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0)
2023(8642)
2022(7521)
2021(6992)
2020(6268)
2019(14420)
2018(14224)
2017(27293)
2016(15237)
2015(17207)
2014(17381)
2013(17435)
2012(16487)
2011(15039)
2010(15167)
2009(14022)
2008(14345)
2007(13058)
2006(11089)
2005(10200)
作者
(47367)
(40062)
(39758)
(38189)
(25175)
(19413)
(18141)
(15596)
(14831)
(14203)
(13740)
(13313)
(12864)
(12773)
(12664)
(12543)
(12319)
(11702)
(11662)
(11390)
(10134)
(9945)
(9889)
(9126)
(8994)
(8937)
(8920)
(8849)
(8176)
(8128)
学科
(61626)
经济(61535)
管理(40095)
(39902)
(31592)
企业(31592)
方法(30470)
数学(27138)
数学方法(26842)
(17270)
(17088)
(16977)
中国(15200)
(13819)
地方(11701)
(11632)
贸易(11629)
业经(11499)
(11290)
农业(11044)
(10527)
财务(10501)
财务管理(10473)
(10335)
银行(10291)
(9959)
企业财务(9957)
(9838)
金融(9835)
(9803)
机构
大学(227297)
学院(224090)
(89022)
经济(87037)
管理(80992)
研究(80265)
理学(69861)
理学院(68940)
管理学(67549)
管理学院(67126)
中国(59822)
科学(52992)
(48410)
(46279)
(43210)
(42636)
研究所(39627)
业大(37953)
中心(36929)
农业(36712)
(34294)
财经(33808)
(30637)
北京(30396)
(29972)
师范(29615)
(28572)
经济学(28023)
(27056)
经济学院(25467)
基金
项目(151453)
科学(117234)
基金(110038)
研究(104080)
(99062)
国家(98297)
科学基金(81478)
社会(64654)
社会科(61139)
社会科学(61120)
基金项目(58601)
(58095)
自然(54902)
自然科(53590)
自然科学(53567)
自然科学基金(52634)
(50542)
教育(47792)
资助(45385)
编号(41107)
重点(35288)
成果(34306)
(33749)
(32046)
(30525)
科研(30126)
计划(29873)
课题(28711)
创新(28706)
(28085)
期刊
(94944)
经济(94944)
研究(62840)
学报(43934)
中国(42466)
(41050)
科学(37758)
(34026)
大学(31832)
学学(30246)
农业(27129)
管理(26713)
教育(20454)
(19735)
金融(19735)
技术(17152)
财经(17112)
经济研究(15281)
(15230)
业经(14724)
(14628)
问题(13195)
(12599)
业大(11044)
资源(10771)
技术经济(10742)
统计(10583)
(10405)
科技(10397)
理论(10285)
共检索到326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金星  董林水  张旭东  左力  
通过以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垂直于铁路两侧系统设置植被调查样带、样地、样方,重点调查铁路沿线原生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株丛数等,着重分析了不同样带植被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物种共有度沿纬度方向的空间变化特征,为铁路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植被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①1 m×1 m样方平均物种数多在9~12种之间,丰富度相对较低;20 m×20 m样地平均物种17~26种。各样带总的物种丰富度在47~59种之间;植被物种丰富度纬度方向距离差异不明显;样方、样地、样带小尺度的变化对物种丰富度会产生很大影响。②青藏铁路南段总体植被覆盖度高,植被覆盖率80%以上的占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林水  张旭东  周金星  李冬雪  
通过青藏铁路沿线北段西大滩至唐古拉山北坡范围内植被样带的抽样调查,对植物物种丰富度(S)、植被盖度由北至南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青藏沿线北段高海拔地区,由北至南植物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m~2样方平均物种数量由沿线北部样带的5或6种,逐渐升高至南部样带的9或10种。多重比较表明,相邻或相近的植被样带间单位面积物种丰富度多差异不显著,而当样带间距加大时,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2)由北至南各样带1m~2样方平均盖度呈不规则的动态变化,多重分析表明,多数样带间1m~2样方盖度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植被盖度与物种丰富度相比更多地受到地形、土壤理化性质等小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赟  罗久富  周金星  王丽娜  杨梅香  
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决定了群落的特征和动态。为揭示青藏铁路对高寒草甸区植被物种组成和种间关联的影响,沿青藏铁路唐古拉山至那曲段,分别在距离铁路垂直距离5 m和300 m处设置样方,研究铁路沿线工程迹地次生群落和非工程迹地高寒草甸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联性;在对样方进行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使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法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法,对植被群落总体关联性和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非工程迹地群落相比,工程迹地次生群落物种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次生物种数少于非工程迹地群落,但耐旱物种增加;次生群落植物分属17科,36属,46种;非工程迹地群落植物分属18科,38属,54种。方差比率检验发现,次生群落与非工程迹地群落统计量W分别为51.84 (χ_(0.05(36))~2=51.00),42.09 (χ_(0.95(36))~2=23.27),说明非工程迹地群落内总体关联度为不显著正关联,而次生群落群落总体关联度为显著正关联。主要物种种对间关联性显示,与非工程迹地群落相比,工程迹地次生群落种对间正关联比例上升,群落内各物种间的联结程度增强。总体上,工程迹地次生群落物种组成近10年内仍以耐旱耐贫瘠植物为主,处于演替过程中一个较稳定的阶段,短期或者较长时间内难以恢复至顶级高寒草甸群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Ken'ichiUENO  
通过对位于唐古拉山北坡的D1 0 5点不同深度土壤温度时间序列的分析 ,表明各层日平均土壤温度的时间变化具有很好的年周期 ,其变化曲线为一正弦曲线。浅层土壤温度的波动比其较深层土壤温度的波动大 ,但对同一层而言 ,其波动程度尽管在夏半年略大于冬半年 ,但差别不大。地表、0 0 5m和0 2m深处 ,土壤日最高温的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最低温的变化幅度 ;同时 ,日最高温与日最低温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积雪可能对土壤日最高温、日最低温和日温差有较大影响。地表 1a中的最大日温差可达 6 0 4℃ ( 1 998年 3月 2 7日 ) ,1a中极端日最高温可达 39 7℃ ,最低温达 -1 6...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伟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青藏铁路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进出藏的交通条件,大量的物流与客流将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经济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的调研,对青藏铁路沿线经济带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基姣  谭立渭  佟元清  
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格尔木-南山口段环境地质背景及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环境地质背景因子选择为岩土结构、断裂发育程度、水质水量;环境地质问题因子选择为沙漠化、土壤盐渍化、污染源;评价集选择优、良、中、差;利用二级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了青藏铁路沿线格尔木-南山口段的环境地质质量评价等级图,不同环境地质等级分布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5.2%、53.6%、3.5%、17.5%。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礼茂,方叶兵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作为对沿途区域经济影响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文章以青藏铁路为例,重点从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两个方面研究分析青藏铁路对其沿线经济的影响:①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②对工业结构的影响;③对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影响;④对旅游业的影响;⑤对西藏经济布局和城镇发展的影响;⑥对格尔木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就未来该地区的投资方向与重点的调整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丹  
由于青藏铁路格拉段 (二期工程 )所在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特殊性 ,青藏铁路的修建可能会引发某些环境问题 .为了探讨如何减少青藏铁路对青藏高原生态负面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科学探险与野外生存协会 (山诺会 ) 2 0 0 1“走近可可西里”暑期科考队进行实地调查后认为 :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的青藏高原腹地修建铁路 ,可能会对当地的植被、江河源头水质、冻土层及野生动物等产生负面影响 .笔者建议设计构筑野生动物通道 ,施工时实行环境监理制度 ,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地表植被、水源以及冻土稳定性 ,运营期实行合理的站台管理制度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爱儒  
在分析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青藏两省区旅游业资源"点—轴"开发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爱儒  韦岩  
文章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构想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爱儒  
本文对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指出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战略构想与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明军  沈振西  张镱锂  刘林山  张玮  王兆锋  摆万奇  
在青藏公路与铁路沿途区域,利用1981年至2001年的8km分辨率PathfinderNOAA/NDVI数据,基于每个象元变化的年植被峰值计算进行了像元水平的线性趋势分析,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研究了区域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主要结论:①在研究区内,反映植被覆盖的NDVI值在空间上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态势,依次是农作区和森林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草原;②20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程度变化总体趋于稳定,覆盖程度呈减少趋势的区域明显高于增加的区域,植被覆盖程度增减因区域而异;植被覆盖程度增加和显著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农作区和高寒草甸区,轻微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寒草原和荒漠草...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姜鑫贵  
青藏铁路自开通以来便饱受沙害的困扰。随着防沙措施的布设,沿线整体的沙害状况有所缓解,但部分区段的沙害却日益严重。青藏铁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沙害特征也与其它地方的铁路沙害有所不同,很有必要对青藏铁路的沙害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针对青藏铁路的沙害特点,制定合适的高寒铁路防沙措施。本文选取青藏铁路北麓河段作为研究区域,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实验与相关资料对北麓河的沙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1)通过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当地的风况特征,以获得北麓河的沙害驱动力的变化特点;(2)通过对实验区植被和土壤的调查与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健  刘景时  杜明远  康世昌  贾书刚  王忠彦  
利用实测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海拔4800m和5333m,以及北坡5400m的土壤温、湿度和地表气温一年的数据,对该地区水热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地、气温差冬季大夏季小,且相对邻近地区偏大。同时地温与气温有良好相关,但随深度增加,相关系数减小。土壤热力梯度的方向低海拔由下而上,高海拔则相反。土壤湿度高海拔略大于低海拔,干季和湿季分别受冻融过程和印度洋季风降水影响。高海拔冻结期比低海拔长3~4个月,其下层土壤湿度在冻融交替期表现一个剧烈的跃变现象。念青唐古拉山南、北坡海拔相近区域相同层位土壤温度差异在0~8℃之间。南坡土壤温度年平均高于北坡3~4℃。南坡冻结比北坡晚而融化比北坡早,上层土壤湿度南坡小于北坡,而下层土壤湿度南坡大于北坡,南北坡水热过程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林  王景升  陈宝雄  普穷  
为揭示藏东南高山林线的植被空间分布及林线植被的生态适应性,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方法,以调查样地中草本、灌木和乔木层的重要值总和为指标,对色季拉山林线植被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以样地和物种为单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样地为色季拉山林线研究区域(林线及附近垂直高度1000m)的森林及灌木植被类型,共26个。TWINSPAN分析结果表明:1)色季拉山林线研究区域共分布着7个群落(群丛)类型,林线区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分明,过渡带狭窄。2)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各群落类型都有自己的范围和分界线。3)样地DCA第一排序轴反映了研究区海拔梯度的影响,即植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