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4)
2023(11248)
2022(10006)
2021(9450)
2020(7861)
2019(18239)
2018(18125)
2017(34975)
2016(19358)
2015(21250)
2014(21308)
2013(21134)
2012(19436)
2011(17417)
2010(17245)
2009(15521)
2008(14852)
2007(12747)
2006(11059)
2005(9476)
作者
(56723)
(47012)
(46662)
(44422)
(29821)
(22700)
(21172)
(18769)
(18013)
(16698)
(16456)
(15795)
(14931)
(14912)
(14707)
(14431)
(14195)
(14067)
(13573)
(13373)
(11855)
(11464)
(11360)
(10754)
(10646)
(10462)
(10366)
(10330)
(9418)
(9355)
学科
(78592)
经济(78521)
管理(51629)
(48512)
(40126)
企业(40126)
方法(35561)
数学(31066)
数学方法(30749)
地方(21966)
(20088)
(19269)
中国(19099)
(17494)
业经(16557)
农业(13627)
环境(12732)
(12622)
(12504)
(12264)
贸易(12258)
地方经济(12222)
理论(11979)
(11797)
技术(11301)
(11105)
财务(11048)
财务管理(11031)
企业财务(10493)
(10290)
机构
大学(268083)
学院(267170)
管理(106879)
(100737)
经济(98475)
理学(93562)
理学院(92453)
研究(91694)
管理学(90789)
管理学院(90334)
中国(64588)
科学(61619)
(57736)
(46927)
(46689)
业大(43944)
研究所(43643)
(43425)
(42348)
中心(40612)
农业(36858)
(36644)
师范(36218)
财经(35612)
北京(35556)
(34069)
(32319)
(31610)
师范大学(29438)
经济学(29122)
基金
项目(195006)
科学(152521)
基金(140028)
研究(139088)
(123884)
国家(122889)
科学基金(104607)
社会(85489)
社会科(80955)
社会科学(80931)
(78468)
基金项目(75924)
自然(70507)
自然科(68762)
自然科学(68746)
自然科学基金(67491)
(65729)
教育(62854)
资助(57325)
编号(56365)
成果(44622)
重点(44459)
(42675)
(41894)
(40207)
课题(39270)
科研(37622)
创新(37564)
计划(36844)
大学(35248)
期刊
(107627)
经济(107627)
研究(74774)
学报(47597)
中国(46630)
科学(42794)
(41001)
管理(37336)
大学(34472)
学学(32542)
(30553)
农业(28915)
教育(28823)
技术(22238)
(18728)
金融(18728)
业经(18335)
经济研究(16641)
财经(16277)
(14873)
图书(14512)
科技(14444)
资源(14405)
问题(13988)
(13725)
理论(13158)
技术经济(12531)
(12484)
实践(12261)
(12261)
共检索到373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可  宣昊  王慧丽  于道平  严云志  彭增辉  
2013年8月对青弋江流域不同级别河流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0种,隶属于39科58属。从1级到4级河流,种类数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分别为46、39、36和16种。1~3级河流中种类数最多的均是水生昆虫,4级河流中种类数最多的是软体动物。整个流域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82ind./m2和36.43g/m2。不同级别河流中,2级河流底栖动物密度最大,4级河流密度最小,且二者存在显著差异;2级和4级河流底栖动物生物量都较高,且显著高于1级河流。在功能摄食类群方面,整个流域以刮食者和过滤收集者为主。随着河流级别的增加,刮食者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撕食者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超  周驰  苗滕  刘林峰  高健  焦一滢  李祝  张佳敏  王卉君  徐德雄  
鄂西水系是国家级水源保护区,也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旅游区。为了解鄂西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4年10月~2017年1月不同时段在宜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卷桥河(J)、清江利川段(Q)、宜昌市水源地黄柏河(H)和丹江口入库河流天河郧西段(T)开展了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研究表明:4个河段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门8纲18目61科。基于底栖动物指示种耐污性及其丰度占比分析,表明J、Q和T三河流污染程度沿水流方向呈加重趋势,而H水体健康状况整体较好。运用FBI和SIGNAL底栖生物评价指数,显示四条河流健康程度沿水流方向均呈下降趋势,但H变化趋势平缓,结果表明H水体上下游均处于较健康状态,其他3条河流上游或源头水体健康状况良好,下游受到较重污染。对主要环境因子(TP、NH_3-N、COD_(Mn)和TN)做主成分分析表明,轴1的解释率达到65. 1%,表明轴1可以有效表征主要环境压力梯度。FBI和SIGNAL指数与轴1线性拟合度均较高,表明二者在鄂西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估中可作为快速生物评价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久星  徐光来  池建宇  杨亦然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水域生态系统评估是区域水环境监测的有效手段。研究于2021年7月对青弋江流域10个河流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生物采样以及水体理化因子监测,采用生物环境分析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等方法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并应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WQI)对流域内河流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弋江流域内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直接收集者为主要功能摄食类群,主要优势种为中国圆田螺、纹石蛾、日本沼虾以及方形环棱螺。群落多样性良好且具备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生物环境分析表明,解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导因子为溶解氧、河宽、水温、化学需氧量、流速、总磷和水深。最佳因子组合为溶解氧、总磷、化学需氧量。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多个点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由WQI指数分析可得流域内水质较好,除了个别点位外,整体处于健康及以上状态。相较于生物评价和理化因子评价,WQI指数评价法能够综合反映流域健康状况,更具适用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丹丹  陶敏  李斌  陶鑫  王志坚  
为了探究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时空分布及水质现状,本研究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和2017年4月(平水期)对藻渡河流域的7个河段、24个采样点进行了生态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32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4门7纲,以水生昆虫为绝对优势类群,其优势分类单元相对丰度累计值达到69.2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One-way ANOVA),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组成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平均值分别为69.523 2 ind/m~2和0.835 5 g/m~2。藻渡河流域7个河段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Margaler和Pielou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空间尺度上,自然河段[藻渡河上游(ZZS)、藻渡河中游(ZZZ)和藻渡河下游(ZZX)]>库坝区(ZDG),ZZS>ZZZ>ZZX,支流河段[马桑坎河(MSK)、鲤鱼河(LYH)和白台河(BTH)]>干流。RDA分析表明水温、溶氧和pH值等是影响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关键环境因子。三种水质评价方法中,BI和BPI生物指数适合藻渡河流域水质评价,调查区域内水质总体较好,并呈现出平水期和枯水期优于丰水期,支流优于干流的变化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花  宋晓兰  奚海明  宋立新  郑科  卞金良  
2010~2011年对江阴市7条主要内河及长江江阴段共计8条河流的15个断面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研究了江阴市河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8条河流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9种,分属3门7纲16科24属,其中软体动物14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4种、十足目4种、蛭纲2种、端足目1种、多毛纲1种。其中,以锡澄运河的底栖动物种类最多,达17种。从密度来看,应天河监测断面平均密度最大,为37 156ind./m2;长江监测断面平均密度最小,为6ind./m2。从底栖动物分布来看,长江和白屈港监测断面物种分布均匀,锡澄运河监测断面软体动物占绝对优势(80%以上),其中梨形环棱螺(Be...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增辉  何雪宝  冯伟松  崔永德  
2010年3~12月在长江镇江段进行4次采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6种,隶属于7科21属,其中水栖寡毛类2科7属12种,多毛类1科1属种,软体动物2科4属4种,水生昆虫2科9属9种。长江镇江段共有4个优势种:厚唇嫩丝蚓(Teneridrilus mastix)、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多鳃齿吻沙蚕(Nephthys polybranchia)和长足摇蚊(Tanypus sp.)。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4ind./m2和0.2g/m2。各种生境类型中,保护区的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相对较高,北湖次之,主航道最低。同时存在着季节变动,密度以春夏较高,秋冬较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智文  张葵  霍斌  沈建忠  周琼  王军  
为了解塔里木河下游流域内在生态输水后的水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特征,于2019年-2020年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干流、车尔臣河、台特玛湖3个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探讨其环境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下游流域中大型底栖动物共97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4纲10目27科。水生昆虫为主要类群(82种),其中双翅目(47种)物种数最多,其次为鞘翅目(14种)、蜻蜓目(13种)。摇蚊科物种在不同区域均为优势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在5月份处于峰值,远高于8月和10月,多样性指数不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P>0.05)。塔里木河干流和车尔臣河摄食功能群主要以收集者为主(95.89%,91.86%),而台特玛湖则以收集者(50.68%)和捕食者(34.12%)为主。Mante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氨氮、溶解氧和高锰酸钾是影响底栖动物多样性和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调查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较为单一,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需继续开展并深化对该地区河流的生态修复和管理工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丽平  高欣  牛翠娟  何培民  刘其根  孙月娟  胡忠军  
2010年春季对太湖流域14个湖泊、7座水库及8条河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到底栖动物57种,隶属4门、8纲,其中水生昆虫(17种)和寡毛类(15种)物种数最多。霍甫水丝蚓为整个流域的绝对优势种。聚类分析表明,可将29个水体的底栖动物划分为10种群落类型,其中霍甫水丝蚓在15个水体中占绝对优势,铜锈环棱螺为5个水体的第一优势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741.2个/m2和47.2 g/m2,寡毛纲在密度中占绝对优势(90.9%),双壳纲和腹足纲在生物量中占93.4%。密度河流最高、水库最低;生物量湖泊最高、水库最低,底栖动物类群数量组成水体类型间差异明显。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科  张萌  刘雄军  杨丽敏  薛涛涛  欧阳珊  吴小平  
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对陡水湖流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0属(种),隶属4门6纲28科,其中节肢动物最多(18种),占总种数的45.0%,其次为软体动物(15种),占总种数的37.5%,环节动物最少(7种),占总种数的17.5%。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苏氏尾鳃蚓、椭圆萝卜螺、梨形环棱螺、放逸短沟蜷和河蚬。各采样点区系相似性分析表明陡水湖流域明显分为库区与入库河流。入库河流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76.64±28.91 ind./m~2和46.706±15.293 g/m~2,明显高于库区的平均密度(452.34±78.45 ind./m~2)和平均生物量(1.569±0.209 g/m~2)。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入湖河流物种多样性高于库区。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显著影响陡水湖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明江  邓华堂  朱峰跃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为研究不同水位时期大宁河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于2011-2013年间分别在三峡水库低水位期(145 m)和高水位期(170 m)对大宁河的底栖动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低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0.32±32.14)ind./m2和(1.44±0.45)g/m2,高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3.82±46.94)ind./m2和(1.53±0.51)g/m2。寡毛类在静水区域占优势,水生昆虫在流水区域占优势。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分布表现为高水位期高于低水位期,流水区域显著高于静水区;不同水位时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优势种及其相对丰度有较大波动;生物多样性表现为高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文浩  张萌  门吉帅  敖雪夫  胡新艳  欧阳珊  吴小平  
以典型的亚热带大型山地丘陵湖泊——江西省仙女湖研究为例,2014~2015年每月对仙女湖湖区及主要入湖河流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周年动态研究。经鉴定得底栖动物111种,隶属3门53科77属。其中软体动物40种,节肢动物61种,环节动物10种。优势种为中华颤蚓、梨形环棱螺、河蚬、锯齿新米虾、羽摇蚊、粗腹摇蚊属、前突摇蚊属、霍甫水丝蚓。仙女湖大型底栖动物年平息栖息密度为346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54.26 g/m2;不同区域和季节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与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齐磊磊  王其翔  官曙光  高翔  刘洪军  
2007年4月和10月,在山东日照临近海域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春季和秋季两个航次的调查,对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1)全海域共鉴定底栖动物141种,其中多毛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分别占总种数的38.30%、34.75%和17.73%,三者构成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2)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1885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39.82g/m2。3)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春季高于秋季。4)优势种随季节变化不大,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一鸣  秦玉涛  刘材材  季晓  邓邦平  刘守海  
本研究基于2011—2014年夏季对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对其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年际变化分析。4年间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0、58、78和83种。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在2011—2013年间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长江冲淡水区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明显高于长江口内。2014年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均显著回升。生物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基本稳定,2012年略低,而之后呈现整体回升的趋势。优势种包括丝异须虫、双形拟单指虫和钩虾,2013年未出现优势种,其余年份则以多毛类为主。年际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且群落组成呈逐年丰富的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长江口环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保柱  王兆印  余国安  
本研究于2009年8月和2010年7月对黄河源和长江源的大型底栖动物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期间两区域共鉴定底栖动物66种,隶属于28科57属。其中,环节动物2科5属8种,软体动物2科2属5种,节肢动物23科49属52种,其它动物1科1属1种。长江源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分别为29种、59ind./m2、0.0 307g dry mass/m2;黄河源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分别为48种、369ind./m2、0.4 520g dry mass/m2。长江源动物资源量较低归因于泥沙含量较高和湿地退化。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建设河源区生态屏障尤为重要,这需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斌  徐丹丹  刘绍平  王志坚  
于2007年、2008年的7月先后2次对怒江流域西藏段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应用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指数分析了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17个采样断面(干流8个,支流9个)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于25科,其中以水生昆虫种类最多(76.0%);研究区域内干、支流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2.77 ind/m2、3 967.51 mg/m2,95.39 ind/m2、2 339.64 mg/m2;干流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高于支流,但其物种多样性(H、D、J)组成却低于支流。研究发现,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