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5)
- 2023(9676)
- 2022(8771)
- 2021(8368)
- 2020(7013)
- 2019(16477)
- 2018(16390)
- 2017(31773)
- 2016(17394)
- 2015(19695)
- 2014(19783)
- 2013(19552)
- 2012(17688)
- 2011(15956)
- 2010(15694)
- 2009(14316)
- 2008(13810)
- 2007(11816)
- 2006(10278)
- 2005(8954)
- 学科
- 济(65763)
- 经济(65656)
- 管理(50083)
- 业(46395)
- 企(39340)
- 企业(39340)
- 方法(31955)
- 数学(27579)
- 数学方法(27232)
- 农(17267)
- 中国(16664)
- 财(16553)
- 学(15949)
- 业经(14494)
- 地方(13354)
- 制(12940)
- 和(11677)
- 理论(11625)
- 农业(11302)
- 贸(11169)
- 贸易(11164)
- 易(10834)
- 技术(10648)
- 环境(10381)
- 务(10340)
- 财务(10275)
- 财务管理(10257)
- 企业财务(9706)
- 划(9442)
- 银(9411)
- 机构
- 大学(246102)
- 学院(242586)
- 管理(99800)
- 济(91739)
- 经济(89605)
- 理学(87173)
- 理学院(86209)
- 管理学(84746)
- 管理学院(84312)
- 研究(79487)
- 中国(57164)
- 京(52505)
- 科学(51118)
- 财(41913)
- 所(39691)
- 农(38227)
- 业大(37636)
- 研究所(36452)
- 中心(35554)
- 财经(33985)
- 江(33682)
- 北京(33252)
- 范(32582)
- 师范(32288)
- 经(30847)
- 农业(29912)
- 院(29128)
- 州(27937)
- 经济学(26425)
- 师范大学(26352)
- 基金
- 项目(172167)
- 科学(134525)
- 研究(125786)
- 基金(124439)
- 家(108413)
- 国家(107508)
- 科学基金(92125)
- 社会(77245)
- 社会科(72985)
- 社会科学(72967)
- 基金项目(67071)
- 省(66730)
- 自然(61137)
- 自然科(59650)
- 自然科学(59637)
- 自然科学基金(58551)
- 教育(57190)
- 划(56761)
- 编号(51835)
- 资助(50962)
- 成果(42197)
- 重点(38126)
- 部(37719)
- 发(35854)
- 创(35754)
- 课题(35123)
- 创新(33278)
- 科研(33029)
- 项目编号(32226)
- 教育部(32199)
共检索到342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魏玉光 杨浩
列车速度、密度、重量是组成铁路运输能力、体现运输质量和效益的三大要素,和机车车辆、线路主要技术标准、运输组织及运输需求有直接关系。对于新建铁路来说,合理优化三者的组配,关系到运输组织、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线路设施等铁路技术措施和装备的发展方向。由于青藏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在高寒地区修建的铁路,所以其列车速度、密度、重量应具有不同于其他新建线路的特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丹
由于青藏铁路格拉段 (二期工程 )所在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特殊性 ,青藏铁路的修建可能会引发某些环境问题 .为了探讨如何减少青藏铁路对青藏高原生态负面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科学探险与野外生存协会 (山诺会 ) 2 0 0 1“走近可可西里”暑期科考队进行实地调查后认为 :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的青藏高原腹地修建铁路 ,可能会对当地的植被、江河源头水质、冻土层及野生动物等产生负面影响 .笔者建议设计构筑野生动物通道 ,施工时实行环境监理制度 ,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地表植被、水源以及冻土稳定性 ,运营期实行合理的站台管理制度等
关键词:
青藏铁路 环境评价 生态影响 补偿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慧 沈渭寿 邹长新
铁路建设需要设置取(弃)土场、砂石料点、施工营地等工程场地,这些工程场地如果设计不合理,必将对沿线景观造成破坏,进而对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该文参考美国林务局的“视觉管理系统(VisualManagementSystem,VMS)”和美国土地管理局的“视觉管理(VisualResourcesMana-gement,VRM)”,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新建青藏铁路沿线景观特点和工程场地的位置、面积、所处的坡度、相对于铁路的距离、沿铁路方向的长度以及相对于本底景观的对比度,建立了新建青藏铁路沿线的景观视觉管理系统,定量分析和评价了铁路建设工程可能对高原景观带来的冲击,并为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基姣 谭立渭 佟元清
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格尔木-南山口段环境地质背景及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环境地质背景因子选择为岩土结构、断裂发育程度、水质水量;环境地质问题因子选择为沙漠化、土壤盐渍化、污染源;评价集选择优、良、中、差;利用二级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了青藏铁路沿线格尔木-南山口段的环境地质质量评价等级图,不同环境地质等级分布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5.2%、53.6%、3.5%、17.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鑫贵 周金星 刘玉国 董林水 崔明
【目的】青藏铁路沙害段约占铁路全长的22.5%,是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威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不同沙害防护措施下的积沙量,分析其防护效益及空间布局影响,为合理布设防沙措施、有效降低铁路沙害、保障铁路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已部分布设沙害防治措施的青藏铁路南山口段,根据不同区段沙障的组合方式,设置无防护措施的对照区和4个不同措施组合防护区(Ⅰ区:无防护措施区;Ⅱ区:低立式聚乙烯(PE)网格沙障防护区;Ⅲ区:高立式栅栏沙障与低立式PE网格沙障共同防护区;Ⅳ区:高立式栅栏沙障防护区;Ⅴ区:高立式栅栏沙障与高立式PE阻沙网防护区),通过测定积沙体断面要素和平均深度,计算不同防护措施组合的年均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斌 潘明清
西藏是我国唯一没有铁路运输的省份,随着经济的发展,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交通运输瓶颈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西藏交通运输条件的现状入手,分析了西藏交通运输条件对西藏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探讨了青藏铁路建设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青藏铁路 促进 西藏经济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含琳
青藏铁路的开通将使西藏的流动人口迅速增加,特别是旅游人口将成倍增加;同时,人口收入和人口素质也将大幅提高,对人口分布、就业及城市化也将产生积极影响。政府应抓住机遇,修订若干人口发展的评估指标,增加对西藏人口发展的政府专项投入,建立西藏人口发展援助基金制度,启动内地帮助西藏做好人口工作的实施方案,促进西藏人口发展。
关键词:
青藏铁路 人口发展 流动人口 旅游人口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书民 厉为民 白石
文章分析了西藏城镇化的历史和现状,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研究了青藏铁路对西藏城镇格局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大城镇、鼓励外来人口流入、发展国际贸易、建设配套公路体系和发展非农产业等促进西藏城镇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城镇化 城镇结构 西藏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姜鑫贵
青藏铁路自开通以来便饱受沙害的困扰。随着防沙措施的布设,沿线整体的沙害状况有所缓解,但部分区段的沙害却日益严重。青藏铁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沙害特征也与其它地方的铁路沙害有所不同,很有必要对青藏铁路的沙害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针对青藏铁路的沙害特点,制定合适的高寒铁路防沙措施。本文选取青藏铁路北麓河段作为研究区域,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实验与相关资料对北麓河的沙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1)通过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当地的风况特征,以获得北麓河的沙害驱动力的变化特点;(2)通过对实验区植被和土壤的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
青藏铁路 沙害特征 风沙运移 防沙措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那曲地区中心支行课题组 潘从源 陈国东
青藏铁路通车给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经济快速发展后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新时期西藏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青藏铁路 货币政策 产业政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林水 张旭东 周金星 李冬雪
通过青藏铁路沿线北段西大滩至唐古拉山北坡范围内植被样带的抽样调查,对植物物种丰富度(S)、植被盖度由北至南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青藏沿线北段高海拔地区,由北至南植物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m~2样方平均物种数量由沿线北部样带的5或6种,逐渐升高至南部样带的9或10种。多重比较表明,相邻或相近的植被样带间单位面积物种丰富度多差异不显著,而当样带间距加大时,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2)由北至南各样带1m~2样方平均盖度呈不规则的动态变化,多重分析表明,多数样带间1m~2样方盖度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植被盖度与物种丰富度相比更多地受到地形、土壤理化性质等小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晓平 杨锡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兴林 张宇清 张举涛 秦树高 周金星
【目的】通过Fluent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研究青藏铁路原有路基及新提出的一种输沙型路基的流场分布情况以及路基积沙特征,并讨论了轨枕式挡沙墙与PE阻沙网对路基风场及积沙特征的影响,探索路基对风沙运动规律的影响,为青藏铁路防沙治沙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选择3种路基(普通路基、通风路基、输沙路基)以及2种沙障(轨枕式挡沙墙、PE阻沙网)的组合形式,通过模拟流场及积沙分布特征,评价沙障的防沙效果并分析路基受风蚀影响的程度。【结果】3种路基的风速流场具有相同的功能分区,且风速对流场的影响较小;在路基迎风侧,普通路基对风速的降低作用最强,极易引起沙粒在路基坡脚和边坡堆积,路基顶部风速明显增加,大风时可能会影响行车安全,路基背风侧存在回流现象,部分沙粒在重力作用下会堆积在背风侧边坡处;普通路基迎风侧边坡积沙情况严重,沙埋铁轨现象频发,布设有通风管的路基会受到积沙影响,导致管道堵塞,影响其冻土保护功能,输沙路基利用狭管效应,使风沙流加速通过,防止迎风侧边坡积沙和风沙上道,且一旦输沙管道发生积沙,可通过自然风力清除,若必须人工清理也便于操作,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当路基上风向布设沙障时,沙障对风速有极强的减弱作用,路基和沙障之间存在一个减速区,该区域速度呈中间大两端小分布规律,风速无法达到起沙风速,沙粒沉积在沙障前后,路基边坡积沙明显减少。【结论】3种路基在无防护措施情况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沙,输沙路基积沙量最小,且便于清理;轨枕式挡沙墙积沙量迎风侧大于背风侧,PE阻沙网积沙量背风侧大于迎风侧,并且沙障间距影响着阻沙效果,适当调整沙障间距,使此区间内的风速不足以起动沙粒,提高沙障阻沙效果;模拟结果表明,输沙路基相对于普通路基和通风路基更适用于风沙地区,但目前的结果还停留在理论阶段,需要在高原环境中进一步进行试验验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