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9)
2023(11682)
2022(10334)
2021(9733)
2020(8180)
2019(18791)
2018(18691)
2017(35603)
2016(19677)
2015(21746)
2014(21756)
2013(21510)
2012(19649)
2011(17671)
2010(17497)
2009(15643)
2008(15142)
2007(13007)
2006(11100)
2005(9515)
作者
(58956)
(48969)
(48412)
(46314)
(31011)
(23787)
(21981)
(19338)
(18545)
(17383)
(16731)
(16558)
(15632)
(15384)
(15247)
(15097)
(14891)
(14485)
(13954)
(13831)
(12443)
(11801)
(11787)
(11036)
(11014)
(10963)
(10836)
(10725)
(9897)
(9800)
学科
(72759)
经济(72680)
管理(54460)
(50673)
(41950)
企业(41950)
方法(34991)
数学(30185)
数学方法(29826)
(20859)
(19701)
(17590)
中国(17573)
地方(16650)
业经(16139)
环境(15099)
农业(13405)
(13159)
理论(12746)
(12649)
贸易(12642)
(12261)
技术(12181)
(11871)
(11717)
财务(11658)
财务管理(11639)
(11519)
企业财务(11098)
(10203)
机构
大学(274806)
学院(273578)
管理(107665)
(99965)
经济(97613)
研究(94715)
理学(94279)
理学院(93150)
管理学(91364)
管理学院(90884)
中国(66237)
科学(64923)
(59035)
(51907)
(48997)
业大(47712)
研究所(45658)
(44074)
中心(41971)
农业(40989)
(38424)
北京(37100)
(36664)
财经(36397)
师范(36236)
(34996)
(33168)
(31928)
技术(30143)
师范大学(29471)
基金
项目(200871)
科学(155650)
基金(144426)
研究(140302)
(129436)
国家(128434)
科学基金(108157)
社会(85476)
社会科(80871)
社会科学(80847)
(79028)
基金项目(78047)
自然(74093)
自然科(72248)
自然科学(72226)
自然科学基金(70866)
(67777)
教育(63202)
资助(59168)
编号(56041)
重点(45553)
成果(44346)
(42763)
(42748)
(41504)
计划(39329)
科研(39219)
创新(38756)
课题(38721)
大学(36285)
期刊
(104506)
经济(104506)
研究(74400)
学报(53099)
中国(47349)
科学(46504)
(46208)
大学(38285)
管理(37048)
学学(36455)
农业(32441)
(31449)
教育(28494)
技术(21321)
(18843)
金融(18843)
业经(17697)
(17486)
财经(16613)
经济研究(16018)
科技(15502)
林业(14673)
资源(14323)
业大(14309)
图书(14265)
(14060)
(14015)
问题(13734)
理论(13088)
实践(12275)
共检索到378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世雷  贺康宁  刘可暄  曹广月  
【目的】分析青海大通县不同人工林配置林下植被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和样地植被调查,分析了不同人工林(白桦纯林、青海云杉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林下植被群落的多样性状况,同时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人工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生态位宽度广的物种,如问荆、珠芽蓼、东方草莓等,往往构成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优势种;混交林草本群落下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最大,分别为0.605和0.612,相对于阔叶林和针叶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恒  杨海龙  贺康宁  王伟伟  高二鹏  刘慧博  王冰洁  
【目的】以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位角度揭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和地位。【方法】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青海大通高寒区的青海云杉林、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白桦混交林等4种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分析各种群落下不同灌木种群的关系及其地位。【结果】在白桦人工林群落中,高山柳(Salix cupularis Rehd)和八宝卫矛(Euonymus przewalskii Maxim)的生态位宽度值均为0.999,是该群落中灌木层生态幅度最广的种群,高山柳与八宝卫矛、细叶绣线菊(Spir...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宣  肖洒  朱鹏  杜婷  李济宏  洪宗文  袁春阳  兰婷  李晗  谭波  徐振锋  张健  游成铭  
【目的】探究不同林分的生物量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差异,为营建亚热带人工林筛选适生的珍贵乡土阔叶树种。【方法】以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基地同质园试验中大叶樟Cinnamomum platyphyllum、油樟C. longepaniculatum、天竺桂C.japonicum、樟树C. camphor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香椿Toona sinensis、红椿T. ciliata等7个阔叶树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树种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林下植被多样性等指标,量化树种对生物量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树种全株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叶樟的生物量最高,其次是桤木和红椿,天竺桂最低。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根、枝>叶,并且大叶樟各器官生物量均最高,天竺桂各器官生物量均最低。各器官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比例在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树种大小排序无一致性规律。不同功能群之间的全株、叶、枝及干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但常绿树种的根生物量、根生物量占比和根冠比显著高于落叶树种(P<0.05),枝和干生物量占比则相反。落叶树种林分林下草本多样性显著高于常绿树种林分(P<0.05),并且红椿、桤木和香椿林分林下草本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天竺桂、樟树、大叶樟和油樟林分,红椿林分的林下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其他6个林分(P<0.05)。【结论】研究区区培育落叶树种有利于人工林的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育,并且相较于其他乡土树种,选择桤木和红椿作为培育树种更有利于亚热带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图6表2参3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洪晓  卢琦  吴波  罗天祥  杨恒华  
以 195 8年以来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流沙治理实验为基础 ,研究了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过程中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人工治理初期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大 ,并逐渐达到最大值 ;但是随着恢复的继续进行 ,赖草会逐渐占据优势 ,上述三项指数降低。设置人工沙障后削弱了沙丘表面风沙活动对植物定居的不良影响 ,促进植物物种顺利定居并启动植被的恢复重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贺康宁  王先棒  
【目的】定量研究青海高寒区不同密度白桦林枯落物的水文效应,为该区白桦林的营造、配置及水文功能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7—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宝库林区进行了调查。每种密度白桦林选择3块样地,林龄均为2224年,测定了5种密度(225、500、688、900、1 220株/hm2)白桦林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最大持水率等指标,并用浸泡法来研究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结果】5种林分密度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持水能力有明显差异:(1)5种密度林分(按225、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鹏  鲍根生  刘文辉  滕长才  刘玉皎  
为筛选出适宜高寒区种植的蚕豆材料,本研究对41份春蚕豆(Vicia faba)种质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41份春蚕豆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9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80%和1.715;籽粒产量与株高、茎干重、单株籽粒重、地上生物量、荚数、根瘤数量、根瘤干重、地下生物量、叶干重和单株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利用主成分分析降维获得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9.521%,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产量,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的长宽(大小),这两个主成分较大程度上反映了41份春蚕豆种质资源的表型特征;系统聚类法将41份春蚕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群,类群I包含36份材料,类群Ⅱ包含5份材料,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发现,类群Ⅱ中21、25、29和37号蚕豆种质综合表现最好,可以作为高寒区培育优质高产牧草及牧草种子生产的优异材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尔查   王铮   李梓豪   李卓凡   董大伟   宝虎   高润红  
[目的]研究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探寻科学合理的沙地生态修复模式及近自然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Ⅰ:樟子松人工林;Ⅱ:杨树人工林;Ⅲ:沙柳人工林;Ⅳ:小叶锦鸡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林林下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及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并进一步探讨二者间的关系。[结果]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小叶锦鸡儿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杨树人工林>沙柳人工林,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种类较多,占总植物种类的65.39%。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人工林表层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和颗粒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樟子松人工林土壤pH值显著低于其他3种人工林,乔木林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含量高于灌木林,灌木林土壤有效磷含量比乔木林高,4种人工林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影响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土壤因子为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以及粒度成分。[结论]毛乌素沙地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差异,不同人工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为影响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周树平  
本研究以广东省揭阳市、云南河口、云南勐腊和海南省柚木人工林为对象,设立91个样地,通过调查样方的植被种名、株数、高度及盖度等,并采集020cm和2040cm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不同密度、林龄、坡位和区域的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二者的相关性,并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来评价柚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为柚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野外调查和内业处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广东揭阳不同林分密度柚木人工林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下植被Shanno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文杰  王冬梅  
【目的】探究青海黄土高寒区4种典型人工林树木(针叶和阔叶2种生活型)叶片的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随生长季阶段(Ⅰ:5月15日—6月15日;Ⅱ:6月15日—7月15日;Ⅲ:7月15日—8月15日)和坡位的变化,为指导青海高寒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采集华北落叶松、青海云杉、白桦和青杨4种树木叶片样品,室内测定叶片的OC、TN和TP含量,通过正态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邓肯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除趋势对应分析、冗余分析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叶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4种树木叶片的OC、TN和TP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591.84(571.19~605.67)、17.76(7.14~27.62)和1.47(0.81~2.65)g·kg~(-1),变异系数表现为TP> TN> OC;阔叶树叶片TN含量高于针叶树,阔叶树叶片TN和TP含量受生长季阶段的影响大于针叶树;4种树木叶片的C∶N(OC∶TN)、C∶P(OC∶TP)和N∶P(TN∶T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38.87 (26.04~97.73)、1 042.97(667.53~1 971.00)和28.32(18.87~51.50),变异系数表现为C∶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兴波  芦新建  董梅  连利叶  贺康宁  
【目的】以Penman-Monteith FAO-56公式为参照,分析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和Makkink 3种简化的参照作物蒸散量(ETo)公式在青海高寒区的适用性。【方法】以青海省5个气候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11个气象站1984-2011年的旬气象资料计算ETo,建立分析3种简化公式旬ETo与PenmanMonteith FAO-56公式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对比其年值的均方根误差率,分析3种简化公式的适用性。【结果】Hargreaves公式在大多数站点都低估了ETo,但在湿润和半湿润区的计算结果较好;Priestley-Taylor公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佩云  丁贵杰  谌红辉  
通过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代)、不同发育阶段(8、9、15、18、20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对1、2代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连栽后,1、2代林下灌木层植被物种丰富度在不同林龄阶段不同,在幼龄期和中龄前期2代较1代略高,中龄后期2代较1代低;同代林分物种丰富度变化存在一定差异,1代表现出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2代随林龄增加有所下降。草本层植被物种丰富度在幼龄期和中龄期,2代均高于1代;同代林分物种丰富度变化趋于一致:均表现出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至中龄前期达到物种较丰富期,到中龄后期趋于下降。对多样性的影响,连栽后,灌木层和草本层辛普森多样性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蔡道雄  卢立华  贾宏炎  何日明  
通过对杉木纯林进行密度调控,并采取封育和非封育管理6 a,结果显示:短期的封山育林对杉木林分的整体状况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其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的生长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在封育区林下植物有60科、101属、116种,植被的总盖度达85%,而非封育区林下植物只有49科、78属、88种,植被的总盖度仅达60%;封育区与非封育区比,封育区林下植物种数增加了28种,增量为31.82%,植被总盖度增加了25%,且多了1层高度>2 m的木本植被层。主要植物特征值分析显示:封育区林下植物的相对密度、相对盖度及重要值等特征值较高的种数都比非封育区多,所占的比例也高;在封育区,对叶榕的重要值最高,达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静  唐继军  王岩  刘玉华  李旭光  
为了探讨华北高寒区北沙参光合生理特性,为区域北沙参栽培管理提供技术依据,采用ECA-PB0402光合作用测定仪的闭路系统和pocket PEA植物效率分析仪对北沙参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在晴天、土壤水肥充足条件下,华北高寒区北沙参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10:00和16:00。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0:00左右,此时的光饱和点LSP为2 070.0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181.2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是0.078 1,晴天北沙参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由10:00的0.83下降到14:00的0.51,比最大值下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秦燕  关佑君  王有良  陈季贵  张永超  刘勇  魏小星  李小瑞  刘文辉  
以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和青稞(Hordeum vulgare)、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物形态特征、产量、品质及种间关系的测定分析,探讨适宜高寒区的油菜混作组合。结果表明,在油菜开花期,燕麦和箭筈豌豆的株高均显著低于油菜(P 0.05)。在油菜角果乳熟期,油菜/青稞和油菜/燕麦混作地上生物量较油菜单播分别提高了24.59%和37.27%,油菜/箭筈豌豆混作较油菜单播降低了12.05%,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不同油菜混作方式饲草品质指标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与油菜单播无显著差异(P> 0.05)。鉴于研究区油菜产业发展兼顾油菜的景观和饲用植物生产的要求,推荐油菜与燕麦进行混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鱼小军  柴锦隆  徐长林  师尚礼  肖红  马隆喜  曹国顺  
【目的】甘南高寒区缺乏适宜的苜蓿栽培和苜蓿草地杂草防除技术,严重影响了该区域苜蓿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研究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甘南高寒区种植当年苜蓿和杂草生长的影响,为建立优质苜蓿草地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夏河高寒草地,比较垄沟覆膜、平膜、垄沟和普通种植方式对苜蓿和杂草生长的影响。【结果】普通种植和垄沟种植下的苜蓿株高分别为14.4和19.1 cm,显著低于垄沟覆膜和平膜种植(P<0.05)。垄沟覆膜下的苜蓿一级分枝数为7.7个,显著高于平膜(5.2个)、垄沟(4.8个)和普通种植(4.5个,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