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13)
- 2023(3751)
- 2022(3262)
- 2021(3116)
- 2020(2547)
- 2019(5804)
- 2018(5626)
- 2017(9708)
- 2016(5301)
- 2015(6378)
- 2014(6564)
- 2013(6278)
- 2012(5434)
- 2011(4783)
- 2010(4912)
- 2009(4616)
- 2008(4344)
- 2007(3933)
- 2006(3448)
- 2005(3074)
- 学科
- 济(20300)
- 经济(20290)
- 管理(20113)
- 业(18547)
- 企(16970)
- 企业(16970)
- 方法(10026)
- 数学(8550)
- 数学方法(8381)
- 技术(7433)
- 理论(5891)
- 中国(5759)
- 财(5359)
- 教学(5247)
- 农(4900)
- 业经(4794)
- 划(4277)
- 学(4164)
- 地方(4053)
- 制(4015)
- 环境(3966)
- 和(3934)
- 农业(3773)
- 技术管理(3763)
- 策(3756)
- 务(3732)
- 财务(3712)
- 财务管理(3705)
- 人事(3667)
- 人事管理(3667)
- 机构
- 学院(77960)
- 大学(76911)
- 管理(32806)
- 理学(28304)
- 理学院(28030)
- 管理学(27425)
- 管理学院(27293)
- 济(26040)
- 经济(25214)
- 研究(23899)
- 中国(18255)
- 京(17334)
- 科学(16563)
- 业大(12767)
- 江(12081)
- 农(11830)
- 中心(11808)
- 所(11770)
- 财(11567)
- 技术(11435)
- 北京(11027)
- 研究所(10781)
- 范(9898)
- 师范(9727)
- 州(9721)
- 科技(9608)
- 院(9334)
- 农业(9129)
- 工程(9086)
- 财经(8943)
- 基金
- 项目(54779)
- 科学(42800)
- 研究(40139)
- 基金(37026)
- 家(32370)
- 国家(32109)
- 科学基金(27918)
- 省(24046)
- 社会(22910)
- 社会科(21731)
- 社会科学(21724)
- 基金项目(19857)
- 划(19507)
- 教育(19421)
- 自然(18805)
- 自然科(18384)
- 自然科学(18376)
- 自然科学基金(18016)
- 编号(16123)
- 资助(15169)
- 创(12890)
- 重点(12583)
- 成果(12479)
- 课题(12356)
- 创新(11949)
- 发(11384)
- 科技(11223)
- 部(11168)
- 计划(10981)
- 科研(10312)
共检索到115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邰蕾蕾 刘晓峰
基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需要与成长特点,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与系统模型,并通过几个主要功能模块的分工与流程,结合系统软件的参数设置与运算,实现青年科技人才公正、全面、合理的绩效评价,以执行相对公平的绩效考核、职位晋升与薪酬发放,激励青年科技人才潜心、高效、创造性地投身科研工作,从而内发性、长效性地为企业的自主创新与蓬勃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纪建悦 刘艳 刘宝生
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评价对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建立科技人才流动绩效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山东省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进行研究,该研究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制定科技人才流动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司江伟 宋杰鲲
对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提高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激发其创新行为,形成更多的创新成果。文章构建了由能力、行为和结果三方面10个具体指标构成的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粗糙集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实现了赋权的客观性;以360度单因素绩效评价为基础,构建了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例证明,该模型为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评价提供了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思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纪建悦 刘艳青 刘宝生
文章在已建的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中部地区安徽省为例,结合其实际情况,对原有评价体系进行了调整,并以安徽省1997年~200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评价体系,为其他省份制定吸引科技人才政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安徽省 科技人才流动 绩效评价 因子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喆 杨国栋
基于高校战略管理理论,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构建高校博士后科技人才培养绩效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行深入探讨与系统验证,总结提炼了科研活动、培养服务、品质素质、客户满意、学习交流、职业发展等六个主要因子。最后基于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为高校改进博士后科技人才培养绩效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郭向勇 陈锐浩 敖龙 李勇 汪勇 龚自振
提出基于图书馆行业知识库的绩效评价和辅助决策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方法,并重点介绍支撑评价系统的两层分析模型。第一层分析,以用户录入的图书馆事实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得分规则库,实现智能打分;第二层分析,根据各指标得分情况,通过匹配算法连接知识数据库,推导出评价信息和指导性建议,并通过案例验证设计方法的实现过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飒 吴康敏 张虹鸥
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视角分析表明,中国创新范式的发展和转变直接并从根本上影响着科技人才评价理念。中国的创新范式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将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科技人才评价划分为探索期(1949年至1976年)、起步期(1977年至1994年)、发展推进期(1995年至2005年)、创新突破期(2006年至今)4个阶段,分析总结不同阶段的评价政策及其侧重点。在创新范式转型中,国家(政府)、科技人才和产业界等不同主体分别从制度创新层面、知识创新层面和技术创新层面推动科技人才评价的转向,同时公众参与和监督也积极推动科技人才评价的社会转向。最后,从优化评价政策制定模式、加强国际对话及与国内实践应用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在国家层面建立同行评价专家数据库和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等五方面,提出促进中国科技人才评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晟春 逯万辉 李莉 李恒
为了评价国防科技工业专利成果产业化绩效水平,本文在对国防单位专利实施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国防单位专利实施应用指标体系,构建了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模型,设计了一套专利成果绩效评价系统,供用户使用。该系统可实现企业专利产业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包括指标体系权重的打分和计算)、企业专利产业化绩效评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这三大功能。通过该系统的操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评价的指标,并组织企业用户调查,得出并比较企业间专利产业化水平,从而发现企业专利产业化绩效方面需要改进的因素。
关键词:
国防专利 成果评价 评价系统 设计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公丕明
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正在向着纵深方向发展,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已经取得重要突破和实质成效。但是,我国科技人才评价在标准、方法、主体、结果、政策落地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促使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更加有效精准,实施效果更加明显,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优化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提升用人单位评价能力,科学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最大限度释放科技人才的发展活力。
关键词:
科技人才 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石兴国
当前科技、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就是高级科技人才正在成为人才资本。许多知名企业都建立了核心科技工作团队,将其视为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构成企业发展动力的最重要的资本。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公司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过去在公司占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军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广泛吸引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这些要求中"择"的过程、成才的"通道"、"优秀"的判断,都是人才评价的问题。可以看出,人才的评价已经成为人才制度设计的核心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泽厚 王洁琼
青年拔尖科技人才三维资本指人力资本、心理资本和社会资本。以112名青年拔尖科技人才作为研究对象,从发展生态学角度将青年拔尖科技人才的成长环境分为求学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通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青年拔尖科技人才成长环境与三维资本之间的关系,发现求学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三维资本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与三维资本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基于此,高校应促进形成科研团队,工作单位应提高工资待遇,国家应设立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出国留学专项项目,家庭成员应增强家庭环境意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许军林
本文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综合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问题,在论述青年人才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基础上,讨论了青年人才对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创新的最佳年龄区、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以及政府所属科研机构青年人才的潜力等问题。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综合开发利用 科学技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永春 苏娴 陈成梦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提升国家科技实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重要作用。青年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其成长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水平。胜任力作为微观层面的个体特质,影响个体的态度与行为,对其职业成长起关键性作用。青年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基于场动力论,实证分析青年科技人才胜任力对其职业成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青年科技人才的元胜任力、认知胜任力、社会胜任力、职能胜任力对其职业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组织韧性和政府支持均能加强青年科技人才胜任力对其职业成长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组织内外资源,加快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建卫 李海红 乔红 王健
本文以1994—2016年共23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履历信息进行深度编码分析,采用生存分析法考察高等教育经历等因素对其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学士至博士阶段接受连续性高等教育的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其副教授阶段的职业发展速度更快,但随着职业发展进入教授职称阶段,这种影响趋于不显著;与男性相比,女性基金获得者教授职称阶段的职业成长更快;而基金获得者博士毕业后"从高到低"的单位流动状况,会增加其教授职称阶段的生存风险,进而加速其职业成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