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8)
2023(7757)
2022(6482)
2021(5962)
2020(4936)
2019(10927)
2018(11011)
2017(20355)
2016(11541)
2015(12709)
2014(12584)
2013(12364)
2012(11526)
2011(10209)
2010(10514)
2009(9809)
2008(9841)
2007(8863)
2006(7933)
2005(7376)
作者
(32383)
(27150)
(26658)
(25812)
(17055)
(13021)
(12143)
(10463)
(10338)
(9800)
(9382)
(9064)
(8850)
(8663)
(8544)
(8409)
(7971)
(7903)
(7864)
(7812)
(6869)
(6769)
(6514)
(6233)
(6221)
(6109)
(6080)
(6039)
(5389)
(5304)
学科
(40798)
经济(40708)
管理(38413)
(31439)
(25590)
企业(25590)
(15255)
(14349)
(14231)
方法(13311)
环境(12270)
地方(11458)
业经(11456)
中国(11249)
数学(11072)
数学方法(10956)
农业(10006)
(9555)
(8782)
(8435)
(8334)
财务(8315)
财务管理(8294)
(7948)
银行(7931)
企业财务(7860)
体制(7813)
(7641)
金融(7639)
(7554)
机构
学院(155229)
大学(152802)
(62239)
经济(60592)
管理(57529)
研究(54175)
理学(48122)
理学院(47590)
管理学(46861)
管理学院(46573)
中国(42249)
(33119)
(32226)
科学(32140)
(28292)
(27616)
(27134)
中心(25997)
财经(24360)
研究所(23974)
业大(23670)
(22194)
(21821)
农业(21426)
(21032)
(20570)
师范(20376)
北京(20185)
(20116)
经济学(18409)
基金
项目(102618)
科学(80218)
研究(78783)
基金(71990)
(62211)
国家(61641)
科学基金(52690)
社会(49299)
社会科(46548)
社会科学(46534)
(44339)
基金项目(38501)
教育(36291)
(34779)
自然(32555)
编号(32308)
自然科(31584)
自然科学(31571)
自然科学基金(30972)
资助(27951)
成果(26781)
(25344)
课题(23883)
重点(23717)
(22759)
(22687)
(21729)
创新(20434)
(20339)
国家社会(19969)
期刊
(79159)
经济(79159)
研究(47971)
中国(40276)
(27734)
(27264)
学报(22989)
管理(22593)
科学(21336)
教育(20933)
农业(18221)
大学(18029)
(16940)
金融(16940)
学学(16921)
技术(14939)
业经(12994)
财经(12045)
经济研究(10259)
(10246)
问题(9796)
(9726)
资源(8606)
(8088)
会计(7555)
科技(7519)
职业(7441)
现代(7026)
财会(6980)
技术经济(6949)
共检索到250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榕  刘冷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在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做了诸多开创性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青海模式。尤其是在建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工作力度大、推进快、覆盖广、成果效益斐然,基本建立形成了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基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值得各地借鉴推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惠荣  刘洁梅  
阐述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必要性及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提出几点思考:通过完善政策与法规、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地方补偿、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森林生态公益性产品服务体系等途径,探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良性运行机制,为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扬裕  
本文通过对当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几个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分析和述评,提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应通过国家定政策定标准;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完善补偿税费征收;加强补偿费使用管理及监督四个步骤来实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广东省于1999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10多年来,各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规范管理,推进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全省基本建立起较为规范完善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和建设体系,共区划界定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5814.2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6%、林业用地面积的35.3%。生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黎  曹玉昆  
解释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的涵义,评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处于补偿价格偏低、补偿标准难以确定、补偿资金不足来源单一、相关法律不健全、中间环节繁多、地方政府作为有限等现状,分析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建立的可能性,提出了我国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的基本思路为建立分级分类补偿机制、完善中央地方两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整合资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文华  李芬  李世东  刘某承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能够部分或全部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体现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等性,动员全社会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更好地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能力。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理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和范畴,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与政策开展研究和探讨。对森林生态补偿的历程进行回顾,探讨了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进行初步核算,得出补偿标准的范围,以期为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以上分析和探讨,提出今后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由经济管理学院石道金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完成"完善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研究"课题基础上,2009年12月通过浙江省财政厅向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完善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研究"的政策建议(浙财函[2009]518号)。2010年年初,该政策建议得到吕祖善省长签批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树川  左停  李小云  
对国内外在退耕还生态方面的政策进行了探讨,对退耕还林(草)中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研究和观点进行综述,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我国当前的补偿政策缺乏以农民为主体的深入和系统的思考,应更全面深入地关注农户的生计,让“农民的知识”发挥创造性作用;在补偿的同时应考虑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方案,并由中央、地方、社会等多方共同协调合作完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世明  黄和亮  
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模式,分析了中国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以期对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修凤  刘伟平  
回顾了中国实践中已经采用的"征用有偿、管护无偿""征用无偿、管护有偿""征用无偿、管护无偿"3种补偿模式,提出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6个具体措施,即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条例》;依据2004年《宪法修正案》、2007年《物权法》确定"征用有偿、管护有偿"的补偿模式;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承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方面的责任;修改《森林法》,明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开支范围;先补偿后征用;征用补偿实行分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克勇  
为加强对重点公益林的管护,促进重点公益林的恢复与发展,国家于2001年在河北、辽宁、浙江、安徽等11个省区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并于2004年正式建立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补偿基金用于重点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永杰  
该文通过对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问题的研究,认为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按生态公益林的特性,将其分为特用公益林和综合公益林两种.该文对补偿什么,由谁补偿,补偿多少,怎样补偿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双元  
设计一套保证青海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在深入分析青海省生态建设的制度缺陷的基础上,从制度供给和制度实施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青海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笛  
文章通过回顾云南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情况,分析研究当前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依据相关理论基础,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公益林生态效益核算体系、按项目管理体系管理与经营公益林、多渠道筹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等措施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爱年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作为环境要素的自然资源具有保持生态平衡的价值。对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主体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一大举措。但目前在全国推广生态效益补偿费面临的问题是:一、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依据;二、理论界对生态效益补偿费认识模糊。因此,阐明生态效益补偿费涵义,并针对我国目前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迫切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