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18)
2023(7229)
2022(6016)
2021(5340)
2020(4215)
2019(9574)
2018(9392)
2017(16881)
2016(9630)
2015(10761)
2014(10772)
2013(10725)
2012(10623)
2011(10033)
2010(10442)
2009(9490)
2008(9520)
2007(8703)
2006(8053)
2005(7566)
作者
(32744)
(27448)
(27364)
(25655)
(17757)
(13226)
(12127)
(10704)
(10627)
(10094)
(9719)
(9251)
(9229)
(9017)
(8968)
(8436)
(8276)
(8038)
(8011)
(7991)
(7203)
(7183)
(6888)
(6410)
(6316)
(6310)
(6290)
(6160)
(5857)
(5622)
学科
(44888)
经济(44841)
(21777)
管理(20762)
地方(17688)
中国(16315)
(14931)
企业(14931)
(14119)
(11622)
业经(11310)
方法(10928)
地方经济(10070)
农业(9898)
(9462)
(8993)
金融(8988)
数学(8736)
数学方法(8600)
(8527)
银行(8488)
(8392)
环境(7845)
(7582)
贸易(7571)
(7371)
(7163)
发展(7000)
(6974)
技术(6824)
机构
学院(145892)
大学(144123)
研究(61990)
(54816)
经济(53553)
管理(45802)
中国(44860)
科学(42073)
理学(37836)
理学院(37173)
管理学(36265)
管理学院(35998)
(35559)
(34602)
(33411)
研究所(31615)
农业(27947)
中心(26287)
业大(26052)
(25070)
(24866)
(22908)
师范(22571)
(22254)
(22016)
北京(21649)
(20194)
科学院(19834)
财经(18689)
技术(18653)
基金
项目(94243)
科学(72087)
研究(65256)
基金(64814)
(59236)
国家(58699)
科学基金(47508)
(39692)
社会(38975)
社会科(36753)
社会科学(36742)
基金项目(33861)
(33534)
自然(31384)
自然科(30630)
自然科学(30613)
自然科学基金(30023)
教育(29335)
(27490)
资助(26239)
编号(25857)
重点(22860)
成果(22252)
发展(21218)
(20811)
课题(20457)
计划(19652)
(19510)
(19043)
科技(18708)
期刊
(72853)
经济(72853)
研究(46207)
中国(36896)
(35036)
学报(31738)
科学(27296)
农业(23952)
大学(22571)
学学(21409)
教育(20243)
管理(18681)
(17092)
(16124)
金融(16124)
业经(13435)
(12479)
技术(12182)
经济研究(11202)
问题(9339)
业大(9136)
财经(9122)
(8674)
科技(8298)
(7912)
农业大学(7509)
世界(7501)
资源(7365)
林业(7228)
(7123)
共检索到240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汐婕  肖云星  谢雨思  马丹炜  
【目的】探讨农作物青稞(HordeumvulgareL.,H.vulgare)根边缘细胞(Rootbordercells,RBCs)对挥发油的防御响应机制,为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农作物的保产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纯琼脂悬空气培养法,在研究青稞RBCs发育特性基础上,探讨青稞RBCs从细胞活性、粘胶层厚度、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变化以及细胞死亡类型等方面对不同浓度密花香薷(ElsholtziadensaBenth.,E.densa)挥发油的响应。【结果】青稞RBCs围绕根尖形成保护层,细胞形态呈圆形、弧形以及杆形,细胞长30~150μm,宽10~30μm;在5~40mm根长范围内,青稞RBCs数量与根长呈正相关,在根长40mm时达到峰值(1263个),此时RBCs数量为根长5mm时的2.37倍;不同根长的RBCs存活率均维持在90%以上。经过密花香薷挥发油处理的青稞RBCs出现浅橘红色荧光,细胞核呈现橘红色荧光亮斑,RBCs活性丧失。随着挥发油处理浓度增加,青稞RBCs粘胶层厚度与细胞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变化;与对照相比,在最高浓度0.1μL/μL作用下,青稞RBCs粘胶层厚度增加1.64倍,细胞活性下降59.83%;同时,细胞内ROS水平呈上升趋势,在T3(0.06μL/μL)浓度处理下ROS相对荧光值达到最高(2.23);当挥发油和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共同作用时,由挥发油引起的细胞活性降低现象得以缓解,与未使用Z-VAD-FMK相比,细胞活性升高17.3%。【结论】青稞RBCs受到密花香薷挥发油胁迫后,通过增厚粘胶层抵御外界胁迫侵害,并产生ROS诱导细胞凋亡,从而缓解化感毒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毛燕  李祖光  曹江林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GC-MS联用技术,对石香薷Mosla chinensis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鉴定了34种成分,含量最高的为百里香酚,占83.32%,其次为1-甲基-4-异丙烯苯,占6.14%,乙酸百里酯占2.32%。在34种成分中,酚类占总量的85%,苯类占7.32%,烯类占3.80%。图1表1参1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跃君  岳永德  汤锋  郭雪峰  王进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金间碧竹、孝顺竹、毛竹和麻竹4种竹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竹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获得168个色谱峰,鉴定其中132种化学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以TBHQ为对照品,采用DPPH法研究4种竹叶挥发油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黄金间碧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最高(0.827%),而毛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仅为0.391%。4种竹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不同,竹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3-甲基-2-丁醇,麻竹竹叶挥发油含量最高达到46.25%;其他主要化学成分有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己-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强  孟巧巧  何胜利  马丹炜  王煜  张红  王亚男  
【目的】研究在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和巨桉(E.grandis)2种桉树的挥发油及其共有成分α-蒎烯和桉油精作用下,蚕豆(Vicia faba L.)根边缘细胞和叶保卫细胞的生理变化及保卫细胞内信号调节,探讨2种桉树的化感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显微技术、细胞化学技术和qRT-PCR技术,测定不同挥发油及其共有成分α-蒎烯和桉油精浓度(2、4、6、8和10μL)处理下蚕豆根边缘细胞和叶保卫细胞的活性以及气孔开度的变化及其保卫细胞内信号分子ROS、NO和Ca~(2+)含量变化。【结果】随着2种桉叶挥发油、α-蒎烯和桉油精处理剂量增加,蚕豆根边缘细胞和叶保卫细胞的活性逐渐降低。叶片NADPH氧化酶基因上调,叶保卫细胞内ROS、NO、Ca~(2+)等信号分子水平升高,细胞核出现多种类型的畸变,TUNEL检测表明叶保卫细胞发生凋亡,当挥发物分别与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Ca~(2+)通道阻断剂(LaCl_3)、活性氧清除剂抗坏血酸(AsA)和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N_3)共同作用于叶保卫细胞时,挥发物引起叶保卫细胞死亡率下降。ROS、NO和Ca~(2+)原位观察显示,与挥发油处理组相比,挥发物与AsA共处理组的NO和Ca~(2+)水平较低,NaN_3共处理组ROS和Ca~(2+)水平较低,LaCl_3共处理组ROS和NO水平差异不明显。表明ROS与NO串扰,导致叶保卫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触发叶保卫细胞出现Ca~(2+)依赖性和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此外,蚕豆叶气孔开度随桉叶挥发物处理剂量增加而降低,在微丝聚合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CB)。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联苯碘(DPI)、活性氧清除剂抗坏血酸(AsA)与挥发物共处理时,桉叶挥发物引起的气孔开度减小现象得到缓解,表明叶保卫细胞内ROS爆发,诱发微丝聚合引起气孔关闭。【结论】蓝桉和巨桉通过挥发途径释放化感物质诱发氧化损伤,破坏了根系保护屏障——根边缘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叶保卫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干扰植物吸收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导致受体植物生长受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波  张燕  曹墨菊  荣廷昭  
NaCl胁迫是导致玉米盐害的主要因素,研究了NaCl对玉米萌发期根系和离体根缘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从0 mmol/L增加到250 mmol/L,胚根长和次生根数量受到显著抑制,同时根缘细胞存活率也显著降低。但在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根缘细胞的数量比对照和高浓度胁迫有显著增加,同时100 mmol/L的NaCl胁迫也显著刺激了玉米离体根缘细胞的凋亡速度。由于试验材料对100 mmol/L的NaCl胁迫有一定耐性,因此,认为该胁迫浓度下根缘细胞数量增加可能与其耐盐性有关,为进一步探讨根缘细胞与玉米耐盐机制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姬小明  李冰洁  于建军  赵铭钦  刘国顺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旱金莲花挥发油,运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成分,根据内标法计算其含量,并进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124%(1号)、0.517%(2号);检测到的化学组分分别为26、67种,其中有22种在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均存在,主要是高级脂肪酸、高级烷烃、酯类和醇类等;在100g烟丝中,添加0.005~0.015g的1号挥发油或0.005~0.010g的2号旱金莲花挥发油,能提高卷烟烟气的香气质和香气量,降低刺激性,改善余味,同时蒸馏萃取法所提挥发油(2号)的加香效果更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艳芳  叶睿超  郭彩霞  周媛  王丽  
【目的】探究垂枝香柏(Sabina pingii)挥发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为其合理推广、开发与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垂枝香柏挥发油,并用GC-MS对垂枝香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和平板涂布法测定垂枝香柏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状芽孢杆菌、卡拉双球菌等4种细菌和白色念球菌、玉米纹枯病菌等2种真菌生长的抑制性,以抑菌圈直径的大小衡量挥发油对供试菌种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垂枝香柏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3个成分,鉴定成分占总组分的96.63%,其中平均相对含量大于5%的有桧烯(Sabinene)、α-可巴烯-11-醇(alpha-Copaen-11-ol)...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凡  费学谦  车运舒  吴东顺  辛成莲  李康雄  
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 Hemsl.)为樟科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1]。由于生态条件、资源(Lauraceae)山胡椒属(Lindera Thunb.)植物,主要分保护以及对其经济价值了解程度的不同,许多地区布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贵州、的香叶树零星分布和灌木化,资源数量不大,但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煜  胡琬君  王亚男  张红  马丹炜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模拟土荆芥通过挥发途径的化感作用,探讨了土荆芥挥发油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结果表明:1在土荆芥挥发油化感胁迫下,蚕豆幼根长度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并在一定范围内与挥发油处理时间和剂量均呈负相关(P<0.05)。2中、后、末期细胞在有丝分裂细胞中的比例增加,而前期细胞比例减少,表明挥发油可延滞细胞分裂过程。3根尖细胞微核率在挥发油剂量为5μl时,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土荆芥可通过挥发途径释放化感物质,诱导周围植物发生细胞损伤和遗传毒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煜  肖杨  熊正伟  唐雪  唐小燕  胡莉  
【目的】本文研究了入侵植物加拿大蓬(Erigeron canadensis)挥发油通过模拟挥发和淋溶2种途径对豌豆保卫细胞的遗传毒害和致死效应,探讨毒性效应的作用机理,为加拿大蓬的有效防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豌豆(Pisum sativum)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为受体材料,用不同剂量加拿大蓬挥发油经不同途径处理后检测细胞死亡率和核畸变率的变化,并以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和6种干扰剂分别预处理后检测挥发油胁迫下保卫细胞的死亡率。【结果】加拿大蓬挥发油经2种途径均可导致保卫细胞死亡率和核畸变率显著上升(P<0.05),细胞死亡率与挥发油处理剂量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处理剂量相同时淋溶途径的细胞死亡率和核畸变率总体高于挥发途径(P<0.05);Z-VAD-FMK和6种干扰剂均可有效缓解挥发油诱导的保卫细胞死亡(P<0.05)。【结论】加拿大蓬挥发油经2种途径均可诱导豌豆保卫细胞发生核畸变并大量死亡,且淋溶途径的致畸致死效应较强。这种现象属于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ROS、NO和Ca~(2+)参与了这一过程的信号转导调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青红  郭兰萍  黄璐琦  张小波  
目的:考察苍术遗传变异与挥发油变异的关系,揭示苍术挥发油变异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分单株取来源于多个居群的苍术,同株苍术根茎与叶片采用同一编号,根茎用GC-MS分析挥发油变异,叶片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分析遗传变异,然后利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①不论在个体水平还是居群水平,苍术非道地药材与道地药材的差异显著,前者(居群Ⅰ和Ⅱ的亚居群1~5,样品1~36)主要由茅术醇和β-桉叶醇组分;后者(居群Ⅲ的亚居群6、7,样品37-47)主要由苍术酮和苍术素组成,并含有较多茅术醇和β-桉叶醇;②RAPD数据在居群水平的分析显示,苍术居群Ⅱ和Ⅲ聚类后,再与居群Ⅰ聚类。个体水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刚  田雪梅  张振宇  张伟鑫  宋爱荣  
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清香木叶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樟芝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8种化合物。樟芝挥发油中的活性物质对棉花枯萎病菌、沙门氏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华茹  毛燕  王学利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GC-MS联用技术,对六月霜Artemisia anomala挥发油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共获得115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的62.60%,含量最高的为龙脑,占总质量的7.44%,其次为石竹烯氧化物,占7.15%,樟脑7.01%,在46种成分中单萜占总质量的28.57%,倍半萜占17.40%。图1表1参1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珍  樊瑛  丁万隆  
本研究测定了4种植物挥发油对几种种传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麻黄油和细辛油对 Rhizoctonia solani 的抑制作用最强,250μg/mL 浓度下可完全抑制其菌丝生长。植物挥发油除可直接抑制菌丝生长外,还对病原菌具有熏蒸作用。此外,用麻黄油及含麻黄油的废碴液进行了防治薏苡黑粉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用2500μg/mL 的麻黄油浸种防治效果达63.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姣娟  黄克瀛  龚建良  文瑞芝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1.6%,主要成分是香豆素(32.5%),芳樟醇(19.9%),棕榈酸(10.4%),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0.9%,主要成分是芳樟醇(69.0%)、丁香烯(4.6%)、氧化丁香烯(2.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