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79)
2023(3704)
2022(3158)
2021(2893)
2020(2489)
2019(5443)
2018(5405)
2017(9583)
2016(5606)
2015(5991)
2014(5839)
2013(5870)
2012(5653)
2011(5117)
2010(5071)
2009(4395)
2008(4424)
2007(3832)
2006(3462)
2005(2906)
作者
(19976)
(16827)
(16606)
(15884)
(10583)
(8649)
(7274)
(6770)
(6418)
(5926)
(5855)
(5818)
(5607)
(5603)
(5421)
(5176)
(5104)
(4848)
(4769)
(4737)
(4626)
(4229)
(4183)
(3877)
(3873)
(3812)
(3677)
(3642)
(3632)
(3506)
学科
(19499)
经济(19489)
管理(11322)
地方(9967)
(9842)
(9758)
(9511)
环境(8621)
农业(7056)
生态(6529)
方法(6185)
数学(5476)
数学方法(5412)
(5299)
企业(5299)
资源(4934)
业经(4708)
地方经济(4477)
中国(4171)
(3955)
(3731)
(3466)
(3324)
规划(3158)
土地(3148)
环境规划(3098)
农业经济(3016)
(2939)
(2931)
税收(2743)
机构
学院(76448)
大学(73827)
研究(33873)
(27698)
科学(27685)
管理(24316)
(24161)
经济(23390)
中国(23261)
农业(22110)
理学(20919)
理学院(20579)
业大(20099)
(19950)
管理学(19947)
管理学院(19845)
研究所(18967)
(17705)
(16127)
中心(15807)
(14340)
农业大学(14335)
(13137)
(12423)
科学院(12343)
实验(12288)
实验室(11830)
(11708)
资源(11595)
(11588)
基金
项目(61589)
科学(46396)
基金(42528)
(41290)
国家(40984)
研究(38042)
科学基金(32503)
(29101)
自然(24144)
基金项目(23720)
自然科(23371)
自然科学(23361)
(23217)
自然科学基金(22888)
社会(21930)
社会科(20561)
社会科学(20551)
资助(16344)
科技(15928)
计划(15731)
教育(15481)
重点(15440)
(15141)
编号(14055)
(13398)
科研(12478)
(12384)
专项(11855)
创新(11741)
(11629)
期刊
(30001)
经济(30001)
(25095)
学报(22871)
科学(18487)
中国(17441)
农业(17411)
研究(16999)
大学(14968)
学学(14710)
(10468)
资源(8747)
业大(7182)
林业(7098)
管理(6426)
业经(6143)
(5806)
(5787)
农业大学(5709)
科技(5482)
中国农业(5055)
教育(5032)
(4819)
金融(4819)
自然(4802)
技术(4567)
(3904)
生态(3892)
问题(3824)
科技大(3526)
共检索到112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维敏  郭良芝  翁华  程亮  赵珂  朱亮  魏有海  
为明确不同农作物生境杂草群落组成及生态位特征,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青海省祁连县5种不同作物田495个样地进行杂草群落调查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祁连县农田杂草共有55种,隶属19科45属,其中以禾本科、菊科和蓼科为主;优势杂草有6种,分别为旱雀麦(Bromus tectorum)、野燕麦(Avena fatua)、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藜(Chenopodium album)、薄蒴草(Lepyrodiclis holosteoides)、节裂角茴香(Hypecoum leptocarpum);旱雀麦生态位宽度最大,与其他杂草生态重叠度较高;香农-威纳指数表明,不同作物田杂草多样性差异显著(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守辉  朱文达  杨小红  张朝贤  李林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湖北省稻田杂草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稻田杂草有138种(含变种),隶属于46科、94属,其中优势恶性杂草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鳢肠Eclipta prostrat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等6种,区域性恶性杂草有11种,常见杂草有24种,一般杂草有97种;恶性杂草是湖北省稻田杂草群落的重要建群种,各地区主要形成稗+鳢肠+空心莲子草、稗+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福平  王虎威  朱艺文  张枝枝  李肖娟  
论文利用2013—2014年的MOD13Q1数据、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多年降水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建立了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牧草鲜重的遥感监测模型以及不同季节放牧草场的理论载畜量模型,分析了天然草地草产量年内动态变化与载畜量平衡状况并对草畜调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指数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精度达到71%;年内牧草生长呈单峰曲线,7月草地可食产量达到峰值2 322.61 kg/hm2,12月最低,为702.06 kg/hm2;祁连县冷暖季平均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福平  王虎威  朱艺文  张枝枝  李肖娟  
论文利用2013—2014年的MOD13Q1数据、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多年降水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建立了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牧草鲜重的遥感监测模型以及不同季节放牧草场的理论载畜量模型,分析了天然草地草产量年内动态变化与载畜量平衡状况并对草畜调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指数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精度达到71%;年内牧草生长呈单峰曲线,7月草地可食产量达到峰值2 322.61 kg/hm~2,12月最低,为702.06 kg/hm~2;祁连县冷暖季平均可食鲜草产量分别为1 728.14和1 604.70 kg/hm~2,年可食鲜草总量分别达到7.74×10~8和7.82×10~8kg;暖季、冷季和全年的理论载畜量分别为1.517 8、0.637 0和0.931 4羊单位/hm~2,暖季、冷季和全年的超载率分别为101.70%、261.19%和149.22%;保持现有的家畜数量,需在暖季草场和冷季草场分别补饲牧草0.36×10~8和7.17×10~8kg;保持现有草场,则暖季草场和冷季草场分别需要减6.68×10~4和53.64×10~4羊单位;暖季不进行补饲,冷季草场家畜在减少40%的情况下,依旧需要补饲1.17×10~8k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殷萍萍  李建东  殷红  孙备  孙佳楠  王国骄  燕雪飞  
于2008年6月选取5个不同的三裂叶豚草生长生境,测定每个样方出现的所有杂草的种类及数目并对不同生境下三裂叶豚草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再将样方内所有三裂叶豚草带回实验室进行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的三裂叶豚草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干扰程度越强,三裂叶豚草的平均株高越高,三裂叶豚草的生长越好。光照和水肥条件以及三裂叶豚草的入侵程度对其本身的生长同样有重要影响。在同一生境下,与生长环境中其他杂草相比,三裂叶豚草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它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强,更倾向于本研究区域的泛化种,它这种通过扩大生态位宽度来维持足够的种群竞争力方式可能是三裂叶豚草对资源水平适应进化的表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杰  龚健  李靖业  
河湟谷地位于高原过渡地带,是青海省的经济文化中心,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剧烈的人类活动存在冲突,因此评估其景观格局变化作用下的生境质量具有典型意义。本文通过改良的Flow转移矩阵表征了不同景观类型间的转化过程;运用InVEST模型评估了1995—2015年河湟谷地的生境质量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与冷热分布特征;借助灰色关联度分析3个时期的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要素异质性。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河湟谷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景观面积持续增加,景观类型呈现破碎化、复杂化、异质化特征;②"贵德—乐都"连线是河湟谷地生境质量的分界线,总体呈"南优北劣""南热北冷"的分布态势;③生境质量与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性指数、景观分离指数、蔓延度、最大斑块指数等景观指数以及草地、林地景观规模关联度较高,与建设用地面积关联度较低,表明在生态保护政策作用下,建设用地以侵占林地、草地等高生境类型以外的景观为主。研究结果可揭示城市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与景观联动关系,指导青藏高原东部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楠  梁方方  陈建华  王宇欣  王平智  张明  
为探究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 ex Spreng.)不同生态位微生物的分布情况,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信分析比较不同生态位的多样性差异,找出不同生态位的核心菌群;通过PICRUSt2对不同生态位微生物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韭菜根及根际土,即韭菜的地下部分,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其他生态位,且主要的核心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而地上部分如韭菜叶片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更高。通过对不同生态位韭菜细菌代谢功能进行预测,发现在韭菜地上部位内生菌主要的代谢功能是通过各种有机系统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而地下部分的微生物主要是参与遗传信息的处理和细胞的基础活动,变形菌门多与细胞的基础生命活动有关,而地上所发挥作用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可能参与韭菜机体的一系列代谢活动。该研究结果为不同品种韭菜内生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秦景  贺康宁  刘硕  郑佳丽  王占林  
2008年3-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不同样地类型下不同植物群落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分析了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生活型中,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这与群落中各层次的物种组成情况相同。②不同群落间物种多样性也有较大的差异,混交林相对纯林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③对不同起源地的群落多样性,天然次生林>退耕地人工林>农耕地,且退耕多年地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接近于天然次生林。④在不同的退耕时间序列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逐渐趋于稳定,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呈"小—大—小"的变化过程,而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呈"大—小—大"的变化过程。退耕还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浩   陈科屹   徐干君   党禹杰   何友均   王建军  
[目的 ]研究不同生境压力下青海云杉的林木胸径生长规律及生长模型,为有效保护、合理经营青海云杉林提供经验模型。[方法 ]利用青海地区青海云杉的树轮数据,计算单木胸径生长量,分析不同起源、不同坡位条件下胸径生长规律,构建单木胸径生长模型,对比与评价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随后选取基础模型,建立考虑起源和坡位的青海云杉单木胸径混合效应模型,采用全部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总体来看,青海云杉生长到胸高位置后,单木胸径生长量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下降后平缓变化趋势;青海云杉天然林、人工林单木生长的速生期分别为29—44 a、29—39 a,连年生长量(CAI)和平均生长量(MAI)均在0.40 cm以上,随后天然林单木CAI和MAI的变化平缓,人工林的变化幅度较大。不同坡位的单木胸径生长趋势具有差异。生长模型结果显示,不同起源、坡位条件下各树种最优胸径生长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13以上,总体相对误差(TRE)和平均系统误差(MSE)均在±2%以内,平均预估误差(MPE)大多在5%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在35%以内。以Gompertz模型为基础模型构建的混合效应模型的R2为0.702,拟合效果优于基础模型;检验指标TRE为0.03%,MSE为-0.30%,MPE为4.23%,MPSE为29.54%,较基础模型分别下降89.3%、83.5%、20.6%、15.1%。[结论 ]不同生境条件下青海云杉的胸径生长规律具有差异,天然林的快速生长期持续时间长;所构建的单木胸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可以用于估算青海省不同生境条件下青海云杉的林木胸径生长量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晓巍  文妙霞  王海  刘超  李智华  刘欢  向安民  
[目的]探究祁连圆柏针叶和林下土壤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解决祁连圆柏与土壤之间的养分循环和供应等问题,为青海省植被保护与修复提供依据。[方法]以祁连圆柏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不同地区(祁连县、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兴海县、泽库县)以及不同海拔(2 900~3 519 m)采集祁连圆柏针叶和林下土壤样品,综合探究针叶和林下土壤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祁连圆柏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冗余分析研究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1)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间祁连圆柏针叶和林下土壤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泽库县和海拔3 000 m地区祁连圆柏针叶及林下土壤总氮(TN)、全磷(TP)含量均相对较高,祁连圆柏生长速率快。(2)祁连圆柏针叶全碳(TC)、C:N、C:P和N:P为绝对稳态型,针叶TN和TP含量均为稳态型。(3)祁连圆柏针叶和林下土壤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受平均气温、海拔、年均降水量、pH等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环境因子对祁连圆柏针叶和林下土壤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差异的累计解释率分别为73.34%和57.10%。[结论]祁连圆柏内稳性较强,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其中泽库县和海拔3 000 m处较适合祁连圆柏生存,可进一步作为青海省天然林保护修复以及种苗培育的重点区域。整体来看,祁连圆柏生长主要受N元素的限制,可采取叶面喷施氮肥、引入固氮植物或者适当降低土壤pH值等措施以促进其生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邹德堂  
以黑龙江省5种杂草稻为试验材料,以东农416为对照,研究杂草稻的耐冷性,结果表明:杂草稻在营养生长期时与栽培稻极为相似,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比当地栽培水稻品种短,株高偏高,分蘖力强,穗枝披散,生殖生长期时,衰老迅速,易倒伏,类似杂草,且边成熟边落粒;杂草稻的吸水能力除白长芒杂草稻Z1外普遍高于东农416;杂草稻种子的耐冷抗冻能力大于东农416,能在含水量较高的不利条件下保持一定的发芽率;在安全水分内的杂草稻种子可以正常发芽,在低于10℃的条件下,农416和各杂草稻的发芽率相差明显,红长芒杂草稻的发芽率明显大于其他杂草稻和对照东农41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瑶  肖求清  曹凑贵  江洋  袁鹏丽  孙自川  刘卿君  汪金平  
为探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方法,通过调查区域在1a(RC1)、2a(RC2)、4a(RC4)和9a(RC9)等4个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和1a小区控制试验稻田(CK)田面和田埂杂草物种数变化、杂草数量变化以及杂草盖度变化,研究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杂草的群落变化特点及控草效果。结果显示:稻虾共作稻田的杂草生物多样性指标随年限增长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CK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杂草优势度显著高于稻虾处理,RC4处理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RC9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年限稻虾田,但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稻虾共作年限的增加,稻田杂草总数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均显著低于CK处理。不同种杂草的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I值)随稻虾共作年限增长呈现不同的规律,千金子、稗草、双穗雀稗和飘拂草的I值随年限增加先降低后增加,通泉草、空心莲子草、鳢肠、鸭舌草等的I值在稻虾共作稻田中表现出小于水稻单作稻田并逐年降低的规律。在大田控制试验中,经过1a稻虾共作模式后,稻田田内和田埂的杂草物种数、杂草个体数和盖度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短期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的抑制作用明显,长期的稻虾共作会逐步形成新的杂草群落结构,需要采取对应的杂草防控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爱军  赵锋  陈雪凤  张莉  杨菲  张卫建  
掌握不同管理模式下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可以为杂草综合防治及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借助稻—油复种系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江苏吴江,始于1987年),于2007年春季监测长期不同施肥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施肥与秸秆还田对春季稻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显著作用。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化肥+猪粪+秸秆)杂草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均下降;长期不施氮肥下杂草总密度显著增高,达1 810 ind./m2;长期不施肥时,田间野老鹳草成为优势种群,其相对密度达87.9%;全年秸秆还田(化肥+油菜秸秆+水稻秸秆)下,田间优势杂草种群为禾本科的看麦娘,其相对密度达69.7%;秋熟水稻秸秆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阿斯太肯·居力海提  董乙强  周时杰  聂婷婷  姜安静  安沙舟  
为探究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位特征对封育的响应规律,以新疆不同草地类型(温性荒漠、温性草原、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实地调查采样的方法,对封育区(10年)和自由放牧区内植物群落多样性、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不同草地类型进行围栏封育措施,发现除温性荒漠草地外,温性草原和山地草甸大部分植物种均表现出生态位宽度指数高于放牧样地,封育措施在温性草原和山地草甸中的效果更显著。2)与自由放牧区相比,温性草原封育后Shannon-Wiener指数、Patrick指数、Pielou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均呈现显著增加31.81%~90.80%(P <0.05),表明围栏封育措施在温性草原效果最好。总之,围栏封育(10年)对温性草原及山地草甸植被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不利于温性荒漠草地的植被恢复,表明不同的草地类型对围栏封育的响应显著不同,效果不一。因此在对退化草地治理恢复时,围栏封育应结合植被类型、植被生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封育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封育效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静  才文代吉  索南才仁  温小成  王生彩  杨毛吉  仁增欧珠  孙海群  
以青海省玛多县重点保护植物梭罗以礼草(Kengyilia thoroldiana)为研究对象,通过χ2检验、相关分析、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等方法对12种常见物种、66个种对在6个土壤因子梯度下的生态位和种间关联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常见物种总体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彼此独立。χ2检验、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1.06、1.10和0.97)处于1左右,群落可能正处于植被演替进程中一个相对稳定的过渡阶段。2)梭罗以礼草与其他常见植物均未出现显著关系,Spearman秩相关系数表明与早熟禾(Poa annua)等5种植物有正关联,与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等6种植物有负关联。3)梭罗以礼草在6个土壤因子梯度下均表现出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具有较强生态适应能力及竞争优势。4)在66个种对中,正关联较大的种对在每个因子梯度上均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生态位重叠;负关联较大的种对仅在某几个因子梯度上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且整体上重叠程度不如正关联。今后对梭罗以礼草种群应当减少人为破坏,保证该群落自然演替的进程,保证梭罗以礼草种质资源的可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