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12)
2023(12552)
2022(10579)
2021(9670)
2020(8538)
2019(19423)
2018(19080)
2017(36840)
2016(20406)
2015(22919)
2014(23209)
2013(23397)
2012(22020)
2011(19766)
2010(20170)
2009(19400)
2008(19703)
2007(18324)
2006(16380)
2005(14864)
作者
(62207)
(52308)
(52294)
(49494)
(33179)
(25279)
(23656)
(20551)
(19579)
(18896)
(17770)
(17660)
(16844)
(16691)
(16412)
(16099)
(16075)
(15253)
(15226)
(15166)
(13312)
(13079)
(12851)
(12052)
(11893)
(11857)
(11744)
(11718)
(10750)
(10663)
学科
(92463)
经济(92346)
(90507)
(72429)
企业(72429)
管理(67820)
(47817)
方法(39763)
农业(31666)
数学(31393)
数学方法(31122)
业经(30270)
(28294)
中国(21451)
地方(20402)
(20048)
(20007)
财务(19981)
财务管理(19951)
企业财务(18839)
技术(17844)
(17160)
贸易(17149)
(16905)
(16647)
(16221)
(15924)
(14852)
(14574)
理论(14394)
机构
学院(306102)
大学(298048)
(127753)
经济(125097)
管理(119925)
理学(102315)
研究(101307)
理学院(101244)
管理学(99723)
管理学院(99154)
中国(80990)
(71046)
科学(63682)
(62688)
(58854)
农业(54925)
(53407)
业大(52112)
(51149)
中心(48629)
研究所(48099)
财经(46060)
(41424)
(39629)
北京(38849)
(37811)
经济学(37501)
(37252)
师范(36902)
(35434)
基金
项目(197016)
科学(154704)
研究(142861)
基金(141692)
(123699)
国家(122471)
科学基金(104858)
社会(90726)
社会科(85539)
社会科学(85511)
(81580)
基金项目(75923)
自然(68364)
自然科(66672)
自然科学(66652)
(65664)
自然科学基金(65485)
教育(63118)
编号(58835)
资助(56982)
成果(46090)
(44189)
重点(44154)
(43057)
(43051)
(43009)
课题(39838)
创新(39629)
科研(37953)
(37552)
期刊
(153746)
经济(153746)
研究(85933)
(71629)
中国(60946)
学报(49702)
(48475)
农业(48041)
科学(46586)
管理(43862)
大学(37378)
学学(35795)
业经(31784)
(31068)
金融(31068)
技术(26802)
(25846)
教育(24402)
财经(22708)
经济研究(21453)
问题(21308)
(19580)
技术经济(17792)
(16988)
资源(15793)
世界(15647)
农村(15468)
(15468)
商业(14851)
现代(14665)
共检索到466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瑶  张鑫  徐静  
使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7个气象代表站的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ET0),运用多窗谱方法(MTM)对青海省东部代表站的ET0的变化周期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影响ET0的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运用基于偏导数的敏感系数法分析了生长季ET0对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7个站点有比较一致的19.23~22.22 a的周期;整个东部农业区的气温(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则随纬度的变化而趋势不同,北纬36°以南的两个站日照时数、风速均有增加的趋势,相对湿度则减小,以北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天军  曹红霞  
【目的】分析关中地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ref)对气象因素变化量(气象变量)的敏感性,以及敏感系数法在单气象因素变化和多气象因素变化下估算ETref的能力(预测能力)。【方法】依据关中地区31个气象站41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敏感系数法计算并分析关中不同地区多年日平均和月平均ETref对气象变量的敏感性;探讨不同时期对关中地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最具影响的气象因素;同时利用实际的数据检验多气象因素同时变化时联合公式估算ETref的精确度。【结果】关中地区ETref对气象变量的敏感性随时间和地区变化。总的来说,相对湿度为关中地区ETref最敏感的气象因素;其次是太阳短波辐射和平均气温,其敏感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迟道才  许杏娟  陈涛涛  孔凡丹  吴奇  
为了研究气象要素变化对作物腾发量的影响,采用辽宁省1965~2006年54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利用FAO推荐的P-M公式计算辽宁省42年间的逐日ET0,基于偏导数方法得到辽宁省ET0对各主要气象要素的敏感系数,并对单因素和多因素同时扰动时ET0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辽宁省ET0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最敏感,其次是太阳辐射,最后是风速和温度;结合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的结果知,当各要素单独变化对ET0的影响一致时,多个变量同时变化对敏感性产生的综合效应将大于各自效应之和,否则中和各自效应,其中,温度、风速、太阳辐射均增加10%,相对湿度减少10%时,ET0的相对变化量最大可达19.1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兴波  芦新建  董梅  连利叶  贺康宁  
【目的】以Penman-Monteith FAO-56公式为参照,分析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和Makkink 3种简化的参照作物蒸散量(ETo)公式在青海高寒区的适用性。【方法】以青海省5个气候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11个气象站1984-2011年的旬气象资料计算ETo,建立分析3种简化公式旬ETo与PenmanMonteith FAO-56公式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对比其年值的均方根误差率,分析3种简化公式的适用性。【结果】Hargreaves公式在大多数站点都低估了ETo,但在湿润和半湿润区的计算结果较好;Priestley-Taylor公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旭光  顾伟宗  王静  刘焕彬  
根据山东省1961—2010年90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Penman-Monteith模型方法,分析了山东省ET0对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的敏感性,并结合各气象要素的多年相对变化定量探讨了影响ET0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近50 a来,山东平均ET0以-1.818 mm/a的趋势减少,夏季减少趋势最显著,1983年前后ET0发生突变。各气象要素对ET0变化的敏感区域、与ET0相关性地域差异明显。虽然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敏感系数较低,但其减小趋势极显著,多年相对变化较大,使平均风速成为ET0变化负贡献最大的气象要素,日照时数次之,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会平  曹明明  宋进喜  韩宇平  陈姗姗  
根据1957—2012年全国608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作物潜在蒸散量,对全国及水资源一级分区潜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基于Arc GIS及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潜在作物蒸散量的影响因子及其分布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56 a来,全国年潜在蒸散量在616~2 128 mm之间,河西走廊、南部岭南地区、海南岛以及华南沿海作物潜在蒸散量较大,而在黑龙江一带、四川盆地及西南地区东部,潜在蒸发量较小。各分区年均潜在蒸发量均呈现减少趋势,西北诸河区倾向率最大,为-12.22 mm/10 a;影响潜在蒸散量的因子中,第1主成分为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小莽  郑红星  刘昌明  曹英杰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分析潜在蒸散发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有助于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本文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分析了海河流域潜在蒸散发对气温、风速、水汽压和太阳辐射的敏感性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年尺度上潜在蒸散发对水汽压最为敏感,其次是温度和太阳辐射;在季节尺度上,春夏两季潜在蒸散发对温度最为敏感,对风速最不敏感;秋冬两季潜在蒸散发对水汽压最为敏感,对太阳辐射最不敏感;②从空间分布上看,潜在蒸散发对温度和水汽压的敏感系数以海河流域南部和冀东沿海的低海拔地区为最高,流域北部的燕山和太行山高海拔地区为最小;③潜在蒸散发对太阳辐射变化的敏感性表现出从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蕾  张鑫  
【目的】初步探讨区域干旱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现象的关系,为青海东部高原农业区干旱的发生及干旱程度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59-2005年的海表温度距平指数SSTA(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和南方涛动指数SOI(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及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2个站点的降水指数,对海表温度距平SSTA和南方涛动指数SOI进行相关性分析,定义出厄尔尼诺(El Nio)事件和拉尼娜(La Nia)事件;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Stangard pre...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敏  张勃  张耀宗  王国强  马彬  贾艳青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春夏干旱直接影响着该区农业的有序发展。论文选取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3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平均月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泰森多边形法、SPEI和SPI指数、R/S分析等方法对比评估了该区的春夏气象干旱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近54 a SPEI和SPI指数显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干旱年际变化在2000年代前基本一致,2000年代后变化趋势发生变化;SPEI指数显示2000年代后春夏旱逐渐加重,SPI指数显示2000年代后春旱逐渐缓解该区干旱,气温是导致两者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2)该区干旱面积覆盖率与干旱年际变化规律保持一致,两种指数主要在1990年代中期前后有所不同,1990年代中期后SPEI指数显示的春夏干旱覆盖面积要比SPI指数显示的广。3)SPEI和SPI指数在2000年代后春夏干旱频率呈相反趋势,SPEI指数显示的2000年代为干旱高频期,SPI指数为干旱低频期;两种指数均显示春旱高频区由西部转向东部地区,夏旱高频区由西北转向东南地区。4)根据干旱周期及R/S分析法,未来4~6 a该区春旱加重,北部地区为春旱高发区;未来18~22 a夏旱也有所加重,西部和东部地区为夏旱高发区。5)通过对比分析发现,SPEI指数在该区的适用性较好,能为该区干旱监测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敏  张勃  张耀宗  王国强  马彬  贾艳青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春夏干旱直接影响着该区农业的有序发展。论文选取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3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平均月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泰森多边形法、SPEI和SPI指数、R/S分析等方法对比评估了该区的春夏气象干旱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近54 a SPEI和SPI指数显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干旱年际变化在2000年代前基本一致,2000年代后变化趋势发生变化;SPEI指数显示2000年代后春夏旱逐渐加重,SPI指数显示2000年代后春旱逐渐缓解该区干旱,气温是导致两者产生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粟晓玲  宋悦  牛纪苹  钟锋  
潜在蒸散发量(ET0)是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关键因子和制定灌溉制度的依据,敏感性分析对评估气候变化对ET0的影响至关重要。根据泾惠渠灌区4个气象站1961—2011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日ET0,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研究气象因子变化趋势,采用无量纲的相对敏感系数分析ET0对4个主要气象因子的敏感性,结合气象因子的多年变化定量分析ET0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泾惠渠灌区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在南部和东南部呈显著下降趋势,而西部和东北部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ET0呈显著下降趋势;ET0对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风速和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符静  秦建新  黎祖贤  张中波  胡顺石  
作为重要的水文气象参数,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化认识湿润气候区ET_0变化,基于湖南省87个气象站1960~2015年逐月气候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P-M)模型估算ET_0,利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分析了ET_0及主要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采取逐步回归函数来确定P-M方程所涉及的气候因子对ET_0变化的贡献。研究表明:年均ET_0降幅为-3.346 mm/10 a,日照时数和风速下降是ET_0减少的主要原因,而相对湿度下降提高了ET_0。春、夏、秋、冬四季ET_0变化幅度分别为2.966、-5.451、-0.922、-0.207 mm/10 a,春季ET_0增加是由相对湿度下降和最高气温上升引起的,夏、秋、冬三季ET_0减少主要与日照时数和风速下降有关。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而气温、降水、湿润指数呈上升趋势,后者表明气候暖湿化趋势。气候变化背景下ET_0显示出不同时间尺度(年、季)空间分布的多样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学梅  王自奎  沈禹颖  杨惠敏  
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是评估区域植被耗水进而指导水资源优化管理所需的主要参数之一,但我国大部分地区标准化气象台站稀疏、部分研究点的气象资料通常难以获取,给ET_0的计算带来了很大困难。以地处内陆旱区的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利用该区4个标准气象站1981-2006年的气象资料,讨论了研究点在没有历史气象数据且现有气象数据不完备的情况下,采用临近台站气象数据估算ET_0的可靠性。估算方法分别为估算未知气象数据的FAO56Penman-Monteith方程(PM56)、基于临近台站气象数据校正的经验公式以及利用临近台站气象数据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1)在完全没有气象数据的条件下,可采用临近站点的气象数据估算研究点的ET_0,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43~0.52 mm d~(-1),均方根误差(RMSE)为0.56~0.63 mm d~(-1);估算精度与台站间的距离有关,利用维度信息校正太阳辐射值可提高估算精度。(2)仅有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时,估算气象数据的PM56方程计算误差较大,且站点之间表现不稳定,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估算精度最高,MAE和RMSE分别为0.14~0.22mm d~(-1)和0.17~0.29 mm d~(-1);校正后的Hargreaves公式的估算效果次之,MAE和RMSE分别为0.23~0.26 mm d~(-1)和0.30~0.31 mm d~(-1)。(3)在已知温度和辐射数据时,利用临近台站气象数据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依然表现最好,MAE和RMSE分别为0.13~0.19 mm d~(-1)和0.17~0.25 mm d~(-1),其他两种方法误差较大。在内陆干旱条件下,利用研究点的气温数据结合临近台站的历史气象信息可有效估算参考作物蒸散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瑶  张鑫  马全  廖清飞  
【目的】分析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区域干旱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区域干旱预警和抗旱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2个气象站点近46年(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并结合Arc GIS空间插值方法,将基于站点的相对湿润度指数网格化得出区域干旱指标,对其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游程理论提取区域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并对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961-2006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近46年来平均月区域干旱指标呈线性减小趋势,干旱呈现出缓解趋势;春季和夏季区域干旱指标呈减小的线性趋势,秋季区域干旱指标呈线性增大趋势。与夏季干旱和秋季干旱相比,春季干旱历时长且干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斌  李丽娟  覃驭楚  梁丽乔  李九一  柳玉梅  曾宏伟  
蒸散发对气候变量的敏感性研究是近年来水文学的热点之一,对探讨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60年-2005年澜沧江流域及其周边35个气象站的逐日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1月、7月及年3个不同时间尺度下潜在蒸散发对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及日照时数的敏感系数,分析了澜沧江流域潜在蒸散发对各气候变量的敏感性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站潜在蒸散发对各变量的敏感系数空间分异明显,流域整体上对日照时数最为敏感。几十年来对日照时数的敏感性在1月主要为增加趋势,7月则为减小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