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16)
2023(18452)
2022(15506)
2021(14484)
2020(12022)
2019(27384)
2018(26909)
2017(52319)
2016(28113)
2015(31256)
2014(31230)
2013(30929)
2012(28666)
2011(25809)
2010(26422)
2009(24872)
2008(24009)
2007(21544)
2006(19554)
2005(17797)
作者
(81051)
(67012)
(66560)
(63226)
(42928)
(31934)
(30283)
(26104)
(25503)
(24170)
(22853)
(22724)
(21545)
(21366)
(20784)
(20586)
(19895)
(19565)
(19329)
(19316)
(16758)
(16621)
(16231)
(15437)
(15093)
(15039)
(14964)
(14917)
(13381)
(13284)
学科
(120495)
经济(120367)
(99450)
管理(90818)
(86931)
企业(86931)
方法(48535)
数学(37989)
数学方法(37554)
中国(36996)
(36594)
业经(35390)
(34261)
地方(29164)
(28953)
金融(28952)
(28170)
银行(28130)
(27232)
(26173)
农业(25756)
(23884)
财务(23808)
财务管理(23779)
理论(22671)
企业财务(22558)
技术(21838)
(21494)
(21481)
贸易(21474)
机构
学院(401649)
大学(397085)
(165302)
经济(161667)
管理(161183)
理学(137095)
理学院(135616)
研究(135317)
管理学(133691)
管理学院(132933)
中国(109359)
(85840)
科学(80538)
(78995)
(67748)
(64066)
中心(62492)
(61899)
财经(61716)
研究所(60860)
(55925)
业大(55881)
北京(55088)
(52900)
师范(52445)
(50485)
农业(49599)
(49037)
经济学(48536)
财经大学(45449)
基金
项目(260495)
科学(206136)
研究(195811)
基金(188090)
(161649)
国家(160136)
科学基金(139078)
社会(123598)
社会科(117208)
社会科学(117181)
(102809)
基金项目(99418)
自然(88792)
教育(88694)
自然科(86725)
自然科学(86708)
自然科学基金(85171)
(85079)
编号(80944)
资助(77787)
成果(65761)
(59174)
重点(57672)
(57020)
课题(55767)
(55671)
创新(51320)
国家社会(50117)
项目编号(49967)
教育部(49203)
期刊
(193358)
经济(193358)
研究(124262)
中国(81554)
管理(64163)
(61425)
(59817)
学报(55447)
科学(54367)
(50610)
金融(50610)
教育(45099)
大学(42882)
农业(40836)
学学(40350)
技术(36005)
业经(33775)
财经(30267)
经济研究(29554)
(25975)
问题(24606)
(22545)
技术经济(21018)
现代(19856)
理论(19585)
图书(19338)
商业(18882)
(18877)
科技(18556)
世界(17667)
共检索到621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尚荣  杜廷  
青海是一个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非常特殊的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后对全国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障产生巨大影响的地区,而青海又肩负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旅游业是一个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产业,发展旅游业是减轻对自然环境压力、克服生态脆弱劣势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必然选择。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支持,完善的融资机制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俊霞  马素英  
渭南市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是西安大都市圈的东部门户,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很有优势。目前,渭南市旅游业发展上还存在着认识不高、投资不足、经营机制不活、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应整顿旅游经济秩序,加强环境、文物保护,加大投入,促进渭南市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泓  于涛方  张敏  
本文分析了休闲业的发展趋势,研究了休闲业和旅游业的关系;在剖析上海市休闲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了休闲和旅游业的互动整合战略,提出了发展上海休闲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松柏  
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密切。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正在改变我国旅游交通格局,使"快旅慢游"成为可能,必将推动"散客自由行"较快发展,高铁沿线旅游资源品位高、以前被忽视的区域将成为新的旅游热点,高铁沿线旅游合作呈现新的特点。我国旅游业要抓住高铁带来的发展机遇,高铁沿线地方政府应重视高铁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交通的多网融合,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景点等旅游支柱产业应主动接轨高铁,重视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完善散客出游环境,以实现"高铁时代"我国旅游产业更好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区桂恒  扈航  
从历史文化、旅游要素资源等方面阐述了太原市旅游业现状,将太原市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与省内其他城市、中部6个省会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太原市旅游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下太原市旅游业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邵黎明  
分析了上海郊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加强旅游事业的宏观管理;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开发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采用效益质量型的发展模式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艳  罗茹  
金融危机给了旅游从业人员重新思考政策取向,加大旅游业开放改革力度,进一步推动发展的重要契机。将旅游作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战略产业和优先突破口,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日益紧迫,传统消费热点压力突显,住房、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培育成本较高、时间较长,迫切需要培育旅游这样的新消费热点。江西省旅游业如能在金融危机下通过扩大消费促进发展,必将对国内旅游业直至国内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宋丁  
本文对青海的旅游资源、产业、市场、政策、投资、战略、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青海旅游业大发展的一系列思路。认为青海旅游业应在政策、传播、交通、圈层、项目和服务六方面制定发展战略,以资源独具特色和旅游市场广阔为标准,开发青海的重大旅游项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陶卓民,华东  
本文阐述了假日经济的含义和产生原因,分析了假日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假日经济中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文章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景点、旅游社及旅游主管部门五方面提出了旅游业因应假日经济的主要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启敏  
一、正确把握黄山市旅游发展形势,进一步增强掀起黄山旅游发展第三次高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黄山旅游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尤其是近两年通过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掀起黄山旅游发展第三次高潮,进一步找准了新的着力点,明确了发展的方向,拓展了发展的空间,黄山旅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有望逆势增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预计2020年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率将超过6%,综合贡献率超过14%。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投资潜力巨大、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人才队伍水平提升等诸多增长动力,亟须从释放改革红利、推进结构转型、强化创新驱动三个维度着力培育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新动力,切实扩大旅游生产要素有效供给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胡剑辉  
旅游业是被普遍看好的、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新世纪”产业,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经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其列为自己21世纪的支柱产业。那么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如何?与之相应的对策怎样?在此,笔者略述一见。一、回归大自然。目前,全球人口不断增多,耕地不断减少,城市不断扩大,全球环境正在恶化,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各国的重要课题。并成为全国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绿色”正被作为文明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保护。绿色食品热、绿色生态农业热、绿色旅馆热、绿色时装热方兴未艾,在这样一种普遍的“绿色崇拜”的氛围下,优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庆生,许韶立  
1 河南旅游的优势与特色分析1.1 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尤以古文化旅游资源最具特色河南位居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古文化资源优势.从人文始祖上讲,三皇五帝基本上都在河南;伏羲、神农氏大部分活动是在河南周口一带;太昊陵就在周口的淮阳;炎黄子孙崇敬的“人文始祖”黄帝,就在“轩辕故里——新郑”.炎帝生在华阳,而华阳也在新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河南经济文化的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奴隶社会的夏朝开始,到封建社会的北宋时期,许多王朝先后在河南的洛阳、开封等地建都.就全国来讲,河南是文物古迹最多的省份之一,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达130万件,约占全国1/8.如最早的“龙”图腾,被成为“华夏第一龙”的蚌塑龙,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冶铁实物,出土于三门峡虢国贵族墓葬的“天下第一剑”、距今2500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关隘,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灵宝市函谷关;最早的国家监狱,汤阴县羑里城,周文王在此推演出闻名世界的《周易》;最古老的禅宗寺院少林寺;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距今1400多年;最早的琉璃塔,开封铁塔;最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