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
2023(1530)
2022(1337)
2021(1280)
2020(1117)
2019(2570)
2018(2552)
2017(4581)
2016(2820)
2015(3203)
2014(3335)
2013(3300)
2012(3432)
2011(3036)
2010(3068)
2009(2784)
2008(2740)
2007(2531)
2006(2275)
2005(2080)
作者
(9312)
(7785)
(7746)
(7529)
(5180)
(3955)
(3398)
(3305)
(3128)
(2969)
(2878)
(2849)
(2782)
(2510)
(2492)
(2389)
(2386)
(2327)
(2280)
(2157)
(2094)
(2035)
(1983)
(1885)
(1855)
(1843)
(1806)
(1713)
(1689)
(1637)
学科
(8541)
经济(8530)
(5536)
管理(5229)
(4964)
地方(3452)
农业(3402)
(3262)
(3147)
企业(3147)
方法(2866)
中国(2812)
数学(2432)
数学方法(2368)
(2128)
业经(1987)
(1862)
(1829)
教育(1819)
环境(1691)
理论(1643)
及其(1585)
土地(1532)
资源(1448)
教学(1410)
(1400)
银行(1387)
(1374)
贸易(1374)
(1361)
机构
大学(38648)
学院(37610)
研究(15939)
管理(13754)
(13126)
经济(12723)
中国(12590)
理学(10999)
理学院(10777)
科学(10656)
管理学(10431)
(10403)
管理学院(10357)
(9099)
(8540)
农业(8052)
中心(8033)
研究所(7747)
(7727)
业大(7714)
(7622)
(7281)
(6157)
(6130)
师范(6079)
(5949)
北京(5760)
(5566)
(5415)
农业大学(5293)
基金
项目(26205)
科学(19509)
研究(18696)
基金(17947)
(16368)
国家(16161)
科学基金(13049)
(10615)
社会(10302)
基金项目(9644)
社会科(9528)
社会科学(9524)
自然(9041)
教育(8930)
自然科(8774)
自然科学(8771)
(8754)
自然科学基金(8603)
编号(8001)
资助(7434)
成果(7028)
重点(6223)
课题(5903)
(5829)
(5417)
(5240)
计划(5188)
科研(5132)
科技(4941)
大学(4931)
期刊
(18790)
经济(18790)
研究(11273)
中国(10778)
(9247)
学报(8194)
科学(7057)
大学(6310)
教育(6121)
农业(6061)
学学(5700)
(4713)
(4595)
金融(4595)
管理(4436)
图书(3931)
资源(3548)
技术(3442)
(3180)
书馆(3128)
图书馆(3128)
(2672)
业大(2578)
业经(2460)
建筑(2313)
林业(2282)
统计(2275)
农村(2245)
(2245)
(2224)
共检索到67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基姣  李胜涛  谭立谓  张森琦  金晓琳  王秀明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发现,青藏工程走廊昆仑山口-清水河段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活断层儒移引起路基位错;活断裂作为导水通道,使冰丘穿刺路基;河岸坍塌导致铁路桥墩外露;铁路工程排水沟渗漏,铁路路基两侧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导致铁路路基发生管涌;冻土冬季冻胀,夏季融沉导致路基裂缝、道路翻浆、管道变形;风力堆积作用导致青藏铁路护坡局部沙淤;风力吹蚀导致格拉输油管线外露。综合分析认为,青藏工程走廊昆仑山口-清水河段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应点、线、面结合考虑,综合治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彦威  李胜涛  耿昕  李颖智  王秀明  
拉萨至尼木段位于西藏境内"一江两河"流域,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植被稀疏,地质灾害发育。"一江两河"地区是自治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近期重点开发区,随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城镇建设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总结了拉萨至尼木段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地质灾害成因,结合调查分析,提出了拉萨至尼木主要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忠荣  李新哲  杜颖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一个新类别。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没有定额及计量规则等,致使其造价管理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特点编制专用定额,制定工程量计量规则,有利于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计价行为,提高造价管理水平。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国权  
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了破坏,将导致多种地质灾害发生。本文着重分析了山东人为地质灾害的种类、危害性,指出这些人为地质灾害大部分是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的。指出今后应加强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区划研究,以切实保护好自然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卓理  耿鹏旭  王海荣  
矿山地质灾害具有链式效应,分析了平顶山煤矿主要地质灾害链的激发环、损害环和致灾环。随其发展造成灾害(损害环)的涉及面逐步扩大,同时治理的成本增加,而且有一些灾害在短时期内无法修复,提出在减灾对策中宜在上游链环上采取措施,以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灾害链的源头及各环节提出了断链环,阻止灾害向下一环节延伸,及时治理地质灾害,从而减轻灾害的损失。并进行了实例研究,对灾害链的源头及各环节采取切断链环,阻止灾害的发展,为构建绿色矿山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瑛  刘文婷  张志  毛伟  彭丹  
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区位于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四川省龙门山地区,此次地震是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造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分析和掌握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活动特征,可为灾区工程整治方案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灾后重建选址提供参考,为其它地区灾害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项目综合利用不同时相、不同传感器的光学影像和雷达影像以及其它地质地理资料,在相关遥感和地理信息软件的支持下,进行遥感图像专题信息解译和分析,获取了地震中四川省的10个极重灾县市的次生地质灾害解译数据,以此为基础探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发育特点与相关地质地理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凯  陈颖  
四川藏区是多民族聚居地,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带,城市发展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原乡土著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积累了应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机制,包括围绕着寺庙发展、建筑防震等。自18世纪以来中央政权加强对四川藏区的统治后,四川藏区城市受到内地文化更多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以更积极主动的方式迎接地质灾害的挑战,而受汉地影响更大的康定表现出与其他藏区城市不同的应对方式,如迁移城市,建筑上用木结构穿斗房取代部分碉房,改变城市空间形态等。文章通过分析18~20世纪康定城在地质灾害后的城市发展过程,反映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城市针对地质灾害的应对方式的变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程太和  
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差 ,地陷、崖崩、泥石流等数十种地质灾害齐全 ,人们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较低 ,投资风险相对东部地区较大。保险业拓展西部市场的成本也高于东部地区。现行的地质灾害保险补偿机制具有不对等性。保险业要为西部大开发提供配套服务 ,应当成立西部大开发保险设计指导组织 ,建立国家财政对西部地区地质灾害保险的担保制度 ,保险公司要提高承保质量 ,搞好风险管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清娟  胡圣武  郝亚东  杜广峰  
运用事件树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对动态地质灾害进行研究,并以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浔中镇的地质灾害为实例进行动态地质灾害评价。结果表明:充分考虑到地质灾害的动态因素才可以更加科学地、及时地预测地质灾害,对地质灾害的防护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价时应考虑其动态性,应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的动态评价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安  覃建雄  
我国西南部低山区城市发展受到地质和地貌类型的制约和影响,尤其是地质活动较为频繁和活跃的地区。低山地质灾害威胁人数大。进一步排查和勘察西南低山区城市地质灾害的位置和规模,并进行有效治理是保持西南低山区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巢娟  
近年来,湖南省炎陵县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按照"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立足实际,在防灾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注重发挥组织方面的优势,走"群测群防"的地质灾害防御途径,切实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在多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成功临灾预报多起地质灾害,全县10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未出现1起人员伤亡事故,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慧  张锦高  陈彪  
本文通过构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模型,利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分析了中央投入和地方使用行为的博弈关系,探讨其控制因素和控制方法。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申请不到资金的机会损失、地方滥用专项资金的机会成本、中央的投入和收益的大小都会影响地质灾害的效果,文章对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欧阳资生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以湖南省娄底市地质灾害损失数据为样本,借助广义Pareto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对地质灾害损失分布进行刻画,建立了一个分段的地质灾害损失分布模型,然后讨论了地质灾害损失的纯保费和最大可能损失的估计问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佳文  陈连进  林从谋  薛强  
基于一系列地质灾害对人类己有生存环境和城乡建设科学规划提出的挑战,重点研究了环泉州湾地区的区位格局与地质灾害环境,系统地总结归纳了该区的10类地质灾害及其致灾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环泉州湾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建立了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获得了环泉州湾地区地质灾害区域风险评价的结果图。其研究成果为该区城乡规划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