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2)
2023(11311)
2022(9540)
2021(9084)
2020(7710)
2019(17564)
2018(17345)
2017(33930)
2016(17838)
2015(20146)
2014(19790)
2013(19426)
2012(17614)
2011(15551)
2010(15260)
2009(13656)
2008(12886)
2007(11114)
2006(9426)
2005(7941)
作者
(47835)
(40405)
(40061)
(38044)
(25341)
(19348)
(18187)
(15943)
(15437)
(14120)
(13664)
(13603)
(12508)
(12306)
(12269)
(12220)
(11979)
(11758)
(11633)
(11277)
(9757)
(9734)
(9686)
(9379)
(9072)
(9071)
(8861)
(8609)
(8174)
(8110)
学科
(71789)
经济(71720)
(56715)
(46896)
管理(45036)
(32328)
企业(32328)
方法(31154)
农业(31115)
数学(28211)
数学方法(27836)
业经(19614)
中国(18425)
(16839)
地方(16286)
(14354)
贸易(14346)
(14336)
(13995)
(12160)
技术(11065)
(11058)
农业经济(10572)
环境(10329)
(10064)
服务(9840)
(9688)
(9659)
银行(9641)
工作(9505)
机构
学院(240675)
大学(235560)
(100719)
经济(98700)
管理(98689)
理学(86222)
理学院(85413)
管理学(84009)
管理学院(83550)
研究(76415)
中国(58735)
(56305)
(47473)
科学(46505)
农业(42755)
(42302)
业大(41348)
中心(38885)
(36685)
(35258)
财经(34146)
研究所(33459)
(31402)
(30859)
师范(30575)
经济学(29830)
北京(28566)
经济管理(28449)
(28182)
(27235)
基金
项目(174453)
科学(138167)
研究(131241)
基金(126829)
(110310)
国家(109289)
科学基金(94587)
社会(84602)
社会科(79804)
社会科学(79784)
(68902)
基金项目(68096)
自然(59691)
教育(58345)
自然科(58272)
自然科学(58256)
自然科学基金(57183)
(57079)
编号(55302)
资助(49873)
成果(42960)
(39294)
(39013)
重点(38543)
(36926)
国家社会(35520)
课题(35511)
创新(34474)
(33586)
科研(33585)
期刊
(108965)
经济(108965)
研究(62607)
(59148)
中国(45457)
农业(40335)
学报(35706)
科学(33537)
(30616)
管理(30153)
大学(28405)
学学(26785)
业经(25388)
(22489)
金融(22489)
教育(21465)
技术(21100)
(19149)
图书(16787)
问题(16053)
财经(15432)
经济研究(14953)
农村(14139)
(14139)
农业经济(13923)
(13283)
(12726)
世界(12190)
书馆(12133)
图书馆(12133)
共检索到344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牛佳  李双元  
促进青海藏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实现该地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农牧民需求的视角,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民生类、生产类、公共安全类和环境保护类等四个方面对青海藏区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青海藏区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总体不容乐观,现有基本公共服务依然不能满足农牧民发展的需要。目前,亟待解决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民生类基本公共服务,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医疗、教育和就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洲  张明  
农牧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是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和谐西藏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为指导,首先分析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的西藏农牧区教育发展现状及政府供给效用,然后结合农牧区实地调查资料,重点分析了西藏农牧民对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下降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农牧民需求下降是农牧区基础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本文最后就提高农牧民教育需求提出了相关政策与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晓蓉  李辉霞  
本文是在对西藏农牧民收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人均收入较高的日土县的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发现畜牧业是该地区收入的主要来源。针对日土县畜牧业现状特点 ,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类似该地区的高原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殷悦   周侃   湛东升   张海峰   洪辉  
从居民主观感知视角的宜居性评价及影响因素解析是精准提升农牧区宜居水平、增进农牧民福祉的科学前提,对青藏高原农牧区人地关系可持续调控具有重要价值。论文构建包含基础设施、环卫设施、社会服务、政策支持4个一级指标及12个二级指标的青藏高原农牧民宜居性感知指标体系,基于877户农牧民家庭问卷调查刻画宜居性感知特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主体需求侧和客体供给侧定量测度宜居性感知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青海省农牧民对宜居性基本满意,且牧民家庭满意度高于农民家庭,各要素满意度呈政策支持、环卫设施、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依次递减。(2)青藏高原农牧民宜居性感知受交通出行、公共服务与家庭特征等主客体因素综合影响。家庭健康状况和民族属性主体因素对宜居性感知呈显著影响。交通出行和公共服务两大客体因素均显著正向影响宜居性感知,且交通出行通过中介变量公共服务间接影响宜居性感知。(3)公共服务和交通出行对农牧民家庭宜居性感知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民家庭主要受饮用水供应设施、快递物流服务和基础教育服务影响,牧民家庭则对快递物流服务、生活污水处置设施、基础医疗服务、饮用水供应设施、通讯设施配置更敏感。研究结果可为精准优化农牧民宜居性感知体验、整治提升高原农牧区人居环境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泽胜  
2010年6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在西藏实现了制度全覆盖,站在新农保受益群体的角度研究新农保制度运行效果,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农牧民满意度评价体系和模型,并对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进行检验。本文的分析表明农牧民群众对新农保的满意度主要受农牧民对新农保的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抱怨和信任五项重要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满意度的政策措施,以期提高新农保制度的实施绩效和农牧民群众的福利水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冲  耿宝江  庄天慧  杨浩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使用双槛模型对四川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藏区男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将不断降低;拥有草场、牦牛或房屋较好的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较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较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度、个人胜任/控制力对其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629的正向中介效应;从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来看,旅游资源一般的县(市)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772的正向中介效应;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283的正向中介效应;可以看出,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参与行为的中介效应只存在于旅游资源一般和较丰富县(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冲  耿宝江  庄天慧  杨浩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使用双槛模型对四川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藏区男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将不断降低;拥有草场、牦牛或房屋较好的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较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较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度、个人胜任/控制力对其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冲  耿宝江  庄天慧  杨浩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使用双槛模型对四川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藏区男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将不断降低;拥有草场、牦牛或房屋较好的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较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较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度、个人胜任/控制力对其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广利  陈俊傲  瞿枭  
西藏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剧,虽然其民族、宗教及地域特点对其家庭传统养老模式的延续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这一养老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挑战。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农牧民家庭及青年群体的深度访谈与问卷分析,从制度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三位一体"对西藏林芝地区农牧民养老保障制度改进的模式进行设计,从而为西藏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为西藏乃至广大农牧区养老模式及其保障体系的政策设计提供镜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晓蓉  李辉霞  陈新武  
在西藏农牧民收入实地调查中,发现偏远的日土县人均纯收入却位居全自治区第一。文章详细分析了日土县的调查资料、探讨其主要收入来源与构成,发现畜牧业是该地区收入的主要来源。针对日土县畜牧业现状特点,揭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类似该地区的高原单一的农村经济发展对策:突出特色、资源互补,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强求经济结构多元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柴剑峰  龙磊  
非农就业对川西北藏区农牧民脱贫奔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提出非农就业的四维影响模型,并基于DC县315户贫困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t模型确定了农牧民非农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再借鉴ISM模型构建农牧民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的逻辑关联与层级结构,研究表明:农牧民受教育水平、家庭健康结构、是否参与合作社、居住地到县城距离、居住地海拔、是否接受非农产业扶持、是否接受非农技能培训是农牧民非农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非农产业扶持、非农技能培训和参与合作社情况是表层直接因素,家庭健康结构和居住地到县城距离是中层间接因素,受教育水平和居住地海拔是深层根源因素。据此,分析其政策含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蕴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切实推进创新发展,着力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构建借外力激发内力、以"输血"促进"造血"的体制机制,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依托自治区构建"一圈两翼三点两线"城镇化空间布局,提升农牧民创业能力是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作者在对西藏农牧民进行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农牧民创业能力现状,并对农牧民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农牧民创业能力不足找到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小文  朱新林  
贫困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普遍发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或民族中。西藏是中国西部自然条件恶劣、人类生存难度大、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高、贫困现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切实改善西藏生态环境,解决农牧民的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社会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如若不能很好解决,会严重影响西藏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西藏环境资源与农牧民贫困关系的研究,认为恶劣的环境条件是导致西藏农牧民贫困的重要原因,对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将西藏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农牧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蕴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西藏也开启了新的城镇化进程,提出了"一圈三带两点一线"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其农牧民实现非农就业成为西藏城镇化的关键,农牧民非农就业能力的高低对就业质量起着本质上的作用。本文在对西藏农牧民进行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非农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西藏农牧民目前非农就业能力进行总体评价,并进一步研究农牧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存同  
文章利用大香格里拉地区"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人口健康促进项目西藏自治区试点县的基线调查与终期实地调查结果,透过健康权利的视角,结合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生殖健康等主要指标进行项目评估。研究发现,虽然部分指标的数据还有待改善,但从整体上来说,在西藏地区实施人口健康促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牧民聚居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了农牧民的健康意识及人口健康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