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05)
- 2023(4649)
- 2022(4199)
- 2021(3834)
- 2020(3592)
- 2019(8545)
- 2018(8479)
- 2017(16658)
- 2016(9479)
- 2015(10949)
- 2014(11350)
- 2013(11524)
- 2012(11071)
- 2011(10050)
- 2010(10222)
- 2009(9607)
- 2008(9796)
- 2007(9061)
- 2006(7692)
- 2005(6799)
- 学科
- 济(41947)
- 经济(41912)
- 业(24312)
- 管理(24072)
- 方法(22304)
- 数学(20203)
- 数学方法(20048)
- 企(18498)
- 企业(18498)
- 农(12225)
- 财(10382)
- 学(9976)
- 中国(9419)
- 地方(9007)
- 贸(8209)
- 贸易(8209)
- 农业(7972)
- 易(7947)
- 业经(7405)
- 制(6977)
- 和(6603)
- 务(6309)
- 财务(6296)
- 财务管理(6275)
- 环境(5957)
- 企业财务(5886)
- 银(5728)
- 银行(5691)
- 融(5546)
- 金融(5542)
- 机构
- 大学(144827)
- 学院(143802)
- 济(57833)
- 经济(56562)
- 管理(52835)
- 研究(49623)
- 理学(45505)
- 理学院(44931)
- 管理学(43998)
- 管理学院(43736)
- 中国(36516)
- 科学(33463)
- 农(31631)
- 京(30392)
- 所(27060)
- 业大(25961)
- 财(25785)
- 农业(25493)
- 研究所(24869)
- 中心(23355)
- 江(22382)
- 财经(20670)
- 北京(18900)
- 范(18820)
- 经(18616)
- 师范(18574)
- 经济学(18108)
- 州(17297)
- 院(17138)
- 农业大学(16969)
- 基金
- 项目(95051)
- 科学(72200)
- 基金(67072)
- 研究(65675)
- 家(59633)
- 国家(59163)
- 科学基金(48729)
- 社会(39504)
- 省(38639)
- 社会科(37301)
- 社会科学(37282)
- 基金项目(36193)
- 自然(32687)
- 划(32208)
- 自然科(31853)
- 自然科学(31838)
- 自然科学基金(31268)
- 教育(30762)
- 资助(28161)
- 编号(27143)
- 成果(22214)
- 重点(22066)
- 部(21024)
- 发(20682)
- 创(19216)
- 计划(19140)
- 科研(18930)
- 课题(18838)
- 创新(18069)
- 大学(17574)
共检索到206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建新 祁洪芳 史建全 陈大庆 黄福祥 唐洪玉
对青海湖水质进行系统的监测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青海湖水质总体是比较好的,满足渔业用水水质标准,但部分指标如pH、COD已达到V级,盐度也明显上升。因此加强青海湖水质的治理改善非常必要。
关键词:
青海湖 水化学特性 水质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洪源 吴艳红 刘衍君 郭立男
青藏高原湖泊水量的变化是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区域水循环响应的重要信息载体。区别于常用的水文学方法,本文利用MODIS遥感影像和LEGOS高度计多年连续数据,基于湖泊水位—面积关系,探讨了湖泊水量变化的遥感分析方法,并以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青海湖为例,揭示青海湖近20年来(2001-2016)湖泊水量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主要结论为:青海湖湖泊面积在2001-2016年间整体扩张了187.9 km~2,变化速率为11.6 km~2/a;水位在2001-2014年间上升了1.15 m,变化速率为0.10 m/a。青海湖水位—面积关系表现为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2=0.83)。基于水位—面积关系,进一步估算分析了青海湖水量平衡的净收支及其年内和年际变化。近20年来,青海湖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其变化率约为4.5×10~8m~3/a。降水的增加与蒸发能力的下降是湖泊水量增加决定性的驱动因子。
关键词:
遥感 水位—面积关系 水量变化 青海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焱 李胜忠 李红
通过对新疆、青海和内蒙古三省区20个盐湖(池)卤虫和水化学研究,发现在碳酸盐型盐湖生存的卤虫全为两性生殖类群,而在硫酸盐型盐湖生存的卤虫有两性生殖类群和孤雌生殖类群,但以孤雌生殖类群居多。用fisher判别方法,对盐湖水化学类型与卤虫类群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获得模型Z=-0.0917X1+0.0154X2+0.1725X3-17.7536X4-0.4002X5,它们之间的临界值Z*=-7.6411,Ca2+对卤虫类群影响最大(64.0402%),其余依次为SP42-、Mg2+、HCO3-、CO32-。经F检验,碳酸型盐湖Z1和硫酸型盐湖Z2在α=0.01水平差异显著。
关键词:
水化学类型 卤虫 类群 盐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继清 范弢 晏朋
为探究不同表层岩溶带岩溶水系统和人类干扰方式下滇东南峰林湖盆区表层岩溶泉地球化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CTDP300水质检测仪,对不同地质背景下的两泉域的水化学性质从月动态和降雨动态两个尺度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观测。结果表明:(1)菜花箐泉理化指标季节动态变幅较大:水温为4.6℃,电导率为302μs/cm,pH为0.66,水浊度为255.1;火把洞泉变幅相对较小:水温为3.3℃,电导率为225μs/cm,pH为0.5,水浊度9.8。(2)无雨时:菜花箐泉气温与水温、电导率、pH呈正相关关系;火把洞气温与水温呈现正相关关系,水温与电导率、pH呈现负相关关系。(3)强降雨时:菜花箐泉在降雨初期水温、电导率、水浊度均出现峰值,pH呈现低值。在降雨中后期,电导率大幅度上升,在6 h内从189μs/cm上升到405μs/cm,pH出现峰值后呈波动下降趋势。火把洞泉在降雨初期水温与电导率、pH呈正相关关系,各自呈现本期间峰值。在降雨持续10 h后,pH、电导率均呈现下降趋势。(4)弱降雨气候条件下:菜花箐和火把洞泉的理化指标变幅都较小,在降雨初期、中期和后期两泉域pH、电导率都出现稀释效应曲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圆 马钦彦 王玉涛 康峰峰 田平 卢俊峰
该文对北京密云水库和森林植被影响下不同水源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河川径流中的化学元素含量不仅与降水化学组成有关,而且受该地区的土壤、植被及人为因素影响较大.2003—2005年密云水库水质富营养化比1987年加剧,其中白河对密云水库中化学元素入库负荷贡献最大,达到密云水库水体对应数值的46.20%;潮河其次,为30.02%;白马关河仅为4.97%.潮河和白河河水的N、P含量大于白马关河和安达木河,而K含量正好相反,这种含量差异主要是由于各流域土地利用及施肥等情况不同而造成的.密云水库流域的水源涵养林对大气降水、农田径流的水质净化效果显著.
关键词:
密云水库 河川径流 富营养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巧焕 卢玉东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腰坝绿洲66个地下水样点的化学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经典统计学、Piper三线图、Gibbs图、主离子浓度关系图等方法,对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呈弱碱性微咸水,化学过程主要以蒸发浓缩-岩石风化作用为主,地下水化学组分以方解石、白云石、岩盐与石膏的溶解沉淀为主要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从东北向西南地下水化学类型由SO_4·Cl-Ca·Mg型和SO_4·HCO_3·Cl-Mg·Na型转化为SO_4·Cl-Ca·Na型,形成高盐分离子的富集,水体总体咸化程度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芳 冯起 李忠勤 刘蔚 金爽
2006、2007年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沿河源冰川区到中游山区的6个水文站点(1号冰川、空冰斗、总控、巴拉提沟、跃进桥和后峡)定期持续采集径流样品,对流域山区河流水化学组成、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径流样品的离子组成均为Ca2+-HCO-3-SO2-4型,呈弱碱性。河源区冰川径流中TDS和EC均值总控>1号冰川>空冰斗,其中1号冰川径流峰值最大。与河源区相比,上中游3个水文站径流离子含量、TDS和EC明显增高。通过Piper图显示,上中游径流水化学类型与河源区相似,表明整个流域山区径流水化学形成过程存在相似原理。结合Gibbs图和离子比值进行分析,得出碳酸盐、黄铁矿和长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凤霞 李林 沈芳 伏洋
青海湖在1975年~2000年的25年间,湖岸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西岸和北岸陆地相对推进距离分别达到1566 3m和3266 9m,年平均推进距离分别为62 6m和130 6m;湖区东岸沙体形似"鸟嘴"侵蚀东岸湖水,近100km2的水体被分离,只有很窄的河道连通湖区,且"鸟嘴"有继续延伸趋势。造成湖岸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暖干化、湖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青海湖环湖地区气候暖干化导致的青海湖水位下降和土地沙漠化是造成湖岸变化的的直接成因;人类活动引起的草场退化则进一步加速了湖岸的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坤容 姜军 刘秀花 姜凌 周维博
【目的】对陕西华县、华阴(简称"二华")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水质进行研究,为保护和改良该地区地下水的水质提供指导。【方法】于2008-11在"二华"地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27个地下水水样,对水样中的Na+、K+、Ca2+、Mg2+、HCO3-、Cl-、SO24-、CO32-、NO3-N、CODMn、Cr6+、Mn2+、Cu2+、Zn2+、Cd2+、Pb2+、总硬度、总溶解固体(TDS)含量和pH值进行分析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水化学分析软件AquaChem V4.0及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二华"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级别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陕西"二华"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春华 周文斌
分别于2010年2月和7月,对鄱阳湖湖区和入湖河流的pH、TDS以及主要离子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主要离子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水体属于弱矿化度软水,Ca2+是湖水和河水的主要阳离子,分别占阳离子总数的59.35%、49.89%;HCO-3是湖水和河水的主要阴离子,分别占阴离子总数的53.37%、59.37%,水质类型为Ca-HCO-3型水;主要离子组成和TDS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沿程变化特征,这与降雨季节性变化以及不同水系的地质背景有关;从河流水系上游至湖区的水化学特征依次为HCO-3型、HCO-3-SO2-4和SO2-4型。从水化学控制机制上看,鄱阳湖丰水期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雅 刘力 李朋 李琳静 潘龙克 冯江 叶婷
为探究沉湖国际重要湿地水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服务沉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系统修复,分别于2020年8和12月系统采集湿地湖区主要河流黄丝河河水、3个子湖(沉湖、张家大湖、王家涉湖)湖水样品和湿地周边地下水样品,综合运用水化学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湿地河湖水主要离子组成特征与空间分布,探讨湿地化学演化过程的主要控制因子和离子来源。结果表明:沉湖河湖水整体呈中性至弱碱性,含量最高的阴阳离子分别为HCO_3~-和Ca~(2+),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型。枯水期由于水动力条件差,河湖水各组分含量空间差异性大于丰水期。河湖水离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风化溶解,同时枯水期黄丝河水、王家涉湖水和地下水也受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丰水期受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影响,枯水期受工矿活动影响,湿地的水化学组成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
地表水 水化学 离子来源 沉湖湿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迪强 蒋志刚 王祖望
根据实地考察与有关资料,建立了青海湖环湖地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系统分类,将青海湖环湖地区生态系统分为湖区及湖周水漫滩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高寒荒漠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青海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空间特征,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代表性、特有性、濒危性、敏感性原则与已经建立的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叠加,进行GAP分析,发现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普氏原羚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最适宜的生境没有包括在保护区内。然后,提出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分区方案及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GAP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生喜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环青海湖地区4个县2000~2008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足迹多样性与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并与青海省总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近年来,环青海湖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出现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不断下降,但生态足迹多样性不足;环青海湖四县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方面差异极大。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了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进城镇化等实现环青海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国钢 刘冬平 江红星 单凯 侯韵秋 戴铭 楚国忠
于2006年4—9月,在不同的迁徙阶段首次在青海湖15个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对水鸟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72种,隶属于7目14科。此外发现16种新记录。青海湖水鸟春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下旬。不同生境水鸟的多样性也不同,砂石海滩如鸬鹚岛和二郎剑的水鸟多样性在各季节都较低,可能是由于砂石生境中食物较少的缘故。
关键词:
水鸟 多样性 青海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惠梅 张安录
通过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和气候、GDP、个人储蓄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敏感性,以识别影响青海湖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控和管理青海湖区域生态保护。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估值,MATLAB.7.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08年青海湖流域的湿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下降11.16%、13.23%,主要是受到GDP和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但对GDP变化并不敏感,对城市化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2)2000~2008年青海湖流域农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下降了57.93%,主要受气候暖干化和城市化的驱动所致,同时对城市化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