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6)
- 2023(9830)
- 2022(8774)
- 2021(8370)
- 2020(6977)
- 2019(16204)
- 2018(16171)
- 2017(31092)
- 2016(17041)
- 2015(19083)
- 2014(18989)
- 2013(18675)
- 2012(16904)
- 2011(15084)
- 2010(14800)
- 2009(13307)
- 2008(12647)
- 2007(10682)
- 2006(9224)
- 2005(7748)
- 学科
- 济(64282)
- 经济(64217)
- 管理(47972)
- 业(43654)
- 企(36536)
- 企业(36536)
- 方法(31180)
- 数学(26981)
- 数学方法(26658)
- 农(17119)
- 学(16625)
- 中国(15646)
- 地方(14988)
- 财(14512)
- 环境(14367)
- 业经(14360)
- 和(11810)
- 农业(11600)
- 理论(11103)
- 贸(10524)
- 贸易(10519)
- 划(10421)
- 技术(10185)
- 易(10162)
- 务(9476)
- 财务(9418)
- 财务管理(9402)
- 制(9338)
- 教育(8937)
- 企业财务(8907)
- 机构
- 大学(234821)
- 学院(233578)
- 管理(96191)
- 济(85994)
- 理学(84398)
- 经济(83926)
- 理学院(83409)
- 管理学(81874)
- 管理学院(81480)
- 研究(77343)
- 中国(54558)
- 科学(52126)
- 京(50551)
- 所(38624)
- 业大(37718)
- 农(37485)
- 财(37288)
- 研究所(35915)
- 中心(34582)
- 范(32276)
- 江(32166)
- 师范(32016)
- 北京(31837)
- 财经(30921)
- 农业(29199)
- 院(29105)
- 经(28140)
- 州(26870)
- 师范大学(26170)
- 技术(24775)
- 基金
- 项目(171922)
- 科学(134737)
- 基金(124368)
- 研究(123683)
- 家(109124)
- 国家(108270)
- 科学基金(93059)
- 社会(75986)
- 社会科(71948)
- 社会科学(71926)
- 基金项目(68060)
- 省(67820)
- 自然(62813)
- 自然科(61245)
- 自然科学(61233)
- 自然科学基金(60108)
- 划(57019)
- 教育(55667)
- 编号(50487)
- 资助(50391)
- 成果(39541)
- 重点(38233)
- 部(36647)
- 发(36206)
- 创(35389)
- 课题(34222)
- 科研(33118)
- 创新(32927)
- 计划(31471)
- 大学(31396)
共检索到320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 阎伟 骆有庆 吴坚 李镇宇 马建海
2005年与2006年5—9月,对青海省黄南州麦秀林区4块不同危害程度标准地内的青海云杉天然林小蠹种群进行调查,发现青海云杉天然林内主要危害的小蠹有6种.利用生态位理论将小蠹种群的空间资源分割为垂直高度、水平径级和树势3个单元,分别计算3个单元内小蠹种群在各资源序列上的生态位宽度、种间竞争系数.结果表明:云杉大小蠹作为初期性种类危害青海云杉健康木,且主要危害树干根部;新中重齿小蠹、光臀八齿小蠹和Pseudips orientalis在云杉上无论是垂直高度还是水平径级单元都广泛分布,是青海云杉上最重要的次期性小蠹种类;虽然它们的生态位很宽且比例相似,但当虫口种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三者都可直接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良 郑小贤 陆元昌 雷相东 刘晓昕
为了解决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天然林更新难的经营难题,该文根据实测数据对该地区青海云杉林隙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林隙中心区更新最好,林隙内次之,林隙外(林冠下)最差,林隙内更新幼树以林隙中心区为核心呈聚集分布;林隙内外光环境对青海云杉的天然更新有影响。提出了"单株择伐-小面积林隙-天然更新"促进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可行技术,为该区青海云杉水源林更新及经营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天然林 林隙 天然更新 祁连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庆贺 马建海 赵丰钰 史全顺 王国仓
对危害青海云杉的光臀八齿小蠹、香格里拉齿小蠹及东方拟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系统进行研究,并成功鉴定出3种(拟)齿小蠹的聚集信息素组分。光臀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由2-甲基-3-丁烯-2-醇,74%-(-)-小蠹二烯醇和(S)-顺式-马鞭草烯醇3种成分组成;香格里拉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有效组分为2-甲基-3-丁烯-2-醇,99%-(+)-小蠹二烯醇和(S)-顺式-马鞭草烯醇,东方拟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由95%-(-)-小蠹烯醇和(S)-顺式-马鞭草烯醇2种成分组成。3种人工合成的小蠹虫聚集信息素已在害虫发生期及种群动态监测中进行野外试验,并取得预期效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丽琼 黄华国 梁大双 张晓丽
为掌握青海云杉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大面积遥感定量反演青海云杉结构提供关键参数,以及为青海云杉种群保护和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根据甘肃大野口1hm2青海云杉林大样地的调查结果,首次应用点格局方法开展青海云杉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区内树木分龄级计算,得到不同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首先,应用Weibull分布对样地内青海云杉的胸径分布进行拟合;然后分别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和聚集指标测定法,对样地内各龄级的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最后应用纽曼A型分布对研究区内的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胸径分布基本符合Weibull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贵峰 臧润国 丁易 郭仲军 张炜银 成克武 白志强 张新平 巴哈尔古丽·阿尤甫
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结构不仅对群落结构有直接影响,而且能表征群落的发展和演变趋势[1]。种群结构包括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年龄结构等[2]。年龄结构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但由于年龄的数据在许多情况下非常难于得到,因此许多学者在进行种群结构的研究过程中,都采用了大小结
关键词:
新疆 天山云杉 种群结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维俊 王顺利 孟好军 马剑 牛赟
森林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是生态恢复和生态水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将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区划分为4个海拔区段,并在不同区段内设置样地进行调查,分析青海云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群垂直结构表明,不同海拔区段乔木层中层木均最多,海拔2 900~3 100 m和3 100~3 300 m上层木居中,海拔2 700~2 800 m下层木居中。种群径级结构表明,小树和中树所占总体比例均达到76.3%以上,大树个体较少,青海云杉种群更新较好,处于恢复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明,海拔2 700~2 800 m、2 900~3 100 m和3 100~3 300 m的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格局,海拔2 800~2 900 m的青海云杉种群呈泊松分布格局,2种分布格局可能分别受制于气候因子和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 郭洋 万舒珂 张梦弢
【目的】探究关帝山云杉次生林林分的空间结构对林内光照的影响,为了解森林内部光环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以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4 hm~2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将样地划分为100块20 m×20 m的小样方,在2021年7—8月间,测量样方内活立木(DBH≥1 cm)的相对坐标和胸径,利用半球摄影法获取半球面林冠影像,分析得到林内光环境参数,研究样地空间结构特征和光分布特征,并对林分空间结构与林内光环境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验证。【结果】(1)林冠开度(CO)和林下光照主要表现为边缘小于内部,叶面积指数(LAI)表现为边缘大于内部。林上总光照(A_(tot))值整体较大,各区域间差异较大,仅有13.7%的光照可以从森林上部进入到林下。(2)林木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团状分布,大小分化程度为亚优势-中庸、中庸和中庸-劣态3种状态,树种混交度为零弱度混交、中弱度混交和中强度混交3类。(3)树种的水平分布格局和CO呈显著正相关(P <0.05),空间隔离程度和LAI呈显著正相关(P <0.05),和林下直射光(T_(dir))、林下总光照(T_(tot))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林内光照和林分空间结构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关系,林木的水平分布格局主要影响CO,树种间的混交程度主要影响LAI、T_(dir)和T_(tot)。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冠层结构 林内光照 相关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延安 张卫强
该文以 1 986— 1 995年龙渠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嫁接生产实践为基础 ,对影响青海云杉嫁接效果的因素 ,如嫁接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 ,嫁接时间 ,嫁接方法 ,嫁接时的天气状况 ,接穗的质量、年龄、来源、存储方法 ,砧木的年龄、所处环境等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通过严格培训嫁接人员 ,在川灌区选择 4月下旬、林区选择 5月中旬 ,无风、无雨的天气 ,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 ,将长 8~ 1 2cm、粗 5~ 1 0mm的 1年生接穗嫁接在 8~ 1 2年生的砧木上 ,可大大提高嫁接成活率、萌芽率 ,加快接穗生长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嫁接 接穗 嫁接成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文斌 袁虹 张元山 孙小霞 汪有奎 李进军 尹承陇 张辉荣
青海云杉 (PiceacrassifoliaKom .)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 ,其球果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受冻害、病害和虫害等影响 ,在祁连山北坡林区母树林内所造成的球果损失达 15 7%~ 2 1 3 % .冻害和病害偶发性较大 .冻害因春末夏初降雪引起 .病害为鹿蹄草金锈菌 (Chrysomyxapyrolae (DC )Rostr .)所引起的云杉球果锈病 ,夏季多雨易发生 .虫害是稳定的致害原因 ,优势虫种为云杉球果小卷蛾 (PseudotomoidesstrobilellusL .) .虫害主要在 6~ 9月造成球果早落和种子被蛀 ,被害球果产种量下降 .球果早落造成的种子损失可...
关键词:
青海云杉 球果 种子 生命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金亚宁 管增艳 石松林 许倩 贾龙玉 曹吉鑫 陈圣宾 李景吉 王国严 彭培好
【目的】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rubescens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不断增长,已成为川西地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分析道孚县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活立木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种间关联性差异,以揭示人工林群落动态变化及演替规律。【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设置12块固定样地,测量每株活立木中心位置坐标、胸径、树高和冠幅等,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Ripley’s L(t)函数和双变量Ripley’s L12(t)函数分别分析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群落中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人工林群落内川西云杉种群密度呈下降趋势,而群落物种数逐渐增加;(2)人工林群落中活立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表现为随机分布,而天然林内活立木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3)人工林中川西云杉与其他阔叶树种无空间关联性,而天然林群落内主要树种间关联性在小尺度范围上呈不相关,在大尺度上表现为负相关。【结论】经过50 a人工恢复后,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在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态恢复进程较慢。建议采取适当间伐与种植天然林优势树种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改造人工林结构,从而加快人工林向天然林群落演替进程。图3表1参3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妍 李登武 韩东辰
采用典型样地法调查了贺兰山东坡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种群,分析了种群年龄结构,量化了种群结构动态,绘制了静态生命表和时间序列模型,以探讨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青海云杉种群主体为小树和中树(占总数的82.4%),幼苗幼树和大树数量偏少。在考虑未来外部干扰情况下,种群年龄结构动态量化指数为V′pi=0.001 5>0,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Ⅱ型,死亡率高峰分别出现在1级和9级,说明贺兰山青海云杉种群正处于增长型向稳定型的过渡阶段,种群具有2次"自疏"过程,分别发生在幼苗时期和中树向大树过渡时期。虽然贺兰山青海云杉种群具有较强的自我...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青海云杉 贺兰山 种群动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立杰 刘鹄
研究祁连山林线区域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年轮生长及林线位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区域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海云杉林线种群1~30龄的幼龄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80.9%;100年来林线种群密度大约增加了23倍,但林线位置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年轮分析得出,气候变暖导致近30年来林线树木径生长明显增加,青海云杉树木年轮指数与当年夏季、秋季以及上一年夏季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与上一年秋季及当年6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青海云杉 种群结构 年轮 气候变化 林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斌 孟好军 刘建泉 杨逍虎
运用种群结构、生命表、生存分析方法,研究了东大河林区旅游干扰对青海云杉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干扰使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幼苗幼树个体数量减少,种群处于稳定和衰退之间,在目前旅游环境的压力下可能发展为衰退型种群;(2)受旅游干扰的影响,青海云杉种群存活曲线偏离了DeeveyⅡ型曲线,种群的大多数个体基本能实现其平均的生理寿命,在达到平均寿命时几乎同时死亡;(3)旅游干扰使青海云杉种群的期望寿命降低并发生波动;(4)旅游干扰使青海云杉种群数量降低,幼苗幼树通过环境筛时的死亡率降低,消失率和期望寿命增加;径阶达到18 cm以后,种群消失率和期望寿命逐渐降低;(5)受旅游干扰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加兴 王越 邓梅 于春梅 刘福 张苏芳 张真 孔祥波
【目的】通过分析健康和衰弱红皮云杉树干单萜烯释放量的差异,评价单萜烯对云杉八齿小蠹的熏蒸毒性,测试单萜烯对其聚集信息素的行为增效和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研发用于云杉八齿小蠹种群调控的高效信息化学物质。【方法】利用动态顶空采样法收集健康和衰弱红皮云杉树干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仪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利用熏蒸法测定主要单萜烯对云杉八齿小蠹成虫的熏蒸毒力,野外行为测定单萜烯对云杉八齿小蠹及其天敌红胸郭公甲的行为影响。【结果】红皮云杉树干释放的单萜烯主要是S-(–)-α-蒎烯、R-(+)-α-蒎烯、月桂烯、S-(–)-β-蒎烯、3-蒈烯、(–)-柠檬烯和(+)-柠檬烯;健康红皮云杉单萜烯释放总量显著高于衰弱木,但R-(+)-α-蒎烯和(+)-柠檬烯的释放量差异不显著。7种单萜烯对云杉八齿小蠹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值介于3.10~4.50μL·mL~(-1)之间,(+)-柠檬烯的熏蒸毒性最强;7种单萜烯间的熏蒸毒性差异显著,但在雌雄成虫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行为测试发现3-蒈烯、(–)-柠檬烯和(+)-柠檬烯能显著降低聚集信息素对云杉八齿小蠹的诱捕量,S-(–)-β-蒎烯对诱捕量没有显著影响。与(–)-柠檬烯和(+)-柠檬烯相比,3-蒈烯能显著提高聚集信息素对红胸郭公甲的引诱作用。【结论】红皮云杉树干可释放7种主要单萜烯,在适合云杉八齿小蠹定殖的衰弱木上单萜烯释放量低于健康云杉。单萜烯对云杉八齿小蠹具有熏蒸毒性,参与调控红皮云杉―云杉八齿小蠹―红胸郭公甲三级营养关系。柠檬烯可作为驱避剂用于云杉八齿小蠹的生态防控中。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王彬
祁连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仅是黑河发源地,也是黑河流域主要产流区和水量供应区之一,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青海云杉林(Picea crassifolia forest)作为当地重要的水源涵养林类型,其森林结构和生长变化对祁连山甚至整个黑河流域十分重要。然而森林与水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尤其是西北半干旱地区林水矛盾严重,水作为主要载体参与并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决定着森林的存在、恢复、经营、稳定和发展;坡面不仅是森林植被和水资源互
关键词:
祁连山 青海云杉林 生态水文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