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27)
- 2023(16840)
- 2022(14050)
- 2021(13059)
- 2020(10652)
- 2019(24354)
- 2018(24336)
- 2017(46838)
- 2016(25678)
- 2015(28776)
- 2014(29141)
- 2013(28490)
- 2012(26457)
- 2011(23963)
- 2010(24264)
- 2009(22226)
- 2008(21608)
- 2007(19113)
- 2006(17278)
- 2005(15696)
- 学科
- 济(107706)
- 经济(107592)
- 管理(72208)
- 业(69654)
- 企(55453)
- 企业(55453)
- 方法(40500)
- 数学(34491)
- 数学方法(34047)
- 中国(33422)
- 农(32138)
- 地方(27720)
- 业经(25530)
- 财(24875)
- 学(23456)
- 农业(21458)
- 制(19936)
- 贸(19166)
- 贸易(19152)
- 易(18518)
- 银(18004)
- 银行(17961)
- 行(17295)
- 融(17055)
- 金融(17053)
- 环境(17011)
- 理论(16913)
- 发(16714)
- 技术(16574)
- 和(16523)
- 机构
- 学院(361841)
- 大学(361628)
- 济(145190)
- 管理(141904)
- 经济(141834)
- 研究(127462)
- 理学(121034)
- 理学院(119643)
- 管理学(117660)
- 管理学院(116991)
- 中国(96820)
- 京(79266)
- 科学(78080)
- 财(67338)
- 所(64435)
- 农(60023)
- 研究所(58206)
- 中心(57521)
- 江(55887)
- 业大(52903)
- 财经(52456)
- 北京(50790)
- 范(50575)
- 师范(50147)
- 经(47614)
- 院(46569)
- 农业(46384)
- 州(45145)
- 经济学(42481)
- 师范大学(40322)
- 基金
- 项目(240889)
- 科学(189432)
- 研究(179814)
- 基金(172576)
- 家(149541)
- 国家(148191)
- 科学基金(127073)
- 社会(112210)
- 社会科(106205)
- 社会科学(106181)
- 省(94493)
- 基金项目(90873)
- 教育(82137)
- 自然(81341)
- 划(79563)
- 自然科(79396)
- 自然科学(79379)
- 自然科学基金(77919)
- 编号(75024)
- 资助(70781)
- 成果(61989)
- 发(54949)
- 重点(53784)
- 部(52655)
- 课题(52368)
- 创(49660)
- 创新(46273)
- 国家社会(45392)
- 项目编号(45371)
- 科研(45056)
- 期刊
- 济(169804)
- 经济(169804)
- 研究(112811)
- 中国(78721)
- 农(56727)
- 学报(54283)
- 管理(53784)
- 科学(52138)
- 财(48742)
- 教育(46202)
- 大学(41368)
- 农业(38933)
- 学学(38522)
- 融(36641)
- 金融(36641)
- 技术(31984)
- 业经(29295)
- 经济研究(26259)
- 财经(24870)
- 问题(22462)
- 经(21235)
- 图书(20562)
- 业(19598)
- 理论(17625)
- 科技(17579)
- 技术经济(17286)
- 现代(17196)
- 贸(16420)
- 资源(16242)
- 实践(16119)
共检索到557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云 王秀芬 王春光
[目的]旨在研究青海省城市化过程中,城镇发展与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关系。[方法]采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青海省城镇化水平;运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模型对城镇建设用地增量变化率与城市化速率进行耦合分析,分析重点区域及典型城镇其城镇发展与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协调度。[结果](1)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地区发展最好,城镇化水平最高;(2)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地区的差别化土地政策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东西部城市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需尽快完善未利用地开发激励机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引导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结论]差别化土地政策是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青海省应在分析政策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刚强 张建清 江洪
使用土地政策调控区域经济布局,既是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土地兼具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属性为基点,从土地要素供给、土地资产价格、土地金融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政策差别化调控区域协调发展的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差别化土地政策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构建完善的差别化土地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调控工具,提高差别化土地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效率,加强土地政策与财政、金融等区域政策的配套协调等。
关键词:
差别化土地政策 区域协调发展 机制 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郝静祎 丁生喜
本文构建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了青海省1999-2017年相关数据资料,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青海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计算出二者之间的发展协调度,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耦合协调度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生喜 王晓鹏 秦真凤 诸宁扬
通过阐述新型城镇化内涵,分析青海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揭示青海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一是城镇空间分布与发展不均衡,二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城市地区,三是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不合理,四是城乡发展差距大,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最后,提出促进人口-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晓庆 姜博 初楠臣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当前土地管理学的核心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熵权的综合确权法,基于协调发展度、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2011—2014年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呈逐步优化趋势。(2)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关系片状分区特征明显,鲁东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形成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为核心的协调发展度"高峰区";鲁中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但优化趋势显著;鲁西南地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发展优化速度相对缓慢,属于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双低"区域。(3)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往往并非同步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总体上超前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晓庆 姜博 初楠臣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当前土地管理学的核心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熵权的综合确权法,基于协调发展度、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2011—2014年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呈逐步优化趋势。(2)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关系片状分区特征明显,鲁东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形成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为核心的协调发展度"高峰区";鲁中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但优化趋势显著;鲁西南地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孟繁瑜 李呈
历时三十多年的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历程,一直伴随着"城镇化"与"农村建设"这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协调统一问题,而在改革面临深化之时,诸多矛盾再次聚集于此,出路焦点无一例外地落在衔接城乡的土地制度上。本文研究发现国家土地政策长期具有的城镇倾向,是导致我国城乡间土地关系不协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带有城镇倾向的土地政策存在对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所能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效果形成抵消作用,因此对其的调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梳理我国土地政策城镇倾向的发展过程中,本文揭示了这种带来负外部性的倾向已形成政策路径依赖性,并通过对路径依赖内在机理的分析,找出其规模报酬递增机制和体制性约束因素,进而对破解路径依赖、扭转土地政策的城镇倾向提出了具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政策 路径依赖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艳艳 袁家冬
以2000年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05、2010、2015年四个时间节点,从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两方面,对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进行研究。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采用熵值法测定城镇化质量指标权重;通过协调发展模型,对2000—2015年陕西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1)西安市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在省域范围内最高,并且在2000年已达到初级协调;(2)整体上,陕西省城镇化质量高于城镇化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城镇体系分布不合理造成的,省会城市极化作用最大化,涓滴效应未充分体现;(3)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区域差异显著,总体上呈现出西南—东北倒"U"型分布空间分布特点,到2015年渐趋均衡;(4)陕西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等级较低,处于低水平均衡,亟待提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长发 叶剑平
本文基于公平视角考察东西部建设用地资源配置中的公平问题。当前看似公平的土地政策实际对西部不公平,东、西部地区发展起点不公平的后期连锁效应,也很易导致其在发展过程和结果上的不公平。应基于差别原则,对西部地区实行更具政策梯度和实质优惠的差别化土地政策;基于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维护过程实际公平,按最佳城市规模采取城市发展用地中的分级限制政策。
关键词:
罗尔斯公平理论 城市土地利用 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根林 施祖麟
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是基于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过去土地政策的反思,为破解发展经济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而提出来的。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主要体现在土地政策目标、优先用地标准、耕地占补平衡标准、新增建设用地来源与供给、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同等方面。为推动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建设,需要完善我国现有土地法律框架、清理现有土地政策、改革土地政策决策管理机构。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差别化土地政策 土地管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长发 叶剑平
本文基于公平视角考察东西部建设用地资源配置中的公平问题。当前看似公平的土地政策实际对西部不公平,东、西部地区发展起点不公平的后期连锁效应,也很易导致其在发展过程和结果上的不公平。应基于差别原则,对西部地区实行更具政策梯度和实质优惠的差别化土地政策;基于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维护过程实际公平,按最佳城市规模采取城市发展用地中的分级限制政策。
关键词:
罗尔斯公平理论 城市土地利用 政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根林 施祖麟
作为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一项重要支撑政策,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合理定位受现行土地法律、土地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需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保护土地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并符合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定位要求。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的定位有所不同:优化开发区土地政策侧重在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点开发区土地政策侧重在提升经济总量,保障重点产业的发展;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土地政策侧重在保护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丁文丽 田灿钧
长期以来,国家针对中西部地区的特殊政策供给主要以财税政策倾斜为主。相比之下,金融政策支持则较为分散并未形成系统的、规模化的区域金融制度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中西部区域金融政策,为这些地区金融内生成长能力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基础应当成为国家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理顺国有金融与民营金融的关系、重视区域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政策 区域差别 中西部 制度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晓岚
城镇化是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商贸流通业的配套支持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推进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对二者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选取了城镇化发展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些指标,并构建了评价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各地级市二者耦合协调度展开了具体测度。研究得出,河南省各地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较好,仅有济源市和三门峡市出现勉强耦合协调状态,其它地市都是优质耦合协调或者协调状态。最后,从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分析出发,建议优化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加快城镇化质量提升,科学推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晓岚
城镇化是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商贸流通业的配套支持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推进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对二者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选取了城镇化发展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些指标,并构建了评价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各地级市二者耦合协调度展开了具体测度。研究得出,河南省各地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较好,仅有济源市和三门峡市出现勉强耦合协调状态,其它地市都是优质耦合协调或者协调状态。最后,从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分析出发,建议优化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加快城镇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