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2)
- 2023(7683)
- 2022(6739)
- 2021(6169)
- 2020(5273)
- 2019(12342)
- 2018(11755)
- 2017(22613)
- 2016(12479)
- 2015(13961)
- 2014(14272)
- 2013(14320)
- 2012(13491)
- 2011(12349)
- 2010(12354)
- 2009(11600)
- 2008(11603)
- 2007(10730)
- 2006(9194)
- 2005(8230)
- 学科
- 济(58341)
- 经济(58286)
- 业(32132)
- 管理(31102)
- 方法(26480)
- 数学(23882)
- 数学方法(23648)
- 企(22063)
- 企业(22063)
- 农(19328)
- 地方(16705)
- 农业(13963)
- 中国(13946)
- 财(12904)
- 学(12441)
- 业经(10945)
- 贸(9809)
- 贸易(9808)
- 地方经济(9698)
- 易(9440)
- 制(9031)
- 和(8942)
- 环境(8694)
- 融(7815)
- 金融(7812)
- 收入(7804)
- 银(7567)
- 银行(7538)
- 行(7195)
- 理论(7093)
- 机构
- 大学(186034)
- 学院(185625)
- 济(76138)
- 经济(74492)
- 管理(68734)
- 研究(64476)
- 理学(59541)
- 理学院(58755)
- 管理学(57627)
- 管理学院(57285)
- 中国(47948)
- 科学(42141)
- 京(38768)
- 农(35580)
- 所(33776)
- 财(33392)
- 研究所(31037)
- 中心(30342)
- 业大(29500)
- 江(28626)
- 农业(28028)
- 财经(26806)
- 范(26654)
- 师范(26417)
- 经(24181)
- 北京(24081)
- 经济学(24054)
- 院(22933)
- 州(22657)
- 经济学院(21991)
- 基金
- 项目(126309)
- 科学(98938)
- 研究(91142)
- 基金(90894)
- 家(79859)
- 国家(79193)
- 科学基金(66758)
- 社会(57797)
- 社会科(54690)
- 社会科学(54673)
- 省(50165)
- 基金项目(48666)
- 划(42407)
- 自然(42407)
- 教育(41617)
- 自然科(41341)
- 自然科学(41326)
- 自然科学基金(40581)
- 编号(37467)
- 资助(36212)
- 成果(30738)
- 重点(29233)
- 发(28835)
- 部(27760)
- 课题(25874)
- 创(25704)
- 科研(24347)
- 创新(24172)
- 国家社会(24111)
- 计划(23406)
共检索到267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帆 庄天慧 龚荣发 曾维忠
文章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利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五大生计资本维度,构建县域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并对青海藏区不同县域的多维贫困状况展开跨时区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青海藏区农牧业、教育事业、社会事业得到较大发展,群众收入得到较大提高,藏区扶贫开发取得了较大成效。随着时间推移,青海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程度在波动中不断减轻,多维贫困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但从空间演变来看,青海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的差异性正逐渐扩大,出现了多维贫困减缓过程中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钱力 倪修凤 宋俊秀 曹巍
基于2005—2017年县域数据,从经济发展机会、农业发展机会、潜在发展机会、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5个维度综合测度大别山连片特困区36个县域的多维贫困,并进行维度分解,在此基础上,测算大别山连片特困区贫困重心的迁移路径。结果表明:第一,各县域多维贫困程度普遍较深,阜南县、固始县等一直处于中度到重度的贫困状态;第二,外部风险维度对贫困贡献率最高,其他维度贡献率总体较为接近;第三,贫困重心呈现"东南—西北—东北"的迁移路径,但移动幅度较小,且多年来一直处于皖北和豫南的交界地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帆 陈凌珠 庄天慧 曾圣丰
从可持续生计视角,构建县域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对四川藏区不同县域多维贫困状况展开跨时区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四川藏区农牧业、社会事业得到较大发展,藏区社会成员收入得到较大提高。随着时间推移,四川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程度在波动中不断减轻。在扶贫开发的相对初期,各县域多维贫困趋同性大于异质性("均贫");在扶贫开发的相对中期,其异质性大于趋同性("贫富不均");在扶贫开发的相对后期,其趋同性大于异质性("均富")。目前四川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以轻度和中度为主。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四川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帆 陈凌珠 庄天慧 曾圣丰
从可持续生计视角,构建县域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对四川藏区不同县域多维贫困状况展开跨时区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四川藏区农牧业、社会事业得到较大发展,藏区社会成员收入得到较大提高。随着时间推移,四川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程度在波动中不断减轻。在扶贫开发的相对初期,各县域多维贫困趋同性大于异质性("均贫");在扶贫开发的相对中期,其异质性大于趋同性("贫富不均");在扶贫开发的相对后期,其趋同性大于异质性("均富")。目前四川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以轻度和中度为主。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四川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贡献度较大,自然资本贡献度呈上升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袁媛 王仰麟 马晶 魏海 彭建
在京津冀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河北省出现环绕京津地区的贫困带引起了学界与公众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内贫困县的设定往往以经济指标为唯一度量标准,本文在经济维度基础上增加社会维度(代表人类贫困)和自然维度(代表自然贫困)两方面评价指标,构建县域贫困度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136个县的贫困状况分别进行经济单维度与经济—社会—自然三维评估,并基于SOFM网络将全省县域贫困度划分为五级,与河北省现有各类贫困县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经济单维度与经济—社会—自然多维度评估的聚类分析得到的高贫困度县域均与现有贫困县有很好的对应,与河北省贫困县分布现状基本吻合;由于经济—社会—自然的多维度贫困度评估综合考虑了贫困现状及其潜在可能性,评估更加全面和深入。基于自然维度的潜在贫困度对多维贫困度的影响分析表明:环京津地区的贫困现状比较严重、且潜在贫困程度高,应积极依托京津,承接产业转移。而在冀中南地区,尽管贫困现状较为严重,但潜在贫困程度较低,因其较易脱贫而容易被忽视;同时,还存在大量非贫困县转化为贫困县的可能性;应进一步加强对该地区贫困问题的关注,分类扶贫、防治结合、区域联动,促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社会财富同步增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英
[目的]区域贫困识别一直是贫困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课题。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县域贫困度进行等级划分以及空间格局特征分析,可为地方政府实施区域扶贫开发的优先顺序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方法]从自然、社会、经济维度,构建县域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各个县域综合得分,用以测度各县域贫困程度;运用ArcGIS的制图功能,呈现县域贫困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借以分析县域贫困度的地域分异规律;运用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划分县域贫困度等级。[结果](1)贵州省66个贫困县中,综合得分最高的威宁县贫困度最大,综合得分最低的铜仁市碧江区贫困度最轻;(2)县域贫困度可划分为极重度贫困、重度贫困、中度贫困、轻度贫困及轻微贫困5个等级;(3)县域贫困度与区域地貌类型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极重度贫困县及重度贫困县大多分布在省际边界地区。[结论]贵州省县域贫困程度差异较大;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如地貌是贵州县域致贫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贫困 贫困县 贫困度 贵州省 空间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玮 黄春杰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的5期数据,构建了带有收入门槛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进行测度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多维相对贫困指数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对相对贫困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18年,农村居民的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并逐渐趋缓。多维相对贫困的总体差异存在,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导致的。具体来看,公共服务维度的减贫效果大于个体维度,收入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贡献率逐渐上升,收入维度依然是多维相对贫困最重要的衡量指标。降低农村居民的多维相对贫困,要从提升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向缩小家庭收入差距转变,在系统性地降低相对贫困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脱贫能力的提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迎风
本文认为,用单一的收入标准来了解贫困会低估个体真实的贫困状况,很难全面反映个体贫困的复杂性、脆弱性和持久性。本文基于Sen的能力方法,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利用模糊集方法测度中国的多维贫困状况。结论显示,相对于收入贫困,个体的教育、健康和医疗保险等贫困状况更为严重;多维贫困关于测度方法、权重较敏感,等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被其它方法与权重下的多维贫困严格占优,而在Betti&Verma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中,则住房、卫生设施和健康对多维贫困的贡献更大;多维贫困在西部、农村及女性中依然更严重。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能力方法 完全模糊及相对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阮欧 刘绥华 陈芳 罗杰 胡海涛
[目的]农村贫困程度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动态、客观地监测农村贫困的时空变化对国家扶贫工作十分重要。[方法]利用OMSP/OLS夜光数据集构建的ALI(平均灯光指数)与社会经济数据构建的IPI(综合贫困指数)建立关系,进而估算贵州省县(区)域2003—2018年间综合贫困指数,分析农村贫困的时空格局演变。[结果](1)ALI与IPI建立模型估算的IPI与真实的IPI拟合程度较好,R~(2)超过了0.86,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贵州省各县(区)域IPI指数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在2003年至2018年间来两者都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19.21%和2.38%,表明农村贫困度差异在逐渐增大。但贫困程度极高的县(区)域程下降趋势,由2003年的65个减少到了2018年的37个;(3)标准差椭圆分析表明贵州农村贫困程度整体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椭圆覆盖面积和贫困化重心变化不大;(4)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显示,贵州各县(区)域农村贫困程度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并存在较强的空间聚集现象;(5)由空间变差函数分析可知,贵州农村的贫困程度表现出较强烈的空间关联性和组织性,贫困程度的结构空间分异引起的贫困程度空间关联作用范围呈缩小的趋势,且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呈下降趋势。[结论]夜间灯光遥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贵州的县(区)域农村贫困化程度,能够较客观的反映贫困变化。2003—2018年间贵州省农村贫困程度高的区域持续减少,减贫效果显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修华 赵亚雄 付盼盼
基于2006—2017年我国27个省份1818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将视角聚焦县域以研究金融包容的基础层之金融渗透对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渗透可通过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水平、农户收入水平医疗发展水平,多维度降低贫困,且该效应在贫困县更为明显。随着金融渗透水平的提升,贫困县金融机构并未扮演"抽血机"角色,而是通过增强农户资金获得,达到多维减贫的效应;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效应在贫困县与非贫困县之间具有异质性,非贫困县金融渗透水平的提升会导致县域金融资金显著外流,减贫效应受损。因此,当前应推动金融包容差异化发展,贫困县着重解决接触性排斥,非贫困县着重解决使用效用性排斥,以提升农户资金获得,为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添油助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张佩 卢晓
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中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 749家农户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样本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样本农户存在收入层面的贫困,但交通、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反贫困内容由物质性为主向辅以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转变,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是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晶
近年来,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逐渐将贫困的研究视角从单一的收入贫困扩展到多维贫困。文章基于CFPS的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采取Alkire和Foster提出的双界限方法,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的目标任务选取贫困维度,对我国农村的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稳健性分析。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状况比收入贫困状况恶劣。维度分解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和生活质量等维度的剥夺情况比较严重。地区分解结果显示,西部地区被剥夺状况高于中、西部地区。稳健性分析结果显示,测度结果对权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张佩 卢晓
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中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 749家农户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样本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样本农户存在收入层面的贫困,但交通、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反贫困内容由物质性为主向辅以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转变,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是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迎风 张芬
文章采用"双界线"方法对中国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通过构建随机占优方法和测算一致性比例两种方法研究多维贫困指数关于维度变化、权重选择的稳定性。结果显示,相对收入贫困,多维贫困下降更为明显,但是多维贫困的省份排序与经济发展程度并不相一致。在稳定性方面,等权重下不同维度组合间的多维度识别结果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维度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多维贫困识别结果关于权重的选择变化较大,相对于等权重法,频率法权重下识别的贫困群体向低收入群体更为集中,且识别的结果关于维度变化也更为稳定。研究说明,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需要根据关注
关键词:
多维贫困测度 随机占优 稳定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家智 车四方
多维贫困理论与方法更有助于对贫困的精准识别和量化。本文构建了新型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测度并分解了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水平。研究结论表明:随着贫困维度的增加,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指数下降,表明农村家庭不易发生多维极端贫困;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指数(MPI)呈西高东低态势,表明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典型的区域分布特征。此外,多维贫困指数分解结果显示,收入、金融和教育等因素是我国农村家庭致贫的主因。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因素影响最大,而中西部地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贫困广度 贫困深度 贫困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