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35)
- 2023(12333)
- 2022(10556)
- 2021(9656)
- 2020(8431)
- 2019(19576)
- 2018(19282)
- 2017(36728)
- 2016(20565)
- 2015(23221)
- 2014(23240)
- 2013(22860)
- 2012(21112)
- 2011(19209)
- 2010(19530)
- 2009(18312)
- 2008(18302)
- 2007(16537)
- 2006(14279)
- 2005(12534)
- 学科
- 济(85287)
- 经济(85204)
- 管理(56030)
- 业(55738)
- 企(44635)
- 企业(44635)
- 方法(44298)
- 数学(39511)
- 数学方法(38854)
- 农(23509)
- 学(21116)
- 财(19853)
- 中国(19674)
- 业经(17971)
- 贸(17377)
- 贸易(17370)
- 易(16890)
- 农业(15680)
- 地方(14801)
- 理论(14082)
- 制(13904)
- 和(12648)
- 环境(12577)
- 务(12421)
- 技术(12401)
- 财务(12381)
- 财务管理(12349)
- 银(11850)
- 银行(11775)
- 企业财务(11609)
- 机构
- 大学(307236)
- 学院(306216)
- 济(119711)
- 经济(117269)
- 管理(115245)
- 研究(104144)
- 理学(100801)
- 理学院(99580)
- 管理学(97295)
- 管理学院(96774)
- 中国(75779)
- 科学(71272)
- 农(66082)
- 京(64812)
- 所(55978)
- 业大(55509)
- 农业(53081)
- 研究所(51898)
- 财(51602)
- 中心(47203)
- 江(45712)
- 财经(42255)
- 北京(39916)
- 范(39646)
- 师范(39044)
- 经(38300)
- 经济学(36775)
- 院(36674)
- 州(36155)
- 农业大学(35433)
- 基金
- 项目(212354)
- 科学(164697)
- 基金(153760)
- 研究(142945)
- 家(138991)
- 国家(137910)
- 科学基金(115753)
- 社会(89152)
- 社会科(84503)
- 省(84488)
- 社会科学(84475)
- 基金项目(81621)
- 自然(79730)
- 自然科(77946)
- 自然科学(77914)
- 自然科学基金(76536)
- 划(72232)
- 教育(67195)
- 资助(64051)
- 编号(56194)
- 重点(48840)
- 部(46075)
- 发(44728)
- 成果(44296)
- 创(43867)
- 计划(43314)
- 科研(41988)
- 创新(41116)
- 课题(39390)
- 大学(38429)
- 期刊
- 济(122683)
- 经济(122683)
- 研究(78518)
- 学报(61136)
- 农(58369)
- 中国(55130)
- 科学(53069)
- 大学(44069)
- 学学(42127)
- 农业(39575)
- 财(39477)
- 管理(39376)
- 教育(28825)
- 技术(26310)
- 业(22540)
- 融(22212)
- 金融(22212)
- 业经(20757)
- 经济研究(20421)
- 财经(20412)
- 版(17651)
- 经(17515)
- 业大(16932)
- 统计(16876)
- 问题(16665)
- 技术经济(15919)
- 策(15448)
- 科技(15303)
- 资源(14657)
- 商业(14435)
共检索到429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建光 李保国 卢琦
基于DEM构建了青海共和盆地草地生产力的模型,并且进一步构建了基于作物水分耗散和放牧因子校正的青海共和盆地草地生产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共和盆地草地的光温生产潜力15·3t/hm2,光温生产潜力约为光合生产潜力的53%,而且在山区约为44%,滩地约为54%,河谷约为58%,所以在共和盆地温度应当是限制牧草生产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并且在山区温度对牧草的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大;②共和盆地牧草的气候生产潜力约6·6t/hm2,气候生产潜力是光温生产潜力的43%,是光合生产潜力的23%;而且河谷、滩地牧草的气候生产潜力分别约为光温生产潜力的34%和41%,山地约为69%,水分对牧草的气候生产潜力影...
关键词:
DEM 青海共和盆地 草地生产力 放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泽钰 杨阳 黄娅兰 汪悦 秦荣竹 张开平 张峰
准确估算草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是研究全球陆地碳氮循环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探讨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草地植被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回顾了用于估算植被生产力的模型方法:统计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发展和进步及其应用现状。在总结不同估算植被生产力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模型应用于草地生态系统研究时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今后有关草地植被生产力的研究中可以根据不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更为合适的研究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建光 李保国 卢琦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共和盆地,依据3个主要气象站(包括20多个临时气象、水文站)长、短期气象资料和2个水文站(沙珠玉和拉曲)的径流数据,以及共和县(恰卜恰站)的土壤水分资料,利用时间序列、数字高程模型(DEM)和趋势面分析等方法,结合封育和未封育草地地上生物量和牧场载畜量的调查,该文对共和盆地水分时空分布和荒漠化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和盆地的年降雨量序列是平稳的,没有周期;而且进一步依据年降雨量与年蒸散发、径流和土壤水分等的相关分析,研究期内共和盆地的气候干燥和荒漠化不是由于降雨量减少直接造成;依据年降雨量的空间分布,共和盆地的两个沙带(沙珠玉-塔拉滩和木格滩)的年降雨量分别为250mm...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降雨 DEM 荒漠化 共和盆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柏延 任志远
【目的】基于2000—2010年间的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利用净初级生产力(NPP)估算模型模拟银川盆地NPP,分别从逐月、逐年对其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进行预测分析,阐述11年期间银川盆地植被NPP的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探讨NPP与植被健康指数(VHI)之间的耦合关系。【方法】选取2000—2010年间的SPOT VEGETATION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数据、考虑了研究地区内及其周边气象站点数据等,利用CASA模型,一元线性回归、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对银川盆地NPP空间分布进行估算与分析。【结果】2000—2010年,银川盆地逐月NPP平均值呈现小幅度增长,月均增加0.51 G...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学全 尹书乐 杨占武 卢琦 杨恒华 陈琦
共和盆地塔拉滩草原植被3个代表性植物群落是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群落、芨芨草群落和川青锦鸡儿灌丛群落。在19个样地95个样方植被群落和土壤调查的基础上,分析3个不同群落结构及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变化特征,调查样地共出现植物32种,其中,川青锦鸡儿灌丛草地出现植物11种,芨芨草草地22种,青海固沙草草地21种。群落生物量和盖度表现为芨芨草草地显著大于青海固沙草草地,青海固沙草草地又显著大于川青锦鸡儿灌丛草地,青海固沙草是3类草地的优势种。0 20 cm的土壤粒度组成以细砂粒为主。川青锦鸡儿灌丛群落全N、P、K含量比青海固沙草草地和芨芨草草地的高,表现出明显表聚现象。芨芨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并有弱...
关键词:
共和盆地 群落结构 土壤养分 草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学全 卢琦
虚拟水是指通过贸易方式从富水地区购买水密集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本地水和粮食安全,将解决水短缺的途经扩展到社会经济系统。根据虚拟水概念,计算所得的2000年共和盆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年净消费的虚拟水分别为878.43、1105.61m3,全社会全年消费的虚拟水数量和实际生产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分别为19633.61×104、33073.57×104m3,分别是共和盆地水资源统计利用量21907.5×104m3的0.9、1.5倍多。虚拟水为共和盆地荒漠化防治与水资源保障提供了水管理措施。
关键词:
共和盆地 虚拟水 荒漠化 水管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文娟 九次力 谭忠厚 马轩龙 陈全功
以青海省8个地区为研究区,利用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产品、地面实测样方数据和统计资料,建立青海省天然草地资源产量估算模型以及各地区草畜平衡监测模型,对青海省各地区的天然草地产草量及超载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7年全省天然草地产草量为12552.1×104t,其中以海北地区最高,占36.60%,最小的为西宁和海东地区,分别为1.40%和1.60%;②2007年全省天然草地超载最严重的是西宁、海东和海南,超载率均高于100%,未超载的地区是海北和海西;③考虑农业、林业等补饲因素后,计算得出海南地区超载最严重,超载率为181.30%;除海西和海北两地区外,其他地区的超载率相对于天然草地有所...
关键词:
产草量 遥感监测 超载率 青海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建光,李保国,卢琦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共和盆地,本文依据三个主要气象站(茶卡、恰卜恰和贵南)及18个临时气象站的长短期气象资料和共和县(恰卜恰站)的土壤水分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数字高程模型和Penman-Monteith公式,对共和盆地的年均温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和盆地的年均温序列是非平稳的,存在线性增长趋势;依据年均温的线性模型,茶卡、恰卜恰和贵南的气温平均每年分别升高0.0247、0.0422和0.0272℃;共和盆地的两大沙地(沙珠玉-塔拉滩和木格滩)处于气温高值区(1.0-4.0℃和1.0-2.9℃),而且气温的空间分布与年潜在蒸散的空间分布是显著的正相关;由于气温升高,盆地内水汽压饱和差和潜在蒸散增大,表层土壤水分减少,因此共和盆地的气候会逐渐趋于干燥;但研究期内气温升高的效应比较小,所以短期内(尤其是研究期内)共和盆地的荒漠化加剧问题有待进一步分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平 武威 王瑞 刘涛 孙成明
在比较几种常用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估算模型基本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模型估算结果的差异。首先在空间分布上,几种模型的结果总体一致,均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在具体数值上有较大差异,5种气候生产力模型的模拟结果比其他3种模型的模拟结果要高;其次是模拟结果的统计差异,不同模型在模拟的均值和标准差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Miami模型及朱志辉模型的标准差最大,综合估算模型最小,但总体均较为合理;最后是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总量,以Chikugo模型最高,水热模型最低,所有模型估算的平均NPP值在1.31~1.42Pg C。研究结果可为全国草地NPP的估算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将将 王金洲 孙平 朱文琰 徐靖 卢昌艾
【目的】评估中国草地地上生产力氮限制强度的时空变化,为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草地适应性管理和氮循环模拟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草地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了 1980—2020 年已发表的 423 组氮添加试验数据,整合分析地上生产力响应比(ln RR)和氮素敏感系数(ln RR/N,即 ln RR 与氮添加量的比值)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直线、双直线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评估了 ln RR/N 的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ln RR 随氮添加量的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持平的趋势。当氮添加量超过(21.1±5.5)g N·m~(-2)·a~(-1)(平均值±95%置信区间)时,ln RR 达到最大值(0.60±0.08)。整合分析结果显示,ln RR/N总体平均为 0.043±0.004,即单位氮添加量(1 g N·m~(-2)·a~(-1))可提高地上生产力(4.36±0.38)%,且因草地类型、氮添加量、试验持续年限和年代而异。时间尺度上,过去 40 年来 ln RR/N 呈显著降低趋势,且在相对湿润(年降水量 MAP>450 mm)和温暖区(年均温 MAT>4.5℃)的下降速率是相对干旱(MAP≤450 mm)和寒冷区(MAT≤4.5℃)的 1.5—1.7 倍。空间尺度上,降水量和土壤养分是 ln RR/N 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ln RR/N 随着 MAP 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氮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对湿润区,ln RR/N 的变化由土壤氮含量和 MAP 共同占主导,而在相对干旱和温暖区则分别由 MAP 和 MAT 占主导。【结论】中国草地地上生产力仍受氮限制,但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生产力氮限制强度或氮素敏感性持续减弱,尤其以相对湿润区和温暖区最为明显。要准确评估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需更多关注生产力关键限制因子及其限制强度的时空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尹书乐 王学全
共和盆地高寒沙区植被恢复区4种典型人工灌木林是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柳salix psammophila,乌柳salix Cheilophila。选取林龄相近的4种人工灌木林,对群落及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揭示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及环境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林类型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各人工林类型林下草本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均为沙棘>柠条>沙柳>乌柳,而优势度指数与前者相反。不同林地表层土壤粒径组成差异明显,但细砂粒所占比例较大。试验样地均为碱性土壤,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穗子 樊江文 张雅娴 官惠玲 张海燕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在保证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提下,探究合理的人口容量对该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模型模拟草地理论载畜量以估算畜牧业产值,设定三种居民生活水平情景,模拟不同情景不同时期下的适度人口容量,分析人口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十五”期间,三种情景下全区人口承载力呈富余状态“;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在当前居民和小康水平情景的人口容量尚有结余;到“十三五”期间,三种情景下人口承载力总体均超载,但空间分布不同,在当前居民、小康和富裕生活水平情景下,分别有11个、8个和2个县的人口容量尚有结余,人口承载力超载地区主要分布于三江源地区东部。应根据现有资源分布和符合主体功能要求的方向进行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将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不同时期 多情景模拟 人口容量 畜牧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艺宁 赵萌莉 熊梅 赵天启
为研究草地景观格局,以农牧交错带的草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从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2个方面选取影响因素,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内蒙古武川县哈乐镇草地斑块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哈乐镇草地景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斑块规模东南大西北小,斑块形态东南密西北稀,斑块分布东南整西北碎;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是研究区域草地景观格局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共同驱动草地景观格局特征的差异性变化。其中,高程、至最近道路距离、至最近河流距离和至最近居民点距离是草地斑块规模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高程、坡度和至最近河流距离是草地斑块形态分异的内在诱因;高程、至最近道路距离和至最近居民点距离是草地斑块分布差异的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长进 关志华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的农业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 ,并对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 )生产潜力及灌溉调节后的光温水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 ,在此基础上 ,对提高柴达木盆地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自然条件 生产潜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巧玲 花立民 周建伟
【目的】研究冷季补饲对白牦牛生产性能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旨在为缓解冷季白牦牛掉膘现象以及减少白牦牛冬春季草场放牧压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4头8月龄牦牛犊牛,分为4组,3组为补饲试验组,燕麦籽粒补饲量分别为0.1,0.2,0.3kg/(d·头),另1组为对照;同时选取72头5~7岁成年牦牛,分为4组,其中3组为试验组,青贮玉米秸秆补饲量分别为1,2,3kg/(d·头),另1组为对照,所有试验组采用白天放牧+早晨补饲,对照组只进行放牧;在补饲同时,随机选取补饲组成年牛18头,对照组成年牛18头进行放牧试验,研究冷季补饲放牧对草地植被群落及开花、结实的影响。【结果】成年牦牛青贮玉米秸秆饲喂量为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