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9)
2023(3820)
2022(3505)
2021(3273)
2020(2903)
2019(6629)
2018(6611)
2017(12574)
2016(7122)
2015(7876)
2014(7967)
2013(7737)
2012(7391)
2011(6896)
2010(7035)
2009(6636)
2008(6664)
2007(5898)
2006(5526)
2005(4774)
作者
(23487)
(20247)
(19988)
(18724)
(12754)
(9793)
(8870)
(7686)
(7520)
(7257)
(6978)
(6875)
(6777)
(6433)
(6367)
(6133)
(6039)
(5887)
(5821)
(5812)
(5232)
(5093)
(4955)
(4566)
(4549)
(4529)
(4491)
(4444)
(4253)
(4075)
学科
(28735)
经济(28706)
管理(21117)
(16591)
方法(14602)
(14200)
企业(14200)
数学(11387)
数学方法(11215)
(10851)
环境(10267)
(6963)
(6576)
(6319)
地方(6115)
理论(6067)
业经(5947)
中国(5354)
(5226)
农业(4951)
资源(4600)
规划(4471)
环境规划(4317)
(4304)
(4291)
贸易(4291)
生态(4132)
(4088)
(4051)
(3838)
机构
大学(110237)
学院(110141)
研究(40429)
管理(38713)
(36254)
经济(35358)
理学(33636)
理学院(33103)
管理学(32155)
管理学院(31983)
科学(30473)
中国(28526)
(23778)
(23076)
(22485)
研究所(21128)
业大(18857)
农业(18408)
(18035)
师范(17760)
中心(17318)
(17242)
(16994)
北京(14996)
(14562)
师范大学(14551)
(14062)
财经(13990)
科学院(12959)
(12938)
基金
项目(76567)
科学(59403)
基金(55869)
(51302)
国家(50911)
研究(49635)
科学基金(42195)
社会(30856)
基金项目(30420)
(30378)
自然(30114)
自然科(29293)
自然科学(29279)
社会科(29154)
社会科学(29142)
自然科学基金(28749)
(26119)
资助(23865)
教育(22267)
编号(18052)
重点(17921)
(16829)
计划(16175)
(15805)
科研(15471)
(15053)
成果(14483)
科技(14450)
创新(14129)
大学(13385)
期刊
(41122)
经济(41122)
研究(25289)
学报(24198)
科学(22401)
(19997)
中国(18374)
大学(16840)
学学(16098)
农业(13976)
管理(12250)
(11973)
教育(8371)
资源(7930)
(7917)
(7084)
业经(7053)
(7053)
技术(6910)
业大(6646)
财经(6358)
(6350)
旅游(6350)
(6350)
(6086)
金融(6086)
图书(5823)
林业(5665)
经济研究(5632)
问题(5503)
共检索到155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严文逸  王绍祥  顾静  陈立婧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逐月对上海水源地——青草沙水库进行浮游藻类调査研究。2014年发现优势种25种,2015年只有12种,两年均出现的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伪鱼腥藻属未定种(Pseudoanabaena sp.)、小环藻属未定种(Cyclotella sp.)、镰形纤维藻奇异变种(Ankistrodesmus falcatus var.mirabilis)和平壁克里藻(Klebsormidium scopulinum)。2015年较2014年种类数大幅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歆璞  张玮  王丽卿  蒋嫣红  刘彩红  郑小燕  
自2011年1月、4-12月逐月对上海市水源地——青草沙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9属223种,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86.37×104~2 594.63×104cell/L,全年优势种为小环藻、卷曲鱼腥藻、微小色球藻、针晶蓝纤维藻、球衣藻、啮蚀隐藻,偶有咸水和半咸水种检出。蓝藻密度在全年占据优势,优势类群季节演替明显,表现为:春季为色球藻属、蓝纤维藻属,夏季为微囊藻属,秋季为卷曲鱼腥藻、鞘丝藻属。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温、悬浮物含量和浮游动物的牧食作用相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尹丽平  夏昇  顾静  李甜莉  陈立婧  
青草沙水库地理位置特殊,供应上海市绝大多数市民的日常饮用水,因此维持其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及水质良好尤为重要。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研究了水库浮游甲壳类的群落特征,并利用冗余分析(RDA)阐述了浮游甲壳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鉴定出浮游甲壳类34种,其中枝角类18种,桡足类16种。2016年浮游甲壳类种数比2015年增加了6种,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为两年中的全年优势种。2016年浮游甲壳类的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各为(8. 7±9. 1)个/L、(0. 598 3±0. 692 6) mg/L,2015年为(3. 1±2. 7)个/L和(0. 208 3±0. 244 6) mg/L。自河流区经过渡区到湖泊区其现存量逐渐升高。RDA排序图显示,对浮游甲壳类具有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有水温、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申利亚  赵丹  马婕  牛文卉  陈立婧  
2017年上海青草沙水库建设了生态护坡,为探究其对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8年逐月对该水库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比较。共鉴定出生态护坡区浮游植物201种,库内对照区194种,两区域物种达中等相似,且种类组成均为绿藻-硅藻-蓝藻型。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优势种以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且基本相同,优势度较大的优势种为隐球藻属未定种(Aphanocapsasp.)、湖泊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limnetica)、小环藻属未定种(Cyclotella sp.)和模糊沟链藻(Aulacoseiraambigua)。生态护坡区浮游植物群落密度、生物量年均值依次为(578.46±455.30)×10~(4)cells/L、(1.55±1.03)mg/L,库内对照区依次为(663.46±588.67)×10~(4)cells/L、(1.61±0.98)mg/L,两区域浮游植物现存量无显著差异(P>0.05)。主坐标PCOA分析表明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生态护坡的建设对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基本不造成影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婷   李丰   徐赛赛   陈诗雨   陈立婧  
为探究上海青草沙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进、出水口与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异同的原因,于2021年每月对浮游植物进行调查,运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Functional groups,FG)方法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青草沙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43种,主要由蓝、绿、硅藻门种类构成,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0.64±0.35) mg/L。水库浮游植物共划分出25个功能类群,其中K、Lo、H1、S1、B、D、P、MP、F、G为优势功能群,主要隶属于蓝藻门和硅藻门。进、出水口浮游植物种类分别有3门40种,5门48种,分属于15组、19组功能群,共有优势功能群为7组,分别为K、Lo、S1、P、MP、B和F功能群;进水口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18.17×10~4 cell/L和0.16mg/L,与进水口相比,出水口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上升了34.85%和50.12%,且进、出水口生物量间呈显著性差异。对青草沙水库3个库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生物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表明:库首、库中和库尾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且3个库区物种相似度为中等相似。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氨氮和溶氧是影响青草沙水库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对青草沙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及演替进行了分析,对比进出水口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差异,为该水库的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新晏  张秀敏  陈小兰  张慧英  梅红  
松华坝水库为昆明市区提供大约75%的用水量,同昆明人民的工作、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保护松华坝水库的环境,改善和提高水库的水体质量,于1995年两次对水库的浮游藻类进行了采集调查,共鉴定藻类48属66种。群落结构以蓝藻门、硅藻门、绿藻门为主。个体数量、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年平均分别为32.58×104个/L、1.93mg/L、3.1mg/m3。多样性指数为3.5。结合总磷、总氮、BOD、COD、透明度等几项指标,对松华坝水库的营养化程度初步评价为中营养型。并讨论和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保护水源,控制水体污染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娅菲  王金辉  程宏  黄冰来  陈拥  
根据2016年3月30日—4月3日在三沙湾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22属38种,其中硅藻门19属34种,占总种数的89.47%,是调查海域的主要类群;甲藻门2属3种;金藻门1属1种。春季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1.63×105cells/L,数量高值区出现在三沙湾西北方向的交溪、白马港区和卢门港区及附近海域。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出现频度达100%,主要分布在河口区附近。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讨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三沙湾春季浮游植物的关键环境因子是溶解氧、盐度、水温和活性磷酸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源  彭秋志  廖剑宇  李敬瑶  
通过文献研读,本文评述了国内外有关浮游藻类与河流生境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有关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浮游藻类特征与河流生境关系密切,现有的相关研究显示,中国河流中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种属所占的百分比,浮游藻类的平均细胞密度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河流的生境特征;②国内外迄今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案例表明,在流速较缓的大河中下游河段,浮游藻类的特征可作为评估和指示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③中国浮游藻类与河流生境关系问题的基础研究仍较薄弱、系统性不强,需要加强调查与分析,建立不同类型河流中浮游藻类的本底特征数据库,构建适合我国河流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锋  李天才  甘维熊  姚维志  付梅  熊波  苏胜齐  
【目的】为了研究官地水库年度水体理化性质和营养含量变化,调查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并对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通过实地和实验室相结合测定了官地水库水体理化性质和营养含量,并采用野外收集水样、实验室定性定量观察的方式鉴定了藻类种类、计算了群落多样性,并利用Pearson和RDA进行了相应分析。【结果】全年水温、DO、pH、透明度、硬度、电导率和化学需氧量平均值分别为14.9℃、10.8 mg/L、8.51、238 cm、4.0 mmol/L、243.4μs/cm和5.1 mg/L;冬春季总氮较高但总磷极低,夏秋季总氮较低而总磷较高;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仅在冬春季B断面较低,其它季节和断面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官地水库全年鉴定出6门97种(属)藻类,年优势度较高藻类种群达26种,硅藻门和绿藻门种(属)数在全年和各季度均为最多,而秋季藻类门类数和种(属)数均明显较低;空间上藻类密度自上游而下逐渐升高,全年平均值为139.8×10~4 cell/L。【结论】官地水库水温较低、溶解氧高、呈弱碱性、营养物质含量低,属于寡营养水体,水质处于I~III类之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较高,指示水质总体处于良好状态。冬春季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藻类为主,夏秋季以硅藻门和绿藻门藻类为主,总体上为绿-硅藻水相。硬度、水温、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是官地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尤其是水温;冬春季总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夏秋季则为总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盛海燕  姚佳玫  何剑波  刘明亮  韩轶才  虞左明  
于2009年按季度对浙江省临安市内的青山水库进行调查,测定了水体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群落,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库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探讨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山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和中度富营养化之间,水库入库处营养状态综合指数高于库中和大坝处。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40属89种。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类不同,春季以硅藻、隐藻和甲藻为主,夏季以蓝藻和绿藻为主,秋季以蓝藻、硅藻和隐藻为主,冬季以硅藻和隐藻为主。相关分析表明,青山水库浮游植物密度与出入库流量和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总磷呈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出入库流量、水温、溶解氧和营养盐是影...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华  傅志茹  李春艳  张韦  
为探明天津市河流、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9年5月、7月、9月对天津市的5条河流和4个水库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河流浮游植物为7门100种,优势种为绿藻、蓝藻;水库为8门81种,优势种为硅藻、蓝藻。环境因子在河流和水库间差异极显著的为透明度、pH、总磷和重碳酸盐碱度(P<0.01)。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河流依次为:浮游动物丰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碳酸盐碱度、磷酸盐浓度、总磷;水库依次为:重碳酸盐碱度、钙离子浓度、氨氮、透明度、溶解氧、水深、叶绿素(a、b)、总碱度、总硬度、pH。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绍祥  高春霞  田思泉  戴小杰  
为了解青草沙水库正式供水后的鱼类群落组成、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于2011年5月、7月、10月和12月,将水库分成3个区域(西区、对照区和放养区)进行本底调查。调查期间共捕获鱼类22种,隶属于5目7科,以鲤科鱼类为主;鱼类群落分为3个生态类型,淡水鱼类17种、河口性鱼类3种和洄游性鱼类2种。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 ectene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水库的西区水域宽阔,水草丰富,鱼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各季节的多样性中以春季为最高,冬季最低。聚类分析显示水库的鱼类群落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佳  沈红梅  谢树莲  
对汾河流域太原段6个样点的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汾河太原段化学需氧量(COD)、总磷和氨氮的水平较高,重金属镉、铬和铅污染都比较严重,其中镉污染尤其突出,水质处于从V类水向劣V类水过渡阶段;②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共计有89属,224种,其中蓝藻门23属103种,绿藻门37属75种,硅藻门19属36种,甲藻门4属4种,隐藻门3属3种,裸藻门、金藻门和黄藻门各1属1种。优势种主要有小席藻、银灰平裂藻、尖针杆藻等14种,均为α-中污和β-中污指示种;③汾河太原段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水质污染情况逐渐加剧,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个别地段达到重...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婧  顾静  张饮江  彭自然  何培民  
上海白莲泾生态环境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2006年3月至9月对白莲泾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浮游藻类与水质理化参数的关系。共检出浮游藻类181种,隶属于7门82属,主要优势种为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湖泊鞘丝藻、巨颤藻、小席藻和扭曲小环藻;浮游藻类密度年平均值为21.03×104ind./L,生物量年平均值为4.027 mg/L;浮游藻类的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为0.94~2.47,丰富度指数为0.58~2.75,均匀度指数为0.39~0.78;涨潮时生物密度均值为17.60×104ind./L,生物量均值为0.77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妮娜  张萌  冯兵  张敏  徐军  刘足根  张秋根  
着生藻类在水质监测与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江西最大的河流赣江为研究对象,对赣江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53个点位对赣江全流域进行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共鉴定着生藻3门42属175种,其中硅藻门有23属151种,绿藻门有9属12种,蓝藻门有10属12种。硅藻门舟形藻属为丰水期赣江流域着生藻类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为14.080%。下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桥弯藻属和舟形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分别为13.088%和12.935%;中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桥弯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为12.849%;上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异极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达10.150%。通过蒙特卡罗显著性检验发现,赣江流域下游总氮、溶氧、叶绿素a和电导率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中游主要海拔、流速、河宽和总磷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上游总氮、河宽、浊度和流速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将其与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发现影响下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叶绿素a和电导率,影响中游、上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主导水环境因子分别是海拔和总氮。可见赣江流域丰水期下游和上游的着生藻类群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质状况,中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主要反映的是流域地貌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