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3)
- 2023(1678)
- 2022(1550)
- 2021(1509)
- 2020(1343)
- 2019(2968)
- 2018(2700)
- 2017(5003)
- 2016(2874)
- 2015(3270)
- 2014(3271)
- 2013(3244)
- 2012(3046)
- 2011(2676)
- 2010(2795)
- 2009(2590)
- 2008(2443)
- 2007(2037)
- 2006(1980)
- 2005(1670)
- 学科
- 济(10899)
- 经济(10895)
- 业(6361)
- 管理(6141)
- 方法(5238)
- 企(5102)
- 企业(5102)
- 学(3801)
- 农(3681)
- 地方(3615)
- 理论(3371)
- 数学(3224)
- 数学方法(3151)
- 业经(3131)
- 农业(2953)
- 技术(2287)
- 经济理论(2184)
- 水产(2023)
- 环境(1985)
- 旅(1800)
- 游(1741)
- 旅游(1716)
- 中国(1688)
- 动物(1682)
- 教学(1626)
- 农业经济(1622)
- 和(1570)
- 技术管理(1556)
- 财(1547)
- 资源(1499)
- 机构
- 学院(43690)
- 大学(40914)
- 管理(15677)
- 研究(15355)
- 理学(13522)
- 理学院(13283)
- 管理学(12869)
- 管理学院(12797)
- 科学(12285)
- 济(11979)
- 经济(11631)
- 中国(10641)
- 游(9633)
- 旅(9561)
- 旅游(9462)
- 农(8739)
- 范(8558)
- 师范(8368)
- 所(8191)
- 京(8120)
- 研究所(7742)
- 湖(7709)
- 江(7383)
- 农业(7165)
- 业大(6890)
- 中心(6850)
- 师范大学(6766)
- 省(6434)
- 院(5928)
- 技术(5716)
共检索到60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新丹 肖新平 周卫国 罗江 周杨浩 荣义峰 祁洪芳 史建全 杜浩
本研究采用递增流速法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野生洄游群体和人工养殖 1龄、2龄群体的临界游泳速度进行测试,采用固定流速法和人工模拟鱼梯对野生群体的克流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野生洄游组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_(crit))(35.73±6.56) cm·s~(–1)与养殖1龄组(31.66±9.97) cm·s~(–1)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养殖2龄组(57.77±10.25) cm·s~(–1) (P0.05)。(4)青海湖裸鲤野生群体在高流速100 cm·s~(–1)下的持续游泳时间极短(27.67±5.67) s,持续游泳时间与水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5)野生洄游群体在3级不同鱼梯的通过率差异显著(P<0.01),最低通过率仅为36%。本研究表明,青海湖裸鲤作为高海拔、高盐碱环境的典型冷水性鱼类,其游泳能力相对较弱,在洄游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水坝等障碍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鱼梯设计和优化,青海湖裸鲤洄游群体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临界游泳速度 洄游障碍 鱼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凯
本文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对 4种鲤科鱼类 ,即裂腹鱼亚科的青海湖裸鲤、鲤亚科的鲤和鲫鱼、雅罗鱼亚科的草鱼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 ,目的是探讨青海湖裸鲤的系统分类位置。遗传距离指数计算结果显示 ,鲤亚科 2个鱼种间的相似性显著高于青海湖裸鲤和草鱼间的相似性 ,而裂腹鱼亚科的青海湖裸鲤与另两个鲤亚科三种鱼类之间的差异 (0 876 9、 0 7145、 0 6 930 )明显高于雅罗鱼亚科草鱼与鲤亚科鲤、鲫鱼之间的差异 (0 4718、 0 5 2 18)。在此基础上讨论了RAPD技术适用性的一些问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史建全 祁洪芳 杨建新 陈大庆 段辛斌 刘绍平 王亚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露 涂志英 袁喜 刘国勇 刘德富 石小涛 黄应平
利用自制的鱼类游泳实验装置,采用递增流速法,研究了鳙幼鱼游泳能力和游泳行为。结果表明:鳙标准代谢率SMR实际测定值为187.27±5.45mgO2/(kg.h),方程拟合值为182.81mgO2/(kg.h),实测值与拟合值接近;鳙耗氧率MO2与游泳速度U的拟合方程为MO2=182.81+39.83 U1.30,耗氧率幂函数方程中U的幂值为1.30,U的幂值越小游泳效率越高,说明鳙游泳效率较高;鳙临界游泳速度Ucrit为4.57±0.56BL/s,与青鱼近似;鳙疲劳后的耗氧率迅速降低,在疲劳后45~60min时耗氧率恢复到标准代谢率。鳙EPOC值为107.16mgO2/kg,说明鳙运动疲劳后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沙龙 侯轶群 王龙涛 乔晔 王伟 任泷 张家波
鱼类的游泳能力和游泳行为是成功设计过鱼设施的关键。为了探究长丝裂腹鱼(Schizothorax dolichonema Herzenstein)的游泳能力,以野生长丝裂腹鱼(110.56 g±35.88 g)为对象,测定了它们的临界游泳速度,并记录了测定过程中的游泳行为。研究表明:(1)临界游泳速度为3.04~4.93 BL/s;(2)运动耗氧率与游泳速度呈幂函数关系MO2=129.67+15.63U2.34(R2=0.983,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祁洪芳 史建全 杨建新 惠金莉 毛月风 王东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卫宇星 么宗利 来琦芳 祁洪芳 戴阳 高鹏程 杨建新 周凯 孙真 李燕
为探究盐碱环境下鱼类的摄食和生长特性,为耐盐碱鱼类增殖保护和盐碱水养殖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以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为代表,研究其在盐碱水(青海湖湖水)环境下的自主摄食节律,设置自然光照(14L:10D)湖水组和全黑暗(24D)湖水组,以自然光照(14L:10D)淡水组为对照。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为白昼摄食类型鱼类。自然光照下,淡水环境中青海湖裸鲤的摄食高峰期为08:00-11:00,摄食低谷期则为05:00—08:00;湖水环境中青海湖裸鲤在08:00—19:00呈现较高且持续的摄食现象,其平均每小时摄食量显著高于05:00—08:00与19:00—05:00时段。而在全暗环境下,青海湖裸鲤摄食的节律性减弱,各时段的平均每小时摄食量较为接近。经63 d的自主摄食养殖,自然光照下湖水组青海湖裸鲤在高盐碱环境的体长增长率为(1.19±0.17)%、体重增长率为(10.66± 0.98)%、特定生长率为(0.16±0.02)%/d,均分别显著低于淡水组的体长增长率[(18.66±0.41)%]、体重增长率[(67.32±3.05)%]、特定生长率[(0.82±0.03)%/d],表明生长受到抑制。湖水组和淡水组青海湖裸鲤的体长-体重关系参数(b)均小于3,表明青海湖裸鲤为负异速生长鱼类,其中湖水组b值小于淡水组,即湖水组体重增长速率低于淡水组,一定程度上说明高盐碱环境导致青海湖裸鲤的生长特性发生变化。本研究通过探寻青海湖裸鲤在青海湖水环境以及淡水人工养殖中的摄食节律及生长规律,为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投喂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盐碱生境下鱼类的摄食习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史建全 刘建虎 陈大庆 祁洪芳 黄永宁 唐洪玉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青海湖裸鲤肠道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 ,青海湖裸鲤肠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后肠 ,其前、中、后肠的组织学特点差异明显 ;裸鲤肠道由内向外可以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但缺乏粘膜肌 ,因此固有膜和粘膜下层分层不明显 ;裸鲤前、中肠的褶皱高而宽 ,排列紧密 ,纹状缘明显 ;后肠的褶皱低而窄 ,排列疏松 ,纹状缘不明显 ;裸鲤肠道的杯状细胞数量从前肠到后肠依此逐渐减少。文中还对青海湖裸鲤肠道各段的结构与食性特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肠道 组织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史建全 唐洪玉 祁洪芳 杨建新 陈大庆
采用组织切片法 ,对青海湖裸鲤的性腺发育进行观察。其性腺的发育可分为六个时期 ;卵母细胞从第 3时相发育到第 4时相基本同步 ,产后卵巢的组织结构回复到II期 ;产卵时间始于 3月上旬 ,持续到 7月上旬。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性腺 观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信 陈大庆 严莉 刘绍平 段辛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梁健 李长忠 史建全 祁洪芳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青海湖裸鲤精子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3部分组成。精子头部呈椭圆形,主要结构是细胞核,细胞质极少;核前端无顶体,后端偏向一侧有植入窝,植入窝约凹入细胞核的1/3;核中染色质致密。精子中段由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组成。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包括近端中心粒和基体,近端中心粒和基体之间成钝角关系;袖套与细胞核后端相连,袖套中含有线粒体。精子尾部细长,主要结构是轴丝,为典型的"9+2"型结构,轴丝外两侧为细胞质膜形成的对称性侧鳍。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精子 形态结构 超微结构中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信 熊飞 唐红玉 严莉 陈大庆
通过常规生物学测定、组织切片等手段,较详细的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生物学。卵母细胞从第3时相发育到第4时相基本同步,产后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恢复到Ⅱ期。青海湖裸鲤为重复产卵类型,以Ⅳ期卵巢越冬,其卵巢1年只成熟1次,已达性成熟的个体并不是每年都进行繁殖活动。青海湖裸鲤性成熟迟、繁殖力低。每年5~7月,裸鲤洄游到沿湖各河流中繁殖,沙柳河、布哈河和黑马河3条河流为其主要产卵场。调查的繁殖群体总的性比(♂∶♀)为1.66∶1。总繁殖群体中,雄性个体最小体长130·0mm,体重28·0g,年龄4龄;雌性个体最小体长170·0mm,体重51·0g,年龄5龄。青海湖裸鲤性成熟群体的性体指标1年只有1个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海琛 许保可 阿琳林 马清花 高强 田文根 俞录贤 梁健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机体中参与免疫应答的主要因子,在免疫功能调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究青海湖裸鲤中该基因可能发挥的作用,实验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青海湖裸鲤MHCⅡα/β基因和伴侣基因Ii全长cDNA序列以及花斑裸鲤MHCⅡα/β和Ii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将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鱼中该基因的序列特性基本一致。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两种鱼的MHCⅡ与鲤科鱼类在进化地位上更接近,聚为一支。两种鱼中MHCⅡα/β氨基酸序列均包括信号肽、两个功能区、跨膜区和胞质区,且均在跨膜区发现一个不同物种中的保守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MHCⅡ主要在肾脏、脑、鳃、肝脏、臀皮中表达较高,而花斑裸鲤主要在脑、肌肉、眼、鳃中高表达。对比正常状态和感染水霉后青海湖裸鲤鳃、肾脏、肝脏、肠组织中MHCⅡ 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MHCⅡ 3个基因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α, β基因在鳃、肝脏、肠组织中均显著上调。对青海湖裸鲤进行不同盐碱胁迫处理后,检测到鳃、肾脏组织中MHCⅡ 基因的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对两种鱼中MHCⅡα, β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分别获得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MHCⅡα 8种、12种等位基因型,编码23、24种氨基酸序列,且这种序列多态性主要集中在α1功能区;MHCⅡβ 分别获得12、14种等位基因型,编码22、23种氨基酸序列。青海湖裸鲤MHCⅡα/β 的多态性均低于花斑裸鲤,暗示其与青海湖裸鲤的盐碱耐受过程联系不紧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多样性在两个物种中均较高,其单倍型多样性接近1,且核苷酸多样性之间的差异较小。花斑裸鲤MHCⅡ 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均略高于青海湖裸鲤,反映了青海湖裸鲤种群稳定性略低于花斑裸鲤。研究表明,MHCⅡ 分子不仅在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的免疫防御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可能参与了青海湖裸鲤的盐碱耐受过程,而基因多态性与盐碱耐受的关联度不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保长虹 李昭楠 关却多杰 李长忠 尹格玛 贺彩霞 金文杰 周叶吉 陈艳霞
为正确区分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向科学研究及偷捕鱼货物的司法鉴定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对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此外,基于36种鲤科鱼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用最大似然法(ML)构建鲤科鱼类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长为16 720 bp,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D-Loop控制区,整个青海湖裸鲤线粒体基因组的核苷酸组成为28.68%A、27.29%T、18.16%G及25.87%C,AT偏向性显著(55.97%)。花斑裸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长为16 760 bp,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D-Loop控制区,整个花斑裸鲤线粒体基因组的核苷酸组成为28.63%A、27.22%T、18.26%G及25.88%C,同样具有明显的AT偏向性(55.85%)。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线粒体基因组所有蛋白编码基因以ATG作为起始密码子,绝大多数蛋白编码基因以TAG或TAA作为终止密码子,少数以不完全密码子(T--)作为终止密码子,所有的t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裸鲤属所有物种都聚为一个类群,并与光倒刺鲃、大理裂腹鱼和扁吻鱼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未将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准确区分,但为重新建立更清晰的鲤科鱼类分类体系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