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2)
- 2023(4964)
- 2022(3471)
- 2021(2854)
- 2020(2273)
- 2019(4935)
- 2018(5085)
- 2017(9826)
- 2016(5311)
- 2015(6011)
- 2014(6181)
- 2013(5748)
- 2012(4824)
- 2011(4226)
- 2010(4085)
- 2009(3877)
- 2008(3839)
- 2007(3406)
- 2006(3247)
- 2005(3168)
- 学科
- 济(24994)
- 经济(24971)
- 管理(14368)
- 业(13574)
- 企(10021)
- 企业(10021)
- 中国(9281)
- 农(8290)
- 地方(7683)
- 业经(7052)
- 方法(6990)
- 数学(6053)
- 数学方法(5993)
- 发(5651)
- 农业(5434)
- 发展(4853)
- 展(4848)
- 制(4317)
- 产业(4263)
- 财(4108)
- 环境(3949)
- 学(3818)
- 信息(3666)
- 体(3609)
- 地方经济(3580)
- 城市(3496)
- 贸(3485)
- 贸易(3483)
- 银(3443)
- 银行(3436)
- 机构
- 学院(74617)
- 大学(74176)
- 济(32175)
- 经济(31524)
- 管理(27401)
- 研究(27056)
- 理学(23323)
- 理学院(23085)
- 管理学(22633)
- 管理学院(22503)
- 中国(20117)
- 科学(16130)
- 京(15816)
- 财(13564)
- 所(13456)
- 农(12728)
- 江(12303)
- 研究所(12142)
- 中心(11990)
- 业大(10890)
- 财经(10803)
- 范(10449)
- 师范(10346)
- 经济学(10219)
- 院(10068)
- 经(9800)
- 北京(9704)
- 农业(9702)
- 州(9556)
- 经济学院(9163)
- 基金
- 项目(51325)
- 科学(41073)
- 研究(38056)
- 基金(37297)
- 家(32477)
- 国家(32235)
- 科学基金(27945)
- 社会(25889)
- 社会科(24547)
- 社会科学(24542)
- 省(20594)
- 基金项目(19339)
- 划(16921)
- 教育(16863)
- 自然(16753)
- 自然科(16387)
- 自然科学(16384)
- 自然科学基金(16086)
- 编号(15227)
- 资助(14415)
- 发(12371)
- 成果(12116)
- 重点(11746)
- 国家社会(11201)
- 课题(11050)
- 部(10760)
- 创(10595)
- 发展(10290)
- 展(10135)
- 创新(10049)
共检索到116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郝静祎 丁生喜
本文构建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了青海省1999-2017年相关数据资料,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青海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计算出二者之间的发展协调度,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耦合协调度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云 王秀芬 王春光
[目的]旨在研究青海省城市化过程中,城镇发展与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关系。[方法]采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青海省城镇化水平;运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模型对城镇建设用地增量变化率与城市化速率进行耦合分析,分析重点区域及典型城镇其城镇发展与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协调度。[结果](1)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地区发展最好,城镇化水平最高;(2)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地区的差别化土地政策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东西部城市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需尽快完善未利用地开发激励机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引导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结论]差别化土地政策是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青海省应在分析政策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忠 游斌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重要基础。从系统论思想出发,构建天津市"三化"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学建模,计算1992~2011年度"三化"子系统协调度并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实证评价各个年度的协调度,进而计算天津市"三化"发展协调度。结果发现,自2005年起,天津市"三化"协调度和发展协调度失调现象日趋严重。最后就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发展协调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丽 陈忠卫 肖仁桥
在分析"三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探索1996-2010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差异,并检验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三化"耦合协调度差异不明显,仍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而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中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各地区变异系数变化不大,且存在收敛之势。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R&D经费投入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而农村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刚 魏佩瑶
1978~2010年间,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协调程度虽然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总体上较低。通过构建完美市场和不完美市场条件下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模型,分析了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协调程度较低的形成机理。计量分析发现,在影响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协调程度的因素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基础设施投资对促进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贡献较大,农业劳动力生产率、城市社会保障支出、劳动力流动规模等因素对促进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有正向作用,但是其作用小于第三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的作用,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独立发展形成的偏离度则有负向作用。这些研究结论将为提升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程度提供相应的政...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国平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逐年提高,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基本协调。就不同时期而言,先后经历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基本协调、城镇化快于工业化3个阶段。近年来整体上出现了城镇化速度快于工业化进程的倾向,但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化速度与工业发展水平是基本协调的;东北三省有类似过度城镇化的倾向;中西部一些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人口向非农转化的速度均过低,显示出低度城镇化的倾向;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较工业化发展速度仍显得过快;而另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低,但较工业化发展速度却显...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协调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艳艳 袁家冬
以2000年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05、2010、2015年四个时间节点,从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两方面,对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进行研究。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采用熵值法测定城镇化质量指标权重;通过协调发展模型,对2000—2015年陕西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1)西安市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在省域范围内最高,并且在2000年已达到初级协调;(2)整体上,陕西省城镇化质量高于城镇化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城镇体系分布不合理造成的,省会城市极化作用最大化,涓滴效应未充分体现;(3)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区域差异显著,总体上呈现出西南—东北倒"U"型分布空间分布特点,到2015年渐趋均衡;(4)陕西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等级较低,处于低水平均衡,亟待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生喜 王晓鹏 秦真凤 诸宁扬
通过阐述新型城镇化内涵,分析青海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揭示青海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一是城镇空间分布与发展不均衡,二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城市地区,三是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不合理,四是城乡发展差距大,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最后,提出促进人口-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禄峰 张沛
城镇化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促进。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改革开放后这种滞后现象趋于缩小,2003年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最为协调,但自2003年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又有逐步增大趋势;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受自然基础和政策因素影响,各个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其中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东北地区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却与工业化发展最为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区际差异性,要求在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政策,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协调 区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谷人旭 钱志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小平
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之间具有同步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体现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化协调同步发展的一般规律。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也存在不协调的一面,其相互作用在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性。总体来看,中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是"四化"协调同步发展。文章对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发展协调同步问题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产业发展 协调同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培育我国内需的突破口在于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由于居民"吃、穿、用"方面的绝大多数产品来源于工业生产,而"住、行、学"方面的主要产品只能通过城镇化建设来实现,因此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是培育我国内需的重要途径。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包含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和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两个层面,本文采用非参数估计方法测算得出,2005-2012年我国各省份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水平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速度小于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速度,导致二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且在省际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协调发展 非参数估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申茂向,祝华军,田志宏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两个重大战略,二者又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本文分析了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互动发展的必要性,并对当前未能有效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从理论认识和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丽娟
基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涵,突出"新型"和"互动",构建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四川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省18个地市新型"两化"协调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地区差异显著;各地市在表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传统"指标上得分相近,在"新型"要素上相差悬殊;四川各市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新型"上下功夫,并寻求差异化的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路。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栋 罗静 郭洋
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镇化质量和规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2009年~2015年山东省17地市的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进行评价.建立空间统计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时空分异、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在青岛、济南两个核心城市的带动下,山东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表现出区域间不协调的空间格局,城镇化规模集聚性优于质量,山东半岛城镇化规模集聚性强.3)山东省城镇化质量与规模整体协调性较高,随时间推移逐步提升并且表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