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4)
2023(9786)
2022(7936)
2021(7133)
2020(6108)
2019(13252)
2018(12984)
2017(25502)
2016(13671)
2015(15015)
2014(15062)
2013(15168)
2012(14088)
2011(12528)
2010(12802)
2009(12245)
2008(12288)
2007(11426)
2006(10329)
2005(9223)
作者
(40128)
(34137)
(33799)
(31594)
(21335)
(16481)
(15039)
(13400)
(12802)
(12006)
(11579)
(11526)
(10891)
(10741)
(10414)
(10148)
(10145)
(9993)
(9757)
(9631)
(8665)
(8338)
(8296)
(7890)
(7737)
(7567)
(7495)
(7477)
(6889)
(6732)
学科
(78971)
(69595)
经济(69517)
(62114)
企业(62114)
管理(51580)
(45444)
农业(30466)
业经(27760)
方法(25162)
(20725)
数学(17992)
地方(17925)
数学方法(17906)
(15865)
财务(15861)
财务管理(15852)
技术(15292)
企业财务(14911)
中国(14732)
(14034)
(13539)
(12491)
(12406)
(11581)
农业经济(10404)
企业经济(10362)
(10293)
贸易(10288)
理论(10054)
机构
学院(207870)
大学(195626)
(90969)
经济(89375)
管理(85914)
理学(74058)
理学院(73354)
管理学(72557)
管理学院(72179)
研究(65377)
中国(54200)
(52098)
科学(40129)
(39901)
农业(39482)
(38962)
业大(36058)
(34367)
(33537)
中心(31442)
财经(30932)
研究所(30145)
(27807)
经济管理(26865)
(26422)
经济学(25725)
(25575)
农业大学(24190)
北京(23855)
(23847)
基金
项目(137515)
科学(110564)
研究(103162)
基金(99752)
(85710)
国家(84745)
科学基金(74558)
社会(68519)
社会科(64560)
社会科学(64544)
(59332)
基金项目(54141)
自然(46785)
自然科(45662)
自然科学(45651)
(45432)
自然科学基金(44845)
教育(43345)
编号(42819)
资助(38167)
(34697)
(32613)
(31654)
成果(31422)
重点(30419)
(30097)
(29834)
创新(28785)
课题(27960)
(27837)
期刊
(114235)
经济(114235)
(55962)
研究(54951)
中国(40432)
农业(37741)
管理(31917)
(31375)
科学(30290)
学报(28865)
业经(27226)
大学(22647)
学学(22233)
(20958)
金融(20958)
(19460)
技术(18764)
问题(15529)
财经(14931)
经济研究(14788)
农业经济(14002)
农村(13997)
(13997)
技术经济(13188)
(12920)
资源(12863)
世界(11911)
教育(11608)
经济问题(11333)
(11194)
共检索到311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瑶  张鑫  马全  廖清飞  
【目的】分析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区域干旱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区域干旱预警和抗旱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2个气象站点近46年(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并结合Arc GIS空间插值方法,将基于站点的相对湿润度指数网格化得出区域干旱指标,对其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游程理论提取区域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并对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961-2006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近46年来平均月区域干旱指标呈线性减小趋势,干旱呈现出缓解趋势;春季和夏季区域干旱指标呈减小的线性趋势,秋季区域干旱指标呈线性增大趋势。与夏季干旱和秋季干旱相比,春季干旱历时长且干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蕾  张鑫  
【目的】初步探讨区域干旱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现象的关系,为青海东部高原农业区干旱的发生及干旱程度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59-2005年的海表温度距平指数SSTA(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和南方涛动指数SOI(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及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2个站点的降水指数,对海表温度距平SSTA和南方涛动指数SOI进行相关性分析,定义出厄尔尼诺(El Nio)事件和拉尼娜(La Nia)事件;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Stangard pre...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敏  张勃  张耀宗  王国强  马彬  贾艳青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春夏干旱直接影响着该区农业的有序发展。论文选取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3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平均月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泰森多边形法、SPEI和SPI指数、R/S分析等方法对比评估了该区的春夏气象干旱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近54 a SPEI和SPI指数显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干旱年际变化在2000年代前基本一致,2000年代后变化趋势发生变化;SPEI指数显示2000年代后春夏旱逐渐加重,SPI指数显示2000年代后春旱逐渐缓解该区干旱,气温是导致两者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2)该区干旱面积覆盖率与干旱年际变化规律保持一致,两种指数主要在1990年代中期前后有所不同,1990年代中期后SPEI指数显示的春夏干旱覆盖面积要比SPI指数显示的广。3)SPEI和SPI指数在2000年代后春夏干旱频率呈相反趋势,SPEI指数显示的2000年代为干旱高频期,SPI指数为干旱低频期;两种指数均显示春旱高频区由西部转向东部地区,夏旱高频区由西北转向东南地区。4)根据干旱周期及R/S分析法,未来4~6 a该区春旱加重,北部地区为春旱高发区;未来18~22 a夏旱也有所加重,西部和东部地区为夏旱高发区。5)通过对比分析发现,SPEI指数在该区的适用性较好,能为该区干旱监测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敏  张勃  张耀宗  王国强  马彬  贾艳青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春夏干旱直接影响着该区农业的有序发展。论文选取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3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平均月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泰森多边形法、SPEI和SPI指数、R/S分析等方法对比评估了该区的春夏气象干旱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近54 a SPEI和SPI指数显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干旱年际变化在2000年代前基本一致,2000年代后变化趋势发生变化;SPEI指数显示2000年代后春夏旱逐渐加重,SPI指数显示2000年代后春旱逐渐缓解该区干旱,气温是导致两者产生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瑶  张鑫  徐静  
使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7个气象代表站的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ET0),运用多窗谱方法(MTM)对青海省东部代表站的ET0的变化周期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影响ET0的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运用基于偏导数的敏感系数法分析了生长季ET0对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7个站点有比较一致的19.23~22.22 a的周期;整个东部农业区的气温(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则随纬度的变化而趋势不同,北纬36°以南的两个站日照时数、风速均有增加的趋势,相对湿度则减小,以北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思远  崔晨风  范玉平  
论文利用青海东部农业区内的12个气象站2003—2005年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到各站逐旬的et_0值,并进一步研究其与高程(Dem)、地表温度(LSt)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3个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取遥感数据并耦合到时间分辨率为旬,空间分辨率为1 km,将其与计算所得et_0建立多元反演模型。由于3个自变量因子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关系,LSt与nDVi间判定系数R2平均在0.7左右,不能直接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模型。为有效避免自变量间相关性对模型的影响,研究中采用岭估计方法建模。结果表明,通过岭估计建立2003年10~33旬区域二元模型反演最低精度达7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淑芬  贾永国  赵贺清  
通过连续4年田间试验数据的校准和验证,利用DSSAT模型对22年来(1985-2006)石羊河流域主要农作物春小麦耗水规律及农业用水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以期为石羊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冬季储水灌溉条件下,武威春小麦整个生育期多年平均耗水量为526.4 mm,年总蒸散量为658.5 mm,其中拔节—孕穗期耗水量最大,是春小麦的需水高峰期;灌浆期需水量略有下降,但此期缺水将会严重影响作物产量的形成,是春小麦的需水关键期。对农业用水变化趋势来说,20世纪90年代春小麦农业用水最多,达50.5亿m3,与80年代相比增加了25.5%;2000年后,由于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军  王兆礼  黄泽勤  钟睿达  卓圣峰  陈希贤  
干旱已成为西南农业区的具有一定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研究干旱的时空变化对该区干旱的评估、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西南农业区1962~2012年月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蒸散发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值;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方法、小波分析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等方法分析了西南农业区干旱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农业区整体呈干旱化趋势;2000年以来年、四季变干趋势更加明显;秋季变干趋势显著;年均SPei指数不存在显著突变点;年和四季干湿变化均存在2~8 a左右的振荡周期。(2)根据ReoF分解的前6个空间模态,将西南农业区划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学凯  雷宏军  徐建新  黄鑫  张泽中  胡娟萍  商崇菊  杨静  
以干旱高发区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贵州省19个站点1960—2013年气象日值资料,考虑气象干旱累积效应及当地秋收农作物生长时期需水要求,验证了秋收作物生育期内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ep-SPEI-6)与粮食减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基于Sep-SPEI-6指数采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周期分析以及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Sep-SPEI-6与贵州省及各州、市粮食减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2在1991、2001年前后贵州省气候发生了突变。3与第一阶段(1960—1991年)相比,第二阶段(1992—2001年)干旱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辉  贾绍凤  吕爱锋  王素慧  李润杰  
本文应用青海省水利厅主持调查的2009年度青海省人口数据、饮水不安全人口数据,以及青海省县级土地面积、财政收入、耕地面积、降水量、海拔等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建立青海省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绘出青海省农村地区农牧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数量及不安全率分布图,利用SPSS软件从自然条件、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解读造成青海省农村地区饮水安全现状和区域间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青海省农村地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依然值得认真对待,2009年饮水不安全人口达到总人口的25%,其中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为:青海省的东部、东南部地区以及玉树州的东南部地区;饮水不安全率比较高的区域为:青海省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向阳  张燕卿  
本文从系统角度阐述了农业区域治理的内涵、特点及原则,分析了我国农业区域治理的历史、国际国内农业区域治理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业区域治理的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延洲  王银峰  
农业区域开发是现代农业开发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整体性、商品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其开发内容比以往农业开发有相当的扩展。以农业商品市场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为主要内容,并辅以种养业开发,农业生产条件开发,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科技开发等。商品经济原则是农业区域开发的首要原则,其次才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协调原则,从区情出发原则,分层实施原则和系列开发原则等.在农业区域开发规划和示范方面,则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和示范的思路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文静  牛俊  
为探究渭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气象、农业干旱传播规律,基于研究区1980—2014年的气象数据,使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分别表征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de Martonne干燥度指数,评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和响应关系,并通过游程理论提取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历时、烈度,同时利用Copula函数度量气象干旱到农业干旱的传播阈值和农业干旱风险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干流和泾河流域气象干旱向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为3个月,北洛河流域的干旱传播时间为2个月;2)水热条件变化对干旱传播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沿干燥度梯度呈分段变化;3)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抗旱性不同,其中各子流域的草地及泾河、北洛河流域的林地干旱传播阈值较小,易发农业干旱;4)各分区气象干旱传播到农业干旱后历时延长、烈度增大,泾河、北洛河流域耕地的扩大作用最强。本研究可为评估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流域干旱预警系统提供新思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  李书睿  倪国裕  
为了对湖北省农业干旱作出客观而科学的评价,本文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出发,用“条件”水分平衡方法,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水分盈亏和同期作物需水量的农业干旱指标I=(P-Ep)/Q,并用此指标分析了湖北省近30年来主要干旱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结合各地各种类型各级干旱出现频次进行了农业干旱分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娜  
自然灾害是造成青海农牧区经济发展缓慢、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青海农牧区保险业发展存在农牧民对保险的需求有限,保险公司供给不足,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欠缺,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与保护等问题。建议建立健全统计分析、评估体系,出台对青海农业保险的扶持措施,以财政"杠杆"撬动金融"杠杆",设计符合青海农牧区实际灾情的险种,研究制定《农业保险法》或出台《青海省农业保险管理暂行办法》,以促进青海农业保险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