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
- 2023(189)
- 2022(173)
- 2021(184)
- 2020(204)
- 2019(362)
- 2018(326)
- 2017(440)
- 2016(403)
- 2015(493)
- 2014(450)
- 2013(499)
- 2012(486)
- 2011(491)
- 2010(402)
- 2009(346)
- 2008(390)
- 2007(328)
- 2006(256)
- 2005(245)
- 学科
- 菜(1333)
- 贸(763)
- 贸易(763)
- 易(757)
- 学(744)
- 出(596)
- 出口(592)
- 出口贸易(592)
- 口(592)
- 农(560)
- 油菜(552)
- 芸(552)
- 薹(534)
- 籽(520)
- 油菜籽(516)
- 菜籽(516)
- 济(472)
- 经济(472)
- 概况(445)
- 进出(444)
- 进出口(444)
- 进出口贸易(444)
- 水产(382)
- 物(360)
- 植(359)
- 植物(340)
- 产品(338)
- 市场(337)
- 白菜(329)
- 农产(324)
- 机构
- 学院(5463)
- 大学(5245)
- 农(4661)
- 农业(4022)
- 研究(2974)
- 科学(2899)
- 业大(2824)
- 农业大学(2607)
- 业(2292)
- 所(2165)
- 室(2104)
- 研究所(2059)
- 实验(2051)
- 实验室(2020)
- 重点(1925)
- 省(1678)
- 中国(1612)
- 技术(1509)
- 科学院(1465)
- 中心(1375)
- 京(1338)
- 部(1255)
- 生物(1240)
- 农业科学(1106)
- 家(983)
- 江(976)
- 国家(918)
- 工程(905)
- 科技(851)
- 资源(846)
共检索到8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焕苓 林顺孚 赖钟雄
以黄花青花菜杂种1代无菌试管苗茎段为材料,进行增殖、生根、移栽等试验.结果表明:茎段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0.2 mg.L-1BA+0.01 mg.L-1NAA,增殖系数为2.95,苗质量等级为1.67;诱导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0.2 mg.L-1IBA,生根率为94.45%,苗质量等级为3.00;长势良好的植株,株高4-5 cm,根数4-5条,根长2-3 cm,移栽至泥炭土∶蛭石∶河沙=1∶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83.33%.
关键词:
黄花青花菜 茎段 离体培养 快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弢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PGI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直接扩增的方法从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var.italicaP)中克隆了一个新的PGIP基因,命名为BoPGIP1。BoPGIP1基因序列全长为1102 bp,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构成,外显子总长为993 bp,编码330个氨基酸序列,分子量为37 kDa。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序列包含5个N-糖基化位点,2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5个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4个N-豆蔻酰化位点。将BoPGIP1氨基酸序列与数据库中的其他植物PGIP进行同源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所比对基因都含有LRR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弢
为进一步验证青花菜Bo PGIPl基因的功能,通过RT-PCR方法克隆得到青花菜Bo PGIP1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序列,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高效表达Bo PGIP1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BL21(p ET28a-Bo PGIP1),重组菌经IPTG诱导表达以及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在37 k Da处有一条特异表达的蛋白质条带,与预期的目的产物大小一致;同时对重组大肠杆菌BL21(p ET28a-Bo PGIP1)的抗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L21(p ET28a-Bo PGIP1)对Na Cl(0.4 mol/L)、Na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康云艳 张春兰 张雷 柳李旺 陈忠 龚义勤
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出口青花菜产量与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精制有机肥和腐殖酸复混肥均能提高青花菜的产量和品质,效果以有机无机复混肥最显著,其次为精制有机肥和腐殖酸复混肥,单施氮肥对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有机无机复混肥、精制有机肥显著提高了花球产量、花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及PAL活性,降低了花球SOD活性。施加氮肥水平与花球中Vc含量呈负相关,与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氮与硼配施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关键词:
青花菜 肥料处理 花球品质 花球产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丽 张蜀宁 吴震 汤伟华 杨学东
以青花菜04J-20、04J-19和04J-21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其高频离体再生体系。比较了不同基因型、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时期苗龄外植体对不定芽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4J-20 8 d苗龄外植体不定芽的再生频率最高为100%(MS+0.10 mg.L-1NAA+6.0 mg.L-16-BA+8 g.L-1琼脂+30 g.L-1蔗糖),继代培养增殖系数达8~9(MS+0.2 mg.L-1NAA+2.0 mg.L-16-BA+7 g.L-1琼脂+30 g.L-1蔗糖),生根培养诱导生根率为100%(1/2MS+0.1 mg.L-1NAA+7 g.L-1琼脂+30 g.L-1...
关键词:
青花菜 带柄子叶 离体培养 高频再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晋民 赵之重 沈增基
采用不同浓度的Na2SeO3进行青花菜叶面喷施田间试验,研究青花菜对硒的吸收、转化特点,以及硒对青花菜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硒可显著提高青花菜的含硒量;青花菜总硒、有机硒、无机硒含量与施硒浓度呈正相关,同时随施硒量的增加,青花菜中有机硒的转化率不断提高,但至最高浓度(100 mg/kg)时转化率又有所降低。除硒浓度为0.1 mg/kg外,硒浓度对青花菜产量均呈负效应;另外,低浓度硒使青花菜中维生素C含量有所增加,并且一定硒浓度可提高青花菜的部分矿质营养水平。综合各因素,青花菜施硒量以不超过1.0 mg/kg为宜。
关键词:
青花菜 叶面施硒 含硒量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长缨 简元才 杜广岑 吴萍 郑淑芳
对不同温度、不同包装方式青花菜耐贮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以4 ℃,0-03m m 聚乙烯膜包装的不见光条件,适合青花菜的贮藏,供试的3 个品种表现出了耐贮性的差异。提出了以花蕾黄化指数作为耐贮性鉴定的指标,以该指数≥33 时的贮藏期作为测试品种的适贮期。
关键词:
青花菜 耐贮性 花蕾黄化指数 鉴定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志仙 朱长志 何道根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0份多年自交纯化、整齐度较高的青花菜自交系材料(N237、N244、N256、N279、N318、N364、N437、N614、N622、N628)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并对自交系花球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57 9~0.852 6,平均相似系数为0.703 2;10份自交系材料聚为二大类(A、B类),其中,A类分为4个亚类;根据花球的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的测定结果,从10份自交系材料中筛选出了1份维生素C含量高的材料(N256)和3份综合表现较好的材料(N237、N279和N628)。
关键词:
青花菜 自交系 遗传多样性 营养成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翠 曾爱松 严继勇 宋立晓 高兵 侯喜林
以10份不同类型的F1代青花菜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细胞学观察、培养基类型及pH值等对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青花菜小孢子胚状体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胚胎诱导频率差异显著;花蕾大小与小孢子发育时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基因型之间最适花蕾的长度也有一定的差异;1/2 NLN+130 g蔗糖是青花菜小孢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培养基最佳pH值为6.2;子叶胚在液体培养基中停留25 d为最佳时间;MS培养基中琼脂含量为7.0 g.L-1时胚状体苗的成活率最高。
关键词:
青花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植株再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区焯林 刘志敏 陈文胜 崔志新 董华强 周荣
采用正交L9(34)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对青花菜上桃蚜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青花菜的生长前期、莲座期、结球期、收获期,磷肥对其桃蚜种群数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磷肥施用量越多,桃蚜种群数量越少,表明增施磷肥能够提高青花菜的抗蚜性;较低的氮、钾、硼肥和较高的磷肥施用量可以抑制桃蚜种群数量增长,在青花菜各生长时期,氮、磷、钾、硼肥施用量分别为30,285,16,2 g/m2时青花菜上桃蚜种群数量最少.
关键词:
肥料 青花菜 桃蚜 种群数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焦鹏 刘院梅 裴徐梨 冯鹏宇 唐征 荆赞革 李金林 徐谦
【目的】为检测非生物胁迫下常见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出青花菜的适内参基因。【方法】以青花菜高代自交系“KU19-3”为试验材料,利用已有的转录组数据和结合现有文献,筛选出31个候选内参基因,对其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盐、干旱、渍水、弱光、高温和低温)的表达水平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采用geNorm、Normfinder 和BestKeeper软件分析其表达稳定性,从而筛选出适宜的内参基因。【结果】31个候选内参基因的扩增特异性良好,且表达水平差异明显。其中BOL029171的Ct值最小,表达量最大;而BOL001470的Ct值最大,表达量最小。其他基因的Ct值介于20~40。三种软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BOL034565和BOL008820在高温胁迫下最稳定,BOL043724和BOL005937在弱光胁迫下表达稳定性最好,BOL043724和BOL001470、BOL005937和BOL006136分别在低温和盐胁迫下表达最稳定,BOL024326和BOL025875、BOL008820和BOL001788分别在渍水和干旱胁迫处理下表达最稳定。综合上述得出BOL006136和BOL008820可作为非生物胁迫下青花菜的通用内参基因。【结论】本研究筛选出青花菜叶片在非生物胁迫下通用内参基因是BOL006136和BOL008820,结果可为以后开展青花菜逆境胁迫下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研究和青花菜抗逆种质创建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继勇 李式军 徐鹤林
在不同低温条件下,测定青花菜5个亲本及20个组合离体幼叶的细胞膜伤害率,并配以改进后的logistic方程,求得它们的低温致死温度。以低温致死温度为抗冻指标,运用(Vr,Wr)图表、双列方差分析、配合力分析等方法,研究其抗冻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个亲本中,低温致死温度范围在-7.0~11.5℃之间;h2(B)为95.96%;H/D0.633。青花菜的抗冻性呈数量性状遗传方式,经检验,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有一定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玉英 吴晓光 龚静 金海军 姚文岳 李式军 吴琴生
1992至 1999年期间 ,以萝卜细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 92 0 8为不育源 ,对不同类型的青花菜材料进行转育 ,育成了萝卜胞质青花菜雄性不育系BC7 19。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 ,不育株率及不育度均达 10 0 % ;基本克服了苗期低温黄化现象 ,花器结构正常 ,结实能力强。利用不育系BC7 19培育出了青花菜一代杂种沪青 1号 ,具有生长势强、早熟、抗黑腐病、综合园艺性状优良等特点 ,增产效益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旭 张志仙 朱长志 檀国印 何道根
【目的】筛选耐涝的青花菜种质资源,获得能快速鉴定青花菜耐涝性的主要指标。【方法】选用19份不同的青花菜作为供试材料,待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进行淹水处理,淹水高于根基1 cm处,以常规水分管理为对照。淹水胁迫10 d后测定2处理幼苗的地上干鲜质量、地下干鲜质量、株高、不定根数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11个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耐涝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19份青花菜材料进行耐涝性综合评定及各耐涝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区焯林 刘志敏 崔志新 曹毅 董华强 聂呈荣
研究了福绿、早青二号和日本旺绿青花菜对桃蚜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数量的影响.以作用因子组建了不同品种青花菜上桃蚜试验种群生命表,并分析了青花菜叶片营养成分与桃蚜产仔量、发育历期的关系.结果表明,福绿、日本旺绿上桃蚜种群趋势指数较大,其值分别为22.490和22.328,较适合桃蚜试验种群增长;早青二号上桃蚜种群趋势指数较小,值为4.543,对桃蚜试验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桃蚜产仔量与青花菜叶中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桃蚜发育历期与蔗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青花菜 桃蚜 生长发育 繁殖 种群数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