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13)
- 2023(17270)
- 2022(14941)
- 2021(14067)
- 2020(11626)
- 2019(26746)
- 2018(26339)
- 2017(50781)
- 2016(27811)
- 2015(31352)
- 2014(31084)
- 2013(30334)
- 2012(27626)
- 2011(24808)
- 2010(24710)
- 2009(22361)
- 2008(21362)
- 2007(18613)
- 2006(16070)
- 2005(13748)
- 学科
- 济(111145)
- 经济(111030)
- 管理(76941)
- 业(71992)
- 企(59958)
- 企业(59958)
- 方法(53499)
- 数学(46640)
- 数学方法(45811)
- 农(29355)
- 中国(28029)
- 学(26059)
- 财(25748)
- 地方(24559)
- 业经(24407)
- 农业(20029)
- 理论(19444)
- 贸(18580)
- 贸易(18571)
- 易(17925)
- 制(17751)
- 和(17600)
- 环境(17253)
- 技术(16926)
- 务(16423)
- 财务(16337)
- 财务管理(16298)
- 企业财务(15390)
- 划(14996)
- 银(14531)
- 机构
- 学院(387657)
- 大学(386507)
- 管理(151225)
- 济(146556)
- 经济(143292)
- 理学(132220)
- 理学院(130683)
- 研究(129683)
- 管理学(127673)
- 管理学院(127002)
- 中国(93966)
- 科学(86033)
- 京(82175)
- 农(67267)
- 所(66115)
- 财(64907)
- 业大(62479)
- 研究所(61004)
- 中心(58725)
- 江(55741)
- 农业(53145)
- 财经(52956)
- 范(51780)
- 北京(51302)
- 师范(51166)
- 院(48214)
- 经(48145)
- 州(45588)
- 技术(43778)
- 经济学(43599)
- 基金
- 项目(277399)
- 科学(217367)
- 基金(199795)
- 研究(197492)
- 家(176921)
- 国家(175507)
- 科学基金(149906)
- 社会(121674)
- 社会科(115183)
- 社会科学(115149)
- 省(110340)
- 基金项目(105421)
- 自然(100865)
- 自然科(98535)
- 自然科学(98509)
- 自然科学基金(96649)
- 划(93289)
- 教育(92022)
- 资助(83417)
- 编号(80620)
- 成果(63763)
- 重点(63347)
- 发(59652)
- 部(59614)
- 创(57528)
- 课题(56262)
- 科研(53711)
- 创新(53657)
- 计划(52201)
- 大学(50844)
- 期刊
- 济(153377)
- 经济(153377)
- 研究(106643)
- 中国(71046)
- 学报(67409)
- 科学(60754)
- 农(60122)
- 管理(54242)
- 大学(50251)
- 财(48105)
- 学学(47553)
- 教育(45378)
- 农业(41942)
- 技术(35982)
- 融(27448)
- 金融(27448)
- 业经(26101)
- 经济研究(24827)
- 财经(24380)
- 统计(22013)
- 业(21819)
- 经(20821)
- 图书(19554)
- 科技(19408)
- 问题(19372)
- 策(19292)
- 版(19200)
- 资源(18790)
- 技术经济(18524)
- 业大(17993)
共检索到54862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哲 兰措
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变化是影响河道径流的两大驱动力,研究两者对径流的影响有利于深入理解流域水文过程,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鉴于利用不同方法获得的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有必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交叉验证。论文基于Budyko水量平衡法和新增水库模块的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法量化了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变化对青海省北川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自1960年以来流域出口流量以每年0.037 m3/s的趋势下降,突变年份发生在1969年。(2) 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均表明,年代际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的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990—1999年>2000—200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2010—2019年,且下垫面变化是1970—2019年流域出口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对应的贡献率分别为94.58%(Budyko法)和65.68%(DHSVM法)。(3) Budyko方法只能揭示流域整体的变化,而DHSVM方法能够体现水文过程变化的时空差异,模型结果表明上中游、下游地区的年平均径流变化分别受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主导;流域出口处月径流变化则对下垫面条件中的水库调节更敏感。此外,文中就2种方法量化结果差异的原因也展开了讨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云云 畅建霞 金文婷 郭爱军 王东林
【目的】研究SWAT模型在渭河流域水文循环过程模拟上的适用性,为渭河流域时空径流响应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依据林家村、咸阳、华县、张家山和状头5个水文站,将渭河流域划分成5个子区间,基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各子区间1978-1982年和1983-1986年的月径流过程分别进行校准和验证,并对各分区径流模拟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渭河流域各水文站月模拟流量过程与实测流量过程均拟合较好,校准期林家村、咸阳、华县、张家山和状头5个水文站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81,0.86,0.79,0.79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利平 李凌程 夏军 王任超
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循环过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定量评估它们的影响是水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论文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SWAT水文模型的径流变化定量分离方法评估了气候波动、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变化三者分别对滦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60—2010年期间,滦河流域的径流深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在变异Ⅰ期(1980—1994年)和Ⅱ期(1995—2010年)内,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影响量都在增加,且人类活动一直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在变异Ⅰ期为负的影响,在变异Ⅱ期为正的影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蕴瑶 殷有 温一博 周永斌 温福双
为研究流域景观格局与水文过程的响应机制,分析流域不同景观格局下的径流特征,以辽东大伙房水库上游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3期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及动态变化,利用水文站实测数据优化SWAT模型本地化参数,构建不同场景模型模拟水文过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皮尔森相关分析,探讨流域内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和径流量生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1987~2015年间林地、草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农田、建设用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矿体面积持续增加,景观指数的变化表明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呈破碎化趋势。模拟1987,2002,2015年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过程表明,森林面积的减少导致丰水年径流量的增加及平水年径流量的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在平水年对径流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景观类型中林地对径流模拟的关联度最大,农田和建设用地对径流系数的影响接近。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对径流变化相关性显著,与丰水年径流变化相比,景观格局指数变化与平水年径流变化的相关性更为显著。研究区林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变造成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是影响流域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领梅 沈冰 宋孝玉 李怀恩 罗光明
和田河流域位于大陆腹地 ,水资源紧缺。通过对地表径流的研究分析指出 ,和田河径流以高山冰川积雪融水为主 ,年际变化较平稳 ,但年内分布极为不均 ,春旱夏洪严重 ;和田河出山径流以及入塔径流均存在不显著的递减趋势 ,具有 2 6年和 11年的周期变化
关键词:
地表径流 和田河流域 变动周期 干旱地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新春 杨青 梁云
利用1961-2000年近40a的气温、降水、冻土深度等逐月资料及年蒸发量资料和20世纪50年代初或中期建站起到90年代中期径流逐月实测资料,分析20世纪下半期阿克苏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同时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阿克苏河流域普遍存在升温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冬季升温明显;同时导致冻土层温度的升高和冻土退化;流域内降水增加趋势明显。1990年以后径流增加趋势更加明显,从年内变化分析来看,流域内各水文站春、夏季径流有明显的增大趋势;秋、冬季径流减少明显;分析径流的变化特点,主要还受到流域地表状况变化、大面积开荒及上游水库调节等人类经济活动作用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艳 周成虎 程维明
选取阿克苏河流域内代表站的径流实测资料,分析流域范围内不同径流补给来源的径流年内分配规律和多年变化特征。阿克苏河流域径流补给具有垂直地带性和多样化特点,径流时序特征与径流的补给来源有密切关系;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集中程度高;而径流的多年变化变差系数小,径流量多年变化比较稳定;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年径流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变换,结果表明山区河流自1990年后进入丰水期。近年来,流域内降水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冰川融)量增加,以冰)融水补给阿克苏河流域山区径流量显著增加,气温升高对径流量的影响高于降水量增加的影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博 周丽丽 范昊明 方明
通过建立蒲河流域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应用SWAT模型结合ArcGIS技术建立适合该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对参数进行率定,选取敏感参数应用自动与手动校准相结合进行调参,确定模型参数值。利用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相对误差Re=-0.0689、相关系数R2=0.8820、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0.8568,各项指标均满足模型要求,模型适宜性较强。
关键词:
径流模拟 模型评价 SWAT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恒卿 刘赛艳 黄强 张节潭 黎云云
【目的】采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大通河流域径流,为大通河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大通河气象水文、地形、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基础数据,以相对误差(Re)、线性拟合系数(R2)以及纳什效率系数(Ens)作为模型评价标准,研究SWAT模型对大通河流域径流的模拟效果。【结果】大通河流域月径流SWAT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型校准期(1978-1982年)和验证期(1983-1986年)的线性拟合系数、月径流相对误差以及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为:0.70,0.95%,0.69和0.69,-13.96%,0.68,表明SWAT模...
关键词:
大通河 径流模拟 SWAT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任之 黄河清 余国安 俞荭
作为连接六国的跨境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澜湄)流域的径流变化与流域内各国以及相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深入了解澜湄流域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1961—2015年澜湄流域气象水文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构建了体现澜湄流域特性的SWAT水文模型,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澜湄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主要结论为:(1)年尺度上,澜湄流域径流在旧州站变化趋势不明显,在允景洪站呈显著下降趋势,在万象和上丁站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季节尺度上,各水文站旱、雨季径流变化趋势与年尺度基本一致,旱季径流量变化幅度较小,雨季径流量变化幅度较大。(2)1998—2000年为全流域径流发生突变的集中期,因此将各区域径流的变化期划分为2000年之前和之后两部分。(3)气候变化对澜湄流域径流的影响程度自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则逐渐加大,且人类活动对旱季径流的影响程度大于雨季。本文结果有助于了解澜湄流域水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澜湄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艳 夏军
塔里木河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自身不产流,干流水量主要依靠源区河流的补给,本文以塔里木河流域的源流区(出山口以上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水文气象数据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法和EOF分析法研究历史水文过程的特征与规律,以及区域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和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冰川积雪融水是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EOF分析表明源流区内的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呈现增加趋势;受冰川调节和区域气温升高的双重影响,年平均径流量多年保持稳定并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小波分析表明1990年后在大于15年的时间尺度上进入丰水期;多变量非参数检验表明径流随气温和蒸发量变化较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致颖 方海燕
为科学地认识中国东北黑土区流域土壤侵蚀特征,探讨TETIS模型在该区的适用性,本文以乌裕尔河流域为例,利用1971-1987年日径流与泥沙实测数据对TETIS模型进行了校正与验证,进而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特征及其与坡度、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ETIS模型在乌裕尔河流域适用性好,日径流与日输沙量的纳什效率系数在0.520.70之间,决定系数在0.600.71之间,体积误差均不超过15%。流域平均侵蚀模数为397.2 t/(km2·a),流域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约90%的产沙来自于坡面。平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致颖 方海燕
为科学地认识中国东北黑土区流域土壤侵蚀特征,探讨TETIS模型在该区的适用性,本文以乌裕尔河流域为例,利用1971-1987年日径流与泥沙实测数据对TETIS模型进行了校正与验证,进而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特征及其与坡度、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ETIS模型在乌裕尔河流域适用性好,日径流与日输沙量的纳什效率系数在0.52~0.70之间,决定系数在0.60~0.71之间,体积误差均不超过15%。流域平均侵蚀模数为397.2 t/(km2·a),流域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约90%的产沙来自于坡面。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流域侵蚀量主要来自于0°~5°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具不同的土壤侵蚀模数,耕地土壤侵蚀模数最大,达556.3 t/(km2·a)。坡度较大的耕地和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研究表明,TETIS模型在黑土区模拟土壤侵蚀产沙应用前景好,可为研究区制定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明金 张勃 王海青 袁健萍
以黑河流域出山口莺落峡水文监测站1950年~2004年55年的天然径流序列为基础数据,径流年际变化规律采用滑动平均、累积距平曲线、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等方法指标,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采用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期)及变化幅度等方法指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黑河流域出山径流年际年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莺落峡多年径流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趋势不是很显著。1959年和1979年是莺落峡径流量突变开始的年份,1959年是莺落峡径流量由多变少的突变年份,1979年是莺落峡径流量由少变多的突变年份。累积距平曲线和突变检验同时验证了这一结论;②受径流补给条件(大气降水)的影响,莺落峡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赛艳 黄强 解阳阳 王义民
【目的】分析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明晰其演变规律,为大通河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累积距平、滑动平均、R/S法、CRameR法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趋势、突变状况及周期进行分析,并针对径流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量存在以下特点:(1)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81.6%~87.2%的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波动频繁,1956-2010年经历了"丰-枯-丰-枯"4个循环交替;(2)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呈减少趋势,尕日得和尕大滩站径流年均递减系数分别为0.010 2和0.006亿m3/年,两站H...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