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3)
- 2023(11647)
- 2022(10406)
- 2021(9758)
- 2020(8257)
- 2019(19022)
- 2018(19016)
- 2017(36715)
- 2016(20284)
- 2015(22850)
- 2014(22922)
- 2013(22633)
- 2012(20632)
- 2011(18575)
- 2010(18481)
- 2009(17082)
- 2008(16672)
- 2007(14587)
- 2006(12806)
- 2005(11513)
- 学科
- 济(75048)
- 经济(74930)
- 管理(62454)
- 业(57242)
- 企(48813)
- 企业(48813)
- 方法(34374)
- 数学(29393)
- 数学方法(29053)
- 财(22294)
- 农(20342)
- 中国(19612)
- 制(18725)
- 业经(17937)
- 学(17045)
- 地方(14782)
- 务(14106)
- 财务(14038)
- 财务管理(14010)
- 贸(13386)
- 贸易(13380)
- 企业财务(13301)
- 理论(13226)
- 农业(13216)
- 易(12997)
- 和(12873)
- 环境(12805)
- 体(12739)
- 技术(12577)
- 银(12458)
- 机构
- 大学(287425)
- 学院(284948)
- 管理(114251)
- 济(109548)
- 经济(106913)
- 理学(99033)
- 理学院(97922)
- 管理学(96299)
- 管理学院(95780)
- 研究(94979)
- 中国(69317)
- 京(61511)
- 科学(59519)
- 财(52810)
- 所(48148)
- 农(46485)
- 研究所(43806)
- 业大(43638)
- 中心(42585)
- 财经(41826)
- 江(41600)
- 北京(38863)
- 经(37881)
- 范(37191)
- 师范(36833)
- 农业(36464)
- 院(34433)
- 州(33720)
- 经济学(32126)
- 财经大学(31090)
- 基金
- 项目(197268)
- 科学(154252)
- 研究(145192)
- 基金(142131)
- 家(123565)
- 国家(122526)
- 科学基金(104942)
- 社会(89693)
- 社会科(84836)
- 社会科学(84815)
- 省(77514)
- 基金项目(76036)
- 自然(68707)
- 自然科(67045)
- 自然科学(67026)
- 教育(66359)
- 自然科学基金(65819)
- 划(65197)
- 编号(59761)
- 资助(58286)
- 成果(49262)
- 重点(43801)
- 部(43505)
- 发(41372)
- 创(41280)
- 课题(41266)
- 制(38799)
- 创新(38507)
- 科研(37667)
- 项目编号(37233)
- 期刊
- 济(121160)
- 经济(121160)
- 研究(84509)
- 中国(54633)
- 学报(46766)
- 农(42705)
- 管理(42116)
- 科学(41892)
- 财(40528)
- 大学(35039)
- 教育(32935)
- 学学(32852)
- 农业(29694)
- 技术(23986)
- 融(23608)
- 金融(23608)
- 财经(20251)
- 业经(19675)
- 经济研究(18157)
- 经(17072)
- 问题(15622)
- 图书(15617)
- 理论(14791)
- 业(14662)
- 科技(14374)
- 实践(13666)
- 践(13666)
- 版(13318)
- 现代(12972)
- 技术经济(12922)
共检索到414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赖世龙
青枯病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大连动植物检疫局赖世龙一、青枯菌的致病过程在自然条件下,青枯假单胞菌(简称青枯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nF.F.Smith)一般从植物根部或茎部的伤口侵入,但也能直接侵入,即从没有受伤的次生根的根冠部侵...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军
青枯菌引起许多植物及林木青枯病。该菌侵染植物根部,首先在根皮层细胞间隙等处定殖,然后入侵维管束,在木质部导管内扩展危害;细菌在导管及相邻组织内迅猛增殖和广泛散布,由此产生输水管道的阻塞和破坏并最终导致植物枯萎。胞外多糖(EPSI)、细胞壁分解酶(主要是果胶质酶和纤维素酶)、Ⅲ型Hrp分泌系统产物是主要的致病因子,其中EPSI尤为突出,它在保护细菌、促进细菌移动和定殖以及堵塞和破坏寄主导管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上述致病因子的协调作用则由一复杂的调节系统控制,这一系统由随细菌密度变化而变化的3 -羟基棕榈酸甲基酯水平作为信号,以PhcA调节基因的启动和转录为核心,自动而精密地调节病菌有关致病基因的...
关键词:
青枯菌 植物 致病机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敏 刘勇 李梅云 姬广海 李永平
为了解云南省烟草上青枯雷尔氏菌的多样性,对分离自云南省6个县烟草病株的菌株进行了致病力、生化型和致病型测定。烤烟品种K326的离体叶片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165个青枯雷尔氏菌株可划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群,分别占45.4%、46.7%和7.9%,强、中致病力菌株占优势。对其中具代表性的81个菌株的生化型测定结果表明,43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占53.1%;32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1,占39.5%;6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2,占7.4%。对其中55个来自不同采集地点和不同致病力菌株的致病型测定结果表明,弱毒力(Ⅰ)型菌株的比例最高,占63.6%,中毒力(Ⅱ)型菌株的比例其次,占2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田 姚廷山 于庆涛
为了探讨青枯无致病力菌株对烟草青枯病的控病作用和是否诱导烟草抗病及其控病机理。采用TTC培养基,从茄青枯病株上分离获到青枯无致病力菌株Au004-1,用喷雾法及含菌培养基法测定其对青枯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烟草青枯病温室盆栽控病试验;用该菌伤根灌接烟草,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电泳分析病程相关蛋白(PRP)变化。结果发现,该菌株对青枯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带宽分别1.03和0.83 cm;在温室盆栽试验中它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效,接种致病菌30 d后相对防效可达77.5%;该菌处理的烟草苯丙氨酸解氨酶(PA...
关键词:
青枯菌 无致病力菌株 烟草 诱导抗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波 朱育菁 林抗美 肖荣凤 葛慈斌 蓝江林 冒乃和
【目的】通过分析青枯雷尔氏菌在不同寄主发病植株、在同一寄主不同侵染状态植株和同一寄主不同发病阶段植株体内分布及其致病力的异质性,从生态位角度来初步探讨该病原菌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田间采样,室内测定样本的含菌量及其病原菌的致病性(弱化指数),统计分析比较青枯雷尔氏菌在寄主植株体内的分布和致病力的异质性。【结果】番茄和茄子病株体内青枯雷尔氏菌的平均含菌量>100×108cfu/g,显著高于烟草、花生和生姜(中部以上茎>中部以下茎;茄子和花生从根到上部茎依次含菌量逐渐降低;烟草根部和中部茎的含菌量显著高于下部和上部茎;...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分布 致病力 生态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进 冯洁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Yabuuchi et al.)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大病害。作为复合种,青枯菌在与寄主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广泛的生态和寄主适应性。Fengan和Prior提出青枯菌演化型分类框架,用以描述青枯菌种以下的遗传多样性。青枯菌种内表型特征差异的本质是其基因组较其它植物病原细菌更为复杂和更具可塑性。笔者对近期青枯菌遗传多样性和致病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讨论。
关键词:
青枯菌 遗传多样性 演化型 致病基因组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冉隆贤 向妙莲 李正楠 姬惜珠
以对桉树青枯病有防治效果的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WCS417r为对照,用水杨酸和产生PCA抗生素(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的荧光假单胞杆菌(P.fluorescens)2-79进行了桉树青枯病防治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将水杨酸与2-79、WCS417r分别组合,将诱导抗病性和抗生作用结合起来共同控制桉树青枯病的发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菌液蘸根的方法,2-79和WCS417r分别比对照的发病率降低18.4%和33.8%,差异显著(α=0.05).在组合防病试验中,经水杨酸、2-79、WCS417r分别处理后的桉树苗发病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新艳 韦巧婕 沈标
从马铃薯青枯病发病严重地块的健康植株根系分离到1株有效抑制马铃薯青枯菌的芽孢杆菌菌株,命名为T3。采用盆栽试验,分别通过对马铃薯植株病情指数的调查、平板计数和PCR-DGGE方法研究菌株T3发酵的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对照(CK)相比,T3菌株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BF)显示出了对马铃薯青枯病的极显著防效,防治率为79.44%,而单独使用T3菌液(T3)和有机肥(OF)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7.10%和30.84%。各处理中马铃薯根际土壤的细菌数量均随时间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结薯期达到最高值。BF处理中,T3菌可有效在马...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匡传富 罗宽
为探讨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抗病性及抗性机制 ,为烟草的抗病育种提供抗源和鉴定方法 ,室内鉴定了 5 4个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 ,发现不同品种间抗性有明显差异 ,抗病品种有 T144 8A,贵烟 ,CV 91,大晒烟 ,香烟 ,K32 6等 6个 ,中抗品种有大幅 ,D10 1,G2 8,安流晒烟 ,子州羊角大烟 ,G2 8× MD6 0 9,小样无烟 ,清间羊角大烟 ,N 32 6等 9个 ,其余均为感病品种 ,没有免疫品种 .选择 10个对烟青枯病抗、感性不同的品种进行了生化反应与抗性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 ,人工接种后 ,抗性品种的木质素、可溶性总糖、酚类物质含量、可溶性总糖 /淀粉及超氧...
关键词:
烟草 青枯病菌 品种抗性 抗性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波 蓝江林 车建美 林营志 王秋红 朱育菁
【目的】分析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种类变化与致病性指标-弱化指数和回接发病率的相互关系,提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种下分化的分类方法。【方法】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分为:脂肪酸Ⅰ型,弱化指数>0.8,回接发病率0%,属无致病力型;脂肪酸Ⅱ型,弱化指数为0.6~0.8,回接发病率为6.7%~100%,属过渡型,脂肪酸Ⅲ型,弱化指数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脂肪酸型 致病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叶建仁 解春霞 王永银 程淑婉
用小麦粒固体培养基和马铃薯液体培养基培养松针褐斑病菌,其培养物粗提液可以使湿地松、马尾松和黑松针叶褪绿,使蕃茄苗、烟草苗萎蔫。说明松针褐斑病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并分泌出对植物组织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这种有毒物质(毒素)可能是松针褐斑病菌致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该毒素物质具有非寄主专化特性。应用乙醇脱水沉淀法将其分为非蛋白质部分和蛋白质部分,仅非蛋白质部分能使松针褪绿,使蕃茄苗、烟草苗萎蔫,可见毒素物质是非蛋白质。将非蛋白质部分进一步层析分离,应用3种溶剂系统,每系统下都可分出3~4个组分,且都有一个组分能使湿地松针叶褪绿。在几种松针中对毒素最敏感的是湿地松的针叶,其次是马尾松的针叶,再次为黑松的...
关键词:
松针褐斑病,致病机制,毒素,松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晨阳 王金生
笔者综述了分子植物病理学科组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基因的研究结果和进展,介绍了病菌致病基因研究中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报道了病菌毒性基因、无毒基因和受寄主诱导基因的特征和功能,阐述了致病基因对致病性、致病生化因子可能的调控关系,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娜 郝靖璞 曹军 纪兆林
[目的]桃枝枯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南方桃产业的发展,造成20%~50%的产量损失。据报道,南方桃园中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属于桃枝枯病菌流行优势种,但其侵染过程及致病影响因子目前尚不清楚。[方法]通过探究桃拟茎点霉分生孢子的萌发过程,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分生孢子侵染桃嫩枝的部位,并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长度的处理下探究该菌致病力的强弱,进一步运用商品化壳梭孢毒素对其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桃拟茎点霉的甲型分生孢子在PD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3 h萌发率为66.4%,9 h后分生孢子萌发率为97.6%,24 h后分生孢子产生单根较长的芽管,30 h后菌丝产生隔膜,36 h后产生有分支的营养菌丝。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侵染菌丝主要入侵桃嫩枝木质部导管及中央髓部,并且破坏木质部导管的结构,然而,在韧皮部并没有观察到侵染菌丝的存在。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桃拟茎点霉致病力的主要因子,且病害流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相对湿度为98%。此外,本文还发现桃拟茎点霉产生的壳梭孢毒素是其致病因子。[结论]本文首次探究了桃拟茎点霉的侵染过程并初步明确了影响其致病力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桃枝枯病菌的致病机制及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琬玥 刘正坪 何祥凤 王文和
百合枯萎病是危害百合生长的重要病害。从3种不同杂种系的4个百合品种(亚洲百合Avelino,东方百合limpopo和TopsTAn,oT系列百合BonBini)的病变鳞茎中分离纯化真菌,经柯赫氏法则证病后,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双重鉴定,在4种不同品种的百合病变鳞茎中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4种真菌均为病原菌。对亚洲百合red yunjing和东方百合jumpy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的致病程度强弱依次是尖孢镰...
关键词:
百合 枯萎病 病原菌 致病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晓凤 周常义 青新
对福建省福清、莆田和厦门等地区养殖鳖的“白板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菌种鉴定、人工感染及药敏试验等研究,得知该病的致病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同时还有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