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22)
- 2023(15122)
- 2022(12992)
- 2021(11693)
- 2020(9865)
- 2019(22866)
- 2018(22528)
- 2017(42748)
- 2016(23461)
- 2015(26520)
- 2014(26889)
- 2013(27152)
- 2012(26047)
- 2011(24078)
- 2010(24482)
- 2009(22946)
- 2008(22836)
- 2007(21055)
- 2006(19106)
- 2005(17484)
- 学科
- 济(119284)
- 经济(119104)
- 管理(63179)
- 业(57650)
- 企(45390)
- 企业(45390)
- 方法(43632)
- 数学(36645)
- 数学方法(36280)
- 中国(34295)
- 地方(31702)
- 农(30069)
- 学(25184)
- 业经(25161)
- 财(22603)
- 农业(20237)
- 制(19641)
- 和(18801)
- 贸(17859)
- 贸易(17847)
- 地方经济(17575)
- 环境(17411)
- 易(17099)
- 理论(16970)
- 融(16705)
- 金融(16702)
- 银(16581)
- 银行(16529)
- 发(16477)
- 行(15962)
- 机构
- 大学(351030)
- 学院(349687)
- 济(148554)
- 经济(145122)
- 研究(133191)
- 管理(127304)
- 理学(106991)
- 理学院(105605)
- 管理学(103726)
- 管理学院(103076)
- 中国(100048)
- 科学(83454)
- 京(78345)
- 所(70672)
- 财(66581)
- 农(66162)
- 研究所(63806)
- 中心(59790)
- 江(56698)
- 业大(53582)
- 农业(51982)
- 财经(51535)
- 北京(50495)
- 范(48809)
- 师范(48293)
- 院(47673)
- 经(46447)
- 经济学(45430)
- 州(44960)
- 省(43125)
- 基金
- 项目(224184)
- 科学(174023)
- 研究(160682)
- 基金(159001)
- 家(140434)
- 国家(139224)
- 科学基金(116460)
- 社会(102186)
- 社会科(95863)
- 社会科学(95827)
- 省(88756)
- 基金项目(83562)
- 划(75451)
- 自然(74652)
- 自然科(72768)
- 自然科学(72736)
- 教育(72701)
- 自然科学基金(71382)
- 资助(65898)
- 编号(64867)
- 发(53927)
- 成果(53863)
- 重点(51583)
- 部(48976)
- 课题(46928)
- 创(45169)
- 科研(42631)
- 发展(42613)
- 创新(42443)
- 展(41948)
- 期刊
- 济(180326)
- 经济(180326)
- 研究(109944)
- 中国(80710)
- 农(60786)
- 学报(59007)
- 科学(54001)
- 财(51028)
- 管理(47284)
- 大学(43066)
- 农业(41118)
- 学学(40299)
- 教育(38879)
- 融(33693)
- 金融(33693)
- 技术(31028)
- 经济研究(28442)
- 业经(27706)
- 财经(26124)
- 问题(24488)
- 经(22675)
- 业(22366)
- 技术经济(19048)
- 图书(18219)
- 资源(18047)
- 贸(17701)
- 统计(17611)
- 世界(16859)
- 版(16814)
- 现代(16134)
共检索到558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博 刘新梅 郑响理
在分析青岛市城市资源、基础设施条件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资源和基础设施这两大因素与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4年期间,青岛市城市资源、基础设施与其经济社会各年度的协调发展度均大于0.8。其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而城市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则呈现出波浪型态势,说明后者的发展尚不够稳定;另外,除了2002年城市资源与基础设施的发展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外,其余年份都是滞后的。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青岛市城市资源与基础设施开发和建设的力度,以满足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城市资源 基础设施 评价指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森昌 雷鸣
文章研究评价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定量方法,提出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指标及计算方法,并依据此方法对1993-2007年间天津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认为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天津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应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从而提升社会经济与基础设施发展之间的协调度。
关键词:
城市 基础设施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建楠 曹有挥 姚士谋 梁双波
通过建立基础设施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协调度模型,计算并评价了我国各省市经济系统与基础设施系统的协调性。研究显示:宏观格局上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格局与我国经济空间差异格局基本相似,表现出明显的从东部到中西部地区的递减差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各省市基础设施综合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等级相关关系;将各省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协调划分为优质协调、良好协调、基本协调、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及严重失调六种类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升
通过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协调度模型,对全国31个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和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从东部往西部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水平也相对较高;从协调度所属的等级来看,呈现明显的"哑铃"状,属于优质协调的省份和属于严重失调的省份都较多,东部地区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卫星
本文探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提出了“协调度”的量化概念,并结合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模拟,确定了“协调度”的临界限。根据协调度,对青岛市“十五”期间经济社会的协调性作出了总体判断,并分7个领域进行了因素利弊分析,提出了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努力力方向,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经济社会 协调性 探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史雅娟 朱永彬 黄金川
基础设施对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的溢出效应。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别测度了北京市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础设施部门对其他经济部门的关联关系,以及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协调度。研究发现:11978-2014年,北京市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4.9%,其中"七五""八五"和"九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其贡献率高达45%左右;从各基础设施对GDP的狭义贡献度来看,邮电基础设施所创造的GDP最高,占到全市GDP的9%以上,往下依次为交通、能源和水务部门;2交通和能源部门的感应度系数较高,说明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将增加对该基础设施部门的需求,进而带动后者的增长,同时也意味着该基础设施部门易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作用,需要适度超前建设;3北京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水务基础设施,虽然在波动中有所改善,但仍然是基础设施发展的短板,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度最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源静
一、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具有 引导作用和保证作用 城市要想建工厂、上项目,就要引进大量的人才、资金、机器设备等各种生产要素,如果没有良好的能源、交通、给水排水、环境保护、邮电通讯等各种基础设施的配套服务,城市是无法接受各类生产要素聚集的。城市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张家港所以能够快速崛起,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狠抓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他们不仅建起了长江流域最大的万吨级码头,修建了高等级公路,而且又投资1亿元建起了煤气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晓民 金卫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推进过程中仍存在重硬轻软、重政轻企、重建轻用等一系列问题。应充分发挥我国在市场、政策和数据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应用主导,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开荣 浣晓旭 孙倩
通过结合中部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测算了1999—2010年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度,依据测算结果对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整体区域的综合分析与六省之间的对比分析,并针对协调发展中所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整体中部地区处于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六省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形成明显的两大等级板块,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关键词:
经济社会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度 中部地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钰 陶志梅 姚鹏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复合系统包括能源、供排水、道路交通、邮电通信、环境保护、防灾等六大系统,六大系统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协调发展,为城市的生产、社会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利用灰关联熵法构建能源、供排水、道路交通、邮电通信、环境保护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核算2000年-2011年能源-交通-环境-邮电-供排水公共基础设施复合系统评价指标可知,我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度水平自2000年以来稳步提高,但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度仍有待于优化。应注意提高供排水、环境保护、邮电通信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尤其应改善邮电通信与供排水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邹艳芬 孟力强
本文以系统论的现点,应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连云港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十年间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滨肖
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自觉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和谐 人与自然 社会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谷新辉
文章构建了江西省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经济社会 资源环境 协调度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钟文 钟昌标 郑明贵 陈林雄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构建了以公平与效率组成的社会效用函数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资源再配置理论模型,并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发现:全国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投资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实现;区域层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影响程度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其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存在差异,导致影响作用边际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士玉 张福平 王新华
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是复杂系统的反馈结构,擅长于处理非线性时变的多重反馈问题,比较适合于长期、动态、战略性的研究,是研究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系统的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工具。本文采用该方法,建立了青岛市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仿真,模型由工业经济子系统、区域技术创新子系统和区域经济环境子系统组成,通过模拟仿真进行工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仿真值和真实值误差较小,模型能较好的反映青岛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并选择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和投资比例作为控制变量,以工业生产总值和区域GDP为监测变量建立三种发
关键词:
工业经济 系统动力学 技术创新 城市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