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3)
- 2023(10702)
- 2022(9617)
- 2021(9101)
- 2020(7638)
- 2019(17677)
- 2018(17660)
- 2017(33539)
- 2016(18696)
- 2015(21062)
- 2014(21143)
- 2013(20829)
- 2012(19352)
- 2011(17342)
- 2010(17186)
- 2009(15528)
- 2008(14905)
- 2007(12703)
- 2006(11046)
- 2005(9661)
- 学科
- 济(71782)
- 经济(71704)
- 管理(50848)
- 业(47295)
- 企(38589)
- 企业(38589)
- 方法(32648)
- 数学(28250)
- 数学方法(27914)
- 农(19915)
- 地方(19872)
- 学(18298)
- 中国(18046)
- 财(16070)
- 业经(15919)
- 农业(13531)
- 贸(13196)
- 贸易(13185)
- 环境(12940)
- 易(12703)
- 和(12398)
- 理论(11733)
- 制(11445)
- 技术(11392)
- 划(10305)
- 务(10207)
- 财务(10147)
- 财务管理(10126)
- 地方经济(9938)
- 教育(9852)
- 机构
- 大学(259039)
- 学院(258074)
- 管理(103556)
- 济(95367)
- 经济(93064)
- 理学(90134)
- 研究(89197)
- 理学院(89048)
- 管理学(87351)
- 管理学院(86903)
- 中国(63907)
- 科学(59603)
- 京(56716)
- 所(45872)
- 农(45614)
- 研究所(42431)
- 业大(42278)
- 江(41851)
- 财(41531)
- 中心(40095)
- 范(35830)
- 农业(35791)
- 师范(35459)
- 北京(35131)
- 财经(33786)
- 院(33175)
- 州(31051)
- 经(30628)
- 师范大学(28874)
- 技术(28171)
- 基金
- 项目(185949)
- 科学(144618)
- 研究(133901)
- 基金(132864)
- 家(117148)
- 国家(116183)
- 科学基金(98659)
- 社会(81030)
- 社会科(76573)
- 社会科学(76551)
- 省(74069)
- 基金项目(71910)
- 自然(66825)
- 自然科(65021)
- 自然科学(65003)
- 自然科学基金(63783)
- 划(62396)
- 教育(60287)
- 编号(55192)
- 资助(54531)
- 成果(44131)
- 重点(41900)
- 部(39999)
- 发(39876)
- 创(38281)
- 课题(38254)
- 科研(35825)
- 创新(35722)
- 计划(34728)
- 大学(33799)
共检索到370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强 苏化龙 李迪强
20 0 1年 7月 13日至 8月 14日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 ,共记录到鸟类 2 37种、2 7亚种 ,计 2 6 4种 (亚种 ) ,隶属 16目 41科 .新记录种 13种 .所有鸟类中 ,古北种 179种 (75 .5 3%) ,东洋种 13种 (5 .49%) ,广布种 45种 (18.99%) .从居留类型 (含亚种 )来看 :留鸟 12 0种 ,夏候鸟 75种 ,冬候鸟 4种 ,旅鸟 5 0种 ,繁殖鸟 (分布在本区 ,存在垂直迁徙等现象者 ) 15种 ;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7科 40种 .从组成上看 ,保护区鸟类组成以古北界成分最多 ,占有绝对优势 ,其次为广布种 ...
关键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鸟类 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友均 崔国发 邹大林 郑杰 董建生 李永波
应用典型抽样法研究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4个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采用多种测度方法计算了各森林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林、川西云杉林、紫果云杉林、大果圆柏林内部,3个层片间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反映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林区森林群落层片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2)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青海云杉林>紫果云杉林>大果圆柏林>川西云杉林,主要与群落分布的地理位置、海拔等环境因子和建群种生态学特性有关;(3)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分布在阴坡地段的青海云杉林、川西云杉林和紫果云杉林差别不大,但都比分布在阳坡地段的大果圆柏林高,主要与阳坡早春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友均 杜华 邹大林 林秦文 路端正 崔国发 郑杰 董建生 李永波 魏俊元
通过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澜沧江上游进行实地野外调查 ,鉴定统计得到种子植物 616种 ,分归 59科 ,2 42属 .对澜沧江上游种子植物区系从科、属、种三级水平统计分析 ,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植物区系的性质和基本特点 .①区系性质 :属级区系分析表明 ,热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 3 3 5% ,而温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 90 91% ;种级水平组成中 ,区系的温带种有 3 85种 ,占总种数的 62 91% ,几乎没有热带种成分 .属级和种级两个水平都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 ,几乎没有热带性质 .其中 ,从属级水平来看 ,北温带成分带有明显优势 ,而从种级水平来看 ,东亚成分占有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友均 崔国发 邹大林 郑杰 董建生 李永波 郝万成 李长明
Ma Kehe forest region is one of the core areas in San Jiangyu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 large number of shrub species distribute in the cold temperate coniferous forest, which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uccess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cold temperate coniferous forest. A series of technique...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豪 虞孝感
长江源区是长江流域的特殊生态功能区 ,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其生态环境的好坏 ,不仅关系到当地人民的生存与发展 ,而且会影响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简要介绍了长江源区的基本概况 ,分析了源区目前存在冰川退缩、冻土退化、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有自然因素 ,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原因占主导地位 ,而人为因素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赞成在长江源区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提出了建设长江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思想 ,认为保护区应重点保护水源地、生物多样性和特殊生态系统。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建议将保护区划分成 5个核心区 ,3个缓冲区和 ...
关键词:
长江源 自然保护区 生态功能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芮 顾成林 钟琳 姜静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大型食肉动物种类最多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也是世界食物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随着研学旅行的开展,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并在研学过程中呼吁人们共同来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因此文章运用SWOT研究方法,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研学旅行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最后提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研学旅行的发展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 邹红菲
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重量轻质的发展路径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突出矛盾便是其中之一,而解决这一矛盾最主要的途径是实行社区参与。通过考察乌苏里江沿江多个保护区的社区参与情况,发现该区域内社区参与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并从保护区管理局、地方政府、社区居民三个角度分析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社会参与不足的对策。
关键词:
乌苏里江 自然保护区 社区参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祥 鲍毅新 葛宝明 郑荣泉
2003年3~12月,在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对黑麂的分布、种群密度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古田山黑麂主要栖息在海拔800~1000m的区域。同时根据样带法估计保护区内黑麂种群密度。结果表明,区内黑麂平均密度为3.30±0.45只/km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黑麂种群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F2,37=19.31,P0.05)。食物空间分布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黑麂对海拔高度选择变化的重要原因,森林面积的丧失和偷猎是影响黑麂种群在该区稳定生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黑麂 种群密度 分布 保护现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曦 徐旻昱 葛映川 陈中意 李春耀
1999年3月至2002年9月,对浙江省龙王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龙王山鸟类有165种,隶属17目42科109属,其中留鸟86种,夏候鸟33种,冬候鸟37种,旅鸟9种。从地理型分析,东洋界种有90种(54.54%),古北界种68种(41.21%),广布种7种(42.24%)。在繁殖鸟中古北界种类与东洋界种类之比为1∶3.87,偏重于东洋界。图1表4参19
关键词:
动物学 鸟类 龙玉山自然保护区 浙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开森 邓元德 吕国梁 刘连勇
【目的】为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闽西常绿阔叶林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利用区系地理学原理,统计分析汀江源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比较其与周边相邻3个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的相似性。【结果】1)汀江源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47科599属1 237种,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有63种。2)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是壳斗科、冬青科、紫金牛科、五加科、樟科和山茶科。3)种子植物区系属数的R/T值1.45,高于武夷山的R/T值(1.10),而低于梁野山的R/T值(1.66)和虎伯寮的R/T值(2.68)。4)与梁野山、武夷山、虎伯寮3个自然保护区相似性比较,在科级水平上相似性极高,均大于90%;在属级和种级水平上,与梁野山的相似性系数最高,分别是76.76%和61.86%。【结论】汀江源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较多;大科、大属优势现象明显,少种科、少种属数量占优势,区系分化较大,体现科属水平的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起源古老,热带性质明显;在地理亲缘关系上该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与梁野山的联系最为密切,与虎伯寮的和武夷山的联系较为疏远,与其地处武夷山脉南段延伸支脉区域的地理位置相符合,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明显特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春丽 佟连军 刘继斌
通过对三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6个村屯和实验区内5个村屯的310家农户家庭就退耕还湿和替代生计选择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在退耕还湿问题上,不同区域位置、年龄结构和耕地拥有量决定了他们对退耕还湿支持意愿的不同,表现在实验区内的农民和农民中的年轻人支持率要高,耕地在6~12hm2之间的农民支持率最低;农民反对退耕还湿的原因和农民接受退耕还湿的补偿选择都凝结着农民对现有耕地及补偿制度的思考。在替代生计选择上,当地居民没有明确的目标,多倾向于有保障的种植业调整。研究表明:农民对退耕还湿的支持主要取决于能否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并且与农民的收入来源和谋生能力有关;替代生计发展的不健全和不稳定,使得农民仍把土地...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韦福民 陈水华 范忠勇 陈苍松 方一峰
2005年,在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景观地貌确定一定数量的样线,在每样线上根据不同的生境和海拔高度有针对性地选取一定数量固定半径的调查样点,调查每一样点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生境类型和海拔高度。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PSS分析鸟类群落的组成、种类、集群指数和优势种等特征,比较不同季节、生境、海拔与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的关系,对不同生境和海拔高度鸟类群落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夏季和冬季2次对大盘山鸟类的调查,共目击记录到鸟类64种,其中夏季鸟类51种,冬季鸟类40种。大盘山鸟类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群落分布在不同的生境呈现出明显差异,但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差异不明显。夏季繁殖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益民 吴章文
对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90%,有7种森林植被类型,16种林分,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境内共有种子植物1825种、蕨类植物215种、菌类72种、陆生脊椎动物212种,物种资源丰富多样;野生动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5种,省三级保护动物152种;保护区内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为国家一级,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1.8万个.cm-3,空气中细菌少,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充沛,小气候类型多样,环境质量好。优越的森林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表明,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状况良好,需倍加呵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大荣 朱政德
在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设置 1 60 0m2 样地 5个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通过对闽楠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研究 ,结果表明 :闽楠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 ,具有丰富幼苗贮备 ,约 1 0 80 3株·hm- 2 ;在不同的演替群落中闽楠种群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但随着群落的演替 ,种群大小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变化 ;存活曲线的特性表现为种群从Ⅰ级苗发育到Ⅱ级苗过程中死亡率均较高 ,平均约82 3 %。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闽楠种群空间分布聚集强度较其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中为低 ;闽楠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别 ,总体趋势是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 ,...
关键词:
闽楠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奕汝 许碧果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实行封闭式管理,社区居民没有了经济来源,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日显突出。在此背景下,探索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路径,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首要任务。文章以保护区社区部分自然村为研究对象,采用走访与实地考察等方法,调查了保护区社区居民收入、人口状况、经济状况等,掌握了保护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策略,为促进保护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