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16)
- 2023(4150)
- 2022(3455)
- 2021(3131)
- 2020(2531)
- 2019(5293)
- 2018(5124)
- 2017(9083)
- 2016(5242)
- 2015(5626)
- 2014(5602)
- 2013(5506)
- 2012(5247)
- 2011(4881)
- 2010(4818)
- 2009(4134)
- 2008(4075)
- 2007(3498)
- 2006(3121)
- 2005(2773)
- 学科
- 济(22940)
- 经济(22929)
- 地方(10625)
- 管理(9346)
- 学(9013)
- 业(7582)
- 方法(7050)
- 地方经济(6981)
- 数学(6450)
- 数学方法(6385)
- 农(5848)
- 中国(5187)
- 环境(5060)
- 企(4762)
- 企业(4762)
- 农业(4260)
- 业经(3856)
- 壤(3842)
- 土壤(3829)
- 和(3412)
- 资源(3304)
- 生态(3270)
- 发(3056)
- 财(2994)
- 税(2970)
- 域(2822)
- 区域(2816)
- 税收(2764)
- 融(2735)
- 金融(2734)
- 机构
- 学院(76121)
- 大学(74958)
- 研究(34738)
- 科学(27683)
- 济(24864)
- 中国(24280)
- 经济(24223)
- 管理(22714)
- 农(22264)
- 所(20419)
- 理学(19763)
- 研究所(19462)
- 理学院(19297)
- 管理学(18680)
- 管理学院(18544)
- 农业(18220)
- 业大(17048)
- 京(16842)
- 中心(15047)
- 省(13645)
- 院(13110)
- 室(13064)
- 科学院(12853)
- 范(12377)
- 实验(12357)
- 师范(12186)
- 资源(12066)
- 江(12024)
- 实验室(11917)
- 环境(11765)
- 基金
- 项目(61317)
- 科学(47158)
- 基金(43742)
- 家(43035)
- 国家(42789)
- 研究(36798)
- 科学基金(33964)
- 省(25154)
- 自然(25023)
- 自然科(24358)
- 自然科学(24350)
- 基金项目(24050)
- 自然科学基金(23858)
- 划(22394)
- 社会(22026)
- 社会科(20811)
- 社会科学(20804)
- 资助(16752)
- 重点(16013)
- 教育(15740)
- 计划(15211)
- 发(14959)
- 科技(14935)
- 编号(13485)
- 科研(12392)
- 创(12173)
- 部(11960)
- 专项(11673)
- 创新(11641)
- 课题(10540)
共检索到107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磊 李小雁 蒋志云 魏俊奇 南木甲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探讨流域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对于深入认识变化环境下流域水资源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青海湖流域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水分采样,探讨了流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对生长季流域不同海拔的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平均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季旺期达到峰值(28.79%),生长季初期(22.81%)和生长季末期(22.91%)相对较低;随海拔的升高,流域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且在生长季旺期增加最为显著(P<0.01);(2)经过一个生长季,湖滨32003300m海拔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磊 李小雁 蒋志云 魏俊奇 南木甲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探讨流域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对于深入认识变化环境下流域水资源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青海湖流域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水分采样,探讨了流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对生长季流域不同海拔的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平均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季旺期达到峰值(28.79%),生长季初期(22.81%)和生长季末期(22.91%)相对较低;随海拔的升高,流域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且在生长季旺期增加最为显著(P<0.01);(2)经过一个生长季,湖滨3200~3300m海拔范围内土壤水分收支略有亏缺,减少1.24%,3300~3400m和3400~3600m海拔范围内,水分收支基本平衡,分别增加0.54%和-0.57%,3600~3800m海拔范围内,水分收支有所盈余,增加3.69%;流域海拔3800m以上地区为水分盈余区,且该区域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气温升高一旦导致流域水分收支平衡区向高海拔推进,将会使青海湖流域水分盈余区大面积减小,进而对流域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徽徽 刘元波
鄱阳湖流域水文过程是区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相对于其它水文要素而言,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成为流域水文过程研究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之一。采用AMSR-E土壤水分数据,从流域、子流域及地表覆被等不同的空间尺度,阐明了鄱阳湖流域2003~2009年土壤水分的年际与年内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流域尺度上,土壤水分总体呈现中心低、周边高的"漏斗式"空间分布形态,但夏、秋季节空间差异性减弱,年际土壤水分呈现较强的下降趋势,其中以湖区下降速度最大;在地表覆被尺度上,林地土壤水分最高、年际下降速度最低,表明其在年际尺度上对干旱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不同地表覆被类型的土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世丽 李新平 李文斌 慕小艳
【目的】分析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土壤养分空间的分异状况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为研究森林生态及合理利用与保护该地区森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取1 248~2 625m海拔16个完整土壤剖面的土壤样品,室内测定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和pH值,应用统计学软件对各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高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保护区内的土壤养分指标在整个土壤剖面的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 5.35~6.65,有机质含量5.65~74.84g/kg,土壤全氮含量0.30~5.43g/kg,碱解氮含量106.64~208.66mg/kg,全磷含量0.45~1.30g/kg,速效磷含量0.44~6.82mg/kg,全钾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群 武崎 刘兴良 张荣芝 吴鹏飞
为了研究海拔大尺度变化条件下土壤跳虫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动态,于2014年7月和9月对贡嘎山东坡1600、2000、2400、2800、3200 m 5个不同海拔梯度土壤跳虫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跳虫个体2647只,平均密度为6925 ind.m~(-2),分属于4目10科29属,其中符(?)属(Folsomia)为优势类群,占总捕获个体数的59.9%。PCa分析结果表明,海拔3200和1600 m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差异最明显,其余海拔梯度间的群落差异相对较小。土壤跳虫类群数、密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相反,其中shannon-W...
关键词:
海拔 跳虫 多样性 贡嘎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吕一河 王顺利 胡健 赵维俊
土壤水分空间变化是流域水量平衡、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林分空间结构调控及土壤水资源植被承载力等研究的热点和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按照流域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层次、植被类型等不同,布设45个土壤水分监测探头,设置15分钟获取一个数据,对已取得的50万个数据利用变异系数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随海拔升高呈波动性增多趋势,可拟合关系式为Sw=0.025 3a-52.546(R2=0.651 5);(2)半阴坡土壤水分比半阳坡高出1.2倍、比阳坡高出1.7倍,半阳坡土壤水分比阳坡高出1.4倍;(3)小于25°的范围内,坡度越大,土壤水分越小;大于25°的范围内,坡度越大,土壤水分越大;(4)...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空间变化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静 吴华武 李小雁 贺斌 裴婷婷 蒋志云 鲍志诚
水分条件是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但对青海湖流域油菜和燕麦植物水分利用方式的认识尚不清楚。论文收集油菜和燕麦整个生育期内降水、植物和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通过直接对比法和多源混合模型定量地计算出油菜和燕麦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利用比例。结果表明:降水中同位素组成表征出较大的波动性变化,浅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富集于深层土壤水分,且土壤水中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呈浅层土壤水较富集于深层土壤水。油菜在生育期内根系吸水方式在浅层和深层土壤间发生明显的转换,如在蕾薹期、开花期、灌浆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静 吴华武 李小雁 贺斌 裴婷婷 蒋志云 鲍志诚
水分条件是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但对青海湖流域油菜和燕麦植物水分利用方式的认识尚不清楚。论文收集油菜和燕麦整个生育期内降水、植物和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通过直接对比法和多源混合模型定量地计算出油菜和燕麦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利用比例。结果表明:降水中同位素组成表征出较大的波动性变化,浅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富集于深层土壤水分,且土壤水中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呈浅层土壤水较富集于深层土壤水。油菜在生育期内根系吸水方式在浅层和深层土壤间发生明显的转换,如在蕾薹期、开花期、灌浆期及成熟期主要依赖于0~10 cm(95.1%)、0~10 cm(68%和44.8%)、30~60 cm(69.9%)及0~10 cm(38.8%)的土壤水分。而燕麦根系吸水范围却没有表征出明显的改变,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利用深度在0~30 cm间变化。这将为高寒地区耕作方式调整及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景波 祁子云 魏君平 邢闪
通过对青海湖北沙柳河镇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该区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干层恢复等问题。结果表明:青海湖北沙柳河镇土壤含水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年降水量略多于400 mm的条件下,多数土壤干层中的水分得到了恢复,干层消失,少数土壤还有干层存在。在2009年降水增多,到2011年土壤水分恢复深度达到了1.3 m,2011年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2009年。在年降水量为410 mm左右的条件下,土壤干层恢复到1.3 m深度需要的时间为2年左右。该区土壤水分运移缓慢,干层恢复比黄土高原缓慢,恢复的深度较小,这主要是该区土壤冻结期较长等决定的。土壤干层中水分的恢复表明,该区2009年以来草原土壤水分输出量略小于输入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荣 李婷婷 金锁 鱼舜尧 王宇 李禹江 齐锦秋 郝建锋
【目的】研究海拔高度对周公山柳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对人工林的抚育及合理经营有着重要意义,旨在为人工林近自然改造以及利用山地造林、恢复森林生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代表性样地法和随机取样法相结合的方法,在800、1 000和1 200 m 3个海拔高度对周公山柳杉人工林林下的物种组成、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1)林下草本层共发现植物33种,属于19科32属;林下灌木层共发现植物49种,隶属于39属26科。2)草本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SW))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符合"中度膨胀"理论,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D)以及灌木层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则符合负相关关系理论。3)林下植被0~40 cm深度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机碳、有机质含量均降低。4)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有机质、全氮(TN)、全磷(TP)、有效磷(AP)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应控制人为干扰的强度,保持合理的林分密度,改善柳杉人工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使人工林处于一种天然更新状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颖丹 郭晓敏 陈煦 程晓 赵自稳 牛德奎 张金池 潜伟平 彭辉武 张文元
以江西省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取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层的土壤,对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机械组成与养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功山山地草甸整体粒径组成为:粗砂粒>细砂粒>粗粉粒>粘粒>细粉粒>中粉粒。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处于一级以上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三级水平,土壤速效钾处于四级水平。在有机质含量中,上层土壤有机质与粗砂粒呈显著负相关性,与细砂粒呈显著正相关性,下层土壤有机质与中粉粒、细粉粒和物理性粘粒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与粘粒呈显著负相关性。下层土壤pH值与粘粒呈极
关键词:
山地草甸 机械组成 养分 相关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荣 李婷婷 金锁 鱼舜尧 王宇 李禹江 齐锦秋 郝建锋
【目的】研究海拔高度对周公山柳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对人工林的抚育及合理经营有着重要意义,旨在为人工林近自然改造以及利用山地造林、恢复森林生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代表性样地法和随机取样法相结合的方法,在800、1 000和1 200 m 3个海拔高度对周公山柳杉人工林林下的物种组成、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1)林下草本层共发现植物33种,属于19科32属;林下灌木层共发现植物49种,隶属于39属26科。2)草本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SW))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符合"中度膨胀"理论,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D)以及灌木层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则符合负相关关系理论。3)林下植被0~40 cm深度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机碳、有机质含量均降低。4)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有机质、全氮(TN)、全磷(TP)、有效磷(AP)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应控制人为干扰的强度,保持合理的林分密度,改善柳杉人工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使人工林处于一种天然更新状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扈瑞瑞 王卫民 彭东 高林 王瑞 李志刚 孟贵星 施河丽 申国明
【目的】海拔高度对烟田生态系统的光照、温度及其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州32个典型植烟农户烤烟生产系统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海拔500900、9001200、12001500 m 3个不同海拔区间内烤烟生产系统中的物质的投入产出、能量的输入输出以及价值转换效益,分析了各海拔高度烟区物质流、能量流及价值流的数量特征。【结果】各海拔高度烟田均需要调控磷、钾肥的施用量,提高利用率。在投能结构上,人工投能占比最大,其次是化肥能。从产投比来看,随着海拔的升高,磷、钾元素产投比和能量产投比
关键词:
恩施 不同海拔 物质流 能量流 价值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奕霄 邱阳阳 郭俊 王珂清 王佳 周学东
利用加湿串联差分迁移分析仪H-TDMA,观测研究了2012年9~10月黄山不同高度40~200 nm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吸湿增长因子GF(Growth Factor)。结果表明:当粒子到达潮解点之后,颗粒物的GF多为双峰分布,分为GF1.15的强吸湿组;相同粒径下,强吸湿组离散程度大于弱吸湿组。相对湿度的变化对粒子吸湿增长的影响与粒子大小及化学组分有关,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粒子在相同的相对湿度下潮解点不同,硝酸铵和硫酸铵是颗粒物中主要的吸湿成分。气溶胶粒子的吸湿性有明显的日变化。黄山地区环境相对较清洁,实验设置的相对湿度85%较其他地方低,也是气溶胶粒子整体吸湿性小于城市地区的原因之一。对比不同海拔高度下气溶胶粒子的吸湿性,发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溶胶的吸湿性减弱。
关键词:
气溶胶粒子 吸湿增长 H-TDMA 黄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华武 李小雁 赵国琴 李广泳 李舟 李柳
稳定同位素方法已被广泛用来研究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来源分析、不同水体间补给关系及水量平衡。论文基于青海湖流域2012年夏季所收集的河水和逐次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及实测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它们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中同位素值组成变化存在两个明显的变化阶段,在8月中旬之前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值较低,而之后明显偏高,这与受夏季风和局地再循环水汽的影响有关;该流域大气降水线(LMWL)的斜率(8.69)和截距(17.5)明显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GMWL),表明青海湖流域夏季大气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受夏季风所携带湿润海洋性气团的影响;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与降水量及温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