静  
利用甘南州及周边地区33个气象台站1965-2013年的降水和温度数据,比较分析了降水距平指数(Pa)、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高寒草地干旱响应的有效性,并结合历史旱灾统计资料进行了结果验证。结果表明,从Pa指数、SPI指数、SPEI指数与草地NDVI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SPI_6和SPEI_6与草地NDVI关系较好,Pa、SPI_1、SPEI_1、SPI_3、SPEI_3不足是波动不稳定,SPI_(12)、SPEI_(12)对干旱的反应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SPI_6和S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焦亮  赵成章  董小刚  
玛曲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省西南部,多种植物区系在此汇集,区系成分复杂、联系广泛。通过对该区种子植物进行调查、分类与统计,分析该区种、属、科的现代地理分布特征、区系属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玛曲与相邻的12个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得出玛曲共有种子植物83科353属936种,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该区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十分复杂,温带成分占较大比重,温带属有272属,占总属数的89.18%,温带种428种,占总种数的46.37%,为典型的北温带性质。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该区较多,木本植物较少,同时原始、古老植物种类和中国特有科、属植物种类缺乏,都能反映出该区地质年代新、物种形成和分化时间短,也能说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文吉  贾囯夫  陈太星  何刚  高其  李兴  何正军  
【目的】掌握驯化栽培条件下青藏高原特有药用植物山莨菪的生长特性及规律,为人工栽培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不同生长年限及育苗环境的山莨菪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研究年限内山莨菪幼苗的生物量积累随着生长年限增加呈显著性线性增长,但并未达到生长的最高峰。生物量与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P <0.001),与根直径、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幂函数增长关系(P叶>茎,地下根生物量为植株主要生物量分配部位,温室育苗有利于提高种苗成苗率及生物量,应进一步开展种苗移栽等相关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建国  侯扶江  Saman BOWATTE  
草地退化促进有毒植物迅速扩张,已对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有研究表明,有毒植物入侵影响植物群落,但有毒植物对地下生物及生物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调查了在高寒草甸草地上生长的5种主要有毒植物[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并将这些影响和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相比,除麻花艽以外,所有有毒植物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P <0.05),但对土壤真菌丰度没有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有毒植物的扩张对土壤特性和土壤微生物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可能对草地生产力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晓雷  杨富强  田青  周旭姣  赵安  何万鹏  赵艳丽  姜礼红  
[目的 ]分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为火烧迹地植物群落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在迭山北坡,选取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即火后演替5年(5 a)、火后演替15年(15 a)、火后演替23年(23 a)和森林顶级群落(Climax)作为一个演替序列,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计算物种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似系数等指标,以揭示火烧迹地植物群落演替的数量特征。[结果 ]1)随着火烧迹地植物群落演替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丰富度下降,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其中5 a群落物种丰富度最大,个体数最多(4 008±298株·(400 m~2)~(-1)),Climax的物种丰富度最小,个体数量也最少(1 759±90株·(400 m~2)~(-1));草本层5a群落、灌木层和乔木层Climax群落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大。2)依据重要值,5 a、15 a、23 a和Climax 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可命名为扁刺蔷薇+箭竹+密生薹草、唐古特忍冬+黑水柳+密生薹草、青海云杉-红桦+扁刺蔷薇+密生薹草群落和云杉-巴山冷杉+唐古特忍冬+密生薹草群落。3)不同演替阶段草本植物群落异质性指数5 a (0.07)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娟  舒朝成  张红艳  张静  张雯娜  郭正刚  
线状工程取土迹地植被的恢复是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组分。本研究以天然未退化草地植物群落为参照,从植物群落总数量指标和经济类群指标两个层面,分析了青藏公路取土迹地(约30 cm深)恢复区域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未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高度及覆盖度随海拔增加呈递减趋势,而恢复区域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高度及覆盖度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天然未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和恢复区域植物群落内豆科(Leguminosae)植物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高度、覆盖度及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虽然天然未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和恢复区域植物群落内杂类草(Weed)植物的高度和覆盖度随海拔梯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增加却呈降低趋势;天然未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和恢复区域植物群落内禾本科(Graminea)植物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增加呈递减趋势,但恢复区域植物群落内禾本科植物高度随海拔梯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天然未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和恢复区域植物群落中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变化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随海拔梯度的上升无明显差异。说明恢复植物群落和天然植物群落随海拔升高,总群落高度、覆盖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变化一致,但各个经济类群的高度、覆盖度、生物量变化不一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东升  李双成  吴绍洪  
气候植被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模型研究是气候植被研究的重要手段。青藏高原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特点,形成了气候与植被独特的适应机制,为许多通用气候植被模型所不能反映,加之所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相对较少,决定其为植被气候研究的重要实验场地。本文回顾了气候植被模型发展的相关历程,评述了每类模型的特点及其不足。从植被格局研究和植被生产力研究两个方面,对青藏高原的气候植被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模型研究是气候植被研究的重要手段,而青藏高原的研究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同时对青藏高原气候植被模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数据精度、模型的适宜性和结果验证等进行了讨论。认为今后青藏高原气候植被模型研究的重点应是进一步明晰气候植被的关键过程,立足高原环境特点开发有高原特色的气候植被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