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54)
2023(3158)
2022(2558)
2021(2311)
2020(2032)
2019(4600)
2018(4453)
2017(7953)
2016(4484)
2015(5137)
2014(5195)
2013(5220)
2012(4942)
2011(4592)
2010(4584)
2009(4281)
2008(4191)
2007(3641)
2006(3285)
2005(3070)
作者
(15090)
(12885)
(12735)
(12128)
(7949)
(6203)
(5713)
(4985)
(4850)
(4543)
(4481)
(4254)
(4232)
(4168)
(4111)
(3879)
(3787)
(3728)
(3697)
(3595)
(3287)
(3272)
(3233)
(3005)
(2870)
(2846)
(2802)
(2728)
(2623)
(2579)
学科
(17350)
经济(17296)
管理(11194)
(10111)
(7896)
企业(7896)
方法(7036)
(6870)
数学(6191)
数学方法(6085)
(5351)
(5299)
中国(4751)
(4581)
(3598)
地方(3518)
业经(3475)
农业(3420)
(3420)
(3317)
金融(3315)
(3093)
银行(3059)
(2977)
体制(2971)
(2830)
贸易(2828)
土地(2790)
环境(2770)
(2763)
机构
大学(69082)
学院(67417)
研究(27890)
(25561)
经济(25042)
管理(22280)
中国(20754)
科学(19570)
理学(19096)
理学院(18749)
管理学(18340)
管理学院(18203)
(16017)
(15779)
(15636)
研究所(14455)
(12717)
业大(12671)
农业(12520)
中心(12042)
(10483)
(10370)
北京(10209)
财经(9716)
(9338)
(9327)
师范(9222)
科学院(9139)
(8819)
(8314)
基金
项目(48859)
科学(37211)
基金(35616)
(33719)
国家(33477)
研究(31090)
科学基金(26906)
社会(19290)
自然(18919)
基金项目(18780)
自然科(18409)
自然科学(18400)
社会科(18104)
社会科学(18102)
自然科学基金(18030)
(17569)
(16175)
资助(14699)
教育(13418)
重点(11883)
编号(11505)
(10528)
计划(10451)
(10110)
科研(9754)
科技(9509)
(9379)
成果(9321)
创新(8932)
(8772)
期刊
(28795)
经济(28795)
研究(18699)
学报(16578)
(14591)
中国(14250)
科学(14045)
大学(11780)
学学(11268)
(9627)
农业(9614)
管理(8050)
(6175)
金融(6175)
(5665)
资源(5349)
财经(5081)
林业(4815)
教育(4732)
业大(4564)
经济研究(4400)
(4385)
技术(4226)
(4088)
业经(4084)
问题(3804)
科技(3598)
农业大学(3373)
自然(3212)
图书(3038)
共检索到102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林水  张旭东  周金星  李冬雪  
通过青藏铁路沿线北段西大滩至唐古拉山北坡范围内植被样带的抽样调查,对植物物种丰富度(S)、植被盖度由北至南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青藏沿线北段高海拔地区,由北至南植物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m~2样方平均物种数量由沿线北部样带的5或6种,逐渐升高至南部样带的9或10种。多重比较表明,相邻或相近的植被样带间单位面积物种丰富度多差异不显著,而当样带间距加大时,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2)由北至南各样带1m~2样方平均盖度呈不规则的动态变化,多重分析表明,多数样带间1m~2样方盖度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植被盖度与物种丰富度相比更多地受到地形、土壤理化性质等小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金星  董林水  张旭东  左力  
通过以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垂直于铁路两侧系统设置植被调查样带、样地、样方,重点调查铁路沿线原生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株丛数等,着重分析了不同样带植被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物种共有度沿纬度方向的空间变化特征,为铁路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植被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①1 m×1 m样方平均物种数多在9~12种之间,丰富度相对较低;20 m×20 m样地平均物种17~26种。各样带总的物种丰富度在47~59种之间;植被物种丰富度纬度方向距离差异不明显;样方、样地、样带小尺度的变化对物种丰富度会产生很大影响。②青藏铁路南段总体植被覆盖度高,植被覆盖率80%以上的占1/...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基姣  谭立渭  佟元清  
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格尔木-南山口段环境地质背景及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环境地质背景因子选择为岩土结构、断裂发育程度、水质水量;环境地质问题因子选择为沙漠化、土壤盐渍化、污染源;评价集选择优、良、中、差;利用二级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了青藏铁路沿线格尔木-南山口段的环境地质质量评价等级图,不同环境地质等级分布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5.2%、53.6%、3.5%、17.5%。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伟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青藏铁路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进出藏的交通条件,大量的物流与客流将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经济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的调研,对青藏铁路沿线经济带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爱儒  
在分析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青藏两省区旅游业资源"点—轴"开发模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赟  罗久富  周金星  王丽娜  杨梅香  
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决定了群落的特征和动态。为揭示青藏铁路对高寒草甸区植被物种组成和种间关联的影响,沿青藏铁路唐古拉山至那曲段,分别在距离铁路垂直距离5 m和300 m处设置样方,研究铁路沿线工程迹地次生群落和非工程迹地高寒草甸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联性;在对样方进行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使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法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法,对植被群落总体关联性和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非工程迹地群落相比,工程迹地次生群落物种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次生物种数少于非工程迹地群落,但耐旱物种增加;次生群落植物分属17科,36属,46种;非工程迹地群落植物分属18科,38属,54种。方差比率检验发现,次生群落与非工程迹地群落统计量W分别为51.84 (χ_(0.05(36))~2=51.00),42.09 (χ_(0.95(36))~2=23.27),说明非工程迹地群落内总体关联度为不显著正关联,而次生群落群落总体关联度为显著正关联。主要物种种对间关联性显示,与非工程迹地群落相比,工程迹地次生群落种对间正关联比例上升,群落内各物种间的联结程度增强。总体上,工程迹地次生群落物种组成近10年内仍以耐旱耐贫瘠植物为主,处于演替过程中一个较稳定的阶段,短期或者较长时间内难以恢复至顶级高寒草甸群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爱儒  韦岩  
文章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构想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爱儒  
本文对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指出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战略构想与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明军  沈振西  张镱锂  刘林山  张玮  王兆锋  摆万奇  
在青藏公路与铁路沿途区域,利用1981年至2001年的8km分辨率PathfinderNOAA/NDVI数据,基于每个象元变化的年植被峰值计算进行了像元水平的线性趋势分析,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研究了区域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主要结论:①在研究区内,反映植被覆盖的NDVI值在空间上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态势,依次是农作区和森林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草原;②20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程度变化总体趋于稳定,覆盖程度呈减少趋势的区域明显高于增加的区域,植被覆盖程度增减因区域而异;植被覆盖程度增加和显著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农作区和高寒草甸区,轻微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寒草原和荒漠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永平  狄保忻  王鹏龙  黄永斌  
根据紧凑城市的核心内涵,从空间紧凑、结构良好、效率较高三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紧凑度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了2009年陇海—兰新—北疆铁路沿线40个城市紧凑度的综合得分,并将其划分为紧凑、较紧凑、一般紧凑和不紧凑四种类型。除个别城市外,从总体上来看,沿线城市紧凑度水平按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顺序呈现依次降低的变化规律。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了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影响沿线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经济增长弹性,其次是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形态紧凑度等;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亦有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礼茂,方叶兵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作为对沿途区域经济影响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文章以青藏铁路为例,重点从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两个方面研究分析青藏铁路对其沿线经济的影响:①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②对工业结构的影响;③对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影响;④对旅游业的影响;⑤对西藏经济布局和城镇发展的影响;⑥对格尔木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就未来该地区的投资方向与重点的调整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东旭  殷晓洁  周斯怡  陆双飞  陈智  
以中国西南地区(云南、四川、重庆、贵州)为研究区,基于《1∶100万中国植被图》113种乔木分布数据,结合ArcGIS和37个环境变量,筛选各乔木主导环境变量,构建最大熵分布预测模型,进而拟合得到西南地区乔木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图,并结合未来气候情景预测西南地区乔木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乔木物种丰富度整体格局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丰富度热点地区主要分布于25.0°N—30.0°N与100.0°E—105.0°E范围内,即横断山脉地区,其次在滇南与滇东南区域同样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丰富度低值区域为川西北以东区域、四川盆地中丘浅区、云贵高原腹地.(2)未来气候情景下,乔木物种丰富度变化整体呈现递减趋势,丰富度高值分布区域下降趋势明显,仅有滇西北、三江流域与贵渝交界之处以南的物种丰富度略有增高.(3)西南地区乔木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受温度和降水的共同影响,最湿季均温与年降水量是决定西南地区乔木物种当前分布格局的主导环境因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白永平  时保国  
兰渝铁路北起兰州,南至重庆,沿途经过甘肃、四川、重庆,铁路总长823.84km,是一条南北向交通大动脉。兰渝铁路的建成通车将极大地改善沿线地区交通条件,构建兰渝铁路经济带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点-轴开发理论,在分析兰渝铁路沿线经济带构建的作用以及沿线14个主要县级区域(含县和县级市)和省辖市市区概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兰渝铁路沿线经济带的对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商霖  金龙  张天伟  刘睿  
对邯黄铁路经过的邯郸、邢台、衡水以及沧州地区的货运需求进行调研后,指出邯郸、邢台以及沧州地区存在可以经由邯黄铁路运输的较大货运需求,建议建设武安钢铁物流园区、邢台南和物流园区、平乡自行车物流园区和盐山管道物流园区,并对物流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进行了说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B.M.西尼村  李毅  盛乃賢  
1954年10月苏联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共同决定在兰州-乌鲁木齐-阿尔马阿塔之间新建一条国际铁路干线(如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这条铁路将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能够使与中国东部相隔得那样远的——简直是难以征服的距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都卷入到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去。兰新铁路将使中国西部的原料资源——首先是含量极其丰富的石油,与国家的主要经济中心接近起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