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1)
2023(7903)
2022(6773)
2021(6231)
2020(5221)
2019(12001)
2018(11859)
2017(22927)
2016(12856)
2015(14632)
2014(14684)
2013(14661)
2012(13753)
2011(12518)
2010(12577)
2009(11612)
2008(11797)
2007(10753)
2006(9200)
2005(8151)
作者
(39457)
(33302)
(33295)
(31636)
(20514)
(16116)
(14989)
(13191)
(12291)
(11589)
(11172)
(11031)
(10537)
(10406)
(10334)
(10326)
(10304)
(9687)
(9547)
(9464)
(8499)
(8208)
(8175)
(7697)
(7428)
(7418)
(7417)
(7357)
(6835)
(6622)
学科
(53086)
经济(53040)
(31937)
管理(31488)
方法(25077)
(23584)
企业(23584)
数学(22466)
数学方法(22245)
(17479)
中国(13543)
(13284)
(13157)
地方(12385)
农业(12016)
业经(10884)
(10069)
贸易(10067)
(9743)
(9430)
(8778)
环境(8068)
(7574)
银行(7534)
(7532)
财务(7516)
财务管理(7493)
理论(7212)
(7146)
(7080)
机构
学院(187280)
大学(186319)
(73202)
经济(71520)
管理(67683)
研究(66185)
理学(58226)
理学院(57486)
管理学(56316)
管理学院(55973)
中国(48866)
科学(44174)
(39347)
(37785)
(35484)
(33375)
研究所(32710)
业大(31309)
中心(30823)
农业(30021)
(28510)
财经(26432)
(25821)
师范(25523)
北京(24832)
(23812)
(23804)
(23189)
经济学(22558)
(21233)
基金
项目(127097)
科学(98171)
研究(90597)
基金(89928)
(79967)
国家(79300)
科学基金(65719)
社会(54989)
社会科(51946)
社会科学(51925)
(50974)
基金项目(48274)
(43424)
自然(43160)
自然科(42027)
自然科学(42013)
教育(41305)
自然科学基金(41237)
编号(37907)
资助(36213)
成果(31008)
重点(29610)
(28754)
(27627)
课题(26325)
(25846)
计划(24945)
科研(24924)
创新(24219)
大学(22999)
期刊
(80149)
经济(80149)
研究(51197)
中国(34499)
(34412)
学报(34262)
科学(30264)
(25883)
大学(24643)
学学(23375)
农业(23011)
管理(21161)
教育(18654)
技术(15751)
(14547)
金融(14547)
业经(13924)
经济研究(12745)
财经(12616)
(12475)
问题(11042)
(10807)
(10455)
资源(10236)
图书(9278)
技术经济(9251)
理论(8803)
(8801)
科技(8780)
商业(8587)
共检索到270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姜鑫贵  
青藏铁路自开通以来便饱受沙害的困扰。随着防沙措施的布设,沿线整体的沙害状况有所缓解,但部分区段的沙害却日益严重。青藏铁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沙害特征也与其它地方的铁路沙害有所不同,很有必要对青藏铁路的沙害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针对青藏铁路的沙害特点,制定合适的高寒铁路防沙措施。本文选取青藏铁路北麓河段作为研究区域,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实验与相关资料对北麓河的沙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1)通过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当地的风况特征,以获得北麓河的沙害驱动力的变化特点;(2)通过对实验区植被和土壤的调查与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鑫贵  周金星  刘玉国  董林水  崔明  
【目的】青藏铁路沙害段约占铁路全长的22.5%,是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威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不同沙害防护措施下的积沙量,分析其防护效益及空间布局影响,为合理布设防沙措施、有效降低铁路沙害、保障铁路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已部分布设沙害防治措施的青藏铁路南山口段,根据不同区段沙障的组合方式,设置无防护措施的对照区和4个不同措施组合防护区(Ⅰ区:无防护措施区;Ⅱ区:低立式聚乙烯(PE)网格沙障防护区;Ⅲ区:高立式栅栏沙障与低立式PE网格沙障共同防护区;Ⅳ区:高立式栅栏沙障防护区;Ⅴ区:高立式栅栏沙障与高立式PE阻沙网防护区),通过测定积沙体断面要素和平均深度,计算不同防护措施组合的年均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丹  
由于青藏铁路格拉段 (二期工程 )所在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特殊性 ,青藏铁路的修建可能会引发某些环境问题 .为了探讨如何减少青藏铁路对青藏高原生态负面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科学探险与野外生存协会 (山诺会 ) 2 0 0 1“走近可可西里”暑期科考队进行实地调查后认为 :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的青藏高原腹地修建铁路 ,可能会对当地的植被、江河源头水质、冻土层及野生动物等产生负面影响 .笔者建议设计构筑野生动物通道 ,施工时实行环境监理制度 ,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地表植被、水源以及冻土稳定性 ,运营期实行合理的站台管理制度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兴林  张宇清  张举涛  秦树高  周金星  
【目的】通过Fluent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研究青藏铁路原有路基及新提出的一种输沙型路基的流场分布情况以及路基积沙特征,并讨论了轨枕式挡沙墙与PE阻沙网对路基风场及积沙特征的影响,探索路基对风沙运动规律的影响,为青藏铁路防沙治沙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选择3种路基(普通路基、通风路基、输沙路基)以及2种沙障(轨枕式挡沙墙、PE阻沙网)的组合形式,通过模拟流场及积沙分布特征,评价沙障的防沙效果并分析路基受风蚀影响的程度。【结果】3种路基的风速流场具有相同的功能分区,且风速对流场的影响较小;在路基迎风侧,普通路基对风速的降低作用最强,极易引起沙粒在路基坡脚和边坡堆积,路基顶部风速明显增加,大风时可能会影响行车安全,路基背风侧存在回流现象,部分沙粒在重力作用下会堆积在背风侧边坡处;普通路基迎风侧边坡积沙情况严重,沙埋铁轨现象频发,布设有通风管的路基会受到积沙影响,导致管道堵塞,影响其冻土保护功能,输沙路基利用狭管效应,使风沙流加速通过,防止迎风侧边坡积沙和风沙上道,且一旦输沙管道发生积沙,可通过自然风力清除,若必须人工清理也便于操作,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当路基上风向布设沙障时,沙障对风速有极强的减弱作用,路基和沙障之间存在一个减速区,该区域速度呈中间大两端小分布规律,风速无法达到起沙风速,沙粒沉积在沙障前后,路基边坡积沙明显减少。【结论】3种路基在无防护措施情况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沙,输沙路基积沙量最小,且便于清理;轨枕式挡沙墙积沙量迎风侧大于背风侧,PE阻沙网积沙量背风侧大于迎风侧,并且沙障间距影响着阻沙效果,适当调整沙障间距,使此区间内的风速不足以起动沙粒,提高沙障阻沙效果;模拟结果表明,输沙路基相对于普通路基和通风路基更适用于风沙地区,但目前的结果还停留在理论阶段,需要在高原环境中进一步进行试验验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金星  董林水  张旭东  左力  
通过以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垂直于铁路两侧系统设置植被调查样带、样地、样方,重点调查铁路沿线原生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株丛数等,着重分析了不同样带植被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物种共有度沿纬度方向的空间变化特征,为铁路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植被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①1 m×1 m样方平均物种数多在9~12种之间,丰富度相对较低;20 m×20 m样地平均物种17~26种。各样带总的物种丰富度在47~59种之间;植被物种丰富度纬度方向距离差异不明显;样方、样地、样带小尺度的变化对物种丰富度会产生很大影响。②青藏铁路南段总体植被覆盖度高,植被覆盖率80%以上的占1/...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赖炽敏  薛娴  赖日文  李成阳  尤全刚  张文娟  刘斐耀  彭飞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大面积退化对土壤呼吸及碳循环造成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探明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对北麓河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土壤呼吸与生物量、地下净初级生产力以及土壤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呼吸在生长季均表现出相似的动态特征,随退化程度加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中度退化程度达到最大值,且在生长季中期变化显著(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成阳  赖炽敏  彭飞  薛娴  尤全刚  张文娟  刘斐耀  
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部分地区退化严重,对生态环境及牧民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草地不同退化阶段中存在着关键阶段,超过了这个阶段,极难恢复。因此,确定草地退化的关键阶段是草地可持续恢复的基础。研究样地设在青藏高原北麓河流域多年冻土区,根据植被和土壤特征选取了未退化到极度退化的5个退化梯度,探讨不同退化程度对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群落中各功能群相对盖度的影响,为揭示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植被退化关键阶段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退化程度加剧,禾本科和杂草类植物相对盖度显著增加(P 0.05),中度退化阶段开始显著降低(P 0.05),与20–30 cm和30–50 cm土壤深度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所占比例均显著负相关(P <0.05),而杂草相对盖度和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在各土壤深度所占比例则表现出与莎草科植物相反的趋势。中度退化是草地退化的关键阶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智德  刘世海  许兆义  王连俊  沈宇鹏  朱清科  
青藏铁路格拉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基本沿青藏公路南行抵至拉萨市,线路全长1140km。铁路沿线遭受轻度以上风力侵蚀的线路长约260km,风蚀严重影响着铁路的安全运营。以西藏安多县境内措那湖沿岸布设的以高立式沙障、石方格沙障、碎石压沙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风固沙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降低风速和输沙量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位于风沙流活动前沿的高立式沙障具有显著的降低输沙率和风速的功效,和对照区相比,第1、2,第2、3排高立式沙障中间的输沙率分别降低了72.00%和99.30%;障后的风速降幅也较大,第1排沙障后降低风速的范围为35.54%~92.82%,第2排沙障后降低风速的范围为8.66%~9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丁丁  欧阳华  周才平  陈传友  
基于青藏高原河流年楚河1961年-2000年天然径流量资料,选用Mann-Kendal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年楚河径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楚河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相对平稳,年内分配极不均衡,丰水季节与枯水季节径流量相差悬殊,6月-9月径流量占全年65%,最大月径流量占全年24.56%;在1961年-2000年中,年楚河径流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在1985年左右径流量发生突变性增加;日喀则和江孜两站5~8年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最显著,其次10~15年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也较为显著,两站径流量变化的主周期分别为5年和7年,次周期分别为13年和12年。年楚河流域气温升高引起冰川融水增加可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丽艳  
本文在对云南金沙江中游河段龙盘水电站建设与虎跳峡河段旅游协同发展问题进行SWOT分析的过程中,除了采用管理实践中常用的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关键因素的权重外,还借鉴旅游界学者许春晓倡导的SWOT定量分析研究方法,对如何将层次分析法(AHP)与SWOT定量分析相结合选择战略作了应用推介。文中,通过计算得出总优势力度为0.5066,总劣势力度为-0.1897,总机遇力度为0.4704,总挑战力度为-0.3981;战略四边形重心坐标P(X,Y)=(0.08,0.02),战略方位角θ=14°02′,战略正强度U=0.2383,战略负强度V=0.0755,战略系数ρ=0.76,用以确定战略选择。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俊强  彭期冬  任杰  柏海霞  赵利  
为探讨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在赤水河栖息繁殖的可能性,评估赤水河作为金沙江下游干流替代生境的可行性与适宜性,将河流生境进行适当概化,建立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的生境相似性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相似理论,提出基于恒定型相似元、时间型相似元和系统相似度的河流生境相似性计算方法。以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为研究对象,实例计算了两个河流生境的相似程度,结果表明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在水环境方面的相似度高达0.811,处于高度相似等级,河流地形地貌与水文方面的相似度分别为0.743和0.640,均处于基本相似等级。总体来说,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的河流生境相似程度较高,相似度达0.694,处于基本相似等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赟  罗久富  周金星  王丽娜  杨梅香  
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决定了群落的特征和动态。为揭示青藏铁路对高寒草甸区植被物种组成和种间关联的影响,沿青藏铁路唐古拉山至那曲段,分别在距离铁路垂直距离5 m和300 m处设置样方,研究铁路沿线工程迹地次生群落和非工程迹地高寒草甸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联性;在对样方进行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使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法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法,对植被群落总体关联性和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非工程迹地群落相比,工程迹地次生群落物种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次生物种数少于非工程迹地群落,但耐旱物种增加;次生群落植物分属17科,36属,46种;非工程迹地群落植物分属18科,38属,54种。方差比率检验发现,次生群落与非工程迹地群落统计量W分别为51.84 (χ_(0.05(36))~2=51.00),42.09 (χ_(0.95(36))~2=23.27),说明非工程迹地群落内总体关联度为不显著正关联,而次生群落群落总体关联度为显著正关联。主要物种种对间关联性显示,与非工程迹地群落相比,工程迹地次生群落种对间正关联比例上升,群落内各物种间的联结程度增强。总体上,工程迹地次生群落物种组成近10年内仍以耐旱耐贫瘠植物为主,处于演替过程中一个较稳定的阶段,短期或者较长时间内难以恢复至顶级高寒草甸群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友生  余新晓  贺康宁  张振明  信忠保  李庆云  
本文以1962-1989年水文资料和雨量站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藉河流域水沙的季节及年际变化规律,并且对降雨与人类活动导致的年径流泥沙变化影响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藉河流域水沙年内分配极不均匀,7-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1.6%,6-9月泥沙量占全年的87.9%;水沙年际变化剧烈,输沙量和径流量的变差系数分别为0.725和0.573,输沙量年际变化强于径流年际变化;径流与泥沙在多年变化中均呈先下降后平缓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藉河流域径流泥沙量衰减,主要是水土保持措施发挥了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基姣  谭立渭  佟元清  
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格尔木-南山口段环境地质背景及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环境地质背景因子选择为岩土结构、断裂发育程度、水质水量;环境地质问题因子选择为沙漠化、土壤盐渍化、污染源;评价集选择优、良、中、差;利用二级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了青藏铁路沿线格尔木-南山口段的环境地质质量评价等级图,不同环境地质等级分布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5.2%、53.6%、3.5%、17.5%。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魏玉光  杨浩  
列车速度、密度、重量是组成铁路运输能力、体现运输质量和效益的三大要素,和机车车辆、线路主要技术标准、运输组织及运输需求有直接关系。对于新建铁路来说,合理优化三者的组配,关系到运输组织、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线路设施等铁路技术措施和装备的发展方向。由于青藏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在高寒地区修建的铁路,所以其列车速度、密度、重量应具有不同于其他新建线路的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