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0)
- 2023(6462)
- 2022(5318)
- 2021(4768)
- 2020(3942)
- 2019(8673)
- 2018(8248)
- 2017(15365)
- 2016(8438)
- 2015(9046)
- 2014(8494)
- 2013(8396)
- 2012(7692)
- 2011(6931)
- 2010(6649)
- 2009(6029)
- 2008(5825)
- 2007(5019)
- 2006(4375)
- 2005(3775)
- 学科
- 济(32127)
- 经济(32077)
- 管理(24043)
- 业(23543)
- 企(18269)
- 企业(18269)
- 方法(15490)
- 数学(13901)
- 数学方法(13787)
- 农(9542)
- 财(8993)
- 学(8727)
- 中国(8326)
- 贸(7955)
- 贸易(7954)
- 易(7769)
- 业经(7299)
- 农业(6707)
- 技术(5834)
- 制(5767)
- 环境(5551)
- 务(5447)
- 财务(5445)
- 财务管理(5433)
- 企业财务(5190)
- 地方(5014)
- 银(4787)
- 银行(4746)
- 融(4696)
- 金融(4696)
- 机构
- 大学(122602)
- 学院(120355)
- 济(49065)
- 经济(48241)
- 研究(45210)
- 管理(44923)
- 理学(40159)
- 理学院(39629)
- 管理学(38798)
- 管理学院(38617)
- 中国(32410)
- 农(31648)
- 科学(31497)
- 京(26071)
- 农业(25723)
- 业大(25239)
- 所(24491)
- 研究所(22936)
- 财(20233)
- 中心(19937)
- 农业大学(17195)
- 江(17126)
- 财经(16790)
- 院(16459)
- 北京(15958)
- 经(15528)
- 经济学(15256)
- 省(14604)
- 科学院(14495)
- 室(14347)
- 基金
- 项目(90905)
- 科学(71047)
- 基金(68198)
- 家(64227)
- 国家(63715)
- 研究(56560)
- 科学基金(53029)
- 自然(37883)
- 社会(37519)
- 自然科(37048)
- 自然科学(37032)
- 基金项目(36655)
- 自然科学基金(36423)
- 社会科(35594)
- 社会科学(35583)
- 省(34764)
- 划(30921)
- 资助(27152)
- 教育(25255)
- 重点(21059)
- 计划(20188)
- 部(19618)
- 编号(19588)
- 创(19323)
- 发(19111)
- 科研(18660)
- 创新(18128)
- 科技(17837)
- 业(17596)
- 国家社会(16324)
共检索到166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蔡攀 左世江 王芳 黄旎雯 许燕
目的:考察暗黑人格对青少年享乐幸福动机、意义幸福动机以及享乐幸福感和意义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简版暗黑人格量表、幸福倾向量表、儿童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心理需求满足量表以及青少年人格五因素量表对282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控制大五人格后,青少年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特质正向预测享乐幸福动机;自恋特质正向预测意义幸福动机,马基雅维利主义特质起负向预测作用;自恋特质正向预测享乐幸福感,另两个特质对其起负向预测作用;自恋特质正向预测意义幸福感,马基雅维利主义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三位一体的暗黑人格特质
关键词:
青少年 暗黑人格 幸福动机 幸福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显亮 丁亮 袁浅香
采用网络测验法对887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运用"总效应调节模型"方法,探讨了网络利他行为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利他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2)责任感对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调节了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具体来讲,网络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效应随责任感的增加而增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雪平 李双双
以1097名初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并使用SPSS20.0及LISREL8.7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自尊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公正世界信念与自尊、心理韧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均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青少年的公正世界信念并不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而通过心理韧性与自尊间接影响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3)在公正世界信念作用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自尊及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晖 刘霞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关注农村青少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和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贵州农村1274名初一和初二学生为对象的追踪研究,考察了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当前和半年后主观幸福感的累积效应及其作用模式。结果表明:(1)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少年拥有较低数量的积极资源,面临着中等程度的压力风险。(2)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当前主观幸福感的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累积效应。其中,累积资源主要以非线性的正加速模式发挥作用;累积风险以线性模式发挥作用。(3)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半年后主观幸福感仍然具有显著累积效应,并且均以线性模式发挥作用。以上结果提示:在提升农村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干预实践中要重视多因素的累积作用,既要关注和缓解个体所面临的多种压力风险,又要注重其多领域积极发展资源的建构。此外,对于当前幸福感,结果显示构建积极资源的作用要比减少压力风险的作用更为迅速,表明有效提升农村青少年幸福感的关键是及时构建积极的资源支撑体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梅松丽 柴晶鑫
研究青少年手机使用情况、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采用自编手机使用情况问题、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修订版对1552名初高中学生进行测量。运用t检验、x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使用手机上网学生在自我控制及其三个维度方面得分均高于非使用手机上网学生,使用与非使用手机上网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差异不显著;女生使用手机上网较男生多,高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比初中生显著增加,文科生较理科生使用手机上网行为显著提高;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自我控制的三个维度均显著正向作用于手机上网行为。结论: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自我控制能力较低,主观...
关键词:
手机使用 主观幸福感 自我控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马蓓蓓 代文杰 李彩娜
为探讨班级师生关系氛围、同伴关系对流动与非流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学业倦怠、学业投入在其中的作用,对西安市3所中学46个班级的262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发现:(1)班级师生关系氛围不能直接预测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但可以通过学业倦怠间接预测其主观幸福感,且流动与非流动青少年间无显著差异。(2)流动与非流动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均可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对于流动青少年,同伴关系还可通过学业倦怠/学业投入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对非流动青少年此间接效应不存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建卫 刘玉新
本研究对全国21个省市的303名高层管理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A型性格对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社会支持对幸福感的主效应非常显著,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各幸福因子的效应各不相同;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对“生活满意度”存在着显著的直接影响,但主观支持的影响相对更大;支持利用、主观支持和A型性格对“总体情感”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支持利用”的影响相对最为显著。
关键词:
高层管理者 A型性格 社会支持 幸福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常淑敏 宋育珊 魏亦峰
为探讨内部发展资源和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外部发展资源和青少年早期幸福感之间的作用,采用外部发展资源量表、内部发展资源量表、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和牛津幸福感问卷测量了1656名7-8年级的青少年。结果发现:外部发展资源、内部发展资源、意向性自我调节和青少年早期幸福感两两相关显著;外部发展资源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个体的幸福感,还会通过内部发展资源和意向性自我调节间接预测个体的幸福感;内部发展资源和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外部发展资源和幸福感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沁雨 陈华 牟珊珊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公平感视角出发,对北京市城乡居民的医保参与对其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使用排序probit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参与基本医保和商业医保都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有累加效应;公平感对幸福感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参与医保(主要是商业医保)可以增加居民的公平感,并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公平感较好的居民参与医保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艳 方舒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变革创新,作为未来社会最具消费潜力和创造能力的群体,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未来信心是衡量其当下心理状况和未来发展预期的重要维度,然而大学生群体当下由金融素养不足导致的个人心理危机和极端社会事件时有发生,亟须加强关注和研究。以北京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从其具有的金融态度、知识和技能等多角度综合考察金融素养水平,采取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的金融素养与其当前的主观幸福感及未来信心有着显著相关性,并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因此应当提升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提升其金融知识与技能,转变其金融态度,进而通过金融社会工作等专业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及未来信心,最终促进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蔡地 许瑞冰 刘佳 孙艳
本文根据支配补偿理论,考察了上下级主动性人格匹配与员工工作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员工对上级信任的中介作用。通过对山东省某IT行业的1495位上级和6 179名下级进行配对的问卷调查,结合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1)上下级的主动性人格越不一致,下级对上级的信任水平越高;(2)当上下级主动性人格一致时,"高—高"组合比"低—低"组合更能促进下级对上级的信任;(3)当上下级主动性人格不一致时,上下级的"低—高"组合比"高—低"组合更能提升下级对上级的信任;(4)上下级主动性人格匹配通过下级对上级的信任影响工作幸福感。该研究不仅丰富了上下级匹配的影响效果,还为团队中上下级之间的有效互动提供了实践指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苗元江 冯骥 白苏妤
工作幸福感是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中新的取向和视角。本文阐述了工作幸福感的源流和兴起的背景,分析企业组织对人类幸福的意义和工作幸福感的价值;概述了影响工作幸福感的诸因素,涉及个人动机、工作性质、收入、人际关系、组织支持和压力;介绍了自陈报告法、知情者与观察者报告法、生理测量法、任务测量法等4种工作幸福感测量的方法。提出了幸福人假设,以及幸福心理氛围建设和个人幸福管理方法等幸福管理理念和措施。
关键词:
工作幸福感 积极组织行为学 幸福管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薛晓州 赵畅
近年来社会各界关于幸福感的报道越来越多,员工的幸福感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基于组织行为学提出的旨在提升员工道德意识的领导方式——道德型领导——如何影响员工幸福感的研究还为数不多。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本文引入同事支持和同事信任作为中介变量,以及亲社会动机作为调节变量,试图考察道德型领导对员工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基于对197名企业员工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道德型领导对员工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2)道德型领导可以促进同事支持和同事信任进而提高员工主观幸福感;(3)亲社会动机在道德型领导和同事支持、同事信任之间有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季永宝 高敬云 杨俊
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在总结国内外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居民幸福感纳入分析框架,并提出相关理论假设,运用Ordered LOgit实证模型对山东省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程度对其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流动人口的幸福感会随着其社会融合程度的加深而提高;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流动人口幸福感的提升;男性流动人口比女性流动人口的幸福感低;年龄的增长、居留时间的增加、本省户籍等不利于流动人口幸福感的提升。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幸福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玉梅 于晓彤 文珊珊
劳动者既是时代进步的推动者,也应是发展成果的获益者,然而很多劳动者似乎受到职业污名的困扰,徘徊在光荣与幸福的边缘。那么职业污名感真的影响劳动者幸福吗?本研究从认知一致性视角出发,探索职业污名感与工作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工作不洁感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并进而对员工工作结果的影响。通过一项对527名环卫工多源多时段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职业污名感与工作幸福感并没有显著相关性,而只有在工作不洁感较低的情况下,职业污名感才与工作幸福感显著负相关,并进而影响到员工的角色内(任务绩效)和角色外(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结果。当工作不洁感较高时,职业污名感与工作幸福感没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丰富了工作不洁感和职业污名感一致性认知对员工的影响,对劳动者个体、管理者和企业都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