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7)
- 2023(13505)
- 2022(12166)
- 2021(11352)
- 2020(9875)
- 2019(22978)
- 2018(23151)
- 2017(45163)
- 2016(24707)
- 2015(28320)
- 2014(28686)
- 2013(28570)
- 2012(26643)
- 2011(23907)
- 2010(23943)
- 2009(22057)
- 2008(21625)
- 2007(19261)
- 2006(16573)
- 2005(14442)
- 学科
- 济(101424)
- 经济(101307)
- 管理(68805)
- 业(67569)
- 企(54470)
- 企业(54470)
- 方法(50173)
- 数学(44060)
- 数学方法(43627)
- 农(29220)
- 中国(24893)
- 财(24804)
- 学(22481)
- 地方(21997)
- 业经(21211)
- 农业(19525)
- 贸(18792)
- 贸易(18786)
- 易(18177)
- 制(16854)
- 和(16125)
- 理论(15726)
- 环境(15593)
- 务(15243)
- 财务(15173)
- 财务管理(15136)
- 技术(14627)
- 企业财务(14278)
- 银(14055)
- 银行(14001)
- 机构
- 大学(356847)
- 学院(354848)
- 管理(142721)
- 济(140773)
- 经济(137612)
- 理学(124153)
- 理学院(122770)
- 管理学(120653)
- 管理学院(120028)
- 研究(117546)
- 中国(86128)
- 京(75658)
- 科学(75414)
- 财(62291)
- 农(61770)
- 所(60116)
- 业大(56284)
- 研究所(55160)
- 中心(54456)
- 江(51994)
- 财经(50590)
- 农业(48632)
- 北京(47710)
- 范(47570)
- 师范(47148)
- 经(45830)
- 院(42108)
- 州(42032)
- 经济学(41474)
- 师范大学(38167)
- 基金
- 项目(244622)
- 科学(190585)
- 研究(177577)
- 基金(175867)
- 家(153363)
- 国家(151842)
- 科学基金(129285)
- 社会(109548)
- 社会科(103557)
- 社会科学(103523)
- 省(97149)
- 基金项目(94797)
- 自然(85307)
- 自然科(83209)
- 自然科学(83186)
- 自然科学基金(81664)
- 教育(81379)
- 划(80883)
- 编号(73938)
- 资助(72703)
- 成果(59456)
- 重点(54284)
- 部(54000)
- 发(52051)
- 创(50198)
- 课题(50061)
- 科研(47217)
- 创新(46821)
- 教育部(45834)
- 大学(45502)
- 期刊
- 济(153093)
- 经济(153093)
- 研究(101287)
- 中国(63065)
- 学报(58507)
- 农(55769)
- 科学(53072)
- 管理(48536)
- 财(46297)
- 大学(43245)
- 学学(40637)
- 农业(38405)
- 教育(37235)
- 技术(30255)
- 融(27811)
- 金融(27811)
- 业经(26126)
- 经济研究(23970)
- 财经(23524)
- 问题(20103)
- 业(20002)
- 经(19872)
- 图书(19477)
- 技术经济(17858)
- 理论(17757)
- 科技(17261)
- 版(17101)
- 商业(16956)
- 资源(16438)
- 实践(16428)
共检索到508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璐 余露 薛冰 陈兴鹏
家庭能源消费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型与能源地理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本研究基于半结构式问卷和访谈,对青海省7个市州的440户家庭用能信息进行调查,并从农区、牧区以及农牧交错区的分类视角揭示家庭能源消费差异特征,分析影响家庭非商品能源使用的因素。结果表明:以畜粪、秸秆、薪柴为主的非商品能源消费占家庭能源消费主体,煤炭逐渐成为主要家庭能源类别,清洁能源使用率低。在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上,牧区最高,农区最低,农牧交错区介于农区和牧区之间;农区以秸秆、薪柴为主要家庭能源,牧区以畜粪为主,农牧交错区兼具了农区和牧区的能源消费特征,三大区域具有典型空间差异特征;家庭非商品能源消费模式受能源价格、家庭规模、能源可得性、家庭收入、以及受教育水平影响。鉴于此,文章提出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提升农牧民节能意识以及构建面向能源清洁化和低碳化协同能源政策框架是家庭尺度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璐 余露 薛冰 陈兴鹏
家庭能源消费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型与能源地理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基于半结构式问卷和访谈,对青海省7个市州的440户家庭用能信息进行调查,并从农区、牧区以及农牧交错区的分类视角揭示家庭能源消费差异特征,分析影响家庭非商品能源使用的因素。结果表明:以畜粪、秸秆、薪柴为主的非商品能源消费占家庭能源消费主体,煤炭逐渐成为主要家庭能源类别,清洁能源使用率低。在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上,牧区最高,农区最低,农牧交错区介于农区和牧区之间;农区以秸秆、薪柴为主要家庭能源,牧区以畜粪为主,农牧交错区兼具了农区和牧区的能源消费特征,三大区域具有典型空间差异特征;家庭非商品能源消费模式受能源价格、家庭规模、能源可得性、家庭收入以及受教育水平影响。鉴于此,文章提出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提升农牧民节能意识以及构建面向能源清洁化和低碳化协同能源政策框架是家庭尺度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婷 王强 党牛 毛旭锋 张华 张琦琦 陈达荃
开展青藏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区家庭能源转型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升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田野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了青海省8个市(地州)的1188户家庭能源消费行为,从地区清洁能源普及率与家庭能源清洁化程度两方面辨识了青海省城乡地区与青东河湟谷地区、环湖及柴达木盆地区与青南高原牧区三大分区的家庭能源转型效应特征,并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能源清洁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研究区城乡家庭清洁能源普及率存在显著差异,约有50%的城镇地区家庭主要使用现代清洁能源,而农村地区家庭能源消费亟待转型。(2)三大分区之间的家庭能源活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青东河湟谷地区和环湖及柴达木盆地区的现代清洁能源普及率基本达到100%,而青南高原牧区的能源转型有待加快。(3)从照明、炊事与取暖3类用途来看,研究区内约有77.3%的家庭在3个方面主要使用清洁能源,而均没有使用现代清洁能源的家庭占比不超过5%。(4)家庭人口特征、区位特征、认知水平、气候条件以及民族群体特征等方面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家庭能源清洁化程度。推动研究区家庭能源转型应关注家庭的区域差异,重视家庭成员认知与行为的引导,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家庭能源清洁化的重视与支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静 刘世梅
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与发展是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它涉及到如何更好地建设这支队伍,如何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了全面和准确了解青海省信息技术教师生存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对青海省所属三地的58所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访问和问卷调查。
关键词:
青海省 信息技术 教师 调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塔娜 达万吉
对青海省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本科生就业观念的问卷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认知层面,社会认知较为客观,但自我认知相对消极,职业认知趋向谋生型;在就业情感层面,就业心态积极向上,但就业竞争意识缺乏而就业期望过高;在就业行动倾向层面,多选择在西部地区和稳定单位就业,自主创业意识尚未成熟。政府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积极引导其自主创业。
关键词:
青海 少数民族大学本科生 就业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玉含 刘峰贵 陈琼 周强 丛晓明 刘佩
本文根据与青海省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相关的8个部门的能源消费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评估了2000-2008年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研究发现2000-2008年青海省城镇与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在总量和人均水平上均相差很大,并且由此产生的碳排放是城镇居民远高于农村居民,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能主要集中在食品、娱乐教育文化服务、衣着3个部门,占总能源消费的61.02%,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主要集中在食品、居住和交通通讯3个部门,占总能源消费的71.77%。如果青海省农村居民能源消费水平达到青海省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的最低水平,会引起能源消费量及碳排量的急剧增加。
关键词:
青海省 居民生活能源消费 碳排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穗英 孙新庆
该文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青海省1997~2007年耕地面积变化趋势以及变化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海省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人均耕地资源也呈下降趋势。通过第一、第二主成分建立的回归模型表明,青海省耕地面积变化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度和规模以及经济活动密度具有密切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产量因子、油料因子、人口因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因子是影响青海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何林,袁建华
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于1988年7、8两个月,以问卷形式对我国江苏省徐州市奎山乡奎东区、建湖县建湖镇桥东区、广东省广卅市荔湾区文安街、清远市清域区源潭镇大垯村、陕西省洛南县商树乡寺沟村、湖北省当阳县玉阳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巍 赵大伟
通过对北京、天津等地区的调查研究,分析家庭服务员的户籍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家庭人口、月收入、职业认同度、与雇主的关系、社会保障等供给状况,总结出供需结构、市场秩序、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政府重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祖倚丹 李晓英 崔少英
针对家庭废旧服装的存放、处理以及居民对废旧服装的认知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废旧服装存放数量巨大,而处理和回收的渠道十分有限,居民环保意识较为薄弱。针对于此,政府有必要设立规范的废旧服装回收机构,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开展废旧服装的回收再利用,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服装节俭消费意识,最终实现服装资源的节约,减轻废旧服装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
废旧服装 调查 存放 处理 回收利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灵语 方匡南 郭锴鸣
本文利用2011年厦门市居民医疗保险情况的电话调查数据考察大笔医疗支出对家庭非医疗消费的影响,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家庭消费缩减策略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面对大笔医疗支出时,很大一部分家庭会缩减消费,影响缩减策略的因素主要有家庭人数、基本医保覆盖率、收入水平、净医疗费用、有无慢性病患者、是否住院治疗和户口。对于人数多、覆盖率低、收入低、净医疗费用高和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大笔医疗支出更可能影响其生存资料消费。
关键词:
大笔医疗支出 消费缩减策略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祖善
从青海省全省的林业站的现状出发,通过调查全省林业站的家底,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文章为准确掌握全省林业站基础数据的年度变化情况提供了依据,对林业站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增强林业站工作指导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林业站全面履行职能作用,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关键词:
林业站 现状 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勤 陈启泷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阐述了城乡教育差异的表现,分析了国家教育投资和家庭教育投资在南通城乡之间的分配差异及其原因,提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 教育公平 教育成本 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魏新刚 孟群
目的:从卫生服务的需方——居民角度出发,通过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重点了解我省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需要)、利用和费用投入情况,进而分析我省卫生服务状况,评价我省卫生服务水平,最终为我省乃至我国卫生服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性建议。方法:抽样调查方法为:以家庭为单位、以人为调查对象的具有省级代表性的多阶段分层整群系统随机抽样,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综合分析方法为:描述性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综合评价方法为:在以主、客观两种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居民卫生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综合分析发现:我省人口老龄化问题总体较轻,但城市老龄化发展较快;我省城市居民失业问题较重;我省城乡居民收支水平差别明显;我省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突出;我省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呈增加趋势;我省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较低,城、乡差异明显;卫生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性;医疗保障覆盖水平较低;居民健康行为和健康环境需进一步改善。政策建议:高度重视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阻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提高卫生服务有效利用率;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健康保障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曾燕萍 刘霞
政府在促进文化消费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和2016年的家庭经济数据,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公共文化支出对家庭文化消费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在城镇和农村家庭、不同收入水平家庭中表现出的异质性。研究表明:政府公共文化支出增加有助于提高家庭文娱支出占比,且在缩尾处理和更换关键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中,核心结论仍然成立;但是,政府公共文化支出对文化消费的挤入效应主要局限于城镇家庭及中低收入家庭,对农村家庭、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家庭的刺激作用不显著。应继续扩大文化事业财政支出规模,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重点扶持农村文化娱乐消费,同时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