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4)
2023(11308)
2022(9673)
2021(8667)
2020(7274)
2019(16827)
2018(16519)
2017(31897)
2016(17252)
2015(19714)
2014(20097)
2013(20186)
2012(19684)
2011(18236)
2010(18767)
2009(17515)
2008(17461)
2007(16049)
2006(14413)
2005(13533)
作者
(53503)
(44927)
(44772)
(42801)
(28738)
(21559)
(20502)
(17471)
(16941)
(16142)
(15514)
(14925)
(14452)
(14450)
(14162)
(13996)
(13367)
(13272)
(12969)
(12906)
(11499)
(11258)
(10945)
(10295)
(10256)
(10147)
(9997)
(9931)
(9133)
(8957)
学科
(98512)
经济(98430)
管理(44347)
(43231)
方法(33656)
(32362)
企业(32362)
数学(29281)
数学方法(29075)
地方(27016)
中国(26405)
(23885)
业经(19492)
(18781)
(17119)
地方经济(16394)
农业(16377)
(15692)
贸易(15682)
(15475)
(15044)
(14881)
金融(14879)
(14672)
银行(14642)
(14210)
(13242)
环境(13117)
(12892)
理论(11300)
机构
学院(263863)
大学(262912)
(120938)
经济(118438)
研究(100513)
管理(94481)
理学(79129)
理学院(78115)
管理学(76889)
中国(76437)
管理学院(76375)
科学(59771)
(57417)
(53068)
(52984)
研究所(47702)
(46955)
中心(44787)
(42159)
财经(41116)
经济学(38254)
业大(37517)
北京(37355)
(36961)
农业(36590)
(36562)
师范(36228)
(35237)
经济学院(34175)
(33480)
基金
项目(161750)
科学(126022)
研究(119844)
基金(114683)
(99532)
国家(98653)
科学基金(82723)
社会(76387)
社会科(72321)
社会科学(72300)
(64182)
基金项目(60131)
教育(53960)
(53587)
自然(50636)
自然科(49364)
自然科学(49348)
编号(48828)
自然科学基金(48466)
资助(47483)
(41642)
成果(40867)
重点(37141)
(35744)
课题(34900)
发展(33931)
(33405)
(32870)
国家社会(31333)
创新(30860)
期刊
(148247)
经济(148247)
研究(86184)
中国(57648)
(44119)
(40351)
学报(39867)
科学(37249)
管理(35770)
大学(29774)
农业(29661)
(28663)
金融(28663)
教育(28402)
学学(27974)
经济研究(24448)
技术(23887)
业经(23138)
财经(21301)
问题(19464)
(18538)
(15987)
(15551)
技术经济(15422)
世界(14418)
国际(13878)
商业(13500)
统计(13361)
经济问题(12534)
理论(12357)
共检索到423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明  朱斌  雷翼丞  
选取2001—2017年青海统计数据,首先简要分析了青海宏观经济发展水平概况,显示17年间青海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求进态势,但波动幅度大于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全国一样正处在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期。在此基础上,基于熵权法和TOPSIS模型两种评价方法,对青海经济发展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变化趋势和内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7年来,青海省经济发展结构层面不优,内部诸要素之间不够协调,经济转型发展进度缓慢,导致青海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以上问题应在新时代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予以重点关注并予以解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宏源  李国斌  张根明  陈明星  
一、宏观环境有所改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1.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环境(1)今年以来,国家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减少财政赤字、控制信贷规模、压缩基本建设,以及在经济适度增长的条件下,争取今年零售物价指数比去年有显著下降。(2)目前经济处于1991-1996年经济周期收缩期的最后阶段,企业更新改造的市场动力不足,而且政府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新开工项目,因此投资需求相对较弱。(3)国家较大幅度地调整了外贸政策:降低出口退税率和进口关税税率、取消出口信贷优惠等,这将使我国的外贸状况发生明显变化。(4)市场消费将更趋活跃。主要原因有:1995年农业大丰收,丰富和保证了市场供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南宁市统计局课题组  黄南方  洪奔  覃洁贞  覃伊曼  
"十二五"时期是南宁市经济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准确掌握南宁市"十二五"时期经济运行规律与走势,本课题以南宁市2000~2011年统计数据为基础,旨在通过较长时间经济数据深度分析,找出目前南宁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定量预测与政策分析,判断"十二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少维  
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格局;未来中长期趋势性因素仍然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增长内在活力较强;国际经济环境仍将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前期因素滞后影响,下游产品和消费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全球市场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变化不定,对中国的影响逐步加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铁梅  王金明  
2003年1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延续2002年的良好态势,在加快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继续稳步增长,GDP增长率高达9.9%。但是由于美伊战争等国际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全球经济前景扑朔迷离,我国目前的非典型肺炎等国内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带来的经济冲击难以估量,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使用多种预测模型及“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对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林  周晓纪  
我国经济增长连续七年减速后,2000年终于出现了回升,从总体上看,国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经济增长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上升,通货紧缩压力减缓,微观经济景气出现回升。 一、宏观经济出现回升的重要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将对2001年宏观经济发展产生有利影响。 1.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成效 国家连续三年实行以发行国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逐渐引导和带动了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使投资需求增长幅度回升,特别是2000年民间投资需求增长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洪菲  
为了确定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最优路径,文章通过对近15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进行回顾分析,找到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利用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泛函分析、最优化理论、几何学等的理论与方法,自主构建了多角度的最优值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基础数据代入上述模型,利用库恩-塔克定理和变分法确定了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最优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闫超  刘金全  
文章基于双变量结构突变模型,利用Andrews检验统计量和Bai子样本过程以及Hansen异方差固定回归元自举法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融危机、体制改革等外部冲击和内部冲击的双重作用和影响下,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例如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结构突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也出现了转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任兴洲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并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经济不断企稳回升。其中,投资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力量,而消费则是最稳定的一支力量。如果不发生特别大的变化,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总体态势和动力格局将好于2009年,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格局,有利于流通领域的发展和回升,为流通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考虑到宏观政策影响因素的复杂性,2010年我国宏观政策存在许多两难的选择,宏观政策回旋余地不大,政策取向短期内不会有重大调整,将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当然也要进行一些适度的调整,如逐步调整刺激经济的总量、结构和力度。在这样的宏观形势下,流通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百三  
随着经济刺激措施作用的进一步显现,我国宏观经济逐步向好,成为本轮金融危机中较早复苏的一支经济力量。近期公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和10月份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积极因素继续增多。伴随着经济的向好,投资者信心逐步增强,加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刺激,我们对中近期(即今冬明春)证券市场总体上持乐观态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涛  
我国的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等的影响,而在这其中起最关键作用的则是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随着奥运会在2008年我国首都的成功申办,市场在对相关体育政策进行判断时,开始习惯性的加入了奥运方面的因素,更有甚者,将其视为了我国未来体育发展的新型经济轨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明国  杨珺珺  
从经济增长、财政、金融、产业和民生五个方面,分析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在后危机时代的经济态势。虽然近年来欧盟经济在德国的带领下呈复苏态势,但希腊、意大利、葡萄牙、比利时甚至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债务问题依然是个巨大的隐患。加之失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美国挑起世界贸易争端等多重困境,欧盟成员国出现了两极分化。为此,中国要充分总结欧盟的经验教训,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有针对性地分别与欧盟诸国开展多领域的互补性共享合作,致力于稳定亚欧大陆和平、繁荣亚欧大陆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石柱鲜  孙皓  黄红梅  
应用频带分析方法和局面转移模型对2011年中国的经济景气、物价上涨压力及政策取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致扩散指数相对于一致合成指数的平均先行期大约为5~6个月,两种指数均显示中国经济在2011年上半年持续小幅回落后,将于下半年开始重新步入上行轨道;物价变化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上涨压力大"和"上涨压力小"两种局面,2011年的物价上涨水平将会有所下降,全年物价上涨水平大致可以控制在3.03%左右;在投资和消费因素的推动下,2011年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