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0)
2023(12812)
2022(10817)
2021(10363)
2020(8671)
2019(20320)
2018(20112)
2017(38886)
2016(20910)
2015(23552)
2014(23528)
2013(23245)
2012(21401)
2011(19125)
2010(19050)
2009(17639)
2008(17410)
2007(15664)
2006(13354)
2005(11610)
作者
(58690)
(49846)
(49348)
(46899)
(31155)
(24014)
(22547)
(19582)
(18614)
(17503)
(16720)
(16649)
(15357)
(15296)
(15289)
(15245)
(15111)
(14483)
(14192)
(14015)
(12236)
(12086)
(12075)
(11409)
(11323)
(11161)
(10922)
(10913)
(10054)
(10053)
学科
(92354)
经济(92267)
(64754)
管理(54818)
(51017)
(42972)
企业(42972)
方法(42441)
数学(38513)
数学方法(38075)
农业(33774)
业经(23938)
(23601)
中国(21755)
(20462)
贸易(20458)
(20067)
地方(18446)
(16962)
(15602)
(13912)
财务(13868)
财务管理(13829)
(13351)
(13281)
企业财务(13101)
技术(13041)
(12733)
银行(12708)
农业经济(12551)
机构
学院(298232)
大学(293104)
(127404)
经济(125028)
管理(117868)
理学(102852)
理学院(101865)
管理学(100143)
管理学院(99611)
研究(95003)
中国(73754)
(66183)
(59246)
科学(57817)
(56098)
农业(50895)
业大(49742)
(47114)
中心(46733)
财经(45120)
(43925)
研究所(42833)
(41232)
经济学(39245)
(36890)
师范(36534)
北京(36034)
经济学院(35819)
(34510)
经济管理(34496)
基金
项目(204257)
科学(161302)
研究(150056)
基金(149370)
(129472)
国家(128310)
科学基金(110878)
社会(96693)
社会科(91447)
社会科学(91421)
(81314)
基金项目(79642)
自然(71019)
自然科(69375)
自然科学(69357)
教育(68246)
自然科学基金(68122)
(66688)
编号(61477)
资助(60769)
成果(48246)
(46199)
重点(45495)
(44811)
(42644)
课题(40928)
国家社会(40344)
创新(39859)
科研(39635)
教育部(39504)
期刊
(137561)
经济(137561)
研究(79978)
(68904)
中国(53131)
农业(46958)
学报(46148)
(43533)
科学(42654)
管理(37199)
大学(36218)
学学(34677)
业经(29196)
(28396)
金融(28396)
技术(26093)
教育(24520)
(22413)
财经(21626)
问题(20537)
经济研究(20083)
(18488)
(16656)
世界(15306)
农业经济(15162)
农村(15157)
(15157)
技术经济(15139)
(14775)
统计(14768)
共检索到426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颜明  
本文利用云南省农村贫困地区微观数据分析了影响山区农村青年外出就业的因素。经验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①在农村青年外出就业选择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年龄分层和性别分层的异质性特征;②对于20岁以下的青年来说,教育与外出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而受教育程度对20岁以上青年的外出就业选择具有促进和互补效应;③劳动力市场的环境因素对20岁以上青年的外出就业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走出村庄"不仅是一种经济意义上的收益,更是农村青年走向富裕、融入市场的关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丽  
以云南山地为例,分析了在山区开发中推行多效林业、农林结合的优势,并研究了现代混农林业与传统的林农间作的本质区别,提出了在山区实行混农林业脱贫致富的几种设想及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肖卫  朱有志  
本文结合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实,对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关理论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合约基础上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博弈模型,并以湖南山区农村的案例检验该模型的主要结论。本文认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合约的形成过程是使因有限理性、不确定性、机会主义而产生的交易费用最小化的过程,基于合约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式解决了私人供给的成本分担问题和政府供给的需求信息不足问题,能够实现帕累托有效,而政府补贴行为将强化帕累托有效的均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丽桂  
本文对重庆武陵山区3县6村的农村及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微观层面的数据,分析了我国西南丘陵山区农村空心化的发展现状及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在农村空心化发展趋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海盛  邓明  
本文从村庄内部差异的视角,将村庄内部的经济因素、组织因素和政治因素引入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研究中来,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对全国10个省份80个村庄1123个农民的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否党员、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家庭决策类型,家族网络组织、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和村庄内部组织资源以及政治因素对其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雁  陈良正  张思竹  
云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省份,广大山区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山区的发展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山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对云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提出了推进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这对云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霍仁龙  
对山区农田水利的量化研究,有利于考察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演变的空间特点及其影响机制。本文首先分析了GIS方法在当代云南山区农田水利量化研究中的可行性,并以云南山区较为典型的中小流域——掌鸠河流域为研究案例,基于县级档案资料,在数量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量化研究了20世纪50—80年代云南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演变过程,进而分析山区农田水利建设演变的影响机制。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区域经历了一个由中下游河谷和平坝区向半山区、山区扩展,然后又回到中下游河谷和平坝区的过程,这是农业政策和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为利用跨学科方法和多技术手段量化研究水利史进行了尝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超  李文峰  赵耀  尚敬敏  
【目的】作物适宜性评价是进行生产区划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基于气象、土壤、地形数据,构建适宜山地环境的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和方法。【方法】在文献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遴选18个生态指标构成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作物模型法构建,考虑了玉米生育期和生态效应,其他指标采用隶属度函数法分数值型和概念型分别构建。各因子权重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权重和适宜性函数构建玉米气候、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土地管理适宜性评价模型及综合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的数据通过空间分析获得。针对山区耕地的立体分布特点,运用ArcGIS工具综合耕地利用、土壤类型、行政区划划分评价单元,经GIS的插值处理、统计分析,获得各评价单元18个评价指标基础数据,进而运用评价模型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分类评价和综合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该方法应用于云南省寻甸县,全县耕地共划分为8 415个评价单元,其气候、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土地管理4个方面适宜以上的面积分别占比58%、86%、42%、90%。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中,高度适宜区和适宜区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5.4%、50.6%,主要分布在中-东南部低中山丘陵区,中北部金沙江河谷,西部河谷槽区也有小范围的分布;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占9.4%和4.6%,主要零星分布在中部以西地区,而在西北部相对集中。【结论】评价方法考虑了玉米生育期和山区耕地立体分布特点,研究区适宜性区划呈碎片状分布,分布情况与区域生产情况基本相符,气候和立地条件是影响研究区玉米生态适宜性的主要因素。
[期刊] 求索  [作者] 秦庆  
在反思“施坚雅模式”及其演变的基础上,通过云南Y区农产品产地市场的经验研究,以及对现代山区农村市场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进行的探讨,可以发现:步入现代化的山区农村市场,形成以乡镇中心市场为节点横向连通并与城市消费市场直接连接的市场网络体系,表现出横向连通增强、纵向扁平化、网络集中收敛的市场结构特征。导致市场结构变迁和生成的机制是多元的,包括技术革新与其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市场精英成长为专家系统与其产生的脱嵌效应、社会转型下城市消费需求变化及其市场替代效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其集中化效应。现代山区农村市场结构及生成机制研究为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参考和理论借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颖  吴惠芳  
本文认为,嵌入在乡村社区背景下的贫困农户的生计创新活动,1在与社区人口、社区生活、社区发展的关系中,采取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以促进农村社区的社会整合,并在农村社会整合的图景中体现出农民个体发展价值和社区发展价值统一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禄胜  
宁南山区是“三西”贫困地区,目前,山区8县劳动力资源已过百万,其中富余劳动力资源占五成,而近年来年输出人次已达50万以上,年创收在8亿-9亿元之间,占宁南山区农民纯收入的30%,为自治区财政收入的1/4。山区8县农村家庭基本上是户均输出1人,对山区脱贫致富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从劳动力资源状况、剩余原因、劳务输出对当地经济建设所做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浩  
本文试图使用一个全国性的大样本来定量化地考察村庄经济变量和自然特征变量对农地再分配的影响,同时也将村庄政治变量和社会文化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显示:农地税费负担对土地小调整有正向影响,农民收入来源假说没有得到证实;土地资源禀赋对土地大调整有负向影响,但对小调整没有影响。交易费用假说只适用于土地大调整,对小调整不适用;村庄民主假说没有得到证实,但村民对村委会工作的关注程度对土地小调整有负向影响;村庄社会文化变量对土地再分配特别是土地小调整有重要影响,农民偏好假说成立。村庄农地再分配制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现阶段不应该取消或禁止,而是改进和完善,在土地产权稳定和调整之间取得平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志会  张露  张俊飚  
包容性制度变革已成为农村乃至整个国家发展制度的主流趋势与重要构件。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1995~2017年村庄层面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估计农业税改革对村庄农田水利投入的影响,考察包容性制度与农村公共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对作用机制开展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以农业税改革为代表的包容性制度变革未能有效激励村庄农田水利投资。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税改革后,农田水利治理缺乏政府权威的组织与协调,导致包容制度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在农业税改革后推行的“一事一议”制度因缺乏政府权威参与,造成农田水利治理陷入集体行动困境;同时农业税改革后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重复博弈关系不再,也引致基层政府在农田水利供给上出现卸责等相机决策。本文认为,要破解农村公共治理困境,不仅需要建立包容性制度来激活市场和民间组织,而且需要增强政府及其代理机构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立足西部农村典型土地流转和经营现状,选取位于乌蒙山区的贵州省两个村为实证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农户土地资源和资产相关影响因素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显著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实证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留守"困境;农户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之间抉择艰难;农田水利、交通和自然条件限制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经营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较好的经营经济作物或获得养殖收入,山区农业经营的瓶颈还包括施用较多化肥和耕地"细碎化"。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建议实证区农户经营模式为:农户可以在完善农田水利和交通等设施后,选择"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或农业"规模经营模式",建议农业产业化与旅游等其他优势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晓堃,黄承伟,沈文虎  
通过对世界银行贷款西南扶贫项目广西项目区合作医疗普及工作的回顾及专项调查研究,发现在筹资方式、组织管理、监督机制、农民受益程度、对合作医疗的认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合作医疗制度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的主要整改措施包括:提高认识,从政策上支持,加强合作医疗组织建设,建立有效筹资机制,规范药品市场管理,坚持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加强合作医疗管理基础工作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