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5)
2023(7927)
2022(6762)
2021(6250)
2020(5242)
2019(11897)
2018(12043)
2017(22433)
2016(12654)
2015(14495)
2014(14870)
2013(14478)
2012(13631)
2011(12148)
2010(12578)
2009(11860)
2008(12101)
2007(11411)
2006(10428)
2005(9616)
作者
(35779)
(29821)
(29460)
(28525)
(18930)
(14203)
(13502)
(11344)
(11324)
(11201)
(10168)
(10128)
(9727)
(9439)
(9345)
(9065)
(8863)
(8655)
(8592)
(8563)
(7675)
(7400)
(7218)
(6994)
(6973)
(6784)
(6590)
(6492)
(6001)
(5862)
学科
(45689)
经济(45599)
管理(41897)
(35825)
(29313)
企业(29313)
(17466)
(16737)
(16476)
中国(15061)
地方(13510)
方法(13459)
业经(13139)
农业(11253)
(10795)
数学(10558)
数学方法(10336)
(9699)
(9677)
银行(9669)
财务(9652)
财务管理(9612)
(9165)
企业财务(9039)
理论(8911)
环境(8881)
(8765)
体制(8728)
(8711)
金融(8708)
机构
学院(176741)
大学(173146)
(68585)
经济(66611)
管理(63500)
研究(58579)
理学(51896)
理学院(51312)
管理学(50399)
管理学院(50062)
中国(47557)
(38666)
(37615)
科学(33624)
(32732)
(29581)
中心(28653)
(28092)
财经(27842)
(25704)
研究所(25447)
(24761)
(24676)
师范(24572)
(24474)
北京(24041)
业大(24012)
(21260)
农业(20918)
经济学(20312)
基金
项目(104397)
研究(84376)
科学(80983)
基金(70834)
(59291)
国家(58640)
社会(51149)
科学基金(50295)
社会科(48051)
社会科学(48037)
(46006)
教育(39889)
编号(37286)
基金项目(37190)
(35107)
成果(32488)
自然(29857)
自然科(29029)
自然科学(29022)
资助(28483)
自然科学基金(28459)
课题(27617)
(25727)
重点(23766)
(23221)
(23103)
(22830)
(22742)
(21736)
项目编号(21521)
期刊
(93438)
经济(93438)
研究(59245)
中国(47705)
(33018)
教育(29471)
(28097)
管理(25928)
学报(23288)
科学(21403)
(20992)
金融(20992)
大学(18853)
农业(18137)
技术(17984)
业经(17081)
学学(16958)
财经(14132)
问题(12380)
(12177)
经济研究(11989)
图书(10982)
职业(9846)
财会(9043)
会计(8967)
(8929)
论坛(8929)
(8773)
(8570)
书馆(8567)
共检索到30020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德永  
农业资源法是我国资源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业资源立法采取的是以自然资源构成要素为法律调整对象的立法模式,主要确立了权属、调查评价、规划、保护和许可审批制度,仍处于单项法律、法规为主的群法状态。法制体系不健全、内容不完善、与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行机制不相适应、矛盾交叉和管理权限不清等问题较突出。为此,建议尽快制定农业资源综合管理法,并修改完善已有的单项法规,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娜  王蓉  
城市林业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的角色。城市林业法制建设应当以建设城市生态文明为价值目标,以解决城市雾霾问题为出发点,在我国的法制实践基础上,结合国外先进的城市林业法律制度,确立城市林业理念,理顺城市林业管理体制,扩大公众参与途径,以实现城市林业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吕炳斌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需要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和法制协调。在法制建设上,目前上海市已经展开地方立法。借鉴国际经验,为推进我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必要以全国性立法的形式颁布纲领性、框架性法律,上海市人大或政府再进行相关的立法,具体实施相关监管措施、鼓励措施、限制措施等。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要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持,我国的相关金融立法也有必要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长健  罗洁  
统计法是统计活动的准绳和依据,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有重要地位。统计法制建设即在和谐理念指导下完善统计制度体系,从而提高统计整体水平。同时统计法制建设也是实现统计活动顺利进行的法制保障,对和谐统计建设与统计作为政策制定依据的基础功能发挥均有现实意义。对统计法制建设可选择方式的比较分析,可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泉  邹晓美  
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和重要经验,也是我国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保证内外资商业企业公平竞争及构建和谐商业,引导流通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商业网点规划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规范性文件效力层次低,内容不完善,约束力不足,政出多门,配套政策与法规缺乏等问题。因此,在加强并完善商业网点规划立法过程中,应使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正确处理城市规划与商业网点规划的关系,明确商业网点规划的职责与分工,提高立法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明确商业网点规划立法的重点内容,增强可操作性与执行力,同时建立并完善配套的政策和法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占新军  
我国信用缺失问题相当严重,已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信用缺失的产生,与国家法制建设不完善有直接的关系。文章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对我国信用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依法治理社会信用的措施与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幼臣  
(一) 我国南方的闽、赣、湘、粤、桂、黔、鄂、浙、皖九省(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而且山地丘陵占的比重大,多为“七山二水一分田”或“八山一水一分田”。因此,这里具有发展林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九省(区)林业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4.2%,宜林荒山有3.9亿亩,占全国宜林荒山面积的三分之一,使发展林业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不仅如此,这里的自然环境适宜林木繁衍,造林易成活,树木生长快,林业生产周期短。如全国造林保存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祁永寿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既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与其他地区相比,青海省农村劳动者素质比较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因素,本文将对青海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德华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实现工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对于发达地区,青海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较慢,因此,有必要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罗向阳  
关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加速科技发展与地方法制建设问题罗向阳华中理工大学政法系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一步提出中西部地区发展问题,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中西部地区加速发展的首要工作和关键问题是发展科技事业和进行地方法制建设。针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信之  
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是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本文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法的内涵,并在分析了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忠孝  
一、研究青海省旅游区划的意义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面积72万km~2,仅次于新、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第四纪以来地表强烈隆起,平均海拔3,500m以上,青南高原达4,600m,柴达木海拔2,800m~3,200,青海东部大都2,000m以上。青海高原景色多姿,山川壮丽,远源流长的高原古文化、众多的寺院,內涵丰富的民族风情。旅游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训经  那文俊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是一个平坦开阔的大草原,近40多年来一直有宜农与宜牧之争。本文就此,从3个方面作了重点论述:垦滩种粮的后果严重;超载过牧也有潜在生态危机;最佳出路是将根治沙源与合理利用草原结合起来,发展季节畜牧业,走一条治用结合、滩谷互补、农牧业相互促进的道路,建设一个新型草原。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