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50)
2023(5721)
2022(5095)
2021(4895)
2020(4027)
2019(9304)
2018(9375)
2017(17139)
2016(9977)
2015(11383)
2014(11617)
2013(11302)
2012(10826)
2011(9945)
2010(10146)
2009(9394)
2008(9691)
2007(9177)
2006(8252)
2005(7562)
作者
(32344)
(27055)
(26470)
(25431)
(17142)
(13412)
(12380)
(10438)
(10375)
(10119)
(9298)
(9079)
(8940)
(8774)
(8711)
(8594)
(8128)
(8064)
(7953)
(7923)
(6861)
(6850)
(6779)
(6451)
(6319)
(6121)
(5981)
(5912)
(5792)
(5576)
学科
(35582)
经济(35527)
管理(27761)
(24783)
(18887)
企业(18887)
(15144)
方法(13779)
(11665)
数学(11149)
数学方法(10876)
中国(9790)
(9686)
贸易(9678)
(9408)
地方(9339)
(9277)
(8291)
农业(7951)
理论(7790)
业经(7763)
环境(6457)
教育(6219)
(6021)
银行(5988)
(5700)
(5681)
(5587)
(5585)
教学(5574)
机构
学院(144287)
大学(142645)
研究(53360)
(50452)
经济(49023)
管理(46163)
中国(41072)
理学(38379)
理学院(37807)
科学(37107)
管理学(36686)
管理学院(36462)
(33635)
(32499)
(30415)
研究所(27343)
农业(27047)
(25315)
业大(25190)
中心(24691)
(24192)
北京(20627)
(20459)
(20287)
(20167)
师范(19788)
(19383)
技术(19367)
财经(18241)
农业大学(16665)
基金
项目(89432)
科学(66805)
研究(61787)
基金(61243)
(56261)
国家(55740)
科学基金(44829)
(36406)
社会(34689)
社会科(32440)
社会科学(32426)
基金项目(31503)
自然(31397)
(31071)
自然科(30614)
自然科学(30602)
自然科学基金(30031)
教育(29222)
资助(27127)
编号(25954)
成果(22199)
重点(21028)
(19799)
课题(19365)
(18604)
计划(18400)
科研(17832)
(17699)
科技(16914)
创新(16618)
期刊
(64803)
经济(64803)
研究(42871)
中国(35817)
(31864)
学报(31210)
科学(25517)
大学(22311)
农业(21560)
教育(21456)
学学(20881)
(20307)
管理(18996)
技术(13418)
(12971)
金融(12971)
(11675)
业经(11154)
经济研究(9388)
财经(9212)
(9117)
图书(8877)
业大(8627)
问题(8370)
(8065)
(7530)
农业大学(7198)
世界(6749)
书馆(6702)
图书馆(6702)
共检索到234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柳淑芳  李振  周德庆  
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青岛市内3区5个主要水产品批发市场连续采集贝类样品,其中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208个、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169个、杂色蛤Venerupis variegata169个,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Novoviruses,NV)的感染,旨在为贝类食品的安全监控提供基础数据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和毛蚶样品中NV检出率分别为10.1%和5.3%,而杂色蛤未检出,NV流行的季节主要是11月至次年3月,感染部位主要分布于贝类的消化道。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龚倩  蔡友琼  马兵  于慧娟  钱蓓蕾  王媛  李小蕾  徐捷  
对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外相关标准中有关贝类重金属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贝类卫生状况调查结果以及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我国贝类标准中的重金属限量进行探讨,提出我国贝类标准中重金属的建议限量指标为:汞0.5 mg/kg,无机砷1.0 mg/kg,铅1.5 mg/kg,镉2.0 mg/kg(不包括牡蛎、扇贝、泥蚶),铜50 mg/kg,铬2.0 mg/kg。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苏来金  柳淑芳  李振  刘琦  周德庆  
针对检测过程中影响病毒富集的主要因素,按正交试验设计了9种不同的病毒富集方法,利用RT-PCR对富集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吸附缓冲液pH对NVs富集有显著影响(P0.05)。在吸附缓冲液中性环境(pH7.5)下,以苏氨酸作为吸附剂吸附两次,用PEG6000与PEG8000混合沉淀两次为最优富集方法,病毒回收率为23%,检测灵敏度为150pgRNA。利用此法对青岛地区贝类样品进行了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2.5%,表明优化的富集方法可以满足实际检测的要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香平  毛芝娟  胡大雁  陈昌福  
从2007年3月至6月,在宁波市5个不同的农贸市场共采集贝类样品360份,分离菌株71株,其中5株代表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弧状、具极生单鞭毛,利用葡萄糖、甘露醇产酸,不利用乳糖、蔗糖,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VP试验为阴性,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为阳性,靛基质、甲基红试验阳性,不产生H2S,初步判断为副溶血弧菌;进一步进行了基于16S rRNA和toxR序列的PCR检测,序列测定结果验证了该5株细菌确实为副溶血弧菌。以16S rRNA序列为基础,分析了分离株与相关细菌菌株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许秀芹  王宜艳  孙虎山  
用从胶州湾大规模死亡栉孔扇贝体内分离出来的球状病毒注射感染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分别于病毒感染后8 h、24 h、48 h、72 h和128 h取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了病毒对栉孔扇贝血细胞类型及死亡率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病毒感染的栉孔扇贝血细胞的体外吞噬和包囊化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病毒感染的扇贝血细胞各类型的比例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在24 h、48 h和72 h,实验组透明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呈逐渐升高趋势,在8 h、24 h、48 h、72 h,实验组大颗粒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在24 h、48 h、72 h和128 h,实验组血细胞的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正峰  薛晖  夏爱军  唐建清  刘丽平  刘伟杰  
2007年,在从南京采集的患病养殖克氏原螯虾样品超薄切片中发现大量类似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颗粒,结合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工回感实验及PCR检测结果确定导致此次养殖克氏原螯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为WSSV。利用建立的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在江苏省内扬州邵伯湖、淮安白马湖、盱眙、南京禄口等多处养殖克氏原螯虾体内均检测到该病毒,且在鳃、心肌、神经、肝脏、肠道、肌肉等多处组织中被检出;未检测到另外两种常见对虾病毒:桃拉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小敏  何孔旺  张文文  周忠涛  茅爱华  俞正玉  温立斌  倪艳秀  张雪寒  郭容利  吕立新  李彬  周俊明  
研究2009-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混合感染的情况。采用PCR和RT-PCR方法对采集自我国安徽、江苏、山东、浙江等7省的227份组织和血清样品进行PCV2和PRRSV检测。PCV2a感染率为15.9%,PCV2b感染率为44.5%,PRRSV感染率为45.8%,其中17份样品表现为PCV2a和PRRSV的混合感染,50份样品表现为PCV2b和PRRSV的混合感染,10份样品表现为PCV2a,PCV2b和PRRSV的混合感染,分别占样品总数的7.5%,22.0%和4.4%。猪群中PCV2和PRRSV的感染比较普遍,混合感染率也较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荣坤  许青荣  崔卫涛  肖运才  李自力  周祖涛  
为了解湖北省地方鸡禽白血病病毒的感染状态及主要流行亚群,从麻城绿壳蛋鸡、江汉鸡、景阳鸡3个地方品种核心群采集了7 477份样品,进行蛋清p27抗原检测、公鸡病毒分离鉴定及分离株gp85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个地方鸡种蛋清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32%、6.54%和2.82%,公鸡病毒分离率为6.11%、30.14%和8.64%,表明湖北省地方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比较严重,不同品种的感染率不同,公鸡的排毒率高于母鸡。利用PCR方法将分离的15株禽白血病病毒分为两大亚群,分离株gp85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个地方鸡品种主要流行J、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均存在J、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共感染,表明湖北省地方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情况较为复杂。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曲梦  江艳华  李风铃  姚琳  逄凤娇  王联珠  翟毓秀  
RNA提取是诺如病毒检测的关键步骤,而目前贝类中诺如病毒RNA提取、检测方法的比较与评价常囿于缺乏量值明确、无生物安全隐患的标准样品作为参考依据。本研究将前期制备的GⅡ型诺如病毒装甲RNA (3.0×10~(10)拷贝)作为标准样品,人工污染牡蛎(Ostrea gigas tnunb)消化腺匀浆物,用4种常见RNA提取方法:TRIzol试剂、Viral RNA Kit、High Pure Viral Nucleic Acid Kit、柱式病毒RNAOUT试剂盒,分别提取RNA,经实时荧光RT-PCR检测后,利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分别计算4种方法对装甲RNA的回收率。结果显示,对于匀浆样本,TRIzol法对装甲RNA的回收率最高(6.80±0.89)%,显著高于Viral RNA Kit (4.51±2.28)%,二者的回收率又显著高于High Pure Viral Nucleic Acid Kit (0.24±0.05)%与柱式病毒RNA_(OUT)试剂盒(0.11±0.02)%(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贾添慧  董蕾  王永杰  喻勇新  
为了解决目前巢式PCR法检测牡蛎样品中GⅡ型诺如病毒时存在的非特异性扩增、假阴性等问题,本研究对NCBI数据库中在线获得的所有GⅡ型诺如病毒序列进行系统分析,重新设计出针对GⅡ型诺如病毒检测的通用型巢式PCR引物(NG2OF/NG2OR),并从基因型覆盖度、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样品检测的稳定性几个方面对新设计的引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新引物的特异性好,只对GⅡ型诺如病毒进行有效扩增,且不受牡蛎样品本底的影响。(2)新引物灵敏度高,最低可检测至26.4个拷贝。(3)在对92个牡蛎样品进行检测时,新引物的阳性检出率为28.3%,比经典引物高出7.5%。因此,新建立的GⅡ型诺如病毒巢式PCR检测方法在检测牡蛎样品时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为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技术手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双洁  卢宇  张金秋  苗晋锋  侯继波  
[目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会引起鸡的免疫抑制,给养禽业带来巨大危害。本文旨在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蛋白VP4和VP5在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构建VP4和VP5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Vero细胞,再用IBDV CV03病毒株感染转染后的细胞,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模式识别受体及下游转录因子的表达;rt-q PCr检测细胞因子及抗病毒基因的表达。[结果]IBDV CV03病毒感染Vero细胞后,VP4蛋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tlr3、rIG-Ⅰ蛋白含量,但差异不显著;VP5对tlr3、rIG-Ⅰ等介导的天然免疫通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嘉波  秦真东  赵丽娟  刘志刚  可小丽  吴灶和  刘小玲  卢迈新  林蠡  
为研究罗非鱼湖病毒在吉富罗非鱼体内和敏感细胞E-11中的感染特性,实验首先从人工感染罗非鱼湖病毒的吉富罗非鱼脾脏中获得罗非鱼湖病毒第4片段基因组,其cDNA全长1 250 bp,开放读码框长度为1 065 bp,编码354个氨基酸。通过进化树分析,该蛋白是罗非鱼湖病毒血凝素—酯酶融合蛋白(HEF)。随后通过在大肠杆菌大量表达和提纯GST融合HEF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兔抗TiLV-HEF多克隆抗体。ELISA结果显示获得的抗血清效价高于1∶51 200,并且获得的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病毒的TiLV-HEF蛋白。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TiLV的感染造成鱼体表面溃疡、全身性出血以及眼晶状体混浊等症状。H.E染色结果显示,肝脏形成合胞体,脾脏中含铁血黄素增加和部分细胞空泡变性。头肾出现淋巴细胞坏死,体肾蛋白质沉淀和肾小球坏死等病理症状。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该病毒在所有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脾脏、头肾和鳃中的病毒丰度高于肝脏、体肾和脑组织。通过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发现TiLV感染E-11细胞后,HEF蛋白在细胞质中。TiLV可以通过感染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肝脏、脾脏、头肾、体肾、鳃和脑等组织而引起疾病。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原大山   刘志鸿   马培振   孙秀俊   周丽青   李转转   徐东   吴彪  
为了解青岛沿岸潮间带贝类优势种、群落结构等资源状况,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5月(春季)和2022年10月(秋季)对青岛沿海基岩海岸、砂质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以及砂质和基岩混合海岸类型的8个典型站位的潮间带贝类资源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各站位贝类物种组成、优势度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群落结构参数,并采用相似性系数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排序方法进行群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岛沿海潮间带共鉴定出贝类40种,沧口发现的贝类物种数最多,达到18种,金口最少,仅发现6种;各调查站位的优势种组成存在差异,且同一站位贝类优势种的种类和优势度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春季优势种主要是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砂海螂(Mya arenaria)和矮拟帽贝(Patelloida pygmaea)等,秋季优势种主要是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凸壳肌蛤(Musculista senhousi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等;春季和秋季的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0.85~1.84和0.66~2.00,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86~1.97和0.62~2.96,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1~0.84和0.31~0.98,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最高的3个站位为前桃园、鳌山卫和沧口;春秋两季各站位群落聚类结果有所不同,红石崖和金口始终分别为单独一支,沧口和王哥庄始终聚为一类,前桃园和鳌山卫始终聚为一类。研究发现,底质类型对青岛潮间带贝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具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查明了青岛不同底质潮间带的贝类资源状况,为青岛潮间带贝类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资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英杰  王崇明  朱洺壮  王秀华  李赟  张宏义  任晴光  潘金培  
从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导致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大规模死亡的可疑病原进行了系统调查 ,在栉孔扇贝体内发现 1种细胞内寄生原核生物。根据该原核生物超微形态结构及所形成的包涵体形态特征及染色性质分析 ,初步确定为类立克次体 (Rickettsia likeorganisms ,RLO)。该RLO大小为 (3.6 2 3± 1.4 35 ) μm× (1.343± 0 .32 6 ) μm (n =4 5 ) ,主要寄生在栉孔扇贝的鳃、消化腺的上皮组织中。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水温及栉孔扇贝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人工感染试验证明 ,RLO可引起栉孔扇贝感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