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36)
- 2023(4664)
- 2022(3962)
- 2021(3723)
- 2020(3210)
- 2019(7291)
- 2018(6996)
- 2017(12723)
- 2016(7490)
- 2015(7960)
- 2014(7707)
- 2013(7273)
- 2012(6789)
- 2011(6316)
- 2010(6263)
- 2009(5367)
- 2008(5427)
- 2007(4851)
- 2006(4046)
- 2005(3673)
- 学科
- 济(21104)
- 经济(21080)
- 业(14848)
- 管理(13715)
- 企(11409)
- 企业(11409)
- 学(9512)
- 方法(9286)
- 数学(8077)
- 数学方法(7897)
- 理论(6174)
- 农(5842)
- 中国(5606)
- 财(5442)
- 教学(5097)
- 教育(4952)
- 制(4104)
- 技术(4097)
- 地方(3876)
- 农业(3853)
- 务(3781)
- 财务(3776)
- 财务管理(3767)
- 业经(3766)
- 企业财务(3687)
- 银(3595)
- 融(3587)
- 金融(3582)
- 学法(3564)
- 教学法(3564)
- 机构
- 学院(99768)
- 大学(99542)
- 研究(41518)
- 科学(32145)
- 农(31091)
- 济(30246)
- 经济(29419)
- 管理(27852)
- 中国(26463)
- 农业(25051)
- 所(24463)
- 理学(24389)
- 理学院(23871)
- 研究所(23061)
- 业大(23016)
- 管理学(22983)
- 管理学院(22808)
- 京(21402)
- 中心(17124)
- 农业大学(16222)
- 江(16178)
- 技术(15829)
- 省(15683)
- 室(15581)
- 院(15316)
- 实验(14423)
- 范(14277)
- 财(14215)
- 师范(13926)
- 业(13876)
- 基金
- 项目(75380)
- 科学(55316)
- 基金(51400)
- 家(50239)
- 国家(49863)
- 研究(46578)
- 科学基金(39116)
- 省(31481)
- 自然(28885)
- 自然科(28267)
- 自然科学(28246)
- 自然科学基金(27755)
- 划(27274)
- 基金项目(27128)
- 社会(25532)
- 社会科(24084)
- 社会科学(24076)
- 教育(23233)
- 资助(21763)
- 重点(18666)
- 计划(18055)
- 科技(17752)
- 编号(17319)
- 发(15869)
- 创(15791)
- 科研(15332)
- 部(15282)
- 创新(14881)
- 业(14526)
- 专项(14490)
共检索到143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普玥 田沛 吴涵
为明确青藏高原不同地理位点采集的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种带真菌的种类和分布,并了解内生真菌感染率是否影响其多样性,本研究选取从青海、西藏等不同地点同一生长季采集的11份中华羊茅种质资源,对种带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分析种子采集地环境因子对真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从11份中华羊茅种质资源中共分离得到199株真菌,经过初步形态学分类为92种真菌,其中对50种真菌进行了鉴定,共鉴定出20属14种,种带真菌主要由枝孢属(Cladosporium)、镰刀菌属(Fusarium)、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毛座球腔菌属(Trichometasphaeria)和异壳二孢属(Neoascochyta)组成,其中枝孢属(Cladosporium)为优势属;不同种质间的真菌菌种分布和真菌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冗余分析表明,生长季月平均降水量是推动种带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而内生真菌感染率对中华羊茅种带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利英 周青平 陈仕勇 陈有军 李亚萍 田莉华
采用EST-SSR分子标记对来自四川、西藏、青海的24份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17条引物共检测到102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每条引物5~8个;平均多态性位点6个,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93%;遗传距离变幅范围0.188~0.675,平均值0.486,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值在0.240~0.470变化,平均值为0.381,这揭示了供试的中华羊茅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间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等相关性较低,其中I-2-23-7和I-14-1-1野生材料表现出了独特的遗传特性,与其他供试材料间均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通过地理海拔的分析,发现分布于中度海拔(3 000-3500m)的中华羊茅种质具有最高的Nei’s基因多样性(0.304 3)和香农多样性(0.462 2),遗传变异较高。本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中华羊茅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俊英 许文博 田沛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羊茅属(Festuca)内生真菌,筛选适于内生真菌生长的培养基并比较不同菌株的生长速度,本研究设置了不同的生长培养基,包括不同酸碱度(pH=4、5、6、7、8、9、10);不同碳源(葡萄糖、麦芽糖、乳糖、D-木糖、D-山梨糖醇、可溶性淀粉);不同氮源(蛋白胨、胰蛋白胨、硝酸钠、硝酸铵、尿素、草酸铵、硝酸钾)和不同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sucrose agar,PSA)、察氏培养基(Czapek agar)、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orn meal agar,CMA)和水琼脂培养基(Water agar,WA)},选择11株从羊茅属植物分离的香柱菌属(Epichlo?)内生真菌(菌株ID:G1、G2、G3、G4、291-4、291-14A、1、2、9、57A、84F)在这些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探究上述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培养基种类和pH对内生真菌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速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内生真菌的最适生长的pH范围为4~7,利用能力最强的碳源为D-山梨糖醇,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较适宜的培养基为PDA和PSA培养基,其中生长速度最快的是菌株G1,生长速度最慢的菌株是291-4和菌株291-14A。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凯 王伟林 王豪邦 裴天悦 董鑫 蔺伟虎 田沛
本研究以分布于青海、四川的6个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地理种群及其Epichlo?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了带Epichlo?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的(E-)种群,比较了其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分蘖、茎粗、叶宽、株高、鲜重和干重)和营养成分(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叶片含水量),旨在探明内生真菌和寄主基因型对中华羊茅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生真菌对部分地理种群中华羊茅的株高、分蘖、茎粗、鲜重、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和叶片含水量有显著影响(P<0.05)。2)不同地理种群的E+和E-植株分蘖、茎粗、株高、鲜重和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且各种群表现不尽相同。6个地理种群E-植株,种群57的分蘖数显著高于种群84和99(P<0.05),种群57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个地理种群(P<0.05),种群111的株高显著高于种群84和99(P<0.05),种群111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种群41和99(P<0.05);6个地理种群E+植株,种群111的分蘖数和茎粗均显著高于其他5个种群(P<0.05),种群141的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种群41和84(P<0.05),种群111和141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种群41、84和99(P<0.05);综合分析生长和营养指标,6个地理种群E-植株,种群57和111表现最好,6个地理种群E+植株,种群111和141表现最好。综上,内生真菌促进了部分地理种群(84)植株的生长,提高了部分地理种群(41和141)的营养品质,抑制了部分地理种群(99)植株的生长,降低了部分地理种群(57)的营养品质;寄主基因型对中华羊茅共生体的生长和营养品质显著影响(P<0.05)。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林 熊忠平 徐正会 刘霞 钱昱含 祁彪 钱怡顺 陈超 郭宁妍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东北坡不同海拔和植被类型下蚂蚁多样性,为该区生态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获取研究数据和蚂蚁标本,利用R语言4.1.1绘制物种累曲线并计算α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并用SPSS 24.0分析蚂蚁多样性指数与生境因子间相关性。【结果】共观察蚂蚁23 800头,鉴定为30种,隶属于2亚科13属。其中,优势种为草地铺道蚁[Tetramorium caespitum (Linnaeus)]和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在5个垂直带中,柳梢沟垂直带物种数最多(24种),物种多样性指数 (2.435 9)和均匀度指数(0.766 5)最大,而优势度指数最小(0.123 7);巴颜喀拉山垂直带物种数最少(2种),物种多样性指数(0.009 9)和均匀度指数(0.014 3)最小,优势度指数最大(0.997 4)。各垂直带蚂蚁类群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000 0~0.500 0,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相似水平。相关性分析发现,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坡度和灌木盖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青藏高原东北坡蚂蚁多样性主要与海拔、坡度和灌木盖度等生境因素有关。高海拔地区气候严寒,植被单一,不适合多数物种栖息;海拔高差大的垂直带环境温度范围较大,植被类型较丰富,能适应更多的蚂蚁物种生存。各垂直带蚂蚁类群间的分化较显著,不同地段的类群能反映不同生境状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红梅 呼天明 王佺珍 张国云 宋江湖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嵩草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为综合评价青藏高原嵩草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筛选出的4对E+3/M+3引物对11份嵩草基因组DNA进行AFLP扩增。【结果】共得到164条清晰可辨条带,多态性条带154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3.96%,嵩草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430,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4012,表明嵩草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11个嵩草居群划分为5类。【结论】嵩草的11个自然居群存在丰富遗传多样性,嵩草居群的遗传相似系数与海拔之间没有相关性,嵩草居群的生境的异质性影响遗传分化。
关键词:
嵩草 遗传多样性 AFL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都立辉 和肖营 刘凌平 袁建 鞠兴荣
【目的】从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对2013年的淮稻5号中分离的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淮稻5号在不同储藏条件下优势菌株的演变规律,为该品种稻谷储藏过程中的真菌种属研究及霉变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淮稻5号中的可培养真菌通过采用孟加拉红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两种培养基,按照国标GB4789.15—2010的操作获得。将采自4个不同地区的淮稻5号混匀,分别调节其水分含量为14.5%和18.5%后放入25℃人工气候箱内模拟储藏,逐月取出模拟储藏的稻谷样品进行传统培养以确定可培养的优势真菌。真菌的种属分别通过菌落、菌丝及孢子的形态学观察,对照《中国真菌志》等参考文献确定;同时通过PCR分别扩增相...
关键词:
稻谷 储藏 真菌 ITS 28S 区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戚珊珊 周礼红 胡久平 刘敏 赵辉 熊燕
【目的】了解西藏多地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分离法分离土壤细菌,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去除冗余,对细菌进行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种属,研究其亲缘关系及多样性。【结果】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DNA序列测定,38株细菌菌株归属于四个类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2个科,13个属,包含链霉菌属(Strepto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婷 王健铭 李景文 冯益民 吴波 卢琦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用38个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的群落样方调查数据和环境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CCA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共记录植物12科29属36种,以藜科、柽柳科、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红砂分布频率最大,该地区植物生活型主要为灌木和草本;2)该区域不同优势群落外貌特征不同,在植株密度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植被盖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戈壁区 植物群落 环境解释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彪 熊忠平 徐正会 刘霞 翟奖 许国莲 周雪英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腹地的蚂蚁物种多样性,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和青藏高原西南坡的蚂蚁群落.在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发现2亚科8属13种,蚂蚁群落的优势种为箭蚁待定种(Cataglyphis sp.)、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和西藏盘腹蚁(Aphaenogaster tibetana Donisthorpe);在青藏高原西南坡发现2亚科8属15种,蚂蚁群落的优势种为光亮黑蚁、莱曼蚁(F.lemani Bondroit)和科氏红蚁(Myrmica kozlovi Ruzsky).多样性分析表明,蚂蚁群落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出现2~3个峰值,呈现多域效应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与乔木郁闭度、灌木盖度和地被物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物种数目与乔木郁闭度和灌木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被物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优势度指数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余指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似性分析表明,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和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群落存在明显差异.可见,海拔和植被特征对蚂蚁物种多样性均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蚁科 物种多样性 群落 垂直带 青藏高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寒苗 吴彪 刘志鸿 杨爱国 周丽青 孙秀俊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国山东胶南、长岛、蓬莱、荣成和韩国统营5个地理群体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样本的COⅠ、12S rRNA、18S rRNA和2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魁蚶5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经测序拼接、剪接后,分别获得67条776 bp的COⅠ序列、72条443 bp的12S rRNA序列、75条909 bp的18S rRNA序列和75条894 bp的28S rR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75个个体的COⅠ序列中共检测到466个多态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嵬 张柱亭 类成平 董辉 钱海涛 丛斌
应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对10个地理种群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68条序列样本中,共发现了14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5种单倍型。总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462,种群内单倍型多样度在0.125~0.625范围之内。总群体的Fst为0.0812,Gst为0.0991,Nm为4.55,表明黄胫小车蝗各地理种群之间存在着较为充分的基因交流。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差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部,占方差比率的91.53%。单倍型中介网络图及系统树显示,各种群中的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海洋 彭亮 程艳 程刚 邢月
【目的】探究伊犁河流域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及产胞外酶活性菌株,了解真菌在伊犁河流域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加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真菌菌株,应用ITS区序列分析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通过胞外酶定性筛选培养基进行产胞外酶活性菌株筛选。【结果】从伊犁河流域中分离获得248株可培养真菌,其中水体有116株,沉积物有132株,归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三大系统发育类群,11个纲,26个目,44个科,82个属,以及4个潜在新菌种。伊犁河流域可培养真菌分布结果表明,4条河流中沉积物分离出的可培养真菌的种群多样性比水体更丰富;Shannon指数分析表明,喀什河可培养真菌的群落多样性最高,为3.79,而巩乃斯河最少,为3.21。分离出的真菌产胞外酶活性结果显示,有100株真菌菌株产2种及2种以上的胞外酶(主要是淀粉酶、酯酶和纤维素酶)种类,并且伊犁河干流较其他3条河流来说,产胞外酶活性菌株的比例最高,占比为77.59%。【结论】研究表明伊犁河流域可培养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贮藏大量值得开发利用的真菌菌种资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文年 陈发军
为了探测大气氮沉降对高山草甸的影响,设置对照(N_0)、低氮14.3g·m(-2)(N_5)、中氮28.6g·m(-2)(N_(10))和高氮57.1g·m(-2)(N_(20))4个氮素(NH_4NO_3)添加水平,连续3年对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山草甸群落进行施氮处理,测定各添加水平下群落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添加量的增加,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在N_(20)达到最大,且地上生物量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向上转移的趋势;随氮素的增加,地下生物量先增大后减小,在N_(10)最大,且有向浅层表土(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肖翔 格日才旦 侯扶江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选择3个高寒草甸牦牛牧场,分析放牧强度和地形共同作用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α多样性、土壤物理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强度显著影响α多样性(P <0.05),其中土壤容重最为密切。地形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群落α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有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