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37)
2023(4837)
2022(4410)
2021(4026)
2020(3752)
2019(8914)
2018(8812)
2017(17465)
2016(9860)
2015(11452)
2014(11873)
2013(12018)
2012(11615)
2011(10592)
2010(10734)
2009(10073)
2008(10200)
2007(9449)
2006(8018)
2005(7129)
作者
(31474)
(26667)
(26493)
(25574)
(16893)
(12945)
(12162)
(10488)
(9966)
(9546)
(9095)
(8950)
(8523)
(8493)
(8434)
(8425)
(8381)
(7821)
(7775)
(7733)
(6793)
(6617)
(6617)
(6126)
(6079)
(6012)
(5984)
(5940)
(5562)
(5388)
学科
(43965)
经济(43929)
(25126)
管理(24871)
方法(22919)
数学(20752)
数学方法(20591)
(18978)
企业(18978)
(12820)
(11064)
(10831)
中国(10052)
地方(9629)
(8783)
贸易(8783)
(8416)
农业(8391)
业经(7675)
(7318)
(6921)
(6530)
财务(6517)
财务管理(6496)
环境(6391)
企业财务(6091)
(6029)
银行(5990)
(5925)
金融(5923)
机构
大学(150867)
学院(149817)
(60776)
经济(59448)
管理(54792)
研究(53304)
理学(47164)
理学院(46521)
管理学(45602)
管理学院(45322)
中国(39762)
科学(35816)
(32219)
(31934)
(29316)
(27027)
研究所(26999)
业大(26081)
农业(25799)
中心(24672)
(23204)
财经(21607)
北京(20160)
(20106)
师范(19872)
(19479)
经济学(19048)
(18700)
(17985)
经济学院(17493)
基金
项目(99055)
科学(75827)
基金(70496)
研究(68642)
(62749)
国家(62260)
科学基金(51338)
社会(41271)
(39370)
社会科(38951)
社会科学(38933)
基金项目(37954)
自然(34672)
自然科(33772)
自然科学(33760)
(33456)
自然科学基金(33150)
教育(31739)
资助(29536)
编号(28409)
重点(23188)
成果(23095)
(22055)
(21645)
计划(19842)
(19771)
科研(19704)
课题(19584)
创新(18600)
大学(18095)
期刊
(64878)
经济(64878)
研究(40173)
学报(28265)
(27971)
中国(26769)
科学(24250)
(21809)
大学(20109)
学学(19125)
农业(18714)
管理(16529)
教育(12909)
(12403)
金融(12403)
技术(12262)
财经(10721)
业经(10458)
(10339)
经济研究(10208)
问题(9183)
(9150)
资源(8731)
(8357)
技术经济(7940)
统计(7925)
理论(7553)
(7422)
商业(7081)
(7036)
共检索到216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凤霞  李林  沈芳  伏洋  
青海湖在1975年~2000年的25年间,湖岸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西岸和北岸陆地相对推进距离分别达到1566 3m和3266 9m,年平均推进距离分别为62 6m和130 6m;湖区东岸沙体形似"鸟嘴"侵蚀东岸湖水,近100km2的水体被分离,只有很窄的河道连通湖区,且"鸟嘴"有继续延伸趋势。造成湖岸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暖干化、湖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青海湖环湖地区气候暖干化导致的青海湖水位下降和土地沙漠化是造成湖岸变化的的直接成因;人类活动引起的草场退化则进一步加速了湖岸的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洪源  吴艳红  刘衍君  郭立男  
青藏高原湖泊水量的变化是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区域水循环响应的重要信息载体。区别于常用的水文学方法,本文利用MODIS遥感影像和LEGOS高度计多年连续数据,基于湖泊水位—面积关系,探讨了湖泊水量变化的遥感分析方法,并以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青海湖为例,揭示青海湖近20年来(2001-2016)湖泊水量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主要结论为:青海湖湖泊面积在2001-2016年间整体扩张了187.9 km~2,变化速率为11.6 km~2/a;水位在2001-2014年间上升了1.15 m,变化速率为0.10 m/a。青海湖水位—面积关系表现为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2=0.83)。基于水位—面积关系,进一步估算分析了青海湖水量平衡的净收支及其年内和年际变化。近20年来,青海湖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其变化率约为4.5×10~8m~3/a。降水的增加与蒸发能力的下降是湖泊水量增加决定性的驱动因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惠梅  张安录  高泽兵  卓玛措  
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估值、Matlab7.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及其与气候、GDP、个人储蓄、城市化水平等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敏感性,以识别影响青海湖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区域生态保护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08年青海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均为119.226亿元,2008年比2000年下降3.98%;②2000-200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气温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对气温、GDP和城镇化率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896、0.249和0.2988;③2000-200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城市化率和气温具有很大的敏感性,敏感性系数分别为4.979和1.712。研究表明,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下降是气候暖干化和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结果。青海湖地区应该关注农牧民生计,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以实现可持续的生态保护战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史建全  祁洪芳  杨建新  陈大庆  段辛斌  刘绍平  王亚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迪强  蒋志刚  王祖望  
根据实地考察与有关资料,建立了青海湖环湖地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系统分类,将青海湖环湖地区生态系统分为湖区及湖周水漫滩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高寒荒漠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青海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空间特征,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代表性、特有性、濒危性、敏感性原则与已经建立的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叠加,进行GAP分析,发现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普氏原羚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最适宜的生境没有包括在保护区内。然后,提出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分区方案及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生喜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环青海湖地区4个县2000~2008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足迹多样性与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并与青海省总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近年来,环青海湖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出现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不断下降,但生态足迹多样性不足;环青海湖四县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方面差异极大。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了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进城镇化等实现环青海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建新  祁洪芳  史建全  陈大庆  黄福祥  唐洪玉  
对青海湖水质进行系统的监测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青海湖水质总体是比较好的,满足渔业用水水质标准,但部分指标如pH、COD已达到V级,盐度也明显上升。因此加强青海湖水质的治理改善非常必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国钢  刘冬平  江红星  单凯  侯韵秋  戴铭  楚国忠  
于2006年4—9月,在不同的迁徙阶段首次在青海湖15个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对水鸟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72种,隶属于7目14科。此外发现16种新记录。青海湖水鸟春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下旬。不同生境水鸟的多样性也不同,砂石海滩如鸬鹚岛和二郎剑的水鸟多样性在各季节都较低,可能是由于砂石生境中食物较少的缘故。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惠梅  张安录  
通过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和气候、GDP、个人储蓄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敏感性,以识别影响青海湖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控和管理青海湖区域生态保护。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估值,MATLAB.7.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08年青海湖流域的湿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下降11.16%、13.23%,主要是受到GDP和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但对GDP变化并不敏感,对城市化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2)2000~2008年青海湖流域农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下降了57.93%,主要受气候暖干化和城市化的驱动所致,同时对城市化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研...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梁健  李长忠  史建全  祁洪芳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青海湖裸鲤精子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3部分组成。精子头部呈椭圆形,主要结构是细胞核,细胞质极少;核前端无顶体,后端偏向一侧有植入窝,植入窝约凹入细胞核的1/3;核中染色质致密。精子中段由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组成。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包括近端中心粒和基体,近端中心粒和基体之间成钝角关系;袖套与细胞核后端相连,袖套中含有线粒体。精子尾部细长,主要结构是轴丝,为典型的"9+2"型结构,轴丝外两侧为细胞质膜形成的对称性侧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凯  
本文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对 4种鲤科鱼类 ,即裂腹鱼亚科的青海湖裸鲤、鲤亚科的鲤和鲫鱼、雅罗鱼亚科的草鱼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 ,目的是探讨青海湖裸鲤的系统分类位置。遗传距离指数计算结果显示 ,鲤亚科 2个鱼种间的相似性显著高于青海湖裸鲤和草鱼间的相似性 ,而裂腹鱼亚科的青海湖裸鲤与另两个鲤亚科三种鱼类之间的差异 (0 876 9、 0 7145、 0 6 930 )明显高于雅罗鱼亚科草鱼与鲤亚科鲤、鲫鱼之间的差异 (0 4718、 0 5 2 18)。在此基础上讨论了RAPD技术适用性的一些问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春霖  陈大庆  史建全  祁洪芳  鲁成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青海湖裸鲤的3个洄游繁殖群体-黑马河(HM)、布哈河(BH)及沙柳河(SL)群体各30个个体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用13个引物在三个群体中共检测出8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8个。青海湖裸鲤群体总的DNA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0.0%。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3个群体总的Nei基因多样性为0.3395,Shannon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为0.4861,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青海湖裸鲤3个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788,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070,表明3个繁殖群体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通过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HM群体和B...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孟鹏  史建全  祁洪芳  王伟继  孔杰  高悦勉  李晓静  
使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20尾青海湖裸鲤的背部肌肉、肝脏、心脏和肾脏4种不同组织的13种同工酶(LDH,MDH,ME,CAT,IDH,EST,ACP,POD,HK,PGM,GDH,SOD,GPI)差异表达,并对部分同工酶基因位点及表达酶谱表型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以及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13种酶类中12种在4种组织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性,仅有ME在4种组织间差异性较小。其中HK以及GDH的组织差异性尤为明显,仅在肝脏组织中表达。同时使用了适用于这13种酶类表达的3种缓冲系统(TC8.0、TC7.0、EBT),共检测到26个基因位点。其中,C...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俞文政  常庆瑞  翟岁显  王锐  
利用逐步订正等方法,结合本地区自然、社会和经济统计资料,对青海湖地区耕地资源不同层次作物生产潜力、潜力总量进行了估算,分析了青海湖地区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限制因子。结果发现,热量和水分因子是青海湖地区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主要因子,现有耕地的最大粮油生产潜力总量为12165165kg。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层次的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对影响该地区耕地生产潜力的因子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青海湖地区实现耕地生产潜力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永亮  李小雁  汤佳  许何也  
利用青海湖流域内及周边6个气象站近50年来的逐日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青海湖水位、面积以及沙柳河和布哈河逐月径流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结论认为:青海湖流域近年来最高气温以(0.29±0.17)℃/10年的速度增加(p>0.05),最低气温以(0.55±0.5)℃/10年的速度显著增加(p0.05),降水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