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3)
- 2023(13896)
- 2022(12187)
- 2021(11397)
- 2020(9632)
- 2019(22073)
- 2018(22190)
- 2017(42458)
- 2016(23423)
- 2015(26345)
- 2014(26389)
- 2013(25948)
- 2012(23761)
- 2011(21447)
- 2010(21484)
- 2009(19870)
- 2008(19515)
- 2007(17317)
- 2006(15296)
- 2005(13648)
- 学科
- 济(89497)
- 经济(89326)
- 管理(72971)
- 业(66769)
- 企(56517)
- 企业(56517)
- 方法(38635)
- 数学(32780)
- 数学方法(32366)
- 农(26195)
- 财(24648)
- 中国(23375)
- 业经(21820)
- 制(21001)
- 地方(20669)
- 学(20124)
- 环境(17744)
- 农业(17214)
- 和(15609)
- 贸(15438)
- 贸易(15429)
- 划(15419)
- 务(15330)
- 理论(15285)
- 财务(15237)
- 财务管理(15203)
- 易(14989)
- 技术(14618)
- 企业财务(14380)
- 体(14140)
- 机构
- 大学(329670)
- 学院(328956)
- 管理(131643)
- 济(127124)
- 经济(124056)
- 理学(113724)
- 理学院(112416)
- 管理学(110517)
- 研究(110280)
- 管理学院(109912)
- 中国(80780)
- 京(70363)
- 科学(68957)
- 财(60532)
- 所(55174)
- 农(53683)
- 研究所(50164)
- 业大(50115)
- 中心(49803)
- 江(49709)
- 财经(47687)
- 范(44372)
- 北京(44275)
- 师范(43997)
- 经(43094)
- 农业(41710)
- 院(40369)
- 州(39992)
- 经济学(36703)
- 师范大学(35511)
- 基金
- 项目(226187)
- 科学(177224)
- 研究(166694)
- 基金(162534)
- 家(141300)
- 国家(140130)
- 科学基金(120123)
- 社会(103638)
- 社会科(98010)
- 社会科学(97982)
- 省(90285)
- 基金项目(87113)
- 自然(78377)
- 自然科(76389)
- 自然科学(76371)
- 教育(76165)
- 划(74963)
- 自然科学基金(74961)
- 编号(68832)
- 资助(66081)
- 成果(56114)
- 重点(50805)
- 部(49487)
- 发(48293)
- 课题(47750)
- 创(46801)
- 制(43722)
- 创新(43641)
- 科研(42829)
- 教育部(42226)
- 期刊
- 济(145237)
- 经济(145237)
- 研究(96520)
- 中国(66215)
- 学报(52108)
- 农(49625)
- 管理(48979)
- 科学(48206)
- 财(46098)
- 大学(39401)
- 教育(38473)
- 学学(37025)
- 农业(34058)
- 技术(28125)
- 融(27283)
- 金融(27283)
- 业经(24435)
- 财经(22748)
- 经济研究(20899)
- 经(19265)
- 问题(18645)
- 业(17321)
- 图书(17186)
- 科技(16519)
- 理论(16205)
- 资源(15683)
- 版(15479)
- 现代(15400)
- 技术经济(15232)
- 实践(14935)
共检索到485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双元
设计一套保证青海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在深入分析青海省生态建设的制度缺陷的基础上,从制度供给和制度实施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青海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生态立省 机制设计 制度保障 青海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勇
一、青海省的生态战略地位1.对我国乃至全球气候系统的稳定有着深刻的影响。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变化的启动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近600年来我国出现的3次冷期和3次暖期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许淑兰
青海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试点工作,于1997年2月在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启动,有200多个单位,参加试点人数约4万,经过一年多的试行,运转良好,已初步建立对医患双方的制约机制,逐步完善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职工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榕 刘冷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在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做了诸多开创性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青海模式。尤其是在建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工作力度大、推进快、覆盖广、成果效益斐然,基本建立形成了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基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值得各地借鉴推广。
关键词:
生态文明制度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青海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令浩
从3371工程到四大计划——试论青海省科教兴青战略的实施青海省科委主任胡令浩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指引下,自八十年代末以来,各地都先后提出了科教兴省、科教兴市战略。这不仅是借鉴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经历,更是面对激烈的国际竞...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文婷 龚健 扶凡群 辛浩
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制定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总体战略,统筹区域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以青海省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明确生态脆弱区进行土地整治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将生态整治理念贯穿于土地整治战略路径中,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生态整治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量化评估,确定青海省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分类实施,整体推进,以保障土地整治目标顺利完成。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战略 生态脆弱区 青海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兴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未来现代化进程中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顺利实施这一战略,需要驾驭好制度变量,准确识别和消除那些导致乡村衰退的制度安排,适时完善和创设那些促进乡村振兴的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包括乡村振兴战略在内的各方面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了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未来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制度变迁,要以此为根本遵循。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近年来,山东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财政中心任务和全省工作大局,找准定位,创新思路,深化改革,优化机制,精准发力补短板、强弱项、塑优势,为科教兴鲁和文化强省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聚力"新动能",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旨在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省财政主动出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1+5"财政集成政策,将科技创新作为5大支撑体系之一,加大政策资金供给,为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增添"科技新动力"。2019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启动大科学计划和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英伟
能源税收是西方各国实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能源税制改革也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现行税收制度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与保障能源安全的目标导向不协调、未能充分体现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不利于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难以有效实现优化能源结构的目标等方面。需要从建立广覆盖、多环节、相对独立的能源税制体系,完善现行能源税种,研究开征新能源税种等方面来推进改革。
关键词:
能源发展战略 能源税制体系 税收制度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省、市巡览:青海省《青海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颁布实施《青海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于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实施,必将对培育和完善青海省建筑市场,规范交易行为,推动青海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一、《条例》产生的背景截止到目前,青海省地方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田传斌 范瑾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最基本的一项政策,关系到困难群众柴米油盐、安危冷暖,是托底性民生制度安排。2014年,国务院公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从法律层面规范了现行八项社会救助制度内容,实现了制度范围从窄到宽、救助标准从低到高、覆盖对象从少到多的重大转变。青海省自1997年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历经19年的探索实践,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为基础,特困人员供养、灾害救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田传斌 范瑾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最基本的一项政策,关系到困难群众柴米油盐、安危冷暖,是托底性民生制度安排。2014年,国务院公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从法律层面规范了现行八项社会救助制度内容,实现了制度范围从窄到宽、救助标准从低到高、覆盖对象从少到多的重大转变。青海省自1997年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历经19年的探索实践,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为基础,特困人员供养、灾害救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海发 杜鹏阳
探究青海省的生态安全变化,对其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诊断影响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能够为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青海省为研究范围,基于DPSI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分析2010—2020年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青海省生态安全指数由2000年的0.31增加至2020年的0.71,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水平提高到较安全水平,生态安全整体状况处于稳步向好发展趋势。市州层面,海南州的生态安全指数增幅最大,玉树州增幅最小,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从“东部领先”到“东南超越”的演进格局。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发现,青海省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由起初的智力资本不足与污染排放转变为人口增长与畜牧业发展。提出应加强推行禁牧、轮牧与休牧制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土地优化利用、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等提升青海省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海发 杜鹏阳
探究青海省的生态安全变化,对其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诊断影响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能够为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青海省为研究范围,基于DPSI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分析2010—2020年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青海省生态安全指数由2000年的0.31增加至2020年的0.71,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水平提高到较安全水平,生态安全整体状况处于稳步向好发展趋势。市州层面,海南州的生态安全指数增幅最大,玉树州增幅最小,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从“东部领先”到“东南超越”的演进格局。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发现,青海省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由起初的智力资本不足与污染排放转变为人口增长与畜牧业发展。提出应加强推行禁牧、轮牧与休牧制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土地优化利用、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等提升青海省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