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6)
2023(14268)
2022(12523)
2021(11631)
2020(9811)
2019(22605)
2018(22373)
2017(42286)
2016(23663)
2015(26312)
2014(26147)
2013(26098)
2012(24029)
2011(21741)
2010(21646)
2009(19542)
2008(19295)
2007(16767)
2006(14534)
2005(12633)
作者
(71749)
(59898)
(59349)
(56603)
(38177)
(28792)
(26854)
(23472)
(22848)
(21188)
(20569)
(20473)
(19280)
(18837)
(18677)
(18406)
(18152)
(17626)
(17100)
(17024)
(15149)
(14671)
(14555)
(13498)
(13356)
(13338)
(13278)
(13184)
(12126)
(12095)
学科
(88916)
经济(88815)
管理(64793)
(61452)
(50691)
企业(50691)
方法(43077)
数学(36905)
数学方法(36428)
(25432)
(24977)
中国(22099)
(21605)
业经(20337)
地方(17826)
环境(17380)
农业(16870)
理论(16313)
(16108)
(15609)
(15577)
贸易(15569)
(15093)
技术(14323)
(14194)
财务(14131)
财务管理(14110)
(13786)
企业财务(13461)
(13131)
机构
大学(338873)
学院(335668)
管理(129587)
(125363)
经济(122414)
研究(117699)
理学(113287)
理学院(111861)
管理学(109577)
管理学院(108990)
中国(83669)
科学(79550)
(73128)
(66004)
(61454)
业大(58304)
研究所(57003)
(55725)
农业(52202)
中心(52111)
(49009)
(45910)
北京(45836)
财经(45634)
师范(45354)
(42592)
(41615)
(39470)
师范大学(36891)
经济学(36881)
基金
项目(240308)
科学(187099)
基金(173595)
研究(167753)
(155379)
国家(154155)
科学基金(129998)
社会(103145)
社会科(97588)
社会科学(97559)
(94605)
基金项目(92855)
自然(88589)
自然科(86435)
自然科学(86402)
自然科学基金(84845)
(80885)
教育(76894)
资助(71630)
编号(66558)
重点(54898)
成果(53636)
(52044)
(50884)
(49540)
科研(46945)
计划(46821)
课题(46663)
创新(46289)
大学(43691)
期刊
(133972)
经济(133972)
研究(92681)
学报(65546)
中国(63023)
(58428)
科学(57368)
大学(47868)
学学(45360)
管理(45112)
农业(41036)
(40510)
教育(37160)
技术(26911)
(24319)
金融(24319)
(22416)
业经(21518)
财经(21312)
经济研究(20543)
业大(18230)
(18209)
(18120)
科技(17877)
图书(17429)
问题(17170)
资源(16999)
林业(16194)
理论(15648)
技术经济(15448)
共检索到475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兆煜   李本措   樊博   司梦可   安栩立   张振华   兰玉婷  
明确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对金露梅灌丛草甸生态系统功能维持以及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海海北祁连山南麓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2020-2023年间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群落生产力季节和年际动态变化,并探讨了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季节尺度上,植物群落地上生产力呈现“单峰”曲线,在7月底达到峰值;年际尺度上,植物群落地上生产力和地下生产力在年际间差异显著(P<0.05);(2)地上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和地下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杂类草功能群生产力时间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功能群(P<0.05),不同土层深度地下生产力时间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3)莎草类功能群生产力时间稳定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土壤速效钾与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地上生产力时间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表层(0-10cm)土壤有效磷和pH值与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地下生产力时间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不同功能群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速效养分是影响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业  戚登臣  李广宇  魏强  王芳  陈炜青  孙飞达  刘振恒  
对甘肃玛曲县中度退化草地进行了氮、磷、钾、有机肥施肥处理,研究了其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各种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增加退化草地的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其中施有机肥O和N-P-K使植被高度分别增加2.208倍、2.274倍,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315倍、3.161倍;在施P处理中,杂类草减少32.90%,莎草科植物增加73.43%,有机肥处理中,禾本科植物增加19.69%,不同施肥处理后,莎草科、禾本科和豆科各物种重要值都在增加,而杂类草各物种重要值都在减少;各种施肥处理(施O除外)均可使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减少;在N-P-K处理中物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文业  赵明  李广宇  魏强  王芳  刘振恒  朱丽  张继强  孙飞达  
以中度沙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类型施肥水平对草地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格局、群落结构及生产力的影响,旨在寻求不同类型施肥的最佳施肥水平。结果表明:①在各个不同施肥水平处理中(除钾肥3个水平处理外),主要优势物种的重要值之间均有显著差异;②各物种多样性指标在有机肥3个水平处理和氮肥3个水平处理中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而在磷肥3个水平处理和氮磷钾肥配施3个水平处理中均随施肥量增加显凸形变化趋势;③植被平均高度和4个功能群地上生物量在有机肥3个水平处理和氮肥3个水平处理中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在磷肥3个水平处理和氮磷钾肥配施3个水平处理中均随施肥量增加显凸形变化趋势;④钾肥3个水平处理对物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彭清青   唐炳民   欧为友   段迎珠   孙占清   谢占玲   毛玉晶   陈生全   郭璟   王宝   杨家宝   孟清  
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是青藏高原特有真菌资源,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可形成典型的蘑菇圈。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群落上,然而,目前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不同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结合ITS序列鉴定方法,分析采自祁连高寒草甸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不同植物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6类植物108块组织中分离得到70株内生真菌,总分离率为64.81%,总定殖率为33.33%。多样性与相似性分析表明,矮嵩草内生真菌丰富度(R = 1.73)和多样性(H’ = 1.86,D = 0.83)最高,米尔克棘豆内生真菌均匀度指数(J_(u )= 1)最高;鹅绒委陵菜与麻花艽(C_(s鹅-麻 )= 0.5, C_(j鹅-麻 )= 0.33),火绒草和米尔克棘豆(C_(s火-米 )= 0.40,C_(j火-米 )= 0.25)的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相似性;不同组织间内生真菌相似性排序为:根-茎>叶-茎>根-叶。内生真菌结构分析表明,不同植物中优势菌分别为Peziza ostracoderma和Stagonospora sp.;不同组织中相对丰度最高均为Peziza ostracoderma。共现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矮嵩草是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的核心植物(EIC_(矮嵩草 )= 1);Peziza ostracoderma是核心内生真菌(EIC_(P.o )= 0.75)。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植物内生真菌的角度为进一步探究青藏高原特有真菌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植物-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提供新思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培杰  李亚娇  潘多锋  陈本建  李心诚  王德利  
采用野外受控放牧试验(放牧和不放牧)和人工控制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方法(草原毛虫移除和未移除),研究了牦牛干扰下草原毛虫对高寒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地植被群落(植被盖度、群落高度、地上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草原毛虫种群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牦牛(Bos mutus)放牧区内草原毛虫种群数量及增长趋势均高于无牧区。草原毛虫单独存在时群落的盖度、高度及地上总生物量与对照(牦牛与草原毛虫都不存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文兵  施颖  邢亚芸  张茜  郑志虎  罗巧玉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作为青藏高原最主要的营地下生活啮齿类动物,其通过挖掘行为将大量土堆积于草地,形成大小不一呈镶嵌式分布裸露土丘,对周围植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研究在封育与放牧条件下,对青海贵南高寒草原鼠丘及周边区域群落植物种组成和重要值、功能群生物量构成、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明晰鼠丘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特征在放牧和封育下的趋同规律。结果表明,1)封育和放牧样地鼠丘上植物种数极少,分别为17种和11种,封育利于鼠丘植物种的侵入和生长;2)鼠丘形成增加周围区域地上生物量122.71 g·m~(–2)和地面芽植物比例(20.77%),降低地下芽植物比例(22.50%),促使鼠丘周边区域草地由禾草/莎草群落向禾草群落转化,但对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无影响;3)封育降低了鼠丘周边区及非鼠丘区草地群落稳定性,放牧增加了鼠丘周边区及非鼠丘区草地稳定性;4)鼠丘草圈增加的植物生物量可部分补偿裸露鼠丘损失的地上生物量,封育和放牧样地分别补偿35.28%和57.93%的裸露鼠丘损失生物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田富  程云湘  周国利  马青青  申波  曲久  常生华  
本研究采用有效洞穴法确定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鼠洞密度(从低到高划分Ⅰ、Ⅱ、Ⅲ、Ⅳ共4个梯度),通过分析鼠洞密度与研究区裸地面积、土壤物理特征、植被结构特征的关系探究鼠兔活动对果洛藏族自治州高寒草甸土壤和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 4个梯度的有效鼠洞数量依次为每100 m~2(4±3)个(Ⅰ)、(15±2)个(Ⅱ)、(24±2)个(Ⅲ)、(37±5)个(Ⅳ);2)高寒草甸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受鼠洞密度影响,在梯度之间差异显著(P 0.05),仅梯度Ⅱ样地内的土壤紧实度显著高于梯度Ⅰ样地(P 0.05);4)有效洞口数影响样地内裸地面积(P 0.05),不同鼠洞密度梯度样地之间植物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适当的鼠兔干扰有助于改善鼠兔生境,推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正向演变,当高原鼠兔干扰过高时,生境质量下降迫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逆向演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宇恒  张莉  张秀娟  杨永胜  王军邦  徐兴良  黄煜茹  赵求东  李英年  周华坤  
为探讨退化程度对三江源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及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三江源玛沁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样地,通过野外监测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退化程度对三江源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盖度、高度、物种数、生物量及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寒草甸不断退化过程中,玛沁高寒草甸植物平均高度和盖度分别显著降低了41.1%和58.5%(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静  甘崎旭  李文龙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强烈影响着物种建植、种间共存和群落结构。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缘高寒/亚高寒草甸为研究区,选择104种常见植物开展萌发试验,探讨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寒/亚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萌发行为受到系统发育的强烈控制,科分类单元分别能够解释50.74%、35.22%、19.68%、16.57%和37.92%的萌发率、萌发时间以及萌发不确定性、同步性和变异性。高寒/亚高寒草甸植物的萌发特性还受到生活史特征的影响:多年生植物的平均萌发时间比一年生植物长5.21 d,不确定性高0.73;种子大小每增加1 mg,平均萌发时间延长1.07 d,萌发不确定性升高0.14,同步性降低0.03;在小株、中株、大株3类株高中,大株植物的萌发率、萌发不确定性及变异性较高,同步性较低。此外,海拔梯度上的广布种的平均萌发率比狭布种高6.89%,平均萌发时间短1.20 d。在高寒/亚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系统发育是决定种子萌发特性的重要约束条件,物种通过采取快速同步萌发的机会主义对策、“两头下注”的异步萌发对策等不同的萌发策略应对不可预测环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建秀  王召锋  Saman BOWATTE  侯扶江  
种子是微生物从母本植物到子代植物的传播介质,将有益微生物代代相传。种子传播的微生物存在于植物不同部位,为寄主植物提供了一系列的益处。以往种子微生物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作物,鲜有关于草地植物的研究。本研究利用Illumina-Miseq DNA测序技术,对青藏高原高山草甸8种优势植物的种子微生物群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种草地植物的种子中有多种细菌和真菌(115个细菌属和135个真菌属),且细菌和真菌群落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8种草地植物的优势种细菌门和真菌门分别为Proteobacteria和Ascomycota。在8种草地植物的种子中均发现了细菌属Pseudomonas、Pantoea和Ochrobactrum及真菌属Botrytis、Bullera和Didymella。另外,在8种草地植物的种子中有其独特的细菌和真菌属。本研究表明,植物的个体特征是塑造种子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且可用于未来种子微生物组调控的微生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玲  施建军  尚占环  史惠兰  陈伟元  更尕陈林  更求巴毛  
为探讨环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原适宜的磷肥施用量,2017年在海晏县西海镇轻度退化高寒草原上,选用磷酸二铵,设置0(CK)、120(P_1)、240(P_2)、360(P_3)、480 kg·hm~(–2)(P_4) 5个施肥梯度,以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变化为指标,筛选区域磷肥增施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增施磷酸二铵后草原植物群落中禾本科、莎草科和豆科植物的重要值显著增加(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云英  裴薇薇  辛莹  郭小伟  杜岩功  
解析高寒草甸水分利用效率连续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高寒草甸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2003–2010年青海海北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连续8年间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借助于潜热通量(latent heat flux,LE)和蒸发潜热(λ)计算实际蒸散量,进而计算出8年间水分利用效率值,并探讨了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年际尺度上,8年间总初级生产力、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以每年98.55 g·m~(-2)、40.15 mm和138.70 g·(m~2·mm)~(-1)的趋势上升;季节尺度上,总初级生产力、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1月份呈现最小值。2)年均温度、相对湿度和净辐射对全年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贡献率均最高,三者能解释73.50%的全年水分利用效率变异。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3个环境因子在生长季尺度上相对贡献率总值为74.14%。在全年和生长季尺度上,年均气温和光合有效辐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43.09%和30.7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湿度是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子,全年尺度上还有年均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生长季尺度上主要影响因素还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和净辐射。研究结果对于明晰金露梅灌丛草甸水分利用效率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德昊  李涛  
钤阳湖是江西省新余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目前面临着水华爆发风险.该文基于2022年1月、5月和7月对钤阳湖浮游植物和水环境的调查,研究钤阳湖不同水文时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8种,其中绿藻门23种,占总种数的39.66%,是钤阳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隐藻门中的隐藻(Cryptomonas sp.)是枯水期和平水期的优势属(种),蓝藻门中的鱼腥藻(Anabaena sp.)是丰水期的优势种.浮游植物密度表现出丰水期高、枯水期次之、平水期最低的规律.冗余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水温、pH值、氨氮等是影响钤阳湖浮游植物动态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爱云  刘世荣  史作民  董林水  刘京涛  
采用沿海拔样方和样带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运用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指标,分析研究了保护区亚高山草甸植被的群落多样性及其变化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植物种28科76属96种,主要优势种有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狼毒(Stellerachamaejasm e)和蒿草(Kobresiasp.)。随海拔升高,亚高山草甸植被物种丰富度呈现单峰分布格局;α多样性(Shannon-W 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海拔上升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则随海拔升高而增...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成阳  赖炽敏  彭飞  薛娴  尤全刚  张文娟  刘斐耀  
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部分地区退化严重,对生态环境及牧民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草地不同退化阶段中存在着关键阶段,超过了这个阶段,极难恢复。因此,确定草地退化的关键阶段是草地可持续恢复的基础。研究样地设在青藏高原北麓河流域多年冻土区,根据植被和土壤特征选取了未退化到极度退化的5个退化梯度,探讨不同退化程度对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群落中各功能群相对盖度的影响,为揭示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植被退化关键阶段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退化程度加剧,禾本科和杂草类植物相对盖度显著增加(P 0.05),中度退化阶段开始显著降低(P 0.05),与20–30 cm和30–50 cm土壤深度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所占比例均显著负相关(P <0.05),而杂草相对盖度和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在各土壤深度所占比例则表现出与莎草科植物相反的趋势。中度退化是草地退化的关键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