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3)
2023(9311)
2022(8339)
2021(7986)
2020(6754)
2019(15781)
2018(15765)
2017(30219)
2016(16626)
2015(18731)
2014(18683)
2013(18504)
2012(16891)
2011(15133)
2010(14908)
2009(13441)
2008(12861)
2007(10952)
2006(9441)
2005(8024)
作者
(49173)
(40831)
(40548)
(38498)
(25997)
(19693)
(18332)
(16252)
(15635)
(14357)
(14041)
(13676)
(12900)
(12754)
(12625)
(12420)
(12416)
(12114)
(11658)
(11505)
(10436)
(9939)
(9827)
(9291)
(9163)
(9125)
(9059)
(8989)
(8274)
(8137)
学科
(61972)
经济(61907)
管理(45348)
(42137)
(35712)
企业(35712)
方法(30350)
数学(26060)
数学方法(25756)
(19915)
(15585)
中国(14819)
(14575)
业经(13431)
地方(12431)
理论(11709)
(10937)
农业(10483)
环境(10158)
(10158)
贸易(10153)
技术(9985)
(9871)
(9827)
教育(9590)
(9389)
财务(9325)
财务管理(9309)
企业财务(8812)
(8608)
机构
大学(234600)
学院(230881)
管理(93051)
(83664)
经济(81647)
理学(81398)
理学院(80467)
管理学(79000)
管理学院(78595)
研究(77236)
中国(54198)
科学(52951)
(50193)
(41101)
(39545)
业大(39198)
研究所(36745)
(36404)
中心(34585)
农业(32660)
(32110)
北京(31602)
(31296)
师范(30914)
财经(30067)
(28014)
(27356)
(26795)
技术(25787)
师范大学(25188)
基金
项目(167099)
科学(129089)
基金(119554)
研究(118943)
(105707)
国家(104851)
科学基金(88734)
社会(71251)
社会科(67287)
社会科学(67267)
(65751)
基金项目(64506)
自然(60497)
自然科(58987)
自然科学(58971)
自然科学基金(57885)
(56123)
教育(54195)
资助(49215)
编号(48892)
成果(39476)
重点(37494)
(35692)
(35102)
(34649)
课题(33270)
科研(32569)
创新(32270)
计划(31918)
大学(30894)
期刊
(87879)
经济(87879)
研究(63863)
学报(43288)
中国(38910)
科学(37904)
(36301)
管理(32392)
大学(31244)
学学(29304)
教育(26313)
(26007)
农业(25947)
技术(19319)
图书(15683)
(14731)
金融(14731)
业经(14389)
(13741)
财经(13734)
经济研究(13407)
科技(12626)
理论(12297)
业大(11633)
实践(11623)
(11623)
(11481)
情报(11446)
(11412)
问题(11298)
共检索到320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思泉  高春霞  王绍祥  戴小杰  
青草沙水库在合龙和进水过程中引入长江口洄游的刀鲚,目前刀鲚是水库内的优势鱼类,其在水库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对2011年5月、7月、10月和12月青草沙水库随机采集的刀鲚样本进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对全长分布、体重分布、全长与鱼体原重和净重的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性腺指数和摄食等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平均全长分别为25.0 cm、23.4 cm,优势全长组均为20~25 cm;雌雄平均体重为52.0 g和41.0g,优势体重组均为20~40 g;不分性别刀鲚全长T L与鱼体体重B W及净重D W的关系分别为:W B=0.0008L T3.3983,W D=0.0006L T...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丽  杜蓉  刘其根  方淑波  陈丽平  孙诗卉  胡忠军  
采用胃内含物法并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刀鲚(Coilianasus)食物组成及其食性转变。基于胃内含物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刀鲚食物重量百分比(W%)在小个体(150 mm)间两两差异显著;出现率(F%)和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大个体与其他2个体长组差异显著,后两者无显著差异;数量百分比(N%)各体长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以上4种指数综合显示,小个体和大个体刀鲚分别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虾鱼类,中等大小个体刀鲚主要摄食浮游动物(F%、N%和IRI%占优势)和鱼类(W%占优势);碳氮双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亦表明,虾类和鱼类对大个体刀鲚有较大的食物贡献率。刀鲚的δ~(15)N随体长线性增加,δ~(13)C与体长呈二次多项函数关系,大个体的δ~(15)N[(15.18±0.79)‰]和营养级(TL:3.63±0.23)显著高于中等个体的δ~(15)N[(13.87±0.68)‰]和TL (3.26±0.20)(P0.05)。胃内含物法结合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刀鲚在生长发育中发生了食性转变,转变前后分别以水层和底层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推测其作为优势种对该水库底层和水层食物网的营养耦合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汤勇  王绍祥  陈立婧  
2014年1-12月在青草沙水库设置11个站点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逐月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采集到22种底栖动物,隶属于4门14科19属,其中多毛类7种、寡毛类4种、节肢动物3种、软体动物6种、线形动物1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圆锯齿吻沙蚕(Dentinephtys glabra)、日本角吻沙蚕(goniaDa japonica)和日本旋卷蜾蠃蜚(corophium volutator)。底栖动物年均丰度为(155.99±92.61)inD/m2,年均生物量为(0.52±0.35)g/m2,丰度和生物量在采样站点、季节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学污染指数(bpi...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叶旭昌  刘瑜  朱清澄  许巍  
根据2004年7月-11月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探捕调查的生物学数据,通过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秋刀鱼的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性比,叉长分布,叉长和体重、净重关系。结果为:性成熟度为Ⅱ期的占52.96%;摄食等级主要为2级和3级,占72.91%;性比接近1∶1;体长范围为186-340 mm,优势体长组为220-280 mm;雌性的叉长略大于雄性;群体可能属于两个不同群体,生长参数大于3。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健  杨培民  胡宗云  蒋湘辉  王建军  
为了解大洋河刀鲚繁殖生物学资料,本研究对2020年4-9月采集于大洋河下游河段4处点位的253尾刀鲚进行了繁殖生物学分析。结果显示:大洋河刀鲚样本体长范围175~345 mm,均值为(245±27) mm,体重范围27.7~220.4 g,均值为(67.7±26.7) g,年龄以2龄为主,占74.1%,雌雄总体性比为1∶1.13;雌雄鱼初次性成熟体长和年龄分别为229 mm、1.5龄和212 mm、1.2龄。通过成熟系数(GSI)和卵径大小分析,繁殖时间集中在6-7月份,GSI和卵径最高值分别为(15.08±3.94)%、(0.89±0.20) mm, 9月GSI降至最低点为(0.65±0.20)%,10月前后刀鲚入海摄食准备越冬。绝对繁殖力范围在10 853~84 717粒,均值为(44 617±26 417)粒,相对繁殖力为(364±133)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呈正线性相关,但体重相关优势更为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敏莹  徐东坡  刘凯  施炜纲  
对1993~2002年长江下游刀鲚的生物学特征、单船产量变化及最大持续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汛期刀鲚平均体长为29.19 cm,平均体重为94.33 g;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相关,拟和方程为Y=0.004 8X2.906 9,丰满度系数为0.379。绝对怀卵量平均为23 695粒,相对怀卵量平均为229粒/g体重,成熟卵卵径平均为0.77毫米;绝对怀卵量与体长的关系式为Y=0.017 2X4.101,与体重的关系式为Y=305X-5 410.1。汛期种群以2冬龄为主。研究期内刀鲚平均汛期单船总产为393.14 kg;长江下游刀鲚年均捕捞量为891.51 t,应用Schaefer模式估算最大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宗世祥  骆有庆  路常宽  许志春  张连生  
对沙棘木囊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该虫为4年1代,老熟幼虫5月上旬入土化蛹,成虫始见于5月末,终见于9月初,期间经历两次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卵集中产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孵化率达90%以上,卵期16d。幼虫常常十几头至上百头聚集在一起且具有转移危害的习性。老熟幼虫在树基部周围的土壤中化蛹,化蛹深度在地下10cm左右,蛹期31d。成虫羽化集中在16:00—19:00,交配高峰在21:30左右;雌雄性比在内蒙古和辽宁分别为1∶0·85和0·912∶1。雌虫产卵集中在交配后的第2天20:30—22:00之间;雄虫寿命2~8d,雌虫寿命3~8d。以...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易欣鑫  蔡之倞  秦智杰  鲍宝龙  陈立婧  龚小玲  
位于长江口的青草沙水库是2010年末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江心避咸蓄淡型水库,为了解青草沙水库建成后鱼类群落结构变动趋势,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青草沙水库按季度进行了为期5年的鱼类调查,采集鱼类样本共5 158尾,鉴定为51种,隶属于9目16科41属;鲤形目占比最高,为87.1%;降海洄游型、溯河洄游型自2015到2019年河口型占比逐年呈下降趋势,淡水定居型鱼类占比逐年上升;鲢(Hypor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等3种鱼类在所有调查年份中均为优势种,鲫优势度在逐年增加;Cluste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6年群落结构相似,2017、2018、2019三年群落结构相似;结合Margalef、Pielou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年际变化,得出青草沙水库目前鱼类群落结构比较稳定。青草沙水库现阶段淡水鱼类占优势,洄游型和河口型鱼类逐渐从水库中消失,鱼类组成越来越接近于淡水水库的鱼类特征,与其外围的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产生了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绪艮  周成刚  刘玉美  由春香  于波  
竹裂爪螨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孙绪艮,周成刚,刘玉美,由春香,于波(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关键词竹裂爪螨,生物学特性,有效积温,发生代数竹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bambusaeReck是危害竹叶的重要害螨。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连喜  陈家骅  黄居昌  陈乾锦  
在福州地区对南美斑潜蝇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潜蝇茧蜂进行了初步研究 ,田间调查表明 :潜蝇茧蜂是南美斑潜蝇的主要寄生性天敌 ,寄生率达 7% -66% ;在 (2 5± 1 )℃、相对湿度 70 %的条件下 ,该蜂完成 1个世代需 1 4.3 d,成虫开始羽化后的第 3天为羽化高峰期 ;该蜂可行两性生殖 ,其子代雌雄性比为 1 .2 3∶ 1 .0 0 ,也可营孤雌产雄生殖 ;寄生过程搜索时间较长 ,为 4-1 0 min,而产卵时间较短 ,为 2 0 -40 s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栾松鹤  戴小杰  田思泉  李伟文  范永超  
根据2013年9月2014年1月在东南太平洋延绳钓作业渔场所采集的沙氏刺鲅(Acanthocybium solandri)数据,对沙氏刺鲅的叉长组成、性比、性腺指数、摄食等基础生物学特性和偏好的水层、温度段、盐度段、溶解氧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沙氏刺鲅叉长范围为94.0187.0 cm,平均叉长为134.2±2.3cm,雌雄个体叉长无显著性差异(ANOVA,P>0.05)。(2)雌雄比例为1.34∶1,叉长大于160.0 cm的渔获个体均为雌性,经二项分布检验,雌雄性比与1∶1无显著变化。(3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和  康建军  赵明  谈嫣蓉  朱丽  邴丹珲  
褐鳞苔草(Carex brunnescens)是黄河源区(玛曲)沙漠化草地具有较强固沙能力的先锋植物,对维护玛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褐鳞苔草固沙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在野外观测了其物候学特征,地上和地下器官生长进程以及地下器官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褐鳞苔草返青早,生育期较长,具有二次开花和结果的生长特性。褐鳞苔草单株叶宽、单株叶长、单株叶片数量、群落密度、群落盖度和群落叶片密度从展叶期-果实成熟期-黄枯期呈显著增加而后趋于稳定;而单株叶丛高度、单株叶面积和群落叶片面积呈显著增加而后减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歆璞  张玮  王丽卿  蒋嫣红  刘彩红  郑小燕  
自2011年1月、4-12月逐月对上海市水源地——青草沙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9属223种,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86.37×104~2 594.63×104cell/L,全年优势种为小环藻、卷曲鱼腥藻、微小色球藻、针晶蓝纤维藻、球衣藻、啮蚀隐藻,偶有咸水和半咸水种检出。蓝藻密度在全年占据优势,优势类群季节演替明显,表现为:春季为色球藻属、蓝纤维藻属,夏季为微囊藻属,秋季为卷曲鱼腥藻、鞘丝藻属。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温、悬浮物含量和浮游动物的牧食作用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忠军  吴昊  陈立侨  刘其根  
为研究上海青草沙水库的鱼类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其空间变化,2010年7—10月在该水库共捕获鱼类993尾,隶属5目,18种,其中淡水鲤形目鱼类最多,占总物种数的72.2%。群落优势种为贝氏、刀鲚、鲫、光泽黄颡鱼。聚类分析表明,鱼类群落类型存在较显著的空间差异,刺网网目大小对渔获物物种组成有较显著的影响。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显著正相关,但更多地受丰富度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鱼类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无显著差异。4种摄食功能群中,无脊椎动物食性(44.4%)和杂食性(33.3%)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4种生态类群中,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77.8%)。青草沙水库鱼类群落表现出淡水或长江口低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申利亚  赵丹  马婕  牛文卉  陈立婧  
2017年上海青草沙水库建设了生态护坡,为探究其对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8年逐月对该水库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比较。共鉴定出生态护坡区浮游植物201种,库内对照区194种,两区域物种达中等相似,且种类组成均为绿藻-硅藻-蓝藻型。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优势种以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且基本相同,优势度较大的优势种为隐球藻属未定种(Aphanocapsasp.)、湖泊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limnetica)、小环藻属未定种(Cyclotella sp.)和模糊沟链藻(Aulacoseiraambigua)。生态护坡区浮游植物群落密度、生物量年均值依次为(578.46±455.30)×10~(4)cells/L、(1.55±1.03)mg/L,库内对照区依次为(663.46±588.67)×10~(4)cells/L、(1.61±0.98)mg/L,两区域浮游植物现存量无显著差异(P>0.05)。主坐标PCOA分析表明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生态护坡的建设对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基本不造成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