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
- 2023(1097)
- 2022(861)
- 2021(874)
- 2020(694)
- 2019(1738)
- 2018(1540)
- 2017(2358)
- 2016(1481)
- 2015(1955)
- 2014(1901)
- 2013(1761)
- 2012(1746)
- 2011(1671)
- 2010(1763)
- 2009(1595)
- 2008(1550)
- 2007(1277)
- 2006(1195)
- 2005(1222)
- 学科
- 济(3933)
- 经济(3921)
- 管理(3517)
- 教学(3247)
- 理论(3221)
- 业(2985)
- 中国(2775)
- 企(2457)
- 企业(2457)
- 学法(2399)
- 教学法(2399)
- 学理(2252)
- 学理论(2252)
- 教育(1655)
- 研究(1633)
- 方法(1626)
- 学(1280)
- 和(1160)
- 数学(1139)
- 数学方法(1125)
- 技术(1065)
- 农(1031)
- 业经(978)
- 融(877)
- 金融(877)
- 财(870)
- 革(852)
- 人事(835)
- 人事管理(835)
- 地方(833)
- 机构
- 大学(20215)
- 学院(20193)
- 研究(7232)
- 管理(7038)
- 济(6063)
- 经济(5844)
- 理学(5716)
- 中国(5605)
- 理学院(5562)
- 管理学(5434)
- 管理学院(5372)
- 科学(5088)
- 京(4879)
- 江(3734)
- 范(3607)
- 所(3598)
- 师范(3578)
- 财(3577)
- 技术(3549)
- 北京(3357)
- 职业(3320)
- 中心(3282)
- 研究所(3237)
- 教育(3203)
- 师范大学(2890)
- 州(2868)
- 院(2607)
- 财经(2549)
- 职业技术(2403)
- 经(2317)
共检索到36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锡章 范闻捷 冷疏影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学科1987-2016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对项目的申请人/负责人信息、依托单位及后续资助项目等信息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地理学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分支学科和地域分布特点,以及项目负责人性别、年龄、单位及职称结构的特点,分析了项目负责人受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之后,继续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能力。研究表明,近30年来地理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实施对地理学人才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定地资助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优秀地理青年学者,为中国地理学持续发展所需人才的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范闻捷 高锡章 冷疏影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学科1987-2016年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地理学科的4个分支学科: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环境地理出发,通过分析关键词词频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特点、与同时期面上项目申请书关键词词频进行对比等方法,追寻不同分支学科青年科学基金的研究特点,分析各分支学科的青年科学基金选题的演变规律。以此为依据,筛选了7个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分析这些关键词所代表前沿研究方向,和青年科学基金选题变化情况,并根据后续资助情况分析学科发展过程中青年人才梯队的成长过程,追寻青年科学基金在地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自1987年以来,青年科学基金选题一直处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格局与过程研究的最前沿,技术创新是青年科学基金最主要的源动力,研究不断向定量化发展;青年科学基金的研究选题也逐渐拓展,走向综合;同时持续推动地理学科研队伍的成长。对于地理科学的技术和理论创新的助推作用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段庆锋 汪雪锋
获得项目资助是科学人才学术生涯中的重要经历,对人才的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以2010年973计划项目资助的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维度逆向追踪这些科研人员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探讨项目资助与科学人才阶段性成长之间的关联特征。研究发现:科学基金资助与科研人员阶段性成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我国科学人才成长呈现约5年为一个阶段的学术生涯跃迁模式;项目资助类型结构在科学人才的不同成长阶段及不同学科领域中具有差异性,对科学人才的成长也发挥具有不同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安宁 梁邦兴
国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统称)研究立项课题旨在探究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科前沿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相关学科研究的进展和整体水平。通过分析近20年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对政治地理相关议题的资助,以及受资助人在该时期对相关议题的科研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2011年以来,国内政治地理学逐渐被认可和关注,并呈现出以北京、广州、昆明和上海研究机构为辐射中心的地理特征;(2)国内政治地理研究重点为边境与边界、环境政治、领土(主权和安全)、行政区划和管治、尺度和空间、社会和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童夏雨
加强青年人才科学基金资助绩效评估,有利于优化基金资助政策和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以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为例,建立省级青年人才科学基金人才成长绩效、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绩效和项目直接产出绩效的三维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1996—2015年的数据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估,提出适当扩大资助范围、调整资助年龄和资助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慧子
本文运用科学哲学的方法,通过对地理学的科学主题及其问题起点被确立之后的发展变化的考察,主要讨论了作为一门科学的地理学走向成熟的一般图景。地理学具备了作为成熟科学的一些基本条件,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科。
关键词:
地理学,科学形象,科学主题,成熟科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建俞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鉴于国内关于青年科技人才群体成长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选取2012—2020年我国4 048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青年人才(以下简称“优青”)为研究样本,从性别、年龄、教育出身、学科领域、职业流动等维度分析青年科技人才的群体特征及其与人才成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优青的男女比例失衡,年龄主要集中在36~38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以“985”大学居多,工程材料学部的人数高于其他科学部,职业流动规模不大;性别、教育出身和学科领域对青年科技人才早期成长阶段有显著影响,职业流动不会影响人才成长速度,而年龄与人才成才时长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进而从有关人才项目设置年龄门槛合理性、对人才不问出身可能性、人才职业流动逻辑性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卫东 陈波
如何激励青年科学技术人员投身科学研究事业,培育后继人才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统计分析,寻找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优化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格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家利 杨榕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多样化、发展速度特别快、质量高和结构变化快,特别是即将进入21世纪,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尤为突出。经济竞争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我国十分注意科技人才的培养,国家实施了杰出人才培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惠文 陈海萍 杨晓秋 庄建辉
分析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环境与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相关性。以2011—2020年我国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为例,运用K-means聚类算法、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广东省科技人才政策支持系统对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环境促进了青年人才发展,广东省推进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全面培养新兴重点领域青年人才,青年人才主要集中于头部高水平大学。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全链条人才培育政策为依托,为青年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灵活的发展环境,储备培养新兴重点产业青年科技人才,建设高水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П.Н.斯捷潘諾夫 吟如
列宁和斯大林曾多次指出,在研讨苏维埃建设的经济问题时,有研究高等技术的必要。1931年,斯大林在其"论经济工作人员底任务"一文中写道:"已经是,而且早已经是面向技术的时候了。已经是抛弃那种过时的不干预技术的旧口号,而要自己成为专门家,成为谙通事情者,成为完全內行的时候了。"苏维埃经济地理学家完全有责任来研究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方面。全俄电气化计划和历届斯大林五年计划,就是经济与技术以及与地理概念有机结合的鲜明例证——例如,对苏维埃经济发展基础的经济——技术与经济——地理的按区分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起宏 刘正奎
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我国人才和教育战略的要求,也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本研究通过对2003年至2011年的1589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奖者的基本情况、成长历程及早期成长环境的分析,探讨了青年科技创新型人才在成长过程中体现出的一般特征及影响人才成长的早期因素,旨在为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养和科技人才的自身成长提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型人才 早期成长历程 一般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明华 韩荣青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人地关系和人地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应用的基础。文章从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的基本内涵认知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粗浅的研究框架和蓝图。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地系统 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布鲁恩·斯坦利 刘爱利
尽管空间、地方、区域、环境是所谓"永恒的地理命题",但大部分的人文、环境地理学研究中的"时间"主题都聚焦在研究地方、景观和区域的当前或过去,却少有研究者对其未来产生兴趣。研究的缺乏可能要归因于对此前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地理学者所做的相关研究不熟悉,或者对这些研究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估计不足。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在不同年代地理学界对未来地理学的研究做过哪些工作,以及未来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贡献,来弥补这一缺陷。20世纪70年代早期,地理学者开始关注当时正在显现的后工业经济、社会的不同特征,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革新,城市未来,变化中的社会秩序,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改造等一系列问题。部分未来地理学者从"带有地理色彩"的科幻作家们以及其他各学科的学者那里借鉴了许多观点和概念。这些学者们的代表作品,在文中列出的书目以及两本主要的跨学科杂志The Futurist(由世界未来学会出版)以及Future Studies中可以看到。未来学家们所使用的预测方法和模型多种多样,如趋势外推、交叉影响分析、模型模拟、情景假设、德尔菲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当前,对未来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企业界、教育界、政策研究界等的重视,这一点可以从学术性刊物、奖项,以及对2050年及其以后的世界规划中,对未来研究的兴趣日益增长得到证明。对未来的研究聚焦于世界南方(发展中国家)、北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与人口,以及全球环境的未来,不仅需要考虑"确定性"(期待中的世界),也同样要考虑"不确定性"以及"不愿意看到却又可能出现"的一面。本文给出了当前至2050年时段地理学者可能需要考虑的29个重点研究主题,涉及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及环境地理领域。同时,本文还讨论了6个针对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环境领域未来发展的研究主题,包括中国的"绿色化",作为崛起的世界性强国的中国,中国消费者及其伦理观,作为全球创新领袖的中国,人口问题和数字鸿沟,以及未来的宗教/信仰问题。为便于对未来研究的讨论和分析,文中给出了7幅富有新意的专题图,分别描绘了欧洲世界的亚洲化趋势,未来的城市系统,重大洲际交通工程,不同区域的时间文化,自治区域和新的国家,以及环境地带迁移等。最后,本文建议中国地理学界运用德尔菲法,对中国的未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审视。其结果对于区域和国家层面规划制订将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也将使地理学者在推动建设社会、环境美好未来的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同时,地理学者也需要与其他学科的学者们紧密合作,共同研究与国家、区域乃至全球未来相关的"时间"主题。
关键词:
未来地理学 研究主题 方法论 2050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常林朝,邵俊岗
一、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基本情况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根据河南省曹策问教授等六位老一代知名专家学者的倡议,经过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同意,在1995年设立的。旨在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迅速成长,加速扶植、培养河南省跨世纪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