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8)
2023(3319)
2022(2839)
2021(2682)
2020(2329)
2019(4875)
2018(5012)
2017(8415)
2016(5248)
2015(6010)
2014(6212)
2013(5829)
2012(5542)
2011(5030)
2010(5003)
2009(4554)
2008(4503)
2007(4049)
2006(3494)
2005(3184)
作者
(18215)
(15459)
(15329)
(14458)
(9691)
(7480)
(6886)
(6131)
(5856)
(5602)
(5207)
(5146)
(5085)
(5066)
(4975)
(4661)
(4644)
(4562)
(4496)
(4372)
(4058)
(3942)
(3872)
(3655)
(3590)
(3556)
(3548)
(3480)
(3371)
(3268)
学科
(13304)
经济(13278)
管理(11222)
(8788)
(6697)
企业(6697)
(6476)
(5650)
(5197)
中国(5164)
(5013)
理论(4023)
地方(3853)
(3851)
方法(3736)
教育(3439)
(3404)
银行(3364)
农业(3290)
(3286)
金融(3279)
(3274)
业经(3231)
数学(2874)
体制(2808)
数学方法(2794)
(2683)
贸易(2681)
(2593)
教学(2486)
机构
学院(70438)
大学(69122)
研究(30807)
(24969)
科学(23016)
中国(20770)
(20431)
农业(20322)
管理(19857)
经济(19732)
(18508)
业大(17117)
研究所(17072)
理学(16364)
(16194)
理学院(16082)
管理学(15509)
管理学院(15396)
(13727)
中心(13357)
农业大学(12727)
技术(12330)
(12313)
(11576)
(11562)
(10735)
(10697)
科学院(10479)
实验(10221)
北京(9918)
基金
项目(49599)
科学(35620)
基金(32400)
研究(32003)
(31652)
国家(31387)
科学基金(23763)
(22401)
(18634)
自然(17004)
社会(16653)
基金项目(16642)
自然科(16613)
自然科学(16601)
自然科学基金(16283)
社会科(15526)
社会科学(15522)
教育(15035)
资助(13468)
编号(13101)
计划(12372)
科技(12306)
重点(12050)
成果(11713)
(11066)
(10940)
(10877)
课题(10830)
(10338)
(10069)
期刊
(26061)
经济(26061)
(24399)
学报(23039)
中国(20410)
研究(18412)
农业(16261)
科学(15869)
大学(15236)
学学(14652)
教育(11457)
(8876)
(8792)
管理(7878)
业大(7772)
农业大学(6710)
技术(6300)
(5969)
(5711)
金融(5711)
业经(4677)
中国农业(4467)
科技(4404)
林业(4309)
职业(4021)
图书(3913)
经济研究(3847)
自然(3791)
财经(3690)
自然科(3537)
共检索到115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惠吉  张蜀宁  王华  
采用秋水仙素诱变二倍体青梗白菜早油冬 ,获得四倍体白菜 (Brassicacampestrisssp .chinensisMakino) ;将其与另两个四倍体苏州青和热优 2号的亲本R1杂交 ,从后代中筛选出两个形态及生理特性差异明显的株系 ,分别育成自交不亲和系。用这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成F1代杂交种 ,即获得青梗、优质、抗热的同源四倍体白菜杂交新品种———暑优 1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惠吉  王华  肖守华  林国庆  晋萍  
用0.4%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短白梗白菜幼苗500株。筛选出两个同源四倍体突变系,组合采种定名为热优2号.株高、叶片、叶柄以及单株重皆超过亲本二倍体;另外,菜秧期的生长速度比亲本快62.3%,比矮杂1号快51.9%;大田期平均比矮杂1号快12.9%.两年的品比试验:作为伏菜秧栽培,平均产量比矮杂1号增32.9%;育苗移栽的汤菜,平均较矮杂1号减产8.8%.3年的生产试验,比对照平均增产23.9%.两年的省内、6个点的试验,平均增产27.2%.品质与亲本相比:VC 增加11.3%,粗蛋白增3.1%,水分增加1.2%,必需氨基酸有5种得到提高,共增2.1%,粗纤维减少8.9%.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业飞  张蜀宁  张宇  侯喜林  
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二倍体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子叶期生长点进行诱导,经过筛选鉴定,选育优质、矮紧型白梗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结果表明:2.0 mg·g-1秋水仙素处理6次获得的同源四倍体植株的加倍率最高,为7.02%。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在营养体、气孔、花器、果实上均有显著差异,且株高降低、叶宽增加、叶柄长变短、展开度减小、叶色亮绿、株型束腰紧凑。四倍体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二倍体显著提高11.14%、25.98%和11.70%。经两代选育,四倍体纯度达到100%,整齐度95%,小区产量比二倍体提高18.1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金良  徐汉卿  刘惠吉  
将甘蓝型油菜的花粉授在同源四倍体小白菜的柱头上时,少数柱头乳突细胞出现胼胝质沉积,杂交的受精过程及胚和胚乳的早期发育基本正常。但与四倍体白菜自交相比,进入花柱的花粉管较少,胚和胚乳的发育进程较缓慢。由于杂种胚发育缓慢,在胚乳细胞发生退化时,多数杂种胚处于晚球形、心形或鱼雷形阶段。随着胚乳细胞的消失,杂种胚停止发育并最终解体。授粉后30d,杂种胚珠大多解体,仅有少数胚珠能发育为成熟可育的种子。因此,在同源四倍体小白菜留种时,必须与甘蓝型油菜进行一定程度的隔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忠芬  王军  李德文  张太平  
黔黄油21号是甘蓝型油菜黄籽不育系2225A与高含油量双低恢复系ZW3115杂交、鉴选出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双低黄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在贵州省油菜区试中的平均产量为175.27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7.00%,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30.33kg/667m2。含油量为46.28%、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2.27%、芥酸含量为0.20%、硫甙含量为22.48μmol/g·饼。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子欣  齐秀菊  褚玉萍  刘志荣  
利用二倍体和四倍体大白菜,通过正反交,连续6年共做52个组合,从1985年的水仙花(四倍体)×后36高(二倍体)和1987年的BP058(二倍体)×水仙花(四倍体)两个组合得到了少量杂交种,经系谱选择并在人工气候室加代,提高孕性,均于第四代基本稳定。1989年将这两个杂交种分别定名为翠宝和翠绿。它们具有多倍体植物叶厚、叶面有泡状突起、蕾大、花大、气孔也大的特点,经染色体镜检,染色体数2n=4x=40。这两个品种生长速度快,生育期80天左右,包球紧实,抗病性强,品质优良,适口性好,耐贮藏运输,亩产7000~7500kg。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喜林  曹寿椿  张蜀宁  张增翠  王建军  孙红霞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获得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以其为母本,苏州青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暑绿。其特点为:(1)优质:叶片与叶柄质量比为0.67,高于对照品种;维生素C含量211.4~219.0mg·kg-1,干物质6.18~6.64g·100g-1(鲜重),可溶性蛋白质0.39~0.41g·100g-1(鲜重),可溶性糖19.95~21.41g·100g-1(干重),均优于对照;粗纤维7.52~8.04g·100g-1(干重),低于对照。(2)抗病:对炭疽病、TuMV、霜霉病和黑斑病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5.98(HR)、17.20(R)、16.06(R)和13.96...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惠吉  王华  
以榨菜 (BrassicajunceaCzern .etCoss .var.tsatsaiMao)胞质雄性不育系 (8982 4 ,2n =36 )为母本 ,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 [BrassicacompestrisL .ssp .chinensisMakino](中白梗S6,2n =4 0 )为父本 ,采用蕾期不育株及父本花粉先经γ 射线预处理 ,进行远缘杂交及多代回交 ,获得表型及品质极似父本四倍体白菜的优良胞质雄性不育系。其不育率及不育度皆为 10 0 % ,蜜腺发育良好 ,结实性强 ,在自然授粉条件下 ,平均每只角果可结 13 2粒种子 ,蕾期人工授粉 ,则可达14 3粒 ,具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荣琦  陈春环  赵晓农  钟冠昌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经细胞学鉴定,创造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新种质。然后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将八倍体小偃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培育出优质小麦品种早优504和小偃503。这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8和165g/kg,沉淀值分别为37.9和46.4mL,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96和340g/kg,稳定时间分别为3.5和13.0min。综合抗病性好,成熟早,产量高。早优504平均产量5250kg/hm2,最高产量6225kg/hm2。小偃5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0kg/hm2。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寿椿  侯喜林  张蜀宁  朱月林  刘克均  
1991~1994年在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抗病矮脚黄雄性不育两用系为母本,以93R-37(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四号三抗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夏季、秋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42.2和63.4t/hm2,比对照矮杂一号和矮抗一号分别增产22.9%和25.1%;(2)抗病: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1.85(HR),15.48(R)和10.10(HR);(3)优质:Vc含量比对照提高5.2%,有机酸含量低于对照,叶片和叶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矮抗一号;(4)耐热:热害指数低(9.75),比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毅  李文信  洪日新  李天艳  樊学军  覃斯华  黄金艳  
四倍体少籽西瓜杂交新组合403×B15是2007年秋利用中小果型优良高世代四倍体自交系B15作父本,中果型四倍体西瓜403作母本,进行杂交配组筛选出的四倍体新组合,一般单果重3.0~3.5 kg,果实正圆形,表皮深绿有光泽,布有隐暗花纹,皮质坚韧,皮厚1.0~1.2 cm,果肉鲜红色,汁多,清甜爽口,剖面光滑,纤维黄筋少,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以上;中熟品种,全生育期春造90~100 d,秋造65~80 d。2009~2010年,连续2年进行露地爬地、大棚立架栽培品比试验和多点生产栽培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露地爬地品比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1 775.9和34 377.2 kg/hm2,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惠吉  王华  高丽红  
测定了在18℃的生长箱内培养的5个白菜同源四倍体及2个二倍体品种子叶期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ER)、酯酶(ES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耐寒生态型四倍体品种的PER和EST比相应二倍体品种增加1~2条特有的酶带,SOD谱带无显著的差异;耐热四倍体品种则相反,3种酶带皆较二倍体品种减少1或2条。对3种酶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相同生态型和染色体倍数相同的品种归为同类,与按表型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伟华   刘叶琼   张子楠   王金鸽   刘同坤  
[目的] 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具有品质优但产量低的特点,利用秋水仙素加倍的方法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新种质。[方法] 以浓度0.2%的秋水仙素诱变剂滴定处理二倍体不结球白菜子叶生长点,经过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鉴定及流式细胞仪倍性分析,筛选诱变植株,成功获得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新材料,并比较分析二、四倍体农艺性状指标、营养品质、光合特性、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量差异。[结果] 结果表明,四倍体株型呈现出聚拢型,叶片趋于近圆形,花器官明显变大;叶表皮气孔变大,相同面积下气孔密度减小;花粉粒不同于二倍体规则的椭圆形,呈现出明显不规则形;根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二倍体的两倍;细胞内相对DNA含量为二倍体的两倍;植株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纤维素含量及叶绿素含量比二倍体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维生素C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分别比二倍体显著降低;最大光合速率(P_(max))、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与二倍体相比增长了60.46%、54.10%和8.33%,光合能力更强;调控光合作用多种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二倍体。[结论] 本研究成功获得了具有高产、优质潜力的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新材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吴征彬  郭介华  刘金兰  孙济中  
用3个抗螨海岛棉与6个感螨陆地棉亲本配制36个F_1代组合,根据螨害级别进行了双列杂交分析。试验中抗螨性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主导地位,亲本的抗螨水平与配合力效应十分吻合,3个海岛棉螨害轻,它们的配合力效应负值较大,陆地棉中以当地品种鄂荆1号的配合力最小。36个组合中抗×抗和感×抗表现抗,而感×感仍表现感,其中仅12个组合(主要为陆地棉×海岛棉)具有显著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在本试验中,抗螨性的遗传符合加性一显性模型,以加性变异为主,广义、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88和0.74,估计出一组显性抗螨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