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24)
2023(11560)
2022(10183)
2021(9547)
2020(8037)
2019(18701)
2018(18487)
2017(35333)
2016(19593)
2015(22115)
2014(21899)
2013(21764)
2012(20048)
2011(18091)
2010(17849)
2009(16151)
2008(15592)
2007(13763)
2006(11919)
2005(10297)
作者
(59558)
(49400)
(48940)
(46545)
(31362)
(23802)
(21969)
(19498)
(18950)
(17489)
(16986)
(16806)
(15795)
(15705)
(15339)
(15313)
(14796)
(14674)
(14233)
(13967)
(12437)
(11961)
(11938)
(11207)
(11130)
(11005)
(10908)
(10777)
(10051)
(9804)
学科
(75425)
经济(75341)
管理(52916)
(50784)
(41600)
企业(41600)
方法(35926)
数学(30938)
数学方法(30572)
(20625)
(20041)
中国(18608)
地方(17175)
(16955)
业经(16852)
(14140)
农业(14134)
贸易(14128)
(13708)
理论(13072)
(12725)
环境(12549)
(11907)
技术(11769)
(10829)
(10574)
财务(10514)
财务管理(10495)
教育(10235)
企业财务(9916)
机构
大学(277198)
学院(273988)
管理(109519)
(103912)
经济(101559)
研究(96998)
理学(94981)
理学院(93879)
管理学(92113)
管理学院(91668)
中国(69862)
科学(65150)
(61187)
(52825)
(50251)
业大(48286)
研究所(46529)
(44147)
中心(42719)
农业(41550)
(39645)
北京(38896)
(36480)
(36058)
财经(35923)
师范(35619)
(32748)
(32102)
技术(29964)
经济学(29695)
基金
项目(197823)
科学(153218)
基金(142266)
研究(138946)
(127690)
国家(126701)
科学基金(106526)
社会(84130)
社会科(79562)
社会科学(79538)
(77311)
基金项目(76283)
自然(73047)
自然科(71234)
自然科学(71212)
自然科学基金(69930)
(66320)
教育(62366)
资助(59166)
编号(55865)
重点(44779)
成果(44050)
(42222)
(42207)
(40646)
课题(38808)
科研(38520)
计划(38323)
创新(37960)
大学(35819)
期刊
(113023)
经济(113023)
研究(77652)
学报(51786)
中国(51247)
科学(46656)
(46472)
管理(39338)
大学(38093)
学学(35971)
农业(32666)
(31330)
教育(29790)
技术(23272)
(18866)
金融(18866)
业经(18712)
(17723)
经济研究(17041)
财经(16533)
林业(15449)
科技(15220)
图书(15197)
问题(14890)
业大(14283)
资源(14090)
(14052)
(13624)
理论(13397)
技术经济(13330)
共检索到394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李世荣  史常青  周心澄  
为明确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发展方向,2002年至2003年,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20世纪80年代退耕还林后,现存人工林群落标准地调查和解析木分析,研究了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云杉混交林、落叶松纯林、紫果云杉纯林、白桦纯林等5种类型的林木生产力和林木水分生产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地区的植物气候生产潜力约为8462kg(hm2·a),2100~3333株hm2密度的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纯林、紫果云杉纯林和白桦云杉混交林的生产力指标可作为该地区常规造林技术条件下乔木成林的现实生物量生产潜力标准.其中,紫果云杉纯林和白桦纯林成林的现实潜在水分生产率分别为17.22和22.14kg(hm2·mm·a),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先刚  张一平  詹卉  
收集云南省2000—2006年各类退耕还林面积和树种数据,设定2007—2010年间的6种年度造林与采伐情景,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清查中的人工林生长数据,拟合出各造林树种的经验生长曲线,并利用这些能够反映不同气候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的平均生长曲线,结合生物量扩展因子、木材密度和碳含量等参数,估算不同情景下的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在2010、2020、2030、2040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8.1~8.8、19.6~25.7、18.4~33.0、20.3~34.9和23.6~35.4TgC。退耕地造林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占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蔡丽莎  陈先刚  郭颖  殷瑶  
收集贵州省2000-2007年退耕还林的面积和树种数据,并对2008-2010年期间的年度造林面积设置6种可能情景。然后根据贵州省森林资源清查中人工林生长的历史数据,拟合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树种的生长曲线,再结合各树种的生物量扩展系数、木材密度和碳含量等参数,利用"人工林生长曲线法"估算出贵州省未来50a不同情景下的退耕还林工程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在2010,2020,2030,2040,2050年,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碳储量分别达到15.013~15.585,33.421~41.296,40.755~56.224,41.640~66.111和47.314~71.252Tg,有着相当大的碳汇潜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洪云  喻永红  
作为农户受益的一部分,退耕还林通过其生态功能对土地生产力的改善效果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通过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本文基于重庆万州的农户调查数据和土地生产函数及其索洛余值估计,定量分析并解释这一效果。结果表明,在没有重大农业技术进步和除退耕还林政策以外的制度创新,以及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退耕还林使耕地的玉米和小麦单产分别提高了12.7%和20.9%,折合成收益分别为1 452.98元/hm2和1 170.02元/hm2;并且,除退耕还林以外,土地的生产力还显著地受到地块面积、资本投入、土地质量、农技培训等因素影响。结论认为,土地生产力的改善明显得益于退耕还林;除增加物质投入以外,配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粉桃  韩泽  张伟华  周心澄  
文章主要分析研究了青海省大通县不同退耕年限云杉林+中国沙棘植被根系状况、土壤容重、入渗性能及抗冲性能,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指出了前三者对后者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地下根系逐渐增多,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初渗率、稳渗率、抗冲性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与农耕地相比,土壤表层(0~20cm)有效根(根茎<1mm)对土壤抗冲性能的强化值,按照退耕年限(8年,14年,19年,27年,50年,55年)依次为25.94%,36.42%,63.40%,137.04%,415.17%,708.13%。土壤表层(0~20cm)容重、稳渗率与土壤抗冲性的皮尔逊相关均达0.01显著水平;表层<1mm根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军  邵明安  张兴昌  
在EPIC模型介绍和模拟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利用EPIC模型对黄土高原旱塬地冬小麦水分生产潜力和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中期(12a)和长期(30a)评价定量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在12a实时气象条件下的模拟时段内,旱塬地小麦水分生产潜力随降水量变化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3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也表现为剧烈波动性和逐渐下降趋势,土壤干燥化趋势明显;(2)在30a模拟气象条件下的模拟时段内,旱塬地小麦水分生产潜力呈现波动性轻微降低趋势,3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季节性和年际间波动性显著,但土壤干燥化趋势并不明显;(3)综合分析认为,在降水量减少幅度不显著的情况下,旱塬地麦田土壤干燥化只是一种短期现象,不会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俞文政  常庆瑞  翟岁显  王锐  
利用逐步订正等方法,结合本地区自然、社会和经济统计资料,对青海湖地区耕地资源不同层次作物生产潜力、潜力总量进行了估算,分析了青海湖地区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限制因子。结果发现,热量和水分因子是青海湖地区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主要因子,现有耕地的最大粮油生产潜力总量为12165165kg。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层次的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对影响该地区耕地生产潜力的因子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青海湖地区实现耕地生产潜力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欢欢  李波  于海跃  郝丽霞  
研究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户的关系对于退耕还林后续问题解决,完善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准格尔旗多年农户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旗退耕还林工程初期(2002年)和后期(2010年)农户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家庭结构、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农户对退耕还林态度、禁牧圈养态度变化和对退耕还林工程评价,最后分析了农户返耕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受访农户平均年龄由2002年的35.02岁上升为2010年的45.32岁,年轻农户比重明显下降;户均人口从2002年的3.75人下降到2010年的2.8人。农户人均毛收入由2002年的1 332.03元增长为2010年的5 447.77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希华  
本文以长清县为例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从综合肥力的观点出发 ,科学地考虑影响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多种因素 ,确定合理的数学模型 ,对土地生产力水平进行定量化评价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等定级和粮食生产潜力的估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婧然  孔祥斌  相慧  
通过对于国内外有关对于我国耕地资源生产潜力的研究进展综述,指出对我国耕地生产潜力研究的方向,明确重点研究内容,采用文献综述与综合分析方法,围绕我国耕地资源生产能力变化问题,迫切需要结合气候变化、区域土地利用和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等方面,开展1.2亿hm2耕地红线(18亿亩)和分布在不同区域的1.04.6亿hm2基本农田对粮食安全稳定的内在抵御机理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克勤  王斌瑞  
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环境 ,从而影响到林分物质生产水平。根据不同集水造林密度对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改善程度与林分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 (水分生产力 ) ,以“双优”模式标准 ,可以确定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供试的 5年生和 1 0年生刺槐林 ,分别以小于 1 0 0 0株·hm-2 和不大于 840株·hm-2 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 ,其林木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 6 71 4 4g·kg-1和 1 2 1 6 32g·kg-1,符合“丰产理想株型”模式标准 ;林分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 8 4 1 0 3kg·hm-2 ·mm-1和 2 1 6 6 46kg·hm...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付晓  曹霖  王雪军  张璐  
依据一类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编制立地形表,用地形和土壤因子拟合立地形估测模型。以此,基于吉林省二类调查数据库,估测全省小班立地形,得到立地质量等级及分布。同时根据全省现实林分状况,综合确定各立地质量等级林地的生产潜力,由此对比分析现实与潜在生产力。结果表明:1)基于清查资料构建的立地形估测模型,经检验,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可用于立地质量的评价;2)吉林省林地质量较好,林地质量等级为好和中等的分别占31.03%和66.00%,合计高达97.03%;3)全省现实生产力为潜在生产力的56.65%,仅7.20%的森林达到林地生产潜力水平,森林生产力仍有较大可提高性;4)基于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数据库的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潜力测算的方法可靠,具有可推广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涛  常庆瑞  刘京  刘梦云  齐雁冰  
【目的】对黄土台塬区县域耕地生产潜力现状进行评价。【方法】针对陕西合阳县耕地资源现状,选取立地条件(地貌类型、坡度、海拔)、耕层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理化性质(土壤pH、有机质)、剖面性状(土壤剖面构型、土壤结构)、农田管理(农田基础设施、灌溉能力、障碍类型)5个方面的13个因子,建立耕地生产潜力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合阳县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陕西合阳县87 316.93hm2耕地中,1~6级耕地面积分别为872.23,13 124.13,25 365.18,30 323.57,16 440.34,1 191.48hm2。其中1~3级耕地主要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国雄  李文忠  周心澄  贾俊姝  史常青  李世荣  
对青海大通县浅山区和脑山区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浅山区,模式C(青杨+枸杞)为最优配置模式,综合评价得分231.12,各种配置模式综合评价得分排序为:模式C(青杨+枸杞)>模式A(川赤芍)>模式D(中国沙棘)>模式B(紫花苜蓿)>模式E(柠条);在脑山区,模式F(青海云杉)为最优配置模式,其综合评价得分250.54,各种配置模式综合评价得分排序为:模式F(青海云杉)>模式G(华北落叶松)>模式J(青杨+中国沙棘)>模式H(白桦+青海云杉)>模式K(青海云杉+中国沙棘)。综合考虑生态服务功能及环境特点,在浅山区阴坡推广应用模式C,阳坡推广应用模式A;在脑山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居煇  李三爱  严昌荣  李康  
针对我国北方水资源匮乏日益严重的状况,利用CERES-Maize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北方旱区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北方旱区玉米的水分生产潜力大小排序依次是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的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大约为11000kg/hm 2,干旱区大约在5000kg/hm 2,但同时半湿润区潜力的年际间波动性也最显著,干旱区则相对较为稳定。我国北方旱区东部的玉米生产潜力高于西部,但南北方向潜力差异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